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9章 抵達

第519章 抵達

豫章,大江上,一支弘舸連舳,帆旗成雲,連檣十餘里的龐大艦隊由東向西,破浪而行,規模之宏大,兩岸觀者莫不矚目。

這支艦隊正是孫權派出支援豫章的吳地之軍,總兵力達兩萬之衆,戰艦數百艘,在歷經一個月的長途跋涉後終於到達豫章。

自從進入豫章郡界,江上便到處是荊州軍的輕舟走舸,嚴密監視着江東軍艦隊的行動,周瑜心裡隱隱有一種不詳的預感。

果然,隨着派出斥候探查,周瑜心裡的不安得到了證實。

而今不但柴桑已經失守,彭澤也沒能保住,豫章沿岸城池、津渡、入江口、彭蠡湖……悉數落入楚軍手中,江東軍現在想在豫章沿岸尋一個落腳點都不易。

周瑜本人就是江北岸的廬江郡人,之前又曾隨孫策征討廬江劉勳、江夏黃祖,對這一帶地理環境十分熟悉,不久便選定了彭澤以東數十里一處江中沙洲,作爲艦隊暫時棲身之地,待安頓好兵船,馬上召集衆將,共商對策。

接到通知,不一刻,魯肅、黃蓋、呂範、陳武、周泰、呂蒙、宋謙等將便齊聚大帳。

程普最後一個抵達,其年逾五旬,身材高大,姿貌魁偉,甚有威重,因他在江東諸將中年紀最長,諸將皆呼爲“程公”,以示尊重。

程普和衆人一一打招呼,然而輪到周瑜時,卻立刻板起面孔,只是不鹹不淡的點了點頭。

顯然,程普心裡對周瑜這個小兒輩壓過他一頭極爲不滿,以致到了不加掩飾的地步。

程普當然有理由不滿,不是他自誇,江東一衆外將,論年紀,他最長;論資歷,他最深;論戰功,他最多,不管從哪個方面考慮,他都是主帥的不二人選。

誰想孫權竟只讓他擔任右部督,而且軍中之事,一應聽命於周瑜這個不滿而立之年的毛頭小子,這怎能不讓他感到憤怒。

程普也不是第一次公然擺臉色了,周瑜性度恢宏,也不和他計較,言笑如常,帳中衆將看在眼裡,無不佩服其器量廣大。

程普冷哼一聲,徑直越過周瑜,向主位走去,其自恃與周瑜俱爲都督,堂而皇之坐上主位。

周瑜依舊不改顏色,只是讓人再添一榻,與程普並坐主位。

兩位都督落座後,衆將亦相繼就坐,周瑜神色肅然,目光環視帳中衆將,緩緩說道:“眼下豫章形勢不容樂觀,楚賊攻取柴桑、彭澤,佈防彭、贛,隔絕南昌,使我軍和孫豫章無法合力,諸君以爲,我等該如何破局?”

衆將聞言或皺眉凝思,或交頭接耳,黃蓋臉上則有些許尷尬之色,他是荊南零陵郡人,周瑜稱荊州軍爲“楚賊”,卻是連他也一併罵進去了。

黃蓋知道周瑜不是故意針對他,沒有放在心上,率先出言道:“依蓋愚見,我軍當務之急,是儘快奪回彭澤,一來可作爲我軍立足之地,二來可向南打通南昌的道路,和孫豫章取得聯繫。”

程普微微頷首,開聲說道:“公覆言之有理,沙洲位居大江之上,地方有限,缺少迴旋餘地,極易被楚賊針對,絕非久留之地。是以奪回彭澤,刻不容緩。”

魯肅亦出言附和,雖然他覺得強攻彭澤,並不是一件容易之事,奈何荊州軍已經搶佔先機,他們哪還有選擇餘地,就算明知道彭澤是劉景專門爲他們設下的陷阱,也只能硬着頭皮強攻。

衆將也都沒有其他意見,正向魯肅所想,他們已經別無選擇,不是攻彭澤,就是攻柴桑。

且不說荊州軍在柴桑布有重兵,越過彭澤,直攻柴桑,必將陷入荊州軍的重重包圍之中。

攻打彭澤,還有那麼幾分勝算,攻打柴桑,則與送死無異。

周瑜見衆人意見趨於一致,自坐中起身道:“既然諸君皆以爲當先取彭澤,那麼就這麼定了,今日可稍作休整,明日盡起大軍,前往彭澤。”

“諾。”衆將齊聲應道。

吳地援軍抵達彭澤附近水域,自然瞞不過劉景,事實上藉助遍佈江岸的斥候,吳地援軍的一舉一動,都在劉景的掌握之中。

劉景心知吳地援軍到後,必先攻彭澤,因此派大將甘寧領兵五千,據守彭澤。劉祝、蘇飛率水軍萬人,大艦數百艘,屯於桑落洲,扼守豫章長江入口,與甘寧互爲犄角。劉景則自將步騎萬人,駐守柴桑,作爲預備隊。

