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2章 救治

第292章 救治

黃忠自己執意不降,也不許士卒歸降,如此一來,等於是斷絕了大家的活路,令士卒心中產生了極大的不滿,乃至怨恨。

有軍司馬早就不滿黃忠的自作主張,私下鼓動士卒,告知只要除掉黃忠,就可得活命。

在生與死間,士卒並沒有過多猶豫,大批人跟隨軍司馬,從背後對黃忠發動了襲擊。

黃忠大部分注意力都集中在即將登陸的劉景軍身上,沒想到禍起蕭牆,被打了一個措手不及。衆士卒急於殺死黃忠,爲確保萬無一失,集中十餘具弓弩。

黃忠縱然勇猛冠世,亦難逃弓弩的近距離射擊,他雖做出了躲避動作,可人的反應神經,又豈能快過箭矢?立時身中五箭。

對黃忠發動突襲的百餘士卒,基本都是在黃忠到來前,就聚集於岡上,並沒有受過黃忠恩惠,是以出手決絕,毫不留情。

然而土岡上除了他們之外,還有不少人是被黃忠到來後所救,其中不乏忠義之輩,眼見黃忠中箭倒地,生死不知,一時間不由悲憤交加,雙方頓時在這土岡方寸之間展開了激烈的搏殺。

本來正準備登陸進攻的劉景軍將士,忽見岡上的荊州軍發生內訌,樂得在一旁看熱鬧。

經過一番短促而又慘烈的廝殺,百餘叛卒皆被殺死,而黃忠一方亦死傷數十人,雙方的屍體遍佈土岡各處,令人觸目驚心。

只是戰鬥一結束,黃忠一方的士卒卻火速向劉景軍請降。

說白了,他們其實亦有投降之意,只是礙於黃忠的救命之恩,纔不做聲。如今黃忠身負重傷,昏迷不醒,他們自然也就不再顧忌,畢竟大家沒人想死。

黃忠之所以身中五箭而不死,固然是因爲避開了要害,但更主要的原因,是之前從洪水中撈起一件皮甲,皮甲防禦雖不如鐵鎧,卻也成功保住了黃忠一命。

然而這只是暫時的,在軍醫口中,其他都不重要,劉景的仁慈纔是黃忠能活下來的關鍵。

戰場乃是天下最殘酷的地方,古往今來,能夠在戰後對敵軍施救者可謂少之又少,尤其是重傷者,大多都是補一刀了之。

劉景卻打破了這個約定俗成的慣例,他早有吩咐,不論己方將士,抑或俘虜,皆要用心救治。是以黃忠沒有因創傷過重,血液流盡而死,皆賴劉景之仁。

當然,軍醫話語多有誇大、隱瞞之處,畢竟這個時代,藥材乃是珍貴之物,不可能毫無節制的揮霍。救治敵人,也劃分等級,比如校尉、司馬之流,將會得到更快、最好的救治,而尋常小卒則只能盡人事,聽天命了。

黃忠躺在木板上,耳聞軍醫之言,一時間內心五味雜陳。

他自認自己有大將之才,可惜追隨劉表多年,卻始終不得重用,至今已年過四旬,仍然只是個尋常校尉。爲此他常常感嘆自己就像被繩索牢牢捆縛的猛虎、蒼鷹,一身本領,不得施展。

但不管怎麼說,他已爲劉表效力十年之久。而且不同於那些擔任別部司馬的地方豪傑,他乃是州軍,是劉表的嫡系部隊。

劉表也算待他不薄,因此,他打定主意死戰不降,未成想竟然引起了己方士卒的不滿,陰差陽錯下,反被劉景軍所救。

黃忠並非迂腐之人,大丈夫但求問心無愧,既然僥倖活了下來,自然不會再尋死覓活。

對於劉景這位“救命恩人”,黃忠過去身在北方時,就屢聞其大名,畢竟其是襄陽南北衣冠公認的荊州士之冠冕,衆人平日議論荊州當代翹楚人物,無論如何也繞不開劉景。不過那時他主要還是以文人形象示人。

但自從去年春,劉景大敗蔡瑁率領的荊州水軍,斬俘過萬,就再也沒有人敢以文人視之了。

只是重視歸重視,直到昨天爲止,恐怕荊州軍上至蒯越,下至小卒,沒有人能想到,他們會步去年蔡瑁水軍後塵,再度折戟於劉景之手。這次,就不是損兵折將,大敗而歸那麼簡單了,而是直接來了個全軍覆沒。

黃忠正想得出神,軍醫忽然將一根木枚塞入他的口中,黃忠剛有所反應,胸口瞬間傳來一陣撕心裂肺般的劇痛,忍不住倒吸一口冷氣,原來軍醫在爲他取出箭簇後,開始以針線縫合傷口。

