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3章 刺孫

第543章 刺孫

宛陵位於丹陽郡內陸,距江岸約二百里,因此孫翊直到後夜才收到荊州軍大舉入侵的消息。

孫翊昨晚同心腹近臣歡飲至深夜,昧旦之際,正睡得深沉,突然被人喚醒,內心十分惱火,不過隨着門外侍衛告之原因,孫翊心下一驚,睡意全無,急忙披衣衝出寢室,詢問詳情,其後火速召集文武親信商議對策。

嬀覽也才睡下不久,可他的心情卻和孫翊截然相反,儘管胞弟嬀整尚未歸來,亦知是其之功,否則天下何來這般巧合,其方西詣豫章,荊州軍便揮師東下。

嬀覽知道自己的機會來了,稍稍平復激動的心情,乘車趕往軍府,戴員已先一步抵達,兩人不動聲色間,交換一個只有彼此纔可會意的眼神,隨之分開就坐。

夜漏盡時,親信皆至,孫翊目光掃視堂下,口中恨恨地道:“諸君,楚賊再度入寇!今豫章、廬陵軍民之血未乾,而楚賊竟罔顧王命,再興兵釁,侵犯丹陽,視國家天子如無物,視我江東男兒如草芥,簡直欺人太甚!”

堂下坐者十餘,惟有三兩人憤慨而應,餘者面色各異,相顧默然,堂中氣氛異常沉重。

去年豫章、廬陵之戰,江東損兵超過三萬,吳地不說家家披麻戴孝,也是閭里蕭條,號泣不絕,當前江東,幾至談楚色變。

見此,孫翊臉上露出不悅之色,當即用力一拍身前奏案,冷言責道:“在坐諸君全都是翊之腹心,今楚賊來犯,正需諸君挺身而出,盡心竭力,共保丹陽,何以畏敵至此,不敢言聲?”

孫翊話語猶如一把利劍,直戳人心,坐者紛紛面露愧色。

嬀覽身爲軍府大都督,爲衆將之首,率先起身對孫翊道:“將軍息怒,我等豈是貪生怕死的小人?只是楚賊此番來襲太過突然,事前毫無徵兆,令我等有些措手不及,實非畏敵也!”

戴員緊跟其後道:“正是,我等深受將軍榮擢之恩,無以爲報,大敵當前,我等只有奮身死鬥之心,絕無退縮畏戰之念!”

徐元、孫高、傅嬰等孫翊親信部曲將,更是爭先拔刀請戰,唯恐落於人後。

“是我誤會諸君了……”孫翊臉色稍霽,當即緩下語氣。“吾兄不以我年輕才疏,力排衆議,託我以大郡,委以方面之重,我誓與丹陽共存亡,還望諸君能夠與我同心,共拒楚賊!”

“諾。”堂下衆文武齊應道。

春谷防線由周瑜親手打造,其麾下亦有兩萬精兵,暫時足以抵禦敵軍,無需孫翊出兵相助,孫翊只需供應大軍糧谷即可。

不過這也亦非易事,丹陽雖是大郡,然而三月間,正是舊糧將近,新糧未出之時,加上之前支援豫章、廬陵二郡,征討麻、保二屯,已是屢增輸調,民力耗竭,此時再想徵糧,其難度之大可想而知,以丹陽民風之彪悍,稍有不慎,就會激起民變。

可此時敵人大軍壓境,形式嚴峻,孫翊一時也顧不得那麼多了,使戴員傳書諸縣長吏,命其等儘快徵集大軍所需糧資,籌措不利者,將以失職治罪。

孫翊素來果躁,不耐俗務,將郡中大小事全部交給戴員,他則領着嬀覽、徐元、孫高等將,準備出城巡視諸營,整軍備戰。

可惜事有不順,孫翊上馬之際,上馬鐙皮繩突然斷裂,孫翊全無防備,一頭撞在堅硬的鞍鞽上,額頭頓時迸裂出血。

負責備鞍的親近邊鴻見狀大驚失色,趕忙伏地請罪。

“你這死奴!”孫翊當即怒火萬丈,一把推開爲他止血裹傷的親衛,舉起手中馬鞭,狠狠抽在邊鴻的臉上。

邊鴻捂臉倒地,叫聲淒厲,孫翊猶不解恨,接着第二鞭、第三鞭呼嘯而落……一直抽打十餘鞭,孫翊才稍稍泄去心中邪火,其後不顧衆人勸阻,草草處理傷口,繼續前往城外諸營巡視。

待孫翊一行人離去,軍府僕從對邊鴻遭遇雖生兔死狐悲之感,卻也不敢冒然上前救助,任他躺在地上嗚咽,場面甚爲淒涼。

“足下傷勢不輕,不宜拖延,還是儘快治療爲好。”最終打破僵局的不是別人,正是戴員。

他上前將邊鴻扶起,溫言說道:“僕家中正好有上好金瘡藥,僕這便叫人取來。”

