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0章 敗慈

第500章 敗慈

柴桑陷落後,有少量潰兵突圍而出,衝破荊州軍的封鎖,一路向南逃入太史慈營中。

太史慈早知道柴桑守不住,可僅僅只堅持了五天時間就宣告失守,還是有些超乎他的想象。

“徐文向……”太史慈心中一嘆,儘管還未得到徐盛的確切消息, 不過他認爲徐盛逃出的希望十分渺茫,加上其爲人忠勇,性情剛烈,多半已凶多吉少。

太史慈沒有多少心情哀憐徐盛的不幸,他的處境也十分危險,隨時都有可能步徐盛的後塵。

太史慈之所以能夠在後方糧道斷絕的情況下按兵不動,是因爲營中尚有二十日糧, 也可臨時從西面的艾、西安二縣徵調一些米穀應急,此二縣正是太史慈麾下治縣,短期內不虞糧斷。

但眼下柴桑已失,他就沒有繼續留下的理由了,必須趕在荊州軍反應過來前火速撤離,以免被荊州軍圍住,再難脫身。

首先肯定不能向南撤退,南邊的歷陵已被荊州軍佔據,到時候前有堵截,後有追兵,一個不好,就有全軍覆沒的危險。

爲今之計, 只有往西走, 當年他曾在艾、西二縣抗擊劉磐的侵擾, 深得二地民心,只要能夠退入艾、西二縣,足可自保。

不過荊州軍肯定不會輕易放他離開,最終能有多少人退入艾、西二縣, 還是未知之數。

太史慈乃是果決之人,既然有了決定,也不等天黑,立即召集部衆,焚燬軍資糧秣,命將士各背數日糧,棄營而走。

太史慈讓數百羸兵帶着兩千餘民夫往南逃,隊伍多樹旗幟,虛張聲勢,以迷惑荊州軍。他本人則帶着四千餘部曲向西逃。

太史慈的做法,確實起到了一定的作用,可架不住荊州軍兵力雄厚,分辨不出主力又何妨,兩路皆派重兵追擊就是了。

太史慈率部僅逃出十餘里,天黑前就被荊州軍騎兵從後追上,死死纏住,很快步軍亦趕到,太史慈只得列陣迎戰。

徐宗騎在馬上,遙指太史慈左陣,對韓廣道:“將軍, 這些敵卒被甲着少, 不着鞋履,必是山越無疑。山越雖民風果勁,然軍紀渙散,不耐苦戰,戰則蜂至,敗則鳥竄,烏合之衆耳。”

韓廣聽得頻頻點頭,之前他數與太史慈交手,自然認得其麾下的山越兵。

只見徐宗又道:“今敵軍連戰連敗,倉惶西逃,山越必已喪失鬥志,將軍可遣鐵騎側擊,破之易如反掌,而後驅使其等衝擊太史慈中軍,一戰可定也。”

韓廣不由笑道:“此戰若能取勝,皆賴徐參軍獻策之功。”

本來韓廣心裡對不戰而降的徐宗很是看不起,像他這種有名無實的名士,韓廣在長安時見多了。現在看來,徐宗並非無能之輩,胸中倒也有幾分智謀。

“不敢當……”徐宗頗有自知之明,如今荊州軍士氣高昂,面對兵無戰心的太史慈部,就算硬莽上去,都能獲得勝利,他的計策最多隻能算是錦上添花。

韓廣隨後不再多言,命高翔指揮步軍正面進攻太史慈陣地。等到大戰爆發後,韓廣立即親率六百精騎,繞陣而出,迂迴至敵軍左翼,對山越方陣發起衝鋒。

韓廣麾下六百鐵騎,所乘皆關西良馬,奔行之間,馬蹄聲轟隆作響,震天撼地,有若悶雷。

當先百騎,渾身皆包裹于堅盔厚鎧內,只露雙目,就連坐騎前半身亦披戴鐵鎧,人馬具裝,猶如一座座馳騁的鋼鐵戰車。

後面五百騎,裝備不及前者,人被襦鎧,馬着當胸,事實上這纔是這個時代突騎的標配。

面對夾帶着風雷之聲席捲而來的鐵騎,山越兵無不大驚失色,人人皆有棄陣亡走之念。

山越兵在之前的戰鬥中就吃足了荊州軍鐵騎的苦頭,可那時總還有營壘可以作爲避風港,就算被打敗了也能逃回營壘自保。

現在卻是在逃亡途中,面對荊州軍鐵騎的衝鋒,他們惟一能夠依靠的,就只有自己的血肉之軀及手中的兵器,兩者相碰,這無異於以卵擊石,山越雖蠻,卻不傻,怎麼可能拼死抵抗。

“轟……轟……轟……”

