第65章 後續

第65章 後續

最終成績帶走了區雄等人,劉景望着他們離去的背影,情緒並無太多起伏。

其實他和區雄之前充其量只能算小有糾葛,並沒有深仇大恨,然而區雄今日受此奇恥大辱,以其睚眥必報的性格,以後必定會將他視爲生死仇敵。

劉景倒不是沒想過提前將危險扼殺於搖籃之內,只是想歸想,此事卻沒辦法付諸行動。

區雄乃區氏顯支,亦是區氏年輕一代的領軍人物,劉景今日若殺他,等於是和區氏公開宣戰,雙方家族將爲此血流成河。

就算劉景不惜拖家族下水,執意除掉區雄,可是別忘了,區雄門下還有數十門客呢,長沙受過他恩惠的遊俠更是不知凡幾。

歷史上孫策是怎麼死的?

他處於龍蛇混雜的市井之地,豈能擋得住各種明刀暗箭。

不過區雄固然可免去一死,但他必須要爲自己的行爲付出代價,如果只是象徵性抓起來,明年遇到大赦就放出來,他絕對不接受。成績剛纔已經代表身後的太守張羨向他做出保證,稱一定會給他一個滿意的交代。

那就拭目以待吧。

隨着成績押着區雄等人走遠,市井頓時爆發出震天的歡呼聲。

劉景能夠理解市中百姓此刻喜悅的心情,他第一次來市井,就親眼目睹了區雄門客持戟開路,橫衝直撞的跋扈行徑,百姓既不敢怒、也不敢言。

上任以來,所見所聞更是令他觸目驚心,區雄及門客在市中犯下的命案絕非一件兩件……

市井,苦區雄久矣。

“宏超,我今日始知劉君威信。”祝阿低聲和蔡升說道。

他平日自詡豪傑,可面對成績,也僅僅只是勉強可以做到自保而已,今日卻見爲人“深刻”的成績在劉景面前戰戰兢兢、如履薄冰,不禁叫他感慨良多。

蔡升笑道:“劉君並無士大夫的清高,亦無冠族子弟的倨傲,不管是名士,還是草莽,都能傾心結交,別無二致——劉君過來了,祝兄,我爲你引薦。”

蔡升道:“劉君,這是我曾和你說過的刎頸之交祝阿。”

祝阿當即抱拳道:“在下祝阿,拜見劉君。”

祝阿姿貌平平,身上卻有一股獨特的不拘氣質,令劉景印象深刻,說道:“多謝足下援手。”

祝阿擺擺手道:“劉君一呼而百應,就算沒有在下,要擒區元伯也是易如反掌。”

劉景撫着蔡升之背,說道:“此事多賴宏超之力,不然人數再多,又怎能一竟全功?”

蔡升笑道:“難道劉君要和每個人都說一遍我的功勞嗎?”

劉景亦笑道:“此我心也。”

祝阿一旁看得很是羨慕,劉景固然能折節與草莽相交,但他對蔡升,明顯與其他人不一樣。

劉景又來到單程面前,拱手道:“多謝單兄出手相助。”

單程一臉認真道:“我們全寨上下數百口皆承劉君大恩,劉君有事,我們安能坐視不理。”

劉景又問道:“單兄是何時到的臨湘?”

單程回道:“我也是剛到,還沒來得及去市樓拜訪劉君。”

劉景頷首,讓他稍待,又去依次感謝衆多“拔刀相助者”,這裡面的人他很多都不相識,雖說他們只是起到了錦上添花的效果,可劉景依然感激不盡。

隨後劉景喚來周衛,讓他到市中酒肆大擺筵席,款待衆人,至於酒錢,暫時先由他墊付。

周衛領命,轉身招呼衆人。

劉景接下來又對市樓、亭部、市獄諸吏誇讚籠絡一番。

直到最後,他纔將視線聚焦到謝良身上,這就是小人物的悲哀之處,他作爲此次雙方衝突的導火索,卻最受忽視。

馬周跟隨着劉景來到謝良面前,看着立於謝良身側、高大健壯的王朝,不由嘿然無語。

當他在市樓聽說區雄率衆大鬧東市門時,一度爲王朝感到擔心,趕來東市門也沒見到他的人影,待區雄等人束手就擒,他纔不知從哪鑽出來,救下謝良。

馬周素知大兄爲人謹慎,可謹慎到這個程度,是不是有些過了?這麼難得在劉景面前露臉的機會,居然不懂得抓住。

謝良看到劉景過來,不顧重傷之體,顫巍巍便要起身。

劉景加快腳步,俯身按住謝良,口中溫聲道:“謝史身上傷勢頗重,不必起身。”

謝良忍不住涕泗橫流,嗓音無比沙啞、又透着虛弱道:“劉君救命之恩,小人無以爲報。”

“謝史心意,我已盡知。”劉景道:“謝史多年來勤於任事,以致很少休沐歸家,如今藉此機會,好好在家休息一段時間。”

“諾。”

劉景想了想,又道:“醫藥之費我會向區氏討要,謝史家中若無餘資,可從市樓支取。”

