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6章 青綬

第346章 青綬

交州軍左翼、中軍相繼崩潰,右翼獨木難支,很快就步左翼、中軍後塵,潰兵們遭到劉景軍追殺,慌不擇路下,倒衝後陣。

原本還算嚴整的後陣,頃刻間就被衝得七零八落,劉景軍士卒則趁機尾隨潰兵之後,猛攻交州軍後陣。

劉景軍連戰連勝,士氣高熾,勇毅倍增,現今挾大勝之威,攻動搖之陣,自然是所向披靡。交州軍後陣正以肉眼可見的速度瓦解,縱然韓、白復生,恐怕也難以挽回敗勢。

區景逃回後陣,僅略加觀望形勢,便知敗局已定,當即再次棄軍而逃,直入後方營壘。

這時張津同樣意識到大勢已去,迅速下了望樓,招來車輿,隨時準備逃跑。正驚恐萬分,六神無主之際,張津忽然看到區景,立時如同看到親人一般,不待區景下馬,便急不可耐地道:“區都督,眼下危矣!危矣!快、快護送我離開……”

區景翻身下馬,抱拳重重道了一聲“諾”。說實話,他現在並沒有賣主求榮的心思,和忠誠無關,單純是因爲利益不夠大。

而今劉景勝利在望,志得意滿,他即便擒拿張津歸降,也不會受到劉景太大重視。

相反,張津乃是交州之主,他倘若能夠護送張津回到交趾,張津兵敗勢窮,威信大損,爲了穩固根基,日後必然會更加倚重他。到時候,他在交州就是一人之下,萬人之上,這可比在劉景麾下當一員偏裨強出太多了。

當然了,能夠逃回交州,自然最好,如果實在逃不掉,他會毫不猶豫的綁了張津,向劉景投降,相信憑藉此功,加上從弟區雄說情,絕不會有性命之憂。

後路不絕,自當一搏。

區景三步並作兩步來到張津身側,一邊將他扶上車輿,一邊慷慨壯烈地道:“使君勿憂,且上車,我區景就算豁出性命,也要將使君安全護送回交趾。”

張津心中大爲感動,嘆道:“卿真忠臣也。”旋即又道:“牧若能回到交州,必不負卿。”

事不宜遲,區景急將數十騎,護送張津車輿出營。

此時交州軍後陣已經被劉景軍攻破,一時兵敗如山倒,潰兵如潮水一般,爭相逃入營壘,轅門轉眼間就被堵得水泄不通。區景不得已,只好破開一側營柵,向南逃去。

眼下戰場到處都是潰兵,可張津、區景一行足有數十騎,分外惹眼,一經出現,就被劉亮察覺,不過他並不知道張津就在其中,僅遣三百輕騎追之。

“殺!”魏延手持長刀,大呼奮進,勇不可擋。

自歸降以來,劉景待他十分親厚,雖然沒有升他的官職,仍領別部司馬,卻撥給他精兵千餘,待遇不下荊州軍大將馮習、高翔、霍篤等人。魏延怎能不感激涕零,心裡暗暗發誓,必以一身才力,回報劉景殊遇之恩。

他此戰被安排在中軍,位居馮習、霍篤之後,排在第三,等到他出戰時,剛好劉亮率騎兵進攻交州軍側翼。因此魏延先攻烏滸人陣地,接着又連破中軍、後陣,最後一直攻入交州軍大營,當真是橫掃千軍如卷席。

魏延此戰功勞已然不小,不過他卻並沒有就此滿足,早在進攻交州軍後陣時,他就盯上了一個人,此人頭戴縑巾,鬚髯甚美,當是交州軍的大人物無疑。此後魏延一路追着對方衝入交州軍營壘,於混戰中將其殺死。

原本魏延也曾考慮過生擒此人,然而對方抵抗激烈,導致魏延部曲死傷多人,魏延心下大怒,當即不再留手,親自率衆殺到對方面前,一刀將其斬殺。

看着對方腰間掛着一條青色綬帶,綬帶上繫着一個綬囊,魏延臉色稍霽,青色綬帶可不是什麼人都能佩戴的,吏秩比二千石、兩千石、中兩千石,纔有資格佩戴銀印青綬。

魏延摘下綬囊,打開一看,裡面果然放着一塊方形龜紐銀印,龜紐覆圓甲,上施環級,龜首前伸,活靈活現。

魏延少時曾讀過《急就篇》之類的啓蒙教材,是以此印印文四個篆字,他除了第一個字不認識,其他三個字都認識。

“某林大守……”魏延心中默默唸道。大守即太守,也就是說,此人是交州某郡的太守。

情知自己斬獲了一條大魚,魏延心情大好,隨後他看到霍峻率衆經過,立刻招呼道:“霍兄,我剛剛斬殺一人,繳獲一印,你來幫我看看。”兩人都是二十出頭的年紀,雖然沒什麼深交,倒也能夠聊上幾句。

霍峻出身南郡大族,文化絕非魏延可比,他接過銀印一看,便說道:“此乃鬱林太守印。”霍峻接着又道:“鬱林郡隸屬交州,出零陵郡東南爲(交州)蒼梧郡,西南即爲鬱林郡。”

