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8章 攻城(2)

第398章 攻城(2)

臨衝(攻城塔)乃古典時代機械武器的集大成者,高六丈,闊二丈,分爲上中下三層,內藏甲士,外蔽皮革,重量超過萬斤,需要數十人共推而行,十餘座臨衝同時橫壓過來,對江陵守軍造成的衝擊可想而知。

歷史上以“呂公車”之名出現在中國戰場上的攻城塔,甫一露面,便駭得守方“滿城皆哭”。

江陵守軍雖然沒被嚇哭,卻也陷入了極大的恐慌之中,尤其是當他們發現射出的火箭對這些龐然大物根本不起作用的時候。

傳統的攻城武器雲梯,缺乏防護功能,士卒在攀爬的過程中,時刻面臨着頭上箭矢、巨木、礧石、沸水的威脅,想要成功爬上城牆,絕對是九死一生。

相比之下,臨衝就有保障多了,在攻城前,士卒躲在其內,敵人難以傷其分毫。攻城時也遠比雲梯便捷,士卒無需攀爬數丈高的城牆,直接跨過吊橋即可。

因此當十餘座臨衝陸續到達江陵東城牆下,並徐徐落下吊橋,立刻便有數以百計的劉景軍甲士蜂擁而出,殺入城頭。

過去需要付出極大代價,纔有機會登上城牆,現在劉景軍藉助臨衝,輕而易舉就成功了。

江陵守軍此前從未見過臨衝這種大規模投送兵力的方式,措手不及下,陣地接連失守。

眼見劉景軍源源不斷殺上城頭,十餘處同時告急,蔡瑁不由心急如焚,先是飛石車,再是這種攻城利器,南賊戰具,何其之利也,江陵,真的能守住嗎?

當年襄陽遭到袁術、孫堅聯軍圍攻,形勢岌岌可危,隨時有覆滅之禍,他都沒有像今天這般動搖過。其實這也怪不得他,面對巧思堪比魯班、墨翟的劉景,誰又有自信一定能夠守住城池?

儘管心中有些悲觀,但蔡瑁卻也不願坐以待斃,他瞥了一眼慌亂無措的劉琦,忍不住暗暗搖頭,平日裡劉琦倒是頗有幾分其父的雍容氣度,可到了危急之時,卻表現得如此不濟,終究是虎父犬子。

蔡瑁對劉琦道:“南賊仰賴戰具之利,攻勢甚猛,必須要儘快遏制住其勢,不然後果不堪設想。”說罷,蔡瑁親率親衛部曲,遊走各地,指揮士衆作戰。

蔡瑁雖無良將之才,可也絕非無能之輩,至少在籠絡人心方面,頗有過人之處,其出身名門,家世豪富,爲人輕財而好施捨,因此極得軍中之心。

守軍將士見蔡瑁不避矢石,親臨戰陣,不由士氣大振,人人奮勇爭先,殊死搏戰。

“殺……”黃忠手持寶刀赤血,於城牆之上橫衝直撞,瘋狂搏殺,赤血刀下,無一合之敵,所有阻擋他前進的敵人,最後都變成了他腳下的屍體。

戰前,爲了向劉景表忠心,馮習、高翔、霍篤、魏延等原荊州軍將領紛紛自請爲先登,黃忠自然也不例外,劉景幾乎沒做考慮,便將先登重任交給了黃忠。

黃忠是衆降將中最晚歸順者,卻最得劉景看重,衆將無不嫉妒萬分,黃忠亦有感劉景之信重,誓要先登破敵,拔得頭功。

黃忠一記橫掃千軍,斬斷三支長戟,持戟者亦紛紛吐血倒地,黃忠顧不上補刀,趁機衝入缺口,揮刀斬向一名重盔厚甲者。

此人身上穿着精緻的魚鱗甲,且左右有親衛保護,至少是個別部司馬。黃忠早就盯上他了,一路殺來,就是爲取其首級。

黃忠猜測沒錯,此人的確是一名別部司馬,負責其所在地段的防禦。面對勢如猛虎的黃忠,其與親衛捨身迎戰,奈何黃忠乃世間無雙猛將,根本不是區區數人能夠匹敵,不過數息工夫,他們便盡數成爲黃忠刀下亡魂。

黃忠割下敵將之首,繫於腰間,口中氣喘如牛,廝殺良久,以他的體力也感到有些吃緊。

“殺啊……”

守軍並沒有因爲別部司馬被殺而畏戰不前,他們很快便再度合聚,向黃忠發起瘋狂進攻。

黃忠亦驚訝於敵軍的韌性,不得不中斷休息,挺刀再戰。

哪怕體力不在巔峰,黃忠依然勇猛無敵,赤血刀暗紅的刀光在人羣中熠熠生輝,頃刻間,便連斬六七人,殺人如同割草。

可黃忠再勇猛,也架不住敵人不惜性命相搏,黃忠每殺一人,對方馬上便補上一人,甚至兩人、三人……城牆上本就空間有限,守軍利用人數上的巨大優勢,猶如一張慢慢收緊的大網,不斷壓縮黃忠的活動空間。

