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4章 曲轅

第204章 曲轅

荊州軍在臨湘城郭東、南兩個方向安營紮寨,之後一段時間,驅使數以萬計的民夫,築圍鑿塹,造作雲梯,爲大軍攻城做準備。

而這時,遠在酃縣的劉景,則帶着劉宗、劉修、蔡升等人,參觀由他一手打造的酃縣城防。

在原臨蒸鄉邑的基礎上,經過一年時間的改造,漸漸顯露雛形,不過距離劉景心裡真正的設想,還差得遠呢,至少還需要一兩年的時間。而等到徹底完工之日,就該是直面荊州大軍的時候了。

可就算現在酃縣城只是一個半成品,劉宗、劉修、蔡升等立於城下,仍然感到頗爲吃驚。

酃縣城週迴不過四里有餘,相比於週迴十數裡的郡城臨湘,真可謂彈丸之地,然而論城防體系,酃縣足以甩開臨湘數條街。

一座半圓形小城,高度與城牆等齊,將酃縣城門牢牢圍在裡面。這便是甕城,甕者圓也,乃是華夏城池最重要的防禦設施之一。

城門之上,置有三重層閣,閣上架屋,屋上架樓,樓高數丈。閣、屋、樓皆可陳列弓弩手,居高臨下,壓制城外之敵。

酃縣的城牆不高亦不厚,但女牆排列整齊,馬面極長且密集。

劉熙著作的《釋名》載曰:“城上垣,曰睥睨,亦曰女牆。”睥睨,意指於城上窺人。同時也起到掩護城牆上的守軍之用。

馬面又名行城,早在《墨子》中就有記錄,其凸出於城垣表面,是一座臺狀建築,由於外觀狹長如馬面,故名馬面。

馬面因爲向城外延伸出一段,可以從左右兩個方向,配合正面友軍,對攻城的敵人發起攻擊,從而形成交叉火力,夾擊敵軍。這就是《墨子·備敵篇》中提到的“以鼓發之,夾而擊之。”

城牆上除了女牆、馬面外,還修建了大量的樓櫓,幾乎每隔十數步,便有一座,單單一面城牆,便多達二三十座之多。

更可怕的是,劉景對這樣的密度似乎並不滿意,還準備再增加一些,整個酃縣城,幾乎被他武裝到了牙齒。

更遑論,酃縣城北倚承水,東臨湘水,三面環山,具有絕佳的地理優勢。

任何人面對這樣一座軍事堡壘般的城池,恐怕都要頭痛不已。

劉宗昨日抵達酃縣時,遠遠就發現酃縣城的特殊,不過畢竟沒有近距離觀察,今日親臨城下,才發覺酃縣城防的恐怖之處。

似甕城、閣樓、女牆、馬面、樓櫓,乃至城牆四角的角樓等城防設施,並不是什麼新鮮事物,甚至都不是漢代發明,大多在春秋戰國時代,就已經陸續出現。但真正能將它們整合一處者,卻寥寥無幾,而且看得出,劉景在前人的基礎上又有所改良。

酃縣城防之完備,放眼天下,亦是屈指可數。

“仲達,沒想到你還有這樣的本事。”劉修不停觀望,忍不住讚歎道:“有此堅城,只需千人據守,便可抵萬衆之敵。”

劉宗內心頗以爲然,不過他歎服的不是劉景修建了這樣一座堅不可摧的城池,而是他早在去年的時候,就開始修建此城。

他這麼做的目的,當然不是爲了抵禦賊寇、荊蠻,除了劉表大軍,還有誰值得他如此重視?

其先識遠量,委實可怕。

劉景笑着擺手道:“城防雖然重要,但更重要的卻是人。昔日昆陽小城,未嘗堅固,卻擋住了王莽百萬大軍。”

劉宗和劉修下意識相視一眼,劉景提到昆陽之戰,顯然不是毫無因有,其意有所指啊。

蔡升似乎對這些城防設施格外感興趣,目光從始至終都沒有從上面離開過,直到聽聞劉景之言,才收回視線,開口道:“遙想世祖風采,着實令人神往。”

劉景笑着頷首道:“是啊,世祖雖有宗室之名,卻起自於徒步,創基於綠林,最終短短十數年間攘除禍亂,誅滅無道,天下歸一。繼高祖之休烈,修文武之絕業,德冠往初,功無與二。”

劉宗、劉修一時間聽得心神搖曳,不能自已,齊嘆道:“壯哉!世祖!”