其實取箭簇的疼痛,更甚於縫合,因爲箭簇一般皆有棱有鉤,直接拔出,將會造成二次傷害,導致傷口難以縫合及癒合。

醫者通常會根據自己的判斷,用刀將傷口周圍切開,以儘量減少取箭時箭簇對肌體的破壞。

所幸黃忠之前處於深度昏迷之中,沒有親歷取箭之痛。可這次縫合之苦,他就躲不過去了。

黃忠身上總計五道箭傷,分別位於左右肩,胸口兩處,及右腿,軍醫每一次縫合,都讓他痛徹心扉,汗如雨下。然他爲人剛毅,牙齒幾乎要將嘴裡的木枚咬碎了,最後愣是沒有喊出一聲。

就連見多識廣的軍醫也忍不住誇了他兩句,直言從醫以來,從未見過像他這般堅忍之人。

傷者如此配合,自然爲軍醫行了方便,其以最快速度縫好傷口,爲黃忠敷上珍貴的金創藥幷包扎。

直到此時,黃忠方吐出口中之枚,長出一口氣,正準備開口感謝軍醫,忽然聽到船外隱隱約約傳來一陣歡呼聲。

慢慢地,歡呼聲由遠及近,最終形成巨大的歡呼浪潮,一波波涌入黃忠的耳中。

黃忠凝神細聽外間喊話,面色漸漸變得悲痛起來,新營地被攻破了,劉磐、鄧方皆死。

說實話,黃忠早就預料到了這個結局,在昨夜洪水暴發的那一刻,一切就都已經註定了。

不過事情真的發生了,黃忠仍然忍不住悲痛萬分,尤其是聽聞劉磐戰死的消息。

劉磐雖爲宗室,卻不同於其叔父劉表,向來不喜文學,而喜軍旅,性格也更像武人,爽朗直接,對他可謂是信任有加。

“劉中郎……”黃忠深深一嘆。

(本章完)

第533章 勸止第276章 張津第240章 說和第389章 戰死第172章 出兵第498章 城破第39章 自負第225章 勇悍第236章 看清第116章 再見第100章 大船第342章 陷陣第229章 鳴金第353章第371章 慰問第1章 重生第535章 人望第403章 破城第410章 中箭第11章 帶經耕鋤第476章 冬至第9章 躬耕養客第339章 出戰第22章 交談第539章 所求第180章 回鄉第185章 許願第308章 遺願第335章 十哲第498章 城破第93章 墓祭第45章 弩第90章 朝會第439章 文聘第228章 斬首第126章 六禮第387章 夏口第369章 出使第349章 璽書第346章 青綬第97章 目的第503章 餓虎第53章 道歉第291章 召見第254章 突圍第409章 詐降第389章 戰死第524章 馬尾第436章 託孤第533章 勸止第154章 縣舍第510章 計成第267章 比箭第292章 救治第125章 新野第384章 招攬第147章 衡山第138章 徵辟第373章 盟約第538章 董和第168章 募兵第411章 不義第296章 捷報第78章 曬書第347章 鬱林第282章 建言第328章 許都第138章 徵辟第105章 八陣第70章 攤牌第87章 請醫第259章 送禮第240章 說和第265章 再勝第270章 醫所第140章 二年第423章 戰死第341章 衝鋒第509章 設計第142章 計劃第293章 奇策第6章 葛生第336章 區景第52章 歸家第102章 劉修第404章 赴死第295章 召見第369章 出使第64章 擒獲第208章 斬殺第55章 鄧瑗第539章 所求第305章 內附第128章 甘寧第503章 餓虎第344章 中箭第219章 開戰第381章 江陵第66章 徙邊
第533章 勸止第276章 張津第240章 說和第389章 戰死第172章 出兵第498章 城破第39章 自負第225章 勇悍第236章 看清第116章 再見第100章 大船第342章 陷陣第229章 鳴金第353章第371章 慰問第1章 重生第535章 人望第403章 破城第410章 中箭第11章 帶經耕鋤第476章 冬至第9章 躬耕養客第339章 出戰第22章 交談第539章 所求第180章 回鄉第185章 許願第308章 遺願第335章 十哲第498章 城破第93章 墓祭第45章 弩第90章 朝會第439章 文聘第228章 斬首第126章 六禮第387章 夏口第369章 出使第349章 璽書第346章 青綬第97章 目的第503章 餓虎第53章 道歉第291章 召見第254章 突圍第409章 詐降第389章 戰死第524章 馬尾第436章 託孤第533章 勸止第154章 縣舍第510章 計成第267章 比箭第292章 救治第125章 新野第384章 招攬第147章 衡山第138章 徵辟第373章 盟約第538章 董和第168章 募兵第411章 不義第296章 捷報第78章 曬書第347章 鬱林第282章 建言第328章 許都第138章 徵辟第105章 八陣第70章 攤牌第87章 請醫第259章 送禮第240章 說和第265章 再勝第270章 醫所第140章 二年第423章 戰死第341章 衝鋒第509章 設計第142章 計劃第293章 奇策第6章 葛生第336章 區景第52章 歸家第102章 劉修第404章 赴死第295章 召見第369章 出使第64章 擒獲第208章 斬殺第55章 鄧瑗第539章 所求第305章 內附第128章 甘寧第503章 餓虎第344章 中箭第219章 開戰第381章 江陵第66章 徙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