如此佈置,可謂滴水不漏,除非江東軍能夠集結數倍兵力,不計代價,無視傷亡的強攻,否則絕難突破荊州軍的防線。

然而如今孫權就算傾盡江東家底,恐怕一時之間也很難湊出數倍於劉景的兵力,更別說全部派來豫章作戰,所以這一戰尚未開打,結局就已經註定了。

相比之下,劉景更加關心南方諸葛亮的動態,雙方不久前恢復了聯繫,劉景從諸葛亮信中得知,西路軍就和兩人預想的一樣,以秋風掃落葉之勢,席捲豫章西部、南部,兵鋒直抵南昌。

諸葛亮在信裡也談到了南昌城池堅固,兵精糧足,不易攻取。

對此劉景毫不意外,歷史上孫權五年三攻江夏,才殺死黃祖,但也沒能盡得江夏之地。

孫賁、孫權組合,未必遜於黃祖、劉表,劉景沒指望能速戰速決,他甚至已經做好了用一個冬天時間,奪取豫章、廬陵的心理準備,就算戰事拖到明年開春,也不是完全不能接受。

劉景未報太大期待,反而迎來天大驚喜,傍晚,南昌傳來捷報:諸葛亮率軍與孫賁戰於城南,大破之,俘斬八千餘級。

諸葛亮爲人謹慎,爲以防萬一,事先並未向劉景透露“誘敵出城”的計劃,因此劉景收到諸葛亮捷報,頓時被這天降之喜砸暈了頭。

“此戰過後,孫賁部衆傷亡殆盡,只怕是守不住南昌了……”劉景仔細看過諸葛亮的戰報及信箋後,做出如此論斷。

翌日,南昌信使飛馬直入柴桑,爲劉景帶來南昌克捷的喜訊,及孫賁的首級……

(本章完)

第199章 撤離第336章 區景第481章 團圓第433章 堅韌第303章 復仇第149章 要求第88章 臘月第530章 仁義第20章 南陽來客第225章 勇悍第374章 圍攻第323章 爲壽第266章 兵臨第25章 吏舍第288章 義士第468章 射策(下)第316章 禁酒第525章 劉曄第521章 傾出第295章 召見第51章 區雄第540章 國士第180章 回鄉第252章 週歲第290章 可惜第87章 請醫第531章 放歸第222章第229章 鳴金第491章 徐宗第514章 後事第38章 諸葛玄第14章 市井第277章 急報第68章 俠客行第11章 帶經耕鋤第357章 鄧芝第36章 劉瑍第8章 腫足第325章 泉陵第46章 馬周第438章 勸降第229章 鳴金第295章 召見第146章 劇縣 (感謝長老 儒者人之所需)第295章 召見第331章 倚仗第162章 免役第299章 兵臨第194章 羌笛第397章 攻城(1)第28章 暢談第531章 放歸第117章 清茶第87章 請醫第328章 許都第32章 求字第182章 慈幼第12章 質書救鄰第416章 暢談第266章 兵臨第185章 許願第433章 堅韌第486章 主力第186章 八月第372章 召見第61章 鞭笞第176章 親耕第518章 海昏第297章 除孝第71章 洗手第79章 命案第442章 破局第364章 使者第214章 定計第269章 地突第527章 有君第243章 學官第545章 對策第184章 七夕第18章 劉蟠第486章 主力第323章 爲壽第2章 劉亮第45章 弩第266章 兵臨第532章 用意第90章 朝會第175章 授田第526章 薄行第385章 夷陵第92章 先賢第82章 圍攻第442章 破局第380章 津鄉第42章 點評第386章 面曹第30章 陶觀第178章 來接第224章 潰敗
第199章 撤離第336章 區景第481章 團圓第433章 堅韌第303章 復仇第149章 要求第88章 臘月第530章 仁義第20章 南陽來客第225章 勇悍第374章 圍攻第323章 爲壽第266章 兵臨第25章 吏舍第288章 義士第468章 射策(下)第316章 禁酒第525章 劉曄第521章 傾出第295章 召見第51章 區雄第540章 國士第180章 回鄉第252章 週歲第290章 可惜第87章 請醫第531章 放歸第222章第229章 鳴金第491章 徐宗第514章 後事第38章 諸葛玄第14章 市井第277章 急報第68章 俠客行第11章 帶經耕鋤第357章 鄧芝第36章 劉瑍第8章 腫足第325章 泉陵第46章 馬周第438章 勸降第229章 鳴金第295章 召見第146章 劇縣 (感謝長老 儒者人之所需)第295章 召見第331章 倚仗第162章 免役第299章 兵臨第194章 羌笛第397章 攻城(1)第28章 暢談第531章 放歸第117章 清茶第87章 請醫第328章 許都第32章 求字第182章 慈幼第12章 質書救鄰第416章 暢談第266章 兵臨第185章 許願第433章 堅韌第486章 主力第186章 八月第372章 召見第61章 鞭笞第176章 親耕第518章 海昏第297章 除孝第71章 洗手第79章 命案第442章 破局第364章 使者第214章 定計第269章 地突第527章 有君第243章 學官第545章 對策第184章 七夕第18章 劉蟠第486章 主力第323章 爲壽第2章 劉亮第45章 弩第266章 兵臨第532章 用意第90章 朝會第175章 授田第526章 薄行第385章 夷陵第92章 先賢第82章 圍攻第442章 破局第380章 津鄉第42章 點評第386章 面曹第30章 陶觀第178章 來接第224章 潰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