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2章 週歲

第252章 週歲

零陵郡治泉陵坐落於湘、深二水間,周圍環以羣山,延以林麓,風景十分秀麗。

由於泉陵“北扼荊湘,南控百粵”,戰略地位十分重要。

前漢時,百粵未服,漢軍在泉陵及瀟水流域一度駐紮了九支大軍,數百年前修建的軍事城邑,至今猶存。

泉陵雖然因爲氣候多雨潮溼,難以修築夯土牆垣,只能編木爲城,但泉陵的城郭面積卻不小,週迴可達十里,在荊南四郡之中,規模僅次於長沙郡治臨湘。

劉景在劉巴等郡吏的擁簇下,泉陵百姓的夾道歡迎下,入主郡府,並第一時間在正堂召開朝會,接受郡府百吏及泉陵士民朝拜。

《穀梁傳》有云:“古者有四民:有士民,有商民,有農民,有工民。”

士民是士,而非平頭百姓,說白了,他們就是泉陵大族的代表,對劉景這個新任零陵太守表示支持。

賴氏世居零陵,詩書傳家,名聲顯赫,乃是零陵首屈一指的大族,而且賴氏與劉景淵源頗深,這次自然也派了子弟前來。

此人名叫賴盛,年紀和劉景相仿,約二十出頭,按照輩分算,他比賴恭、賴慈低了一輩,他的身上並沒有這個年紀本該有的浮躁,言行舉止,頗爲沉穩。

劉景與賴盛一番交談,頗爲滿意,亦知賴氏派他前來的目的,當即便將他召入門下爲書佐。其他大族子弟只要有心出仕的,劉景也都痛快的召入門下。

劉景另外又以蔣琬爲主記,主記全稱主記室,主要負責記錄文書、催督期會,在太守門下五吏中,僅位居功曹、主簿之下,乃郡府寥寥可數的大吏之一。

劉景不會在零陵久留,而且他未來也多半不會親自坐鎮零陵。是以,他打算讓蔣琬和主簿劉巴、功曹陶彰共掌郡事。

至於五官掾、督郵等非嫡系大吏,則統統踢出權力核心。

如此一來,負責主持郡府事務的三人,有兩個算是他的人,足以確保他對零陵的控制。

最後,劉景自然沒有忘記劉巴,劉巴前前後後對劉景幫助甚多,雖然他說一心爲公,不求回報,劉景卻不能不有所表示,不然外人必會認爲他苛待功臣。

除了讓劉巴繼續以主簿的身份監郡事外,劉景又命其爲泉陵縣令,主掌零陵郡治泉陵。劉巴一開始推辭不受,卻架不住劉景一再堅持,最終只能答應下來。

由於荊州軍藉着張羨剛死,人心不穩,向臨湘發起進攻,臨湘的形勢現在一天比一天危急,劉景不敢在泉陵久留,只待了三天,便準備返回酃縣。

直到這時,零陵吏民才終於安下心來,劉景之前曾承諾不會讓他們捲入戰火,但說實話,零陵吏民心裡對此將信將疑。如今劉景已經成功入主零陵,他這時如果自食其言,執意要將零陵拖下水,誰也拿他沒辦法。所幸劉景果然不負其名,言出必踐。

劉景站在泉陵城北的渡口,一手拉着劉巴,一手拉着蔣琬,說道:“子初、公琰,我走之後,零陵就交給你們了。”

“必不負府君之託。”劉巴、蔣琬皆鄭重回道。

劉景道:“自得知張府君病卒的消息,北軍便一改過去‘圍而不攻’的策略,同時從三個方向對臨湘發起猛烈進攻。現今臨湘人心浮動,士氣低落,面對北軍的強攻,如何能夠抵抗?臨湘陷落,只剩下時間的問題。臨湘一下,酃縣首當其衝。”

蔣琬沉吟了一聲道:“張長沙在世時,北軍圍攻臨湘,連年不克,府君素知兵,曾以弱克強,大敗荊州水軍,更在張長沙之上。況且,酃縣雖小,卻城防完備,在下有生以來,從未見過如此堅城。異日北軍南下,府君依託酃縣,必能順利擊退北軍。”

劉景聽得一笑,說道:“聞公琰之言,不覺信心倍增。古有名將田單,以一城而敵一國,今人亦不當讓古人專美於前。”

