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5章 對策

俄而,諸葛亮聞報大軍後部已在赭圻山附近建好營地,當即下令全軍退往赭圻大營,離開前,諸葛亮最後望一眼春谷方向。

周瑜修築的春谷防線以春谷城爲基,於中洲、鵲嶼、赭圻等險要處設戍築壘,固守不戰,強行攻打,不知要死多少健兒。好在諸葛亮不必爲此煩憂,只需靜靜等待丹陽變天即可。到時丹陽舉兵於內,則春谷不戰自潰。

接下來幾日,諸葛亮、劉宗雖屢遣大艦、輕舟,衝擊江東軍津壘、水寨進行挑釁,但卻沒有更進一步行動。

荊州軍的異常,令周瑜不由心生警惕,要知道荊州軍可是不宣而戰,突然襲至,出乎所有人預料,包括周瑜自己,可荊州軍到達春谷後,反倒不急於進攻。

所謂事出反常必有妖,周瑜首先將懷疑的目光投向麾下諸將,因爲他突然想起諸葛亮之前信中曾談到,江東軍人心搖動,或許有人被楚軍策反,心生貳意?尤其諸津壘守將,若裡通外敵,放楚軍入內,後果不堪設想。

事關全軍生死,寧可信其有,不可信其無,就在周瑜着手準備暗中排查時,一篇從宛陵發出的檄文,揭開了最終謎底。

孫翊被殺!

宛陵反叛!

大帳之中,不管是三世老臣,沉毅有謀的程普,抑或士大夫出身,有容觀風度的呂範,聽聞噩耗,皆大驚失色,難以自持。

其餘衆將就更不用提了,甚至有孫翊部曲出身,伏地嚎泣不止,鬧得大帳內雞飛狗跳。

“砰!”眼見帳中亂象叢生,周瑜不禁面露慍色,拍案而起,大帳內霎時間爲之一靜。

周瑜目光如電,直刺伏地大哭者,呵斥道:“今我等前有強敵,後有叛亂,形勢危急,本督召諸君前來,乃是爲共商對策,以挽危局,足下此時卻效小女兒姿態,哭泣無節,亂我軍心,當真以爲本督不敢殺你麼?!”

哭者大駭,急忙收淚叩頭,向周瑜請罪道:“小人乍聞故主爲賊人所害,一時情難自禁,望都督恕罪、望都督恕罪……”

衆將這時全都回過神來,紛紛爲其說情,此人儘管舉止失態,對孫翊卻是一片忠心,大敵當前,不宜妄殺忠臣義士。

周瑜性度恢廓,雅量高致,本就不以嚴猛治軍,隨之借坡下驢,免其死罪,將其逐出大帳。

大帳內恢復清寧,周瑜重新坐回帥位,問衆將道:“諸君現在可定下心來?”

與周瑜並坐的程普聞言深感汗顏,面對如此險惡局勢,周瑜依然能夠鎮定自若,不急不躁,相比之下,自己卻是差遠了。

被周瑜這小兒輩強壓一頭,曾令他耿耿於懷,程普自恃年長久將,數陵侮之,周瑜卻折節容納,不與計較,程普非亦心胸狹隘之輩,漸漸不再與之爭氣。

程普爲人素有計略,又是右部督,當先建言道:“宛陵不止是丹陽郡城,更是江東之樞紐,其西及吾軍之背,東抵吳、會之地,落入賊手,江東危矣!我等應立即出兵,奪回宛陵!”

呂範卻持有不同意見:“嬀覽、戴員皆吳地英俊才士,非無能之輩,二人以報仇爲名,引楚軍爲援,刺殺丹陽,奪佔宛陵,計劃之周詳,行動之隱秘,絕非倉促起念,必是圖謀已久。

現嬀覽、戴員盡得丹陽軍資財貨,招降納叛,據守堅城,我等出兵少則不足以奪回宛陵,出兵多則恐爲楚軍所趁,屆時顧此失彼,或有全軍潰敗之險。

不如留少量人馬堅守春谷,阻擊楚軍,大軍退至石城、當利一帶重新佈防,如此一來,既可避免兩面受敵,亦可與討虜(孫權)互爲犄角,以抗楚軍。”

兩人一個主張奪回宛陵,一個主張暫避鋒芒,各有各的道理,帳內衆將亦分成兩派,爭論不下,最後不約而同看向周瑜。

“本督亦贊成程公之論,宛陵乃至重之地,不容有失,必須儘快奪回宛陵!”周瑜毫無意外的站在了程普這邊,呂範的策略太保守了,非但不救宛陵,還要棄守春谷,周瑜根本不作考慮。

左右部督意見一致,呂範等人就是再不認同,也只能接受。

陳武高大威猛,出於衆人,向周瑜請戰道:“都督,末將願率兵前往宛陵,討平叛亂。”

陳武不僅英勇善戰,且爲人仁厚好施,善於撫衆,又是廬江老鄉,周瑜對其深爲器重,只是陳武更適合擔任前鋒、偏將之屬,由其主持方面,周瑜着實有些不放心。

黃蓋緊隨陳武之後出列:“都督,末將亦願領兵往討叛逆。”

黃蓋深通兵法,智勇兼備,倒是足以擔此大任,不過周瑜心中亦不無疑慮,黃蓋雖爲江東老臣,卻是荊南零陵郡人,其安家江東,其族仍居零陵,從屬於劉景,黃蓋會否受到影響,心向劉景?遣其前往,一旦倒戈……

也不怪周瑜心裡疑神疑鬼,既然以信義立世的太史慈都能投降劉景,黃蓋又有何不可?

