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4章 耀功

第234章 耀功

劉景率軍返回酃縣時,已是二月下旬,酃縣吏民早在數天前就已得知劉景率軍大破荊州水軍的消息,當日湘水河畔,仕女百姓畢集,擦肩接踵,觀者如堵。

出兵前,劉景出於種種考慮,便一切從簡,並沒有舉行誓師。如今大勝歸來,自然無需再低調,誇耀軍功,勢在必行。這不僅是給酃縣百姓看的,也是給零陵、桂陽二郡使者看的。

此戰劉景水步軍共計斬首兩千餘級,俘虜棹夫、士卒超過四千之衆,從湘水津渡一直到酃縣城下,排成人龍,數裡不絕。

酃縣百姓紛紛夾道圍觀,或指指點點、或冷嘲熱諷、或嬉笑怒罵,場面甚是喧鬧。

不過正所謂‘士可殺不可辱。’劉景令甲士列隊組成人牆,維持秩序,嚴禁百姓攻擊降俘。

有着數量如此龐大的俘虜,自然是坐實了己方大勝的消息。接下來劉景水步軍登陸,立刻引發酃縣百姓的歡呼雀躍。

走在最前方的隊伍,乃是以陳進、黃武爲首的水軍前鋒,他們在戰鬥中立功最多,手中舉着數以百計繳獲來的荊州軍旗幟。僅此一點,就非他部所能及。

之後是王彊和他麾下百餘名“敢死”,他們以“一己之力”牽制住荊州水軍後部,同樣立下大功。

步軍之中,則以蔡升、韓廣功勞最大,他們率部先斬吳巨,再破習珍,所向無敵,功冠諸將。

整個遊行活動,持續了小半日才結束,軍民皆興盡而還。

接下來劉景在縣寺正堂接受了縣吏、士民、以及零、桂二郡使者的祝賀,直到太陽落山,劉景才終於脫出身來,返回官舍。

同往日相比,今日官舍顯得格外熱鬧,不僅劉景一家皆在,就連鄧瑗的兄嫂也都來了。

劉景與繼母張氏、嫂子賴慈、及妻兄鄧朗等人一一見禮,而後視線落到妻子鄧瑗的身上。

以她表現出來的孕相來看,分娩之日,至多還有一月半月。

高髻盛飾,身着袍服的繼母張氏拉着鄧瑗的手,對劉景道:“仲達,自你走後,少君便食不甘味,寢不安席,如今你平安歸來,少君終於可以安心了。”

劉景直視着妻子的眼睛,說道:“少君當初不是答應過我,要好好保重身體嗎?爲何要言而無信呢?我說過了,蔡德珪驕豪自喜,並不是一個有傑出才能的人,皆因當初輔佐之功,及劉荊州妻弟的身份,才得以統領荊州水軍,這樣的對手,破之易也,何須憂慮?”

鄧瑗仰着略顯圓潤的美麗臉龐,輕聲道:“道理雖知,奈何心中猶不能安定,如之奈何?”

站在一旁,身着縞素麻衣的鄧朗聽了劉景的一席話,不禁感慨不已,不怪父親在世時,那麼看重他,但有所求,無不應允,事實證明父親確實眼光過人,自己的這位妹夫,真乃人傑也!

鄧朗忍不住嘆道:“放眼整個荊州,怕是也只有仲達,纔敢如此評價蔡德珪。”

劉景笑着道:“相比於深中足智,才略兼人的蒯異度,蔡德珪一介庸人耳,不足與論。”

鄧朗點頭道:“沒錯,我與蒯府君多有見面,蒯府君家世、姿容、才具,無不是荊州之翹楚,非蔡德珪所能比。”蒯越之前乃是章陵太守,而章陵郡,是劉表劃出南陽郡東南數縣,新置之郡,治所正是鄧氏的家鄉新野縣,所以鄧朗才稱蒯越爲府君。當然,鄧氏對外仍以南陽鄧氏自居,根本不承認所謂的章陵。

嫂子賴慈面帶擔憂地問道:“仲達,你這次有見到我的兄長嗎?”她知道兄長賴恭就在荊州軍中,此番蔡瑁統帥水軍南下,志在零陵、桂陽二郡,說不定作爲零陵人的賴恭也會隨軍南下。

劉景搖頭道:“嫂子且放心,我在戰後已經問過北軍降人,賴君仍在臨湘,未曾南下。”其實這也是意料之中的事情,畢竟零陵心屬張羨,賴恭若是隨荊州水軍前往零陵,必會被零陵士民視爲“叛徒”,從而遭到非議,累及名聲。這時候最佳選擇,無疑是將自己置身於事外。

“那就好、那就好……”賴慈不由鬆了一口氣。她就怕各爲其主的兄長和季叔,兵戎相見,所幸她最擔心的事情沒有發生。

束髮佩劍的劉和出言道:“阿兄,你真的將吳巨殺死了?”