劉巴、蔣琬忍不住相視一眼,他們二人都是飽學之士,又豈能不知田單其人其事。

當年五國攻齊,燕國名將樂毅率兵攻佔齊國國都臨淄,接着半年間連下齊國七十餘城,齊國僅剩下莒縣、即墨兩座孤城。

就在如此危急時刻,田單被城中吏民推爲即墨城守,他率領城中吏民與燕軍交戰數年,樂毅強攻不克,改爲圍困策略。後田單以火牛陣大破燕軍,並且成功收復七十餘城,盡復齊國國土。

劉景以田單自比,表達的可不僅僅是想要擊退劉表軍那麼簡單,他是想要將劉表軍逐回江北,盡復長沙。

劉巴不禁感慨道:“府君才器兼人,心中亦有宏志,必能逐走北方之敵,收復長沙大邦。屆時據守荊南四郡,與劉表劃江而治,分庭抗禮,進可爲齊桓、晉文,退亦不失竇融、鮑永之功。”

“子初之言,深得我心。”劉景輕輕頷首道。

齊桓、晉文自不用說,乃是春秋五霸。竇融、鮑永則是西漢末年時期人,在面對光武帝時,竇融獻出河西五郡、鮑永放棄幷州,可謂是“識時務”的典範。

劉景與劉巴、蔣琬二人作別後,又對相送的零陵士民揮手致意,而後登船離去。

望着龐大的戰艦相軋而行,蜂擁向北,劉巴微微皺起眉頭,問身邊的蔣琬道:“公琰,你認爲府君有沒有能力擊退北軍?”他之前的樣子都是做給劉景看的,心裡對未來並非充滿信心。

蔣琬重重頷首道:“府君必勝。”

劉巴瞥了蔣琬一眼,點點頭,不再多言。

相比來時,歸程就快多了,艦隊順流而行,速度幾乎快了一倍,短短三四日就回到了酃縣,而此時,正好進入二月仲春。

二月,有了天子“衣帶詔”的藉口,袁紹正式對外發布討伐曹操檄文,指控曹操“豺狼野心,潛包禍謀,乃欲撓折棟樑,孤弱漢室,除忠害良,專爲梟雄。”

三月,在覆滅公孫瓚,休整近一年後,袁紹終於出兵了,其率兵進駐黎陽,派大將顏良跨越黃河,進圍東郡白馬,決定中原霸主的官渡之戰,正式爆發。

而進入到三月,臨湘被荊州軍圍攻了一個多月後,已經變得岌岌可危,隨時都有可能陷落。

劉景一邊加緊時間備戰,一邊讓劉祝將臨湘的情報從三日一次,改爲一日一次,確保他能在第一時間瞭解到臨湘的最新情況。

三月十日,劉旗週歲。

如今這樣的形勢下,實在不適合大肆爲兒子舉辦週歲宴,劉景當日在家中設宴爲兒子慶祝週歲,參與者並無外人,只有劉、鄧兩家,而且鄧氏尚在喪期,不能食酒肉,食物一切從簡。

江南風俗:“兒期一歲,爲制新衣。盥洗裝飾,男則用弓矢紙筆,女則刀尺針縷,並加飲食之物,及珍寶服玩,置之兒前,觀其發意所取,以驗貪廉愚智,名之爲‘試兒’。”而後世則稱之爲“抓週。”

宴上,劉、鄧兩家人齊聚一堂,其樂融融,在他們共同的關注下,劉旗被婢女阿姝抱出。

他今日穿着一身嶄新的絳紫色錦衣,素絹襪、綠絲履,胖乎乎的小臉上掛着一對黑白分明的大眼睛,當他看到滿地的“寶物”後,立時就被吸引住了視線。

“要、要……”劉旗目光直勾勾盯着寶物,小身子在阿姝懷中不住掙扎,想要下地去撿寶物。

在劉景的示意下,阿姝蹲下放開劉旗,劉旗搖搖晃晃走了兩步,可能是覺得這樣走太慢了,便俯身跪在地上,“噌噌噌”向着琳琅滿目的寶物飛快爬去。

劉旗爬到光彩奪目的南海奇珍面前,他對明珠、翡翠、玳瑁之類的小東西不感興趣,他先是要舉起一株二尺多高的珊瑚,接着又對象牙、犀角產生了興趣。

看着鄧瑗一臉緊張與嚴肅的樣子,劉景不覺感到好笑,說道:“少君不必太過在意,一歲小兒,根本分不清這些東西的具體含義,自然是專挑漂亮的事物。我不是和你說過嗎,我小時候就在衆目睽睽之下,選了小食,並且險些當場吃下,令我父在同僚、朋友面前大失顏面,我如今也沒成爲只知享樂的人。”