劉景隨後又帶領三人登船參觀拍竿。由於拍竿目前尚屬於己方的秘密武器,是以平日以絳布蒙之,使外人無法看清詳細。

初時三人還感到很是奇怪,不知爲何要在船首立桅,直到扯去絳布,露出拍竿的真正面目,並且親眼目睹了拍竿的威力,三人不禁陷入深深的震撼之中。

當今水上作戰,無非遠近、火攻幾種,近距離交戰,主要是以船身覆蓋牛皮的艨艟衝突敵艦,或者以鉤、拒等武器拉近雙方距離,然後登陸敵艦白刃戰。

但是說實話,兩種方法都很難在短時間內,以較小代價重創敵人,畢竟雙方兵船、武器,都處在一個水平線上,最後拼的,只能是誰的船大,誰的兵多。

然而拍竿的出現,對於水上作戰絕對是飛躍性的,抵近後只需拍幾下,就有機會毫髮無傷的摧毀敵艦。

劉宗興奮的連連打轉,對劉景道:“這、這可真是水戰之利器也!若是運用得當,足以一戰摧毀數倍於己的敵船。難怪仲達你以布蒙之,不肯示人,換了我,肯定也會想方設法隱藏。”

劉景笑道:“此物靈感來源於桔槔,我便是根據桔槔取水的原理,製作出了此物,取名拍竿。”

“原來如此。”劉修恍然,隨後又嘆道:“仲達不僅文才冠世,竟然還懂得築城、制器,還有什麼是你不懂的?難道世間,真有生而知之的人嗎。”

劉景笑了笑,他若是知道自己發明的曲轅犁的效果,恐怕更要五體投地了吧?

沒錯,他今年春耕之際發明了曲轅犁。一個新鮮事物,想要快速普及,絕非一件易事,爲此劉景打造了一批曲轅犁,無償送給平陽、鍾水二鄉的授田百姓。

要知道,這個時代,並不是人人都能用得起鐵犁,百姓可不管什麼直轅犁、曲轅犁,有免費的鐵犁,他們自然是欣然接受。

(本章完)

第5章 虎頭第268章 填塹第328章 許都第251章 入主第86章 醉鄉居第486章 主力第88章 臘月第266章 兵臨第539章 所求第113章 啓程第359章 八月第113章 啓程第387章 夏口第492章 名士第260章第468章 射策(下)第372章 召見第426章 拔箭第228章 斬首第296章 捷報第243章 學官第159章 退讓第376章 出征第270章 醫所第370章 同州第325章 泉陵第201章 北上 (感謝盟主浮沉一年間)第314章 賢妻第292章 救治第316章 禁酒第415章 龐統第13章 張羨第123章 赴宴第348章 南下第379章 屈服第517章 古樟第11章 帶經耕鋤第39章 自負第460章 趙戩第435章 裴司第505章 周鳳第335章 十哲第454章 委蛇第403章 破城第89章 桃板第261章第73章 送別第125章 新野第485章 誓師第447章 高義第286章 軍令第121章 王粲第314章 賢妻第237章 監九縣第203章 魄力第402章 噩夢第542章 出兵第424章 入陣第117章 清茶第28章 暢談第83章 預言第372章 召見第309章 終抵第326章 相遇第35章 馬周第464章 上書第340章 部督第118章 劉表第447章 高義第375章 返回第381章 江陵第254章 突圍第524章 馬尾第515章 不忠第462章 郊迎第108章 名望第198章 招降第9章 躬耕養客第55章 鄧瑗第164章 動手第470章 策論第487章 盛匡第11章 帶經耕鋤第470章 策論第257章 爭執第41章 吟詩第326章 相遇第380章 津鄉第87章 請醫第156章 邀請第186章 八月第206章 逃亡第415章 龐統第184章 七夕第9章 躬耕養客第525章 劉曄第466章 射策(上)第63章 突襲第21章 未婚妻第16章 決定
第5章 虎頭第268章 填塹第328章 許都第251章 入主第86章 醉鄉居第486章 主力第88章 臘月第266章 兵臨第539章 所求第113章 啓程第359章 八月第113章 啓程第387章 夏口第492章 名士第260章第468章 射策(下)第372章 召見第426章 拔箭第228章 斬首第296章 捷報第243章 學官第159章 退讓第376章 出征第270章 醫所第370章 同州第325章 泉陵第201章 北上 (感謝盟主浮沉一年間)第314章 賢妻第292章 救治第316章 禁酒第415章 龐統第13章 張羨第123章 赴宴第348章 南下第379章 屈服第517章 古樟第11章 帶經耕鋤第39章 自負第460章 趙戩第435章 裴司第505章 周鳳第335章 十哲第454章 委蛇第403章 破城第89章 桃板第261章第73章 送別第125章 新野第485章 誓師第447章 高義第286章 軍令第121章 王粲第314章 賢妻第237章 監九縣第203章 魄力第402章 噩夢第542章 出兵第424章 入陣第117章 清茶第28章 暢談第83章 預言第372章 召見第309章 終抵第326章 相遇第35章 馬周第464章 上書第340章 部督第118章 劉表第447章 高義第375章 返回第381章 江陵第254章 突圍第524章 馬尾第515章 不忠第462章 郊迎第108章 名望第198章 招降第9章 躬耕養客第55章 鄧瑗第164章 動手第470章 策論第487章 盛匡第11章 帶經耕鋤第470章 策論第257章 爭執第41章 吟詩第326章 相遇第380章 津鄉第87章 請醫第156章 邀請第186章 八月第206章 逃亡第415章 龐統第184章 七夕第9章 躬耕養客第525章 劉曄第466章 射策(上)第63章 突襲第21章 未婚妻第16章 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