“原來如此。”魏延恍然大悟道,“多謝霍兄爲我解惑。”

霍峻將銀印還給魏延,道:“此人當是目前爲止,我方斬獲的敵軍官職最高者。恭喜魏兄。”霍峻面上露出羨慕之色。

之前甘寧、蔡升曾分別斬殺衛毅、夷廖,不過二人雖是交州軍大將,官職卻不高,僅爲校尉行中郎將,比兩千石而已,不及兩千石鬱林太守。除非後面有人能擒殺交州牧張津,否則即便再獲一太守,也只是與魏延持平。

相比之下,霍峻此戰卻並沒有撈到多少功勞,其中最大的原因是他所處的位置過於靠後。

而交州軍實力不濟,開戰僅僅兩個時辰就敗了,害得他根本沒有表現的機會,只能跟隨大軍,追殺潰兵,吃些殘羹剩飯。

魏延大笑道:“劉君深器延,今斬一青綬,聊以報之。”

霍峻抱拳道:“魏兄陷陣、斬將,功勞甚大,全軍能夠與魏兄相比者,不過兩三人。在下卻是功勞微寡,還需要努力一番。”說罷,霍峻辭別魏延,率領麾下部曲殺向交州軍營壘深處。

魏延目送霍峻遠去,忽然,他感到陽光有些刺眼,扭頭望向東方,此刻驕陽正當空。

(本章完)

第89章 桃板第387章 夏口第4章 賴慈第123章 赴宴第504章 進兵第289章 倒戈第175章 授田第227章 火攻第65章 後續第223章 習珍第222章第354章 屯田第296章 捷報第511章 開戰第493章 猝遇第385章 夷陵第362章 臨衝第189章 噩耗第431章 獻計第520章 厚禮第226章 死第25章 吏舍第286章 軍令第31章 蔡升第183章 吏治第180章 回鄉第374章 圍攻第437章 薨第419章 猛將第234章 耀功第302章 富貴還鄉第297章 除孝第439章 文聘第270章 醫所第343章 斬將第156章 邀請第186章 八月第376章 出征第49章 醫聖第78章 曬書第154章 縣舍第78章 曬書第144章 褚方第432章 獻計 (2)第443章 韓暨第42章 點評第308章 遺願第216章 取名第313章 隆中第410章 中箭第310章 親近第191章 計議第32章 求字第95章 別部司馬第486章 主力第172章 出兵第102章 劉修第208章 斬殺第342章 陷陣第418章 預備第186章 八月第486章 主力第384章 招攬第121章 王粲第7章 劍術書法第138章 徵辟第111章 歸來第248章 心絞第326章 相遇第55章 鄧瑗第52章 歸家第141章 酃縣第488章 柴桑第443章 韓暨第364章 使者第377章 再孕第101章 招撫第24章 郡府第233章 圊溷第274章 攻城(下)第524章 馬尾第474章 柤中第272章 魏延第421章 三英第201章 北上 (感謝盟主浮沉一年間)第468章 射策(下)第372章 召見第263章 水戰(下)第17章 杜襲第78章 曬書第201章 北上 (感謝盟主浮沉一年間)第54章 鄧攸第489章 太史慈第545章 對策第483章 定議第432章 獻計 (2)第75章 百石第16章 決定第531章 放歸
第89章 桃板第387章 夏口第4章 賴慈第123章 赴宴第504章 進兵第289章 倒戈第175章 授田第227章 火攻第65章 後續第223章 習珍第222章第354章 屯田第296章 捷報第511章 開戰第493章 猝遇第385章 夷陵第362章 臨衝第189章 噩耗第431章 獻計第520章 厚禮第226章 死第25章 吏舍第286章 軍令第31章 蔡升第183章 吏治第180章 回鄉第374章 圍攻第437章 薨第419章 猛將第234章 耀功第302章 富貴還鄉第297章 除孝第439章 文聘第270章 醫所第343章 斬將第156章 邀請第186章 八月第376章 出征第49章 醫聖第78章 曬書第154章 縣舍第78章 曬書第144章 褚方第432章 獻計 (2)第443章 韓暨第42章 點評第308章 遺願第216章 取名第313章 隆中第410章 中箭第310章 親近第191章 計議第32章 求字第95章 別部司馬第486章 主力第172章 出兵第102章 劉修第208章 斬殺第342章 陷陣第418章 預備第186章 八月第486章 主力第384章 招攬第121章 王粲第7章 劍術書法第138章 徵辟第111章 歸來第248章 心絞第326章 相遇第55章 鄧瑗第52章 歸家第141章 酃縣第488章 柴桑第443章 韓暨第364章 使者第377章 再孕第101章 招撫第24章 郡府第233章 圊溷第274章 攻城(下)第524章 馬尾第474章 柤中第272章 魏延第421章 三英第201章 北上 (感謝盟主浮沉一年間)第468章 射策(下)第372章 召見第263章 水戰(下)第17章 杜襲第78章 曬書第201章 北上 (感謝盟主浮沉一年間)第54章 鄧攸第489章 太史慈第545章 對策第483章 定議第432章 獻計 (2)第75章 百石第16章 決定第531章 放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