鄧瑗皺起的眉毛稍稍撫平,說道:“所謂‘試兒’,固然不準,但我也想讓阿央討一個吉利。”

正在這時,劉旗終於放棄了和象牙、犀角較勁,略過一疊疊精緻的食物,撿起一支毛筆,並在地上比劃了幾下,他每次去父親書房,都能看到父親拿着它。劉旗一手緊緊攥着毛筆,一手又去拿起一枚官印,抱在懷中。

劉景對鄧瑗笑道:“阿央這次一手毛筆,一手官印,可令少君滿意嗎?”

鄧瑗欣慰地笑了笑,當即便讓婢女阿姝重新抱起劉旗,結束這場“試兒”。

如果不及時喊停,說不定劉旗又會像之前放棄象牙、犀角一樣,放棄毛筆、官印,“試兒”的目的,是討個吉利,既然目的達到了,就該果斷終止。當然,如果劉旗第二次選的仍是不好的東西,“試兒”還得繼續下去,直到選出滿意的東西爲止。

接下來,就輪到劉、鄧兩家長輩,爲劉旗送上週歲禮物。

劉旗最喜歡的東西,是舅舅鄧朗所送的一面鑲金銅鏡,這也引起了大家善意的鬨笑,皆言此子長大後必是一個愛美之人。

宴會一直持續到午後,劉景站在自家門外,送行鄧氏,卻發現劉瑍步履徐緩,翩翩而來,其雖處紅塵之中,卻有出塵之氣,里巷往來之人,莫不駐足矚目。

劉景對劉瑍的到來有些驚訝,兩人相識也有快五年了,後者主動找他的次數,一隻手就能數過來,劉景可不會認爲他是專程爲兒子道賀而來,開口問道:“文朗,你這是?”

劉瑍面上有着一抹化解不開的憂愁,頷首道:“進去說。”

劉景當即不再多言,領着他一路穿廊過院,進入後庭書室,一邊讓婢女準備茶具,一邊邀劉瑍入座,說道:“文朗面有愁雲,莫非出了什麼事情不成?”劉景猜測與其母劉氏有關,也只有其母,才能讓闊達通脫,瀟灑不拘的劉瑍如此哀愁。

劉瑍輕輕一嘆,黯然道:“你也知道,我從小就寄情于山水之間,惟願做個悠然自得的田舍翁,無心仕途,而母親大人,恨我心無志氣,將劉家復興的希望,全都寄託在了文始身上。自文始夭折以來,母親大人既哀喪子之痛,又恨劉家復興無望,常常自責沒有盡到責任,異日魂歸九泉,亦無顏面對劉氏列祖列宗,是以兩個月來,整日以淚洗面,在下苦苦相勸,卻毫無作用,昨日更是臥榻不起。”

劉景心中一動,試探道:“文朗的意思,是想讓我去你家勸慰令母嗎?”

劉瑍緩緩搖頭道:“母親大人乃是心病,絕非外人三言兩語所能勸解。只有我,才能徹底解開母親大人的心結。”

“文朗是說……”劉景頓時眼睛一亮,隱隱猜到他的意圖,卻不敢置信。

劉瑍嘆道:“如果我不做出改變,母親大人恐怕會心病成疾,一病不起,後果不堪設想。所以,爲了讓母親大人重新看到希望,我決定出仕,這次來,就是想向仲達你討一個職位。”

劉景雙目圓瞪,雖已有了一些心理準備,可是聽到劉瑍親口說出,仍然忍不住大喜過望,他立刻跳起身,來到劉瑍身邊,拉着他的手道:“文朗,你知道我等你這句話,等了多久嗎?”