山越稀疏的箭矢並沒有對荊州軍鐵騎造成多少影響,直如海嘯一般衝至山越陣地前,前排舉楯的山越兵幾乎全線崩潰,真正接戰者寥寥無幾,大部分人甚至都不曾抵抗,就轉身而逃了。

楯陣一破,後面的弓弩手轉瞬間即被奔涌而來的鐵蹄吞沒。

矛戟也被前方退下來的潰兵衝得陣腳大亂,失去陣型的保護,人自爲戰,又哪裡能抵擋得住荊州軍鐵騎的衝撞,馬蹄過處,便只留下滿地的屍體與傷患。

如果這時從上空俯瞰,就能清楚的看到,山越方陣就如同被推倒的多米諾骨牌一般,正以肉眼可見的速度崩潰瓦解。

一舉沖垮山越方陣,韓廣再接再厲,率領鐵騎一路驅趕山越潰兵,朝着太史慈中軍殺去。

見左翼糜爛,太史慈面色鐵青,韓廣的手段談不上多麼高明,無奈形勢比人強,他即使看穿了對方的伎倆也沒用。現在惟一的期望,就是能夠堅持到天黑,然後藉着夜色的掩護突圍。

荊州軍正面攻勢甚猛,太史慈暫時抽不出身,便以正在左翼的孫賁部將吳金勒陣拒之。

吳金乃孫賁麾下有數猛將,即使深陷絕境,仍有奮戰鬥死之心。

但他部下卻和他截然相反,他們都是孫賁的部曲,家人皆在南昌,回家的願望十分迫切,因此對太史慈不南返海昏、南昌,而西奔艾、西,深感不滿。

若非太史慈治軍甚嚴,顧慮軍法,早就一鬨而散了,有幾分抵抗之心,也就可想而知了。

孫賁部曲先是被山越潰兵衝擊,接着又遭到荊州軍鐵騎踐踏,立時兵敗如山倒。

處於陣後督戰的吳金見狀,怒不可遏,手持長矛接連搠殺數人,欲逼迫潰兵返身戰鬥。

然而平時頗爲有效的手段,今日卻意外失效了,吳金和督戰隊反倒被潰兵衝得七零八落。

荊州軍鐵騎頃刻間殺至,個人勇武在鐵騎衝鋒的煌煌大勢面前顯然微不足道,吳金雖勇冠賁軍,面對甲騎具裝,也不過是強壯些的螻蟻罷了。

鐵騎呼嘯着一掃而過,吳金沒能掀起半點波瀾,身體被砍得如破布娃娃一般,右臂齊肘而斷,頭顱也被荊州軍勇士割走。

太史慈沒想到吳金會敗得這麼快,並引發了連鎖反應,就連他的部曲人馬都開始出現逃亡。

“大事去矣……”太史慈重重嘆了一口氣,擡頭看看昏暗的天空,如果能再多堅持半個時辰,等到天色徹底黑下來,突圍將更加容易,奈何天不遂人願。

事已至此,抱怨無用,太史慈當機立斷,下令全軍向西突圍,隨後便帶着數十騎往西而逃。

主將太史慈一逃,全軍頓時土崩瓦解,將士驚慌失措,加上天色昏暗,也分不清東南西北,朝着一個方向埋頭狂奔,盔甲、武器皆被視作累贅棄於道旁。

江東軍四散而逃,但人皆有從衆心理,往西逃的人無疑最多,韓廣留高翔清掃戰場,他則率領步騎追擊。不過隨着入夜,韓廣不得不停下了追擊的腳步。

韓廣停止追擊,太史慈卻馬不停蹄,一夜狂奔數十里,直到渡過傅易川,才鬆一口氣。

期間不斷有潰兵趕來傅易川會合,總計有八百餘人,太史慈將他們重新編爲一營,未免荊州軍追來,太史慈不敢久留,繼續西行,兩日後抵達西安縣。

“如果潘璋還在西安縣就好了……”太史慈遙望城小而堅,守備完善的西安縣城,忍不住嘆道。西安城固,皆潘璋之功,可惜他已轉任建昌長,現在的西安縣長是一個不知兵的儒生。

太史慈率部進入西安後,也懶得和縣長多費口舌,簡單說了一下當前情況,便開始發號施令:先是關閉四面城門,許進不許出。繼而清點城中人口,十五歲以上成年男子共六百餘人,連同縣中數十吏士,皆被編入軍中。