孫翊心無城府,禮賢下士,頗有兄策風,但同時他性格衝動易怒,左右親近之人,時常遭其打罵。戴員和嬀覽每每暗中施以援手,收買人心,因此兩人在軍府內風評極佳,備受尊敬。

對戴員這位屢屢在其深陷困境伸出援手的恩人,邊鴻自是感激涕零,強忍傷痛道:“多謝戴君,小人傷勢並無大礙,良藥難得,沒必要浪費在小人身上。”

“金瘡藥乃救急之藥,空置匣中,纔是浪費。”戴員態度堅決,接着不由分說,遣吏歸府取藥,他則扶邊鴻返回住所。

“戴君數救小人於水火之中,小人只恨自己碌碌無能,難以報答戴君之大恩大德。”回到住地,邊鴻對戴員施大禮叩謝道。

“足下無需妄自菲薄,以僕觀之,足下有將才,非凡俗之輩,未來必有出頭之日。”

受到戴員另眼相看,邊鴻卻怎麼也高興不起來,這次不比往常,每每回想起孫翊那充滿暴虐殺意的眼神,就令他感到不寒而慄,幾欲窒息,不由哀嘆道:“小人今日惡了將軍,性命都不知能否保全,又何談未來?”

戴員故意沉默片刻,才提議道:“僕實不忍足下這等良才枉死,僕有一位好友,正於會稽典兵,足下可持僕書信往依之。”

戴員此舉無疑冒了極大的風險,一旦被孫翊所覺,必爲孫翊所怪,邊鴻感動得無以復加,拒絕道:“小人寧願死,也不願連累戴君。”況且逃亡會稽並非良策,不但累及戴員,以孫翊氣性之暴烈,定會派人追殺他,不死不休。

戴員長嘆一聲道:“江東何其廣大,竟無足下的容身之地,難道非要遠走他鄉才行嗎。”

邊鴻聽得一怔,若有所悟。

戴員繼而又別有意味地道:“足下現今的遭遇,不禁讓僕想起盛府君,昔日僕曾苦勸盛府君,暫避他鄉,以保性命,可惜盛府君不聽,終爲孫討虜所害。”

邊鴻也是吳郡人,自然知道戴員口中的盛府君是指其舉主,故吳郡太守盛憲。而且聽戴員的言下之意,似對害死其舉主的孫權,不乏怨懟,莫非……?

邊鴻試探地問戴員道:“依戴君之見,小人當避往何處?”

見邊鴻已有意動,戴員圖窮匕見道:“今之亂世,非但君擇臣,臣亦擇君,僕聞劉安南寬博容納,乃命世英雄,用人不重出身,只重才幹,是以短短數年間便席捲荊、交、揚三州,雄霸南土,以足下之才,如出奔往投,定能受其賞識,出人頭地。”

邊鴻聞言,更加坐實了心中猜測,深深一拜道:“多謝戴君爲小人指出一條明路,小人日後但有所成,必不忘戴君之恩。”

“有足下這句話足矣,未來或許真有仰賴足下的一天。”戴員撫須笑道,接着爲邊鴻出謀劃策:“如今劉安南兼有三州,麾下可謂猛將如雲,足下雖有才,卻也難以卒得大用,尤其足下出身孫氏部曲,楚人豈能不心疑之?最好的辦法,是足下在投奔前,先立一樁大功,一來取信於楚人,二來以爲進身之階。”

“戴君所言有理。”邊鴻連連點頭,深以爲然,不過什麼樣的功勞纔算大?戴員沒有明言。

恰在此時,戴員先前所遣屬吏來送金瘡藥,戴員不便再久留,藉機與屬吏一同離開。

邊鴻送走戴員,越發感到渾身劇痛難忍,便準備解衣敷藥,可剛取來銅鏡,立時愣在當場。

邊鴻容貌俊美,其平日亦極爲自得,可現在兩道血淋淋的鞭痕,交叉佈於臉上,哪還有半點俊美可言,只剩下猙獰可怖……

邊鴻心中不禁掀起滔天恨意,臉容漸漸扭曲,孫翊的項上人頭,算大功否?!

一連多日,邊鴻終於等來機會,涇縣大帥陳齊率衆數千來投,現今大敵將至,孫翊正愁手中兵力不足,聞訊大喜,設宴相慶。

在戴員的暗助下,邊鴻攜弩混入宴會,後趁孫翊大醉如廁之際,尾隨其後,以利弩先後射傷孫翊及其親衛,再上前手刃之。

孫翊席間喝得酩酊大醉,手足痠軟,又遭暗箭重創,即便爲人再驍勇,也只能飲恨當場。

然而螳螂捕蟬,黃雀在後,邊鴻才割下孫翊首級,未等撤離,就被“聞訊”趕來的嬀覽等人撞個正着,結果毫無意外,邊鴻甚至沒有開口的機會,轉瞬間即被驚怒交加的衆人亂刀砍殺。

歷史上嬀覽、戴員趁孫權領兵外出之際,暗殺孫翊,可當時江東儘管外有黃祖爲擾,內有山越叛亂,卻都不過是疥癬之疾,因此嬀覽、戴員既不敢明反,也不敢清洗孫翊親信,如此畏首畏尾,最終陰溝裡翻船,被孫翊遺孀徐氏聯合孫高、傅嬰等親信舊將使計反殺,也就成了必然。