當黃忠再無閃轉騰挪的餘地,左右傷亡開始劇增,其本人也接連被敵人刀戟擊中,好在身上袍鎧十分堅固,纔不致重傷。

黃忠不解敵人爲何如此悍不畏死,直到他在人叢中看到了蔡瑁的身影,方纔恍然大悟。

黃忠心中一動,江陵雖是劉琦做主,可蔡瑁纔是關鍵,若能夠將其殺死,江陵可不攻自破。

奈何兩人之間隔着無數的敵人,想要突破重重阻礙,擊殺蔡瑁,縱使霸王復生也難辦到。

明知希望不大,但黃忠卻不願就此放棄,他集結數十名先登死士,冒險一搏,結果陷入重圍,數十名先登死士便已十不存一,黃忠也險些被敵人圍殺。

幸而後續援兵及時趕到,黃忠才得以脫險,隨後敵軍乘機大舉反攻,黃忠率衆死守陣地,經過反覆多輪的拉鋸,終是未能挽回敗局,被敵人趕下城牆。

黃忠回到地面,心中不勝憤懣,抓緊時間休息,待體力稍有恢復,便重新率衆登城。不久後,黃忠再度被守軍擊退。

黃忠的情況,便是劉景軍整體的縮影,將士們不斷殺上城牆,又不斷被敵人趕下。

這也正常,江陵帶甲超過萬人,臨衝兵力投送能力雖然遠遠強於雲梯,但和城上的守軍相比,人數仍然處於絕對的劣勢。

激昂的戰鼓聲響徹竟日,劉景軍從日出至日落,對江陵城發起無數輪猛攻,當劉景軍鳴金收兵時,江陵城上城下,雙方士卒屍體枕藉,血液交融,再不分彼此。

(本章完)

第367章 跛馬第222章第287章 自刎第433章 堅韌第307章 談判第71章 洗手第228章 斬首第384章 招攬第35章 馬周第169章 奔襲第154章 縣舍第26章 市樓第428章 突圍第127章 襦鎧第479章 蒼梧第269章 地突第511章 開戰第543章 刺孫第130章 親迎第357章 鄧芝第491章 徐宗第512章 伏兵第36章 劉瑍第443章 韓暨第380章 津鄉第211章 計劃第388章 突破第24章 郡府第80章 蹲守(感謝堂主卿塵)第494章 戰臨第202章 衝城(感謝盟主浮沉一念間)第457章 飛矢第192章 開戰第291章 召見第113章 啓程第207章 合兵第37章 邀請第139章 於徵第489章 太史慈第215章 南下第41章 吟詩第214章 定計第356章 請婚第194章 羌笛第435章 裴司第24章 郡府第386章 面曹第435章 裴司第2章 劉亮第157章 仁和第318章 放歸第244章 生子第425章 中箭第177章 施恩第314章 賢妻第46章 馬周第290章 可惜第169章 奔襲第300章 召集第499章 縊殺第373章 盟約第192章 開戰第191章 計議第298章 歸來第98章 高利貸第150章 開戰第95章 別部司馬第432章 獻計 (2)第212章 寫信第141章 酃縣第354章 屯田第353章第507章 占卜第18章 劉蟠第541章 有望第521章 傾出第129章 雙戟第5章 虎頭第91章 壁畫第47章 衝突 (三千字)第254章 突圍第457章 飛矢第227章 火攻第180章 回鄉第29章 承諾第10章 劉伯嗣第496章 鐵壁第543章 刺孫第74章 變化第3章 後母第420章 評價第256章 說客第498章 城破第327章 西鄂第431章 獻計第35章 馬周第94章 族宴(感謝盟主七月流風帝)第428章 突圍第333章第245章 巡視
第367章 跛馬第222章第287章 自刎第433章 堅韌第307章 談判第71章 洗手第228章 斬首第384章 招攬第35章 馬周第169章 奔襲第154章 縣舍第26章 市樓第428章 突圍第127章 襦鎧第479章 蒼梧第269章 地突第511章 開戰第543章 刺孫第130章 親迎第357章 鄧芝第491章 徐宗第512章 伏兵第36章 劉瑍第443章 韓暨第380章 津鄉第211章 計劃第388章 突破第24章 郡府第80章 蹲守(感謝堂主卿塵)第494章 戰臨第202章 衝城(感謝盟主浮沉一念間)第457章 飛矢第192章 開戰第291章 召見第113章 啓程第207章 合兵第37章 邀請第139章 於徵第489章 太史慈第215章 南下第41章 吟詩第214章 定計第356章 請婚第194章 羌笛第435章 裴司第24章 郡府第386章 面曹第435章 裴司第2章 劉亮第157章 仁和第318章 放歸第244章 生子第425章 中箭第177章 施恩第314章 賢妻第46章 馬周第290章 可惜第169章 奔襲第300章 召集第499章 縊殺第373章 盟約第192章 開戰第191章 計議第298章 歸來第98章 高利貸第150章 開戰第95章 別部司馬第432章 獻計 (2)第212章 寫信第141章 酃縣第354章 屯田第353章第507章 占卜第18章 劉蟠第541章 有望第521章 傾出第129章 雙戟第5章 虎頭第91章 壁畫第47章 衝突 (三千字)第254章 突圍第457章 飛矢第227章 火攻第180章 回鄉第29章 承諾第10章 劉伯嗣第496章 鐵壁第543章 刺孫第74章 變化第3章 後母第420章 評價第256章 說客第498章 城破第327章 西鄂第431章 獻計第35章 馬周第94章 族宴(感謝盟主七月流風帝)第428章 突圍第333章第245章 巡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