“沒錯。”劉景頷首道。

見劉和一臉興致勃勃,還要再言,繼母張氏開口道:“行了、行了……少君有孕在身,你們少說些打打殺殺的事情。”

劉和聽聞母親之言,心裡大感掃興,卻也只能就此打住話題。

劉景亦是乾笑閉口。

很快話題轉向家長裡短,不久後,一家人在堂下共進晚餐,直至夜幕降臨,才陸續離去。

…………

次日,劉景早早從夢中醒來,雖然剛打了一個大勝仗,但後續事情還有很多,現在還不是放鬆的時候。

隻身來到官寺,劉景發現嚴肅比他來得更早,而且從其書案上那一摞摞已經處理完畢的公文來看,顯然不是早到一時半會那麼簡單,八成天未亮就來了。

“明廷……”見劉景進來,嚴肅起身行禮道。

嚴肅這種拼命的工作態度,使劉景隱隱爲其身體狀況感到擔心,因此他一臉嚴肅地說道:“伯穆,做事切不可一味操勞,否則日子一久,必然形疲神困,累及身體,到時悔之晚矣。勞逸結合,纔是正確的做事方法。”

嚴肅古拙的臉容微微有些觸動,深深一揖,回道:“明廷諄諄之言,在下必定牢記於心。”

劉景輕輕頷首,來到嚴肅的書案前,嚴肅主動開口道:“在下正在清算此戰繳獲的輜重。”

劉景點點頭,隨手拾起一件文牘,由於此戰幾乎全殲了荊州水軍前部,因此獲得了極多輜重,一項一項統計,頗爲繁瑣。

嚴肅談道:“明廷,如今軍中口糧,全靠零陵、桂陽二郡接濟。明廷此番擒獲四千餘俘虜,每日都要吃掉大量的糧食,對我們來說負擔太重,實在不宜久拖,須得儘快安置他們才行。”

劉景輕描淡寫地道:“讓零、桂二郡繼續加大供糧的數目就是,我們出生入死,爲他們擋下蔡瑁的大軍,付出了這麼大的代價,他們豈能不有所表示?”

說是這麼說,但這些俘虜的歸處,劉景已經大致定下,這四千多人中,其中有九百多人是吳巨部曲,其等皆爲長沙人,在吳巨已死的情況下,憑藉劉景的威望,輕易就能將他們收爲己用。

成爲自己手下繼劉宗、劉修、劉亮、蔡升、馬周、韓广部之後的第七支營兵。

其次是千餘名划槳搖櫓的棹夫,這些人也沒有太大威脅,可以將他們收編打亂,安置船上。

最後是人數超過兩千人的荊州水步軍,目前的形勢下,就算他們有意歸順,劉景也不會用。

畢竟,他們的家眷都在江北,隨時有叛逃乃至倒戈的風險。劉景目前並不缺少兵力,沒必要冒險。

劉景準備將他們一分爲二,一半留在酃縣,修繕牆桓堤壩,一半送往耒陽鐵官,開礦冶鐵。

嚴肅皺起眉頭道:“時下正值仲春,正是舊糧將盡,新糧未出之時,零、桂二郡恐怕也沒有太多存糧。”

劉景不以爲然道:“這就是他們需要考慮的問題了。”以前他向零陵、桂陽二郡求糧,卻屢屢碰壁,不得不向劉巴示好,麾下才得以果腹。而今他擊退蔡瑁,在二郡面前,終於可以硬起腰桿子要錢要糧,他有這個資格。

嚴肅豈能聽不出劉景對二郡態度上的變化,當即在這個問題上不再多言。接着想起一事,道:“明廷,之前你北上不久,我就抓獲了一名吳巨的探子。”

“吳巨的探子?”劉景聽得眉毛一揚,吳巨乃是長沙本地人,他往酃縣派探子刺探情報也算情理之中。事實上劉景對戰前保密工作極爲重視,不僅令嚴肅封鎖酃縣,亦令劉祝封鎖衡山鄉通往臨湘的水路要道,雙管齊下,基本杜絕了情報泄露的風險。

嚴肅頷首道:“對,這件事還是多虧了‘矮奴’。”