謝良泣而謝之。

…………

郡府正堂,太守聽事之所。

張羨端坐於榻上,其頭戴黑漆二樑進賢冠,內穿一件絳緣紗織中衣,外穿黑色波紋官袍,五官剛毅,長鬚飄飄,甚有威容。

在他身邊不遠,坐着一個年約弱冠的青年,他頭戴一粱進賢冠,相貌頗爲英俊,與張羨有五六分相似,正是張羨之子張懌,如今任臨湘縣令一職。

在二人下面,功曹桓階、五官掾劉蟠、主簿吳巨、中部督郵李永等郡中大吏皆在。

“區元伯太跋扈了!”哪怕事情已經過去許久,劉蟠仍然憤怒難平。

張羨溫聲勸道:“僕不是讓左賊曹前去逮捕區元伯了麼,元龍,你消消氣。”

“區元伯今日敢當衆鞭笞官吏,明日就敢率衆圍攻城邑,”劉蟠毫無忌諱地直言:“此人不死,長沙不寧!”

張羨顯然不太同意劉蟠的看法,殺區雄而使區氏離心,於他何益?搖頭道:“孔子曰:‘人而不仁,疾之已甚,亂也。’對待像區氏這樣的豪強彊族,過分苛責,只會導致禍亂髮生。”

劉蟠義正言辭道:“不然。《詩經》有云:‘君子如祉,亂庶遄已。’府君賢明,士爲己用,縱然區氏有心爲亂,也不過是跳樑小醜,轉瞬即可平之。”

(本章完)

第89章 桃板第526章 薄行第11章 帶經耕鋤第88章 臘月第371章 慰問第433章 堅韌第167章 收穫第138章 徵辟第74章 變化第51章 區雄第263章 水戰(下)第71章 洗手第324章 膝席第421章 三英第49章 醫聖第85章 囚徒第27章 皓月第150章 開戰第52章 歸家第189章 噩耗第470章 策論第463章 三郡第488章 柴桑第263章 水戰(下)第217章 牀弩第12章 質書救鄰第159章 退讓第23章 赴任第173章 南下第238章 求援第236章 看清第406章 打擊第115章 納彩第513章 斬當第310章 親近第324章 膝席第233章 圊溷第59章 嚴肅第142章 計劃第36章 劉瑍第78章 曬書第538章 董和第293章 奇策第185章 許願第227章 火攻第450章 官學第108章 名望第13章 張羨第455章 投降第531章 放歸第242章 三爵第44章 單程第25章 吏舍第233章 圊溷第132章 同席第132章 同席第111章 歸來第453章 攔路第346章 青綬第448章 下馬威第122章 贈文第166章 崩潰第325章 泉陵第243章 學官第214章 定計第292章 救治第341章 衝鋒第248章 心絞第362章 臨衝第242章 三爵第146章 劇縣 (感謝長老 儒者人之所需)第130章 親迎第251章 入主第342章 陷陣第180章 回鄉第332章 徐庶第235章 軍市第91章 壁畫第100章 大船第85章 囚徒第256章 說客第235章 軍市第515章 不忠第255章 後續第262章 水戰(上)第384章 招攬第300章 召集第496章 鐵壁第47章 衝突 (三千字)第79章 命案第237章 監九縣第19章 桓階第359章 八月第333章第431章 獻計第403章 破城第380章 津鄉第50章 寶珠第139章 於徵第414章 託孤
第89章 桃板第526章 薄行第11章 帶經耕鋤第88章 臘月第371章 慰問第433章 堅韌第167章 收穫第138章 徵辟第74章 變化第51章 區雄第263章 水戰(下)第71章 洗手第324章 膝席第421章 三英第49章 醫聖第85章 囚徒第27章 皓月第150章 開戰第52章 歸家第189章 噩耗第470章 策論第463章 三郡第488章 柴桑第263章 水戰(下)第217章 牀弩第12章 質書救鄰第159章 退讓第23章 赴任第173章 南下第238章 求援第236章 看清第406章 打擊第115章 納彩第513章 斬當第310章 親近第324章 膝席第233章 圊溷第59章 嚴肅第142章 計劃第36章 劉瑍第78章 曬書第538章 董和第293章 奇策第185章 許願第227章 火攻第450章 官學第108章 名望第13章 張羨第455章 投降第531章 放歸第242章 三爵第44章 單程第25章 吏舍第233章 圊溷第132章 同席第132章 同席第111章 歸來第453章 攔路第346章 青綬第448章 下馬威第122章 贈文第166章 崩潰第325章 泉陵第243章 學官第214章 定計第292章 救治第341章 衝鋒第248章 心絞第362章 臨衝第242章 三爵第146章 劇縣 (感謝長老 儒者人之所需)第130章 親迎第251章 入主第342章 陷陣第180章 回鄉第332章 徐庶第235章 軍市第91章 壁畫第100章 大船第85章 囚徒第256章 說客第235章 軍市第515章 不忠第255章 後續第262章 水戰(上)第384章 招攬第300章 召集第496章 鐵壁第47章 衝突 (三千字)第79章 命案第237章 監九縣第19章 桓階第359章 八月第333章第431章 獻計第403章 破城第380章 津鄉第50章 寶珠第139章 於徵第414章 託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