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1章 團圓

第481章 團圓

而且馬騰心裡很清楚,劉景不是隻有自己一個選擇,他在關中並非一家獨大,大大小小割據勢力比比皆是,他們獲取馬匹雖不如自己優勢大,然諺雲:“有錢可使鬼。”況人乎?手中有錢有糧,什麼買不到?

何況還有涼州的韓遂在側,儘管涼州路遠了些,可架不住涼州出良駒,劉景安能不動心?

是以馬騰對韓廣表現得極爲殷勤,在馬的價格上也沒有獅子大開口,並主動提出將交易地點定在武關,表示願承擔物資的運輸工作,可謂是誠意十足。當然,這麼做也是爲了壟斷荊州貿易,不給關中諸將插足的機會。

韓廣這次來槐裡見馬騰,收穫之大遠超預期,在槐裡小住數日後,遂拜別馬騰,滿載而歸。

與韓廣相比,魯肅卻不得不面對任務失敗,無功而返的局面。冬至過後數日,魯肅仍未能說服諸葛亮,就更別提劉景了,無計可施下,只能向劉景請辭。

劉景挽留不得,親至渡口送行。魯肅乘坐的是荊州之船,自不必再繞開江夏,船隻順江而下,不倒一個月就回到了吳郡。

當江東君臣從魯肅口中得知,劉景提出的兩個苛刻無比的續盟條件,一時間皆瞠目結舌,若真照他說的做,哪裡還是結盟,這不完全成對方附庸了嗎?!

周瑜深感受辱,勃然大怒,起身道:“當年楚國自恃強大,與晉爭霸,欺凌小國,曾因爭桑而擅起邊釁,兵伐吳國,終落得郢都失陷,楚王出逃的下場。”

周瑜又繼續說道:“我江東與荊楚續盟固好,不過是因北方未定,欲結爲脣齒之邦,以觀世事,若劉景就此以爲我江東軟弱可欺,生出不軌之念,我江東十萬將士,必擐甲執兵,以待其來!區區之楚,豈足畏哉!”

“公瑾說得好!”徐琨拍案而起道,“我江東兵精糧多,三軍用命,泛舟舉帆,朝發夕到,士風勁勇,善戰無前,劉景若敢興兵來犯,定叫其有來無回!”

張昭出言道:“劉景,豺虎也!吞張津、噬劉表,兵鋒無敵,鮮有敗績,諸君不可輕視。況且江夏大敗而歸,內亂也才平息,此時當以休養生息爲上,勞師動衆爲下,依我之見,不如暫與劉景虛與委蛇,敷衍了事。”

孫權憂心忡忡,聽了張昭老成持重之言,臉色稍霽,出言問道:“不知張公有何建議?”

張昭道:“劉景借豫章賊發難江東,我方亦可以此應之。將軍不妨傳令孫豫章,命其征剿境內賊寇,斬賊首送往襄陽,並稍給錢糧,使劉景難以發作。”

孫權暗暗點頭,這倒也不失爲一個辦法,不過如果劉景真有圖謀江東之心,這辦法是阻擋不了劉景的。孫權目光看向魯肅,問道:“子敬,你來說說,劉景對江東究竟有沒有非分之想?”

魯肅想也不想道:“劉景所謀並非江東一隅之地,而是整個天下。今曹操稱雄北方,劉景欲與之爭衡,則必取江東、巴蜀,作爲根基,否則無以抗中國。”

孫權心中苦笑道:“自己當初怎麼就鬼迷心竅與這等人結盟,結果爲虎傅翼不說,而今更面臨惡虎反噬的危險,何其愚蠢也!子敬、子敬……唉!”

…………

十二月末,辭舊迎新之際,正是政務繁忙之時,劉景今日卻難得不在府中治事,而是候於漢江邊,翹首以待家人的到來。

“來了……”

一支由數十艘大型客船及戰艦組成的船隊,忽然闖入眼簾內,即將與闊別大半年的家人團圓,劉景心情止不住的激動起來。

這支船隊,除了劉景的家人,也帶來了其麾下羣臣的家眷。

根據“保質”制度,守令、將士家眷必須要留於後方,以爲人質。劉景如今已移治襄陽,羣臣家眷自然要遷來襄陽居住。

劉和、劉饒不懼寒風,站在甲板上,不住向岸邊的劉景招手。船隻方一靠岸,劉和、劉饒就迫不及待的下船與劉景相見。

“好、好……”劉景看着不滿弱冠,卻沉穩有度的劉和,頗感欣慰,重重拍了拍他的肩膀。

劉景原本計劃讓劉和在自己的起家之地酃縣好好歷練歷練,然而計劃趕不上變化,他也沒想到自己能這麼快奪取荊北,如今移治襄陽,再將劉和仍在荊南就有些不合適了,所以便讓他隨同家人一起北上,轉任宜城令。

劉景又看向劉饒,笑着說道:“阿離,我在襄陽看中一青年才俊,認爲可以做你的夫君。”

“哦?是誰?”劉饒好奇問道。她可是知道劉景眼光有多高,尋常青年才俊可入不了他的眼,不然她早就嫁人了。

劉景遙指身後人羣中卓然而立的馬良,道:“就是那人。”

劉饒順着劉景手指望去,見是一個姿容既好,神情亦佳的美少年,頓時怦然心動,以她大大咧咧的性子,竟然也變得害羞起來,小聲對劉景道:“我全聽阿兄的,阿兄替我做主就好。”