程普見周瑜不應陳武、黃蓋之請,反而看向自己,哪還不知其意,環顧帳中衆將,確實沒有比自己更適合的人選了,當即擐甲而起道:“還是老夫去吧。”

周瑜倍感欣慰,道:“有程公親自出馬,本督再無憂矣。”接着又問道:“程公需要多少人馬?”

“五千。”程普沉聲回道,少於五千,不足以奪回宛陵,多於五千,則會對春谷防線造成影響,五千不多不少,剛剛好。

周瑜立即答應道:“好,五千就五千。另外我會傳書全都尉,催促其儘快領兵南下,與程公會合。”

程普點點頭,不甚在意,駐守石城的丹陽都尉全柔麾下只有千餘人馬,就算傾巢而出,也對他幫助有限,只能說聊勝於無。

兵貴神速,程普當即辭別周瑜,帶着黃蓋、宋謙等將行出大帳,召集部曲,奔赴宛陵。

與此同時,諸葛亮以甘寧爲大將,魏延爲前部,嬀整爲嚮導,亦領兵五千,間道馳往宛陵。

第261章第328章 許都第335章 十哲第120章 茂才第216章 取名第529章 詔書第376章 出征第323章 爲壽第245章 巡視第411章 不義第486章 主力第310章 親近第175章 授田第156章 邀請第482章 預言第511章 開戰第100章 大船第332章 徐庶第272章 魏延第21章 未婚妻第75章 百石第300章 召集第10章 劉伯嗣第519章 抵達第255章 後續第276章 張津第343章 斬將第155章 拜訪第471章 官爵第128章 甘寧第288章 義士第396章 怒吼第16章 決定第204章 曲轅第133章 鄧芝第429章 逆轉第453章 攔路第318章 放歸第480章 買馬第343章 斬將第458章 斬羽第229章 鳴金第149章 要求第456章 房陵第273章 攻城(上)第328章 許都第293章 奇策第251章 入主第207章 合兵第468章 射策(下)第415章 龐統第83章 預言第483章 定議第101章 招撫第452章 自白第460章 趙戩第277章 急報第276章 張津第81章 必須死第278章 射中第161章 良法第117章 清茶第277章 急報第313章 隆中第83章 預言第58章 摺扇 (感謝盟主sofia若冰)第530章 仁義第26章 市樓第223章 習珍第542章 出兵第1章 重生第393章 破城第134章 流淚第4章 賴慈第39章 自負第179章 到來第409章 詐降第73章 送別第333章第377章 再孕第358章 戰略第440章 匕見第353章第70章 攤牌第263章 水戰(下)第38章 諸葛玄第192章 開戰第188章 三年第159章 退讓第228章 斬首第83章 預言第278章 射中第208章 斬殺第398章 攻城(2)第526章 薄行第301章 城破第68章 俠客行第424章 入陣第212章 寫信第67章 掌權
第261章第328章 許都第335章 十哲第120章 茂才第216章 取名第529章 詔書第376章 出征第323章 爲壽第245章 巡視第411章 不義第486章 主力第310章 親近第175章 授田第156章 邀請第482章 預言第511章 開戰第100章 大船第332章 徐庶第272章 魏延第21章 未婚妻第75章 百石第300章 召集第10章 劉伯嗣第519章 抵達第255章 後續第276章 張津第343章 斬將第155章 拜訪第471章 官爵第128章 甘寧第288章 義士第396章 怒吼第16章 決定第204章 曲轅第133章 鄧芝第429章 逆轉第453章 攔路第318章 放歸第480章 買馬第343章 斬將第458章 斬羽第229章 鳴金第149章 要求第456章 房陵第273章 攻城(上)第328章 許都第293章 奇策第251章 入主第207章 合兵第468章 射策(下)第415章 龐統第83章 預言第483章 定議第101章 招撫第452章 自白第460章 趙戩第277章 急報第276章 張津第81章 必須死第278章 射中第161章 良法第117章 清茶第277章 急報第313章 隆中第83章 預言第58章 摺扇 (感謝盟主sofia若冰)第530章 仁義第26章 市樓第223章 習珍第542章 出兵第1章 重生第393章 破城第134章 流淚第4章 賴慈第39章 自負第179章 到來第409章 詐降第73章 送別第333章第377章 再孕第358章 戰略第440章 匕見第353章第70章 攤牌第263章 水戰(下)第38章 諸葛玄第192章 開戰第188章 三年第159章 退讓第228章 斬首第83章 預言第278章 射中第208章 斬殺第398章 攻城(2)第526章 薄行第301章 城破第68章 俠客行第424章 入陣第212章 寫信第67章 掌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