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8章 烏滸

第338章 烏滸

軍中大帳內,劉景坐於主位,與他同席的是同爲太守的桓彝,諸葛亮、徐庶、賴恭以賓客的身份,坐於左右,而於徵作爲侍衛,則持戟按劍,侍立其後。

劉景麾下衆將,分成兩列,劉宗、蔡升等原從十餘人居右,甘寧、馮習等新附十餘人居左,雙方相對而坐,涇渭分明。

諸葛亮、徐庶、甘寧、魏延、霍峻、高翔、馮習……縱然站在三國曆史的角度來看,也絕對稱得上人才濟濟了。

還有黃忠,可惜他現在傷勢未愈,當日他身中五箭,創傷極重,幾乎殞命,也就是他身體素質絕佳,換成一般人,早就一命嗚呼了。要想完全康復,至少也需要一年半載才行。

黃忠雖未表態歸順,但劉景心裡卻頗有把握,他對黃忠有救命之恩,又常慰問關懷,後者縱然是鐵石心腸,也要乖乖就範。

劉景已經知道祝阿死於黃忠之手,此事目前僅他和褚方二人知曉,連黃忠自己都不清楚,曾殺過一個叫祝阿的人。

祝阿雖是劉景的人,卻也算不得親信,兩人大抵是互相利用的關係,劉景借其斂財,祝阿則借其權勢,雙方各取所需。是以祝阿在劉景心中的地位,根本不能與黃忠這等猛將相比。

鑑於祝阿和劉祝、蔡升、劉宗皆關係密切,此事一旦泄露,必會引起極大風波,因此劉景暗示褚方隱瞞實情,將祝阿的死推到劉磐頭上,總算消除了隱患。

劉景目光瞥向褚方、蔡升,開口道:“《兵法》雲:‘知己知彼,百戰不貽。’子平、宏超,你們與交州軍鏖戰累月,對交州軍的情況想必早已是瞭然於胸,不如爲我等介紹一番。”

蔡升與褚方相視一眼,起身道:“好,那我就和劉君及諸位說一說,張津麾下交州軍不過一萬七八千人,這一個多月來,圍攻泉陵甚急,士卒死傷無慮三四千,眼下兵力不及我方之半……”

褚方補充道:“交州軍不僅兵力遠遜於我方,鎧甲亦少,據我觀察,交州軍士卒披甲僅兩成上下,且多是犀、牛皮甲。”

劉景對此倒是絲毫不覺意外,交州本就屬於蠻荒之地,冶鐵技術落後,必然缺少鐵鎧。

酃縣之戰前,劉景水步軍不滿兩萬,擁有鐵鎧五千餘領,皮甲一千餘領,披甲率超三成,其中鐵鎧小半來自去年大破蔡瑁水軍時所獲,其餘則是鍾水、平陽冶坊、耒陽鐵官累年所造。

劉表治下南陽、章陵、南郡、江夏諸郡皆產鐵,南陽、章陵更是以冶鐵著於海內,劉表十年生聚,使荊州南征軍步騎兵披甲率達到了四成,足有萬餘領。可惜大部分爲洪水所沒,不過俗話說得好“破船還有三千釘”,劉景軍殲滅荊州水軍,攻陷新營地,前後獲襦鎧五千餘領。

如此一來,劉景軍擁有的鐵鎧數直接翻了一倍,超過萬領。放眼整個天下,能夠擁有萬領鐵鎧的勢力,一隻手就能數過來。

此次南下,劉景麾下水步軍兩萬五千餘人,鎧甲七千領,桓彝桂陽郡兵三千人,鎧甲千領,加上褚方、蔡升、習珍麾下之兵,計有戰士三萬,鎧甲萬領。

如此強大的實力,對上兵少甲缺的交州軍,豈有不勝之理?

劉景之所以拖到現在纔出兵南下,就是爲了盡一切可能提高己方勝算,從而畢其功於一役。

劉景看了下方的區雄一眼,心中想起一事,隨後問蔡升、褚方道:“對了,宏超、子平,區景那邊有沒有消息傳回?”

“沒有。”蔡升、褚方搖頭道。

區雄臉上不禁露出尷尬之色,招攬族兄區景,乃是他向劉景主動提出的,他自認頗有幾分把握,沒想到族兄區景卻對他的招攬漠然置之,視而不見,讓他在劉景和衆將面前出了個大糗。

“在下未能說動從兄,有負劉君信任……”區雄離開席位,伏地拜道,其身高僅六尺六寸,聲音卻十分渾厚有力。

劉景笑着擺了擺手,安慰區雄道:“元伯無需在意,令從兄區景乃是張津麾下大將,深得張津信任,拒絕招攬並不奇怪。”

區雄臉色陰沉,斬釘截鐵地道:“古人云:‘人臣各爲其主’,在下異日與從兄戰場相遇,絕不會顧及親情,因私廢公。”

劉景嘆道:“手足相殘,終爲世間憾事,讓我於心何忍?”

區雄沉聲道:“大丈夫效命與人,自身尚不足惜,何況手足?!”