眼下則不同,嬀覽、戴員有荊州大軍爲援,心中再無顧忌,兩人按照事先商量好的計劃,第一時間調來親信部曲,接管軍府及城防,並以“勾結邊鴻,暗害主人”爲由,將宴會上的徐元、孫高、傅嬰等大將一網打盡。

宴會發生如此驚天之變,涇縣大帥陳齊直駭得面如土色,其黨羽如今皆在城外,不足爲恃,爲求活命,只得轉而依附嬀覽。

嬀覽暫時無暇理會陳齊,稍加安撫一番,即留戴員坐鎮城中,自己則連夜出城收編諸部。

嬀覽本就是軍府大都督,諸部將領又多被其斬殺於城中,羣龍無首下,嬀覽幾乎兵不血刃便控制住全軍。其後嬀覽展開大清洗,凡心屬孫翊者,或殺或執,騷動持續一整夜,天明方止。

是日,嬀覽與戴員傳檄丹陽諸縣,歷數孫氏罪惡,號召江東士民共迎荊州義師,以誅無道。

丹陽諸縣令、長收到檄書,或遣使請降,或棄城而逃,或閉門自守,更有歙縣毛甘、金奇,黟縣陳僕、祖山等趁亂而起,攻劫城邑,殺害長吏,丹陽大亂。

(本章完)

第498章 城破第71章 洗手第209章 攻城第272章 魏延第43章 荊蠻第153章 龔氏第5章 虎頭第453章 攔路第540章 國士第179章 到來第175章 授田第244章 生子第36章 劉瑍第239章 嚴法第32章 求字第410章 中箭第136章 婚宴第31章 蔡升第414章 託孤第511章 開戰第204章 曲轅第139章 於徵第479章 蒼梧第83章 預言第381章 江陵第489章 太史慈第269章 地突第286章 軍令第180章 回鄉第263章 水戰(下)第216章 取名第269章 地突第71章 洗手第395章 悲涼第121章 王粲第61章 鞭笞第59章 嚴肅第221章 矢石第352章 尊卑第408章 試探第171章 結束第293章 奇策第117章 清茶第221章 矢石第425章 中箭第106章 調離第229章 鳴金第349章 璽書第417章 柤中第159章 退讓第420章 評價第142章 計劃第305章 內附第323章 爲壽第160章 搶權第459章 焚橋第442章 破局第445章 薦才第130章 親迎第93章 墓祭第105章 八陣第249章 聞訊第61章 鞭笞第113章 啓程第429章 逆轉第174章 滅族第290章 可惜第11章 帶經耕鋤第179章 到來第178章 來接第83章 預言第50章 寶珠第517章 古樟第358章 戰略第324章 膝席第175章 授田第22章 交談第45章 弩第311章 吐血第180章 回鄉第327章 西鄂第88章 臘月第192章 開戰第368章 江東第238章 求援第308章 遺願第46章 馬周第23章 赴任第161章 良法第362章 臨衝第32章 求字第529章 詔書第530章 仁義第231章 勸降第285章 敗逃第171章 結束第421章 三英第135章 歸來第398章 攻城(2)第291章 召見
第498章 城破第71章 洗手第209章 攻城第272章 魏延第43章 荊蠻第153章 龔氏第5章 虎頭第453章 攔路第540章 國士第179章 到來第175章 授田第244章 生子第36章 劉瑍第239章 嚴法第32章 求字第410章 中箭第136章 婚宴第31章 蔡升第414章 託孤第511章 開戰第204章 曲轅第139章 於徵第479章 蒼梧第83章 預言第381章 江陵第489章 太史慈第269章 地突第286章 軍令第180章 回鄉第263章 水戰(下)第216章 取名第269章 地突第71章 洗手第395章 悲涼第121章 王粲第61章 鞭笞第59章 嚴肅第221章 矢石第352章 尊卑第408章 試探第171章 結束第293章 奇策第117章 清茶第221章 矢石第425章 中箭第106章 調離第229章 鳴金第349章 璽書第417章 柤中第159章 退讓第420章 評價第142章 計劃第305章 內附第323章 爲壽第160章 搶權第459章 焚橋第442章 破局第445章 薦才第130章 親迎第93章 墓祭第105章 八陣第249章 聞訊第61章 鞭笞第113章 啓程第429章 逆轉第174章 滅族第290章 可惜第11章 帶經耕鋤第179章 到來第178章 來接第83章 預言第50章 寶珠第517章 古樟第358章 戰略第324章 膝席第175章 授田第22章 交談第45章 弩第311章 吐血第180章 回鄉第327章 西鄂第88章 臘月第192章 開戰第368章 江東第238章 求援第308章 遺願第46章 馬周第23章 赴任第161章 良法第362章 臨衝第32章 求字第529章 詔書第530章 仁義第231章 勸降第285章 敗逃第171章 結束第421章 三英第135章 歸來第398章 攻城(2)第291章 召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