見劉景神情喜悅,劉瑍不由苦笑道:“仲達你先別高興得太早,我雖然出仕,可你知道,我這人不喜俗務,厭惡繁瑣……”

劉景打斷他的話道:“這有何難?酃縣、長沙九縣,乃至零陵郡,你看中哪個職位,隨你挑選。”

劉瑍皺眉想了想,說道:“我不能離開酃縣,就在你的門下爲吏吧。”

以劉瑍之才,當然不能做一個小吏,劉景沉思一下,當即決定讓主簿郭商爲其挪位子,說道:“那你就做我的主簿吧。”

(本章完)

第33章 示衆第448章 下馬威第461章 守節第28章 暢談第471章 官爵第293章 奇策第57章 示好第292章 救治第114章 襄陽第460章 趙戩第52章 歸家第266章 兵臨第475章 妹夫第221章 矢石第114章 襄陽第466章 射策(上)第456章 房陵第75章 百石第545章 對策第228章 斬首第374章 圍攻第251章 入主第371章 慰問第215章 南下第83章 預言第466章 射策(上)第123章 赴宴第445章 薦才第380章 津鄉第470章 策論第118章 劉表第232章 負傷第28章 暢談第490章 盡出第312章 心意第509章 設計第166章 崩潰第398章 攻城(2)第349章 璽書第427章 身當第167章 收穫第358章 戰略第17章 杜襲第302章 富貴還鄉第521章 傾出第200章 兵臨第436章 託孤第85章 囚徒第436章 託孤第138章 徵辟第217章 牀弩第37章 邀請第167章 收穫第123章 赴宴第415章 龐統第443章 韓暨第99章 王彊第45章 弩第38章 諸葛玄第415章 龐統第124章 宴會第256章 說客第490章 盡出第351章 班底第68章 俠客行第432章 獻計 (2)第471章 官爵第167章 收穫第2章 劉亮第294章 輕鬆第290章 可惜第424章 入陣第255章 後續第146章 劇縣 (感謝長老 儒者人之所需)第114章 襄陽第283章 洪水第227章 火攻391.第391章 大敗第79章 命案第542章 出兵第182章 慈幼第165章 猛將第97章 目的第423章 戰死第249章 聞訊第509章 設計第276章 張津第84章 魚梁洲第264章 突襲第170章 斬首第481章 團圓第62章 拔刃第3章 後母第493章 猝遇第383章 李嚴第292章 救治第183章 吏治第325章 泉陵第128章 甘寧第379章 屈服
第33章 示衆第448章 下馬威第461章 守節第28章 暢談第471章 官爵第293章 奇策第57章 示好第292章 救治第114章 襄陽第460章 趙戩第52章 歸家第266章 兵臨第475章 妹夫第221章 矢石第114章 襄陽第466章 射策(上)第456章 房陵第75章 百石第545章 對策第228章 斬首第374章 圍攻第251章 入主第371章 慰問第215章 南下第83章 預言第466章 射策(上)第123章 赴宴第445章 薦才第380章 津鄉第470章 策論第118章 劉表第232章 負傷第28章 暢談第490章 盡出第312章 心意第509章 設計第166章 崩潰第398章 攻城(2)第349章 璽書第427章 身當第167章 收穫第358章 戰略第17章 杜襲第302章 富貴還鄉第521章 傾出第200章 兵臨第436章 託孤第85章 囚徒第436章 託孤第138章 徵辟第217章 牀弩第37章 邀請第167章 收穫第123章 赴宴第415章 龐統第443章 韓暨第99章 王彊第45章 弩第38章 諸葛玄第415章 龐統第124章 宴會第256章 說客第490章 盡出第351章 班底第68章 俠客行第432章 獻計 (2)第471章 官爵第167章 收穫第2章 劉亮第294章 輕鬆第290章 可惜第424章 入陣第255章 後續第146章 劇縣 (感謝長老 儒者人之所需)第114章 襄陽第283章 洪水第227章 火攻391.第391章 大敗第79章 命案第542章 出兵第182章 慈幼第165章 猛將第97章 目的第423章 戰死第249章 聞訊第509章 設計第276章 張津第84章 魚梁洲第264章 突襲第170章 斬首第481章 團圓第62章 拔刃第3章 後母第493章 猝遇第383章 李嚴第292章 救治第183章 吏治第325章 泉陵第128章 甘寧第379章 屈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