“陶觀?”劉景聞言大感意外。陶觀攜全家來到酃縣避難,由於酃縣城小民寡,販賣胡餅不易,因此劉景將他安置於新開的醉鄉居任肆主。半年來,劉景雖然很少過問醉鄉居的事,卻也知道他這個醉鄉居肆主做得有聲有色。需知,他是侏儒之身,竟有能力將一干廚人、傭保治理得服服帖帖,可謂是萬分難得。

嚴肅道:“其實發現探子的不是矮奴,而是矮奴的兄長。矮奴得知後,令其兄盯住探子,他則第一時間趕來縣寺找上我。”

“……”劉景不由瞠目結舌,久久難以言語。說實話,陶觀的父母兄弟,都是趴在陶觀身上心安理得吸血的寄生蟲。沒想到被劉景視爲“廢物”的人,有朝一日也能對他有所幫助。

真是世界之大,無奇不有。

(本章完)

第265章 再勝第407章 烽火第184章 七夕第101章 招撫第262章 水戰(上)第143章 縣丞第203章 魄力第543章 刺孫第449章 隱戶第14章 市井第476章 冬至第420章 評價第493章 猝遇第481章 團圓第280章 投靠第137章 洞房第131章 嫁妝第221章 矢石第340章 部督第29章 承諾第544章 葛周第9章 躬耕養客第232章 負傷第492章 名士第225章 勇悍第247章 病逝第443章 韓暨第309章 終抵第314章 賢妻第411章 不義第160章 搶權第500章 敗慈第240章 說和第226章 死第188章 三年第322章 馬鞍第102章 劉修第526章 薄行第248章 心絞第462章 郊迎第339章 出戰第212章 寫信第258章第529章 詔書第447章 高義第226章 死第346章 青綬第177章 施恩第432章 獻計 (2)第188章 三年第331章 倚仗第441章 大罵第148章 警鼓第204章 曲轅第346章 青綬第179章 到來第269章 地突第472章 失策第286章 軍令第338章 烏滸第466章 射策(上)第412章 刺史第501章 彭虎第35章 馬周第427章 身當第255章 後續第450章 官學第423章 戰死第418章 預備第293章 奇策第146章 劇縣 (感謝長老 儒者人之所需)第287章 自刎第517章 古樟第409章 詐降第28章 暢談第28章 暢談第139章 於徵第491章 徐宗第469章 重法第441章 大罵第519章 抵達第223章 習珍第519章 抵達第223章 習珍第380章 津鄉第423章 戰死第134章 流淚第301章 城破第16章 決定第496章 鐵壁第148章 警鼓第175章 授田第199章 撤離第372章 召見第55章 鄧瑗第156章 邀請第500章 敗慈第12章 質書救鄰第375章 返回第285章 敗逃
第265章 再勝第407章 烽火第184章 七夕第101章 招撫第262章 水戰(上)第143章 縣丞第203章 魄力第543章 刺孫第449章 隱戶第14章 市井第476章 冬至第420章 評價第493章 猝遇第481章 團圓第280章 投靠第137章 洞房第131章 嫁妝第221章 矢石第340章 部督第29章 承諾第544章 葛周第9章 躬耕養客第232章 負傷第492章 名士第225章 勇悍第247章 病逝第443章 韓暨第309章 終抵第314章 賢妻第411章 不義第160章 搶權第500章 敗慈第240章 說和第226章 死第188章 三年第322章 馬鞍第102章 劉修第526章 薄行第248章 心絞第462章 郊迎第339章 出戰第212章 寫信第258章第529章 詔書第447章 高義第226章 死第346章 青綬第177章 施恩第432章 獻計 (2)第188章 三年第331章 倚仗第441章 大罵第148章 警鼓第204章 曲轅第346章 青綬第179章 到來第269章 地突第472章 失策第286章 軍令第338章 烏滸第466章 射策(上)第412章 刺史第501章 彭虎第35章 馬周第427章 身當第255章 後續第450章 官學第423章 戰死第418章 預備第293章 奇策第146章 劇縣 (感謝長老 儒者人之所需)第287章 自刎第517章 古樟第409章 詐降第28章 暢談第28章 暢談第139章 於徵第491章 徐宗第469章 重法第441章 大罵第519章 抵達第223章 習珍第519章 抵達第223章 習珍第380章 津鄉第423章 戰死第134章 流淚第301章 城破第16章 決定第496章 鐵壁第148章 警鼓第175章 授田第199章 撤離第372章 召見第55章 鄧瑗第156章 邀請第500章 敗慈第12章 質書救鄰第375章 返回第285章 敗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