“壯哉。”劉景拊手讚道。

衆將聞其言,或讚歎、或鄙夷、或唏噓……態度不一。

接下來,蔡升、褚方二人你一言我一語,繼續向衆人介紹交州軍的情況,尤其着重提到張津麾下存在着大量的烏滸人。

烏滸又稱烏武,其等世居交州,乃是百越的後裔,相比於已經半開化的荊蠻,他們更加質野不馴,最能體現他們兇惡的地方,是他們有着吃人的習俗。

這一駭人聽聞的習俗傳承自其等祖先百越,越人篤信鬼神,俗以獵獲的人頭祭祀,《墨子·魯問》曰:“楚之南,有啖人之國。”楚之南,即嶺南百越之地,也就是如今的交州地界。《楚辭·招魂》亦云:“魂兮歸來,南方不可止些,雕題黑齒,得人肉以祀,以其骨爲醢些。”

至今一部分烏滸人仍保留着吃人的傳統。不過張津麾下的烏滸人,應該不是兇惡的生番,其等首領、渠帥等上位者,或許比荊蠻漢化還深,因此不太可能會吃人,劉景只當做趣聞聽聽。

會議一直持續了一個多時辰,才宣告結束,日落前,蔡升告別劉景及衆將,乘輕舟、下深水,大搖大擺返回泉陵,簡直視交州軍如無物。而今劉景軍大艦密佈湘、深之間,交州軍只有輕舟小船,自然無力與之對抗。

次日,劉景與諸葛亮、徐庶等人,來到深水東岸的東山,登高眺望河對面的交州軍營壘,以窺虛實。一連數日,皆是如此。

(本章完)

第520章 厚禮第157章 仁和第194章 羌笛第386章 面曹第15章 救命恩人第482章 預言第211章 計劃第376章 出征第287章 自刎第20章 南陽來客第107章 轟動第407章 烽火第276章 張津第376章 出征第47章 衝突 (三千字)第314章 賢妻第491章 徐宗第534章 歸心第26章 市樓第76章 新左史第3章 後母第512章 伏兵第54章 鄧攸第345章 騎兵第204章 曲轅第512章 伏兵第248章 心絞第507章 占卜第402章 噩夢第62章 拔刃第543章 刺孫第305章 內附第366章 歎服第380章 津鄉第165章 猛將第363章 攬才第348章 南下第106章 調離第188章 三年第106章 調離第219章 開戰第421章 三英第423章 戰死第403章 破城第176章 親耕第444章 東曹掾第103章 營壘第455章 投降第76章 新左史第400章 大雨第282章 建言第306章 遣使第448章 下馬威第288章 義士第327章 西鄂第467章 射策(中)第217章 牀弩第285章 敗逃第196章 招攬第544章 葛周第270章 醫所第42章 點評第277章 急報第224章 潰敗第380章 津鄉第153章 龔氏第60章 跋扈第297章 除孝第147章 衡山第459章 焚橋第105章 八陣第202章 衝城(感謝盟主浮沉一念間)第496章 鐵壁第285章 敗逃第306章 遣使第415章 龐統第264章 突襲第322章 馬鞍第353章第421章 三英第310章 親近第76章 新左史第28章 暢談第299章 兵臨第305章 內附第56章 謝良 (三千字)第1章 重生第535章 人望第457章 飛矢第250章 說服第111章 歸來第225章 勇悍第316章 禁酒第46章 馬周第142章 計劃第183章 吏治第73章 送別第422章 出陣第104章 軍法第128章 甘寧
第520章 厚禮第157章 仁和第194章 羌笛第386章 面曹第15章 救命恩人第482章 預言第211章 計劃第376章 出征第287章 自刎第20章 南陽來客第107章 轟動第407章 烽火第276章 張津第376章 出征第47章 衝突 (三千字)第314章 賢妻第491章 徐宗第534章 歸心第26章 市樓第76章 新左史第3章 後母第512章 伏兵第54章 鄧攸第345章 騎兵第204章 曲轅第512章 伏兵第248章 心絞第507章 占卜第402章 噩夢第62章 拔刃第543章 刺孫第305章 內附第366章 歎服第380章 津鄉第165章 猛將第363章 攬才第348章 南下第106章 調離第188章 三年第106章 調離第219章 開戰第421章 三英第423章 戰死第403章 破城第176章 親耕第444章 東曹掾第103章 營壘第455章 投降第76章 新左史第400章 大雨第282章 建言第306章 遣使第448章 下馬威第288章 義士第327章 西鄂第467章 射策(中)第217章 牀弩第285章 敗逃第196章 招攬第544章 葛周第270章 醫所第42章 點評第277章 急報第224章 潰敗第380章 津鄉第153章 龔氏第60章 跋扈第297章 除孝第147章 衡山第459章 焚橋第105章 八陣第202章 衝城(感謝盟主浮沉一念間)第496章 鐵壁第285章 敗逃第306章 遣使第415章 龐統第264章 突襲第322章 馬鞍第353章第421章 三英第310章 親近第76章 新左史第28章 暢談第299章 兵臨第305章 內附第56章 謝良 (三千字)第1章 重生第535章 人望第457章 飛矢第250章 說服第111章 歸來第225章 勇悍第316章 禁酒第46章 馬周第142章 計劃第183章 吏治第73章 送別第422章 出陣第104章 軍法第128章 甘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