劉景笑着搖了搖頭,也不說破,隨後正了正衣冠,徑直上船拜見繼母、嫂子。

嫂子賴慈依舊溫柔,寥寥幾句溫言問候,就讓劉景不由心安。侄兒劉羣大半年不見,個子長高一截,面上已經脫去兒童的稚嫩,轉變爲英俊的小少年。

繼母張氏表面上談笑如常,心裡則有些不開心。她覺得劉景如今佔據荊交二州數十郡,劉和乃是他的手足兄弟,就算不分他一州,總該分得一郡吧?結果仍只給一縣之地,何其薄也。

不過以劉景今時今日的地位,張氏已不敢隨意擺臉色,只能憋在心裡,一個人生悶氣。

劉景並沒有注意到繼母張氏的心思,他現在滿心都是妻兒,和母、嫂見過禮後,來到妻子鄧瑗面前,攬住長子劉旗,對二人訴說思念之情,接着從鄧瑗手中接過襁褓中的次子劉弼,見其大眼圓瞪,不哭不鬧,十分可愛。

劉景笑道:“真不愧是我的兒子。以數月之齡跋涉千里,容色如常,此兒將來必定不凡。”

鄧瑗深以爲然,和劉景感嘆道:“我本念他初生體弱,不堪奔波,準備將他留在臨湘,待滿期歲,再接來襄陽。誰想離別之時,他在乳母懷中哭鬧不止,衆人皆言此子不願與我分離,我試着抱他上船,果然哭聲立止,這才改變心意帶他北上。”

“此兒雖口未能言,卻是天生至孝,真天賜佳兒也。”劉景聽得感慨不已,心中愛之更甚。

(本章完)

第111章 歸來第478章 黃鐘第298章 歸來第286章 軍令第5章 虎頭第298章 歸來第462章 郊迎第184章 七夕第448章 下馬威第414章 託孤第286章 軍令第52章 歸家第101章 招撫第421章 三英第300章 召集第380章 津鄉第32章 求字第58章 摺扇 (感謝盟主sofia若冰)第159章 退讓第134章 流淚第210章第484章 丹陽第166章 崩潰第319章 還禮第190章 三窟第114章 襄陽第188章 三年第227章 火攻第305章 內附第265章 再勝第88章 臘月第151章 全殲第516章 夜取第95章 別部司馬第302章 富貴還鄉第277章 急報第535章 人望第253章 戰死第523章 南下第277章 急報第295章 召見第241章 蔣琬第440章 匕見第397章 攻城(1)第149章 要求391.第391章 大敗第148章 警鼓第512章 伏兵第336章 區景第88章 臘月第19章 桓階第339章 出戰第261章第3章 後母第283章 洪水第405章 防疫第248章 心絞第536章 邀請第442章 破局第135章 歸來第329章 康伯 (感謝盟主北極熊2018)第199章 撤離第29章 承諾第212章 寫信第482章 預言第26章 市樓第402章 噩夢第95章 別部司馬第35章 馬周第212章 寫信第75章 百石第452章 自白第234章 耀功第377章 再孕第53章 道歉第132章 同席第331章 倚仗第75章 百石第515章 不忠第281章 面見第219章 開戰第203章 魄力第106章 調離第439章 文聘第260章第511章 開戰第383章 李嚴第386章 面曹第153章 龔氏第155章 拜訪第69章 胸襟(三千字)第349章 璽書第505章 周鳳第410章 中箭第403章 破城第283章 洪水第267章 比箭第428章 突圍第451章 水鏡第451章 水鏡
第111章 歸來第478章 黃鐘第298章 歸來第286章 軍令第5章 虎頭第298章 歸來第462章 郊迎第184章 七夕第448章 下馬威第414章 託孤第286章 軍令第52章 歸家第101章 招撫第421章 三英第300章 召集第380章 津鄉第32章 求字第58章 摺扇 (感謝盟主sofia若冰)第159章 退讓第134章 流淚第210章第484章 丹陽第166章 崩潰第319章 還禮第190章 三窟第114章 襄陽第188章 三年第227章 火攻第305章 內附第265章 再勝第88章 臘月第151章 全殲第516章 夜取第95章 別部司馬第302章 富貴還鄉第277章 急報第535章 人望第253章 戰死第523章 南下第277章 急報第295章 召見第241章 蔣琬第440章 匕見第397章 攻城(1)第149章 要求391.第391章 大敗第148章 警鼓第512章 伏兵第336章 區景第88章 臘月第19章 桓階第339章 出戰第261章第3章 後母第283章 洪水第405章 防疫第248章 心絞第536章 邀請第442章 破局第135章 歸來第329章 康伯 (感謝盟主北極熊2018)第199章 撤離第29章 承諾第212章 寫信第482章 預言第26章 市樓第402章 噩夢第95章 別部司馬第35章 馬周第212章 寫信第75章 百石第452章 自白第234章 耀功第377章 再孕第53章 道歉第132章 同席第331章 倚仗第75章 百石第515章 不忠第281章 面見第219章 開戰第203章 魄力第106章 調離第439章 文聘第260章第511章 開戰第383章 李嚴第386章 面曹第153章 龔氏第155章 拜訪第69章 胸襟(三千字)第349章 璽書第505章 周鳳第410章 中箭第403章 破城第283章 洪水第267章 比箭第428章 突圍第451章 水鏡第451章 水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