同時太史慈又派遣親信沿修水而上,接管艾縣。

(本章完)

第123章 赴宴第40章 悲歌第524章 馬尾第302章 富貴還鄉第416章 暢談第442章 破局第115章 納彩第75章 百石第538章 董和第278章 射中第68章 俠客行第19章 桓階第150章 開戰第29章 承諾第390章 責備第425章 中箭第431章 獻計第521章 傾出第495章 鐵樓第368章 江東第435章 裴司第196章 招攬第101章 招撫第94章 族宴(感謝盟主七月流風帝)第185章 許願第534章 歸心第228章 斬首第457章 飛矢第224章 潰敗第39章 自負第273章 攻城(上)第540章 國士第74章 變化第129章 雙戟第218章 樓船第362章 臨衝第520章 厚禮第291章 召見第280章 投靠第120章 茂才第172章 出兵第495章 鐵樓第190章 三窟第59章 嚴肅第450章 官學第526章 薄行第49章 醫聖第134章 流淚第464章 上書第211章 計劃第471章 官爵第4章 賴慈第59章 嚴肅第233章 圊溷第178章 來接第301章 城破第214章 定計第100章 大船第262章 水戰(上)第154章 縣舍第343章 斬將第38章 諸葛玄第107章 轟動第28章 暢談第283章 洪水第413章 潘濬第116章 再見第288章 義士第510章 計成第49章 醫聖第256章 說客第392章 落幕第412章 刺史第267章 比箭第363章 攬才第361章 巨樓第458章 斬羽第34章 志向第52章 歸家第160章 搶權第258章第45章 弩第97章 目的第173章 南下第91章 壁畫第334章 洗兵第374章 圍攻第216章 取名第33章 示衆第371章 慰問第54章 鄧攸第22章 交談第526章 薄行第457章 飛矢第378章 策反第287章 自刎第161章 良法第170章 斬首第108章 名望第7章 劍術書法
第123章 赴宴第40章 悲歌第524章 馬尾第302章 富貴還鄉第416章 暢談第442章 破局第115章 納彩第75章 百石第538章 董和第278章 射中第68章 俠客行第19章 桓階第150章 開戰第29章 承諾第390章 責備第425章 中箭第431章 獻計第521章 傾出第495章 鐵樓第368章 江東第435章 裴司第196章 招攬第101章 招撫第94章 族宴(感謝盟主七月流風帝)第185章 許願第534章 歸心第228章 斬首第457章 飛矢第224章 潰敗第39章 自負第273章 攻城(上)第540章 國士第74章 變化第129章 雙戟第218章 樓船第362章 臨衝第520章 厚禮第291章 召見第280章 投靠第120章 茂才第172章 出兵第495章 鐵樓第190章 三窟第59章 嚴肅第450章 官學第526章 薄行第49章 醫聖第134章 流淚第464章 上書第211章 計劃第471章 官爵第4章 賴慈第59章 嚴肅第233章 圊溷第178章 來接第301章 城破第214章 定計第100章 大船第262章 水戰(上)第154章 縣舍第343章 斬將第38章 諸葛玄第107章 轟動第28章 暢談第283章 洪水第413章 潘濬第116章 再見第288章 義士第510章 計成第49章 醫聖第256章 說客第392章 落幕第412章 刺史第267章 比箭第363章 攬才第361章 巨樓第458章 斬羽第34章 志向第52章 歸家第160章 搶權第258章第45章 弩第97章 目的第173章 南下第91章 壁畫第334章 洗兵第374章 圍攻第216章 取名第33章 示衆第371章 慰問第54章 鄧攸第22章 交談第526章 薄行第457章 飛矢第378章 策反第287章 自刎第161章 良法第170章 斬首第108章 名望第7章 劍術書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