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6章 房陵

第456章 房陵

房陵縣屬益州漢中郡,其位於漢中郡東部,與荊州的襄陽比鄰,《史記》記載房陵地界:“縱橫千里、山林四塞、其固高陵、如有房屋。”故取名房陵。

由於房陵四面環山,地勢險惡,進來容易出去難,又有“十年九旱、九旱九災”之說,稱得上是窮山惡水,土地瘠薄,自秦時起,就是流放犯人的場所。

一支由數百千人組成的隊伍,蜿蜒行於房陵的山道間,身處隊伍前方的劉備望着周圍重巒復嶂,眉頭深鎖,好不憂煩。

劉備自知劉景對他恨意頗深,絕不會輕易放他入蜀,必會派兵追擊,所以連日來兼程而行。

然而劉備還是大大低估了房陵的路況,隊伍雖一路急行,但一連數日,仍未走出房陵地界。

劉備戎馬十餘載,遊歷大半個天下,也算是見多識廣了,論地勢之險惡,少有能與房陵相比者。

而要前往巴蜀,途中還需翻越天塹一般的大巴山,據說大巴山地勢之險惡遠超房陵。這也解釋了,爲何由楚入蜀,大多走三峽水路,實在是陸路太過艱險。

不過相比路途的艱難,劉備更擔心劉景的追兵,所幸隊伍已來到房陵與上庸的邊界,再向西行二十餘里,便是堵水了。

有堵水這座天然屏障,隊伍的安全性將大幅增加,等隊伍進入巴山,就可徹底擺脫掉追兵。

“嗚……嗚……嗚……”

一陣低沉而又蒼涼的號角聲,忽然響徹于山谷之中,劉備登時臉色大變,馬上猛然回首,吹響號角的,正是他安排在隊伍後方的偵騎,他吹響號角的原因只有一個,劉景的追兵追來了。

劉備一時間氣急敗壞,以馬鞭猛笞地面,此時距離堵水僅“一步之遙”,只要渡過堵水,就能順利脫險,偏偏敵人在這個時候追來,這叫他如何不恨?

就在隊伍騷動不安之際,關羽飛馬來到劉備面前,進言道:“將軍,劉景小兒新定襄陽,人心未服,需以重兵鎮守,追兵必然不多。不如我率步卒斷後,將軍自將騎兵,護送家眷先行。”

“這……”

劉備絕非優柔寡斷之輩,稍一思量,就同意了關羽的建議。

隨後劉備不僅將二百六十餘步卒全部留給關羽,另外又撥給關羽一百騎兵。要知道經過宜城之戰,劉備麾下六百精騎折損大半,眼下已不滿二百之數,此番直接分出一半給關羽。

分別前,劉備緊緊拉着關羽的手,說道:“雲長,你我名爲君臣,實爲兄弟耳,曾發誓患難相扶,生死與共。敵人若可擋,則擋之,敵人若不可擋,則切不可戀戰,當速速抽身而走。”

關羽手撫長鬚,一臉傲然道:“荊南之兵固然驍勁,我又何懼之?將軍只管帶領家眷先行,我必將敵人盡數攔下,將軍渡過堵水前,敵人休想跨過此地一步。”

劉備與關羽朝夕相處十餘載,知他只是性情高傲,而非輕敵,頷首道:“雲長,我在堵水西岸等你,你不歸來,我不走也。”

關羽目露溫情,抱拳應諾,接着對趕來的張飛及劉備身後的趙雲道:“益德、子龍,你們保護將軍先行,等渡過堵水,儘快收集薪柴油脂,一旦見到敵人追至,不要管我,立刻焚橋。”

趙雲面色凝重地點點頭,張飛則急道:“大兄雖勇蓋天下,但獨自斷後,終究力有不逮,不若飛留下,與大兄並肩禦敵。”

“將軍身邊,不能無人。”關羽想也不想便拒絕了張飛的請求,“益德,渡過堵水後,亦不可掉以輕心,當警惕上庸申氏,以防他們趁機落井下石。”

此前據嚮導說,上庸目前被申耽、申儀兄弟佔據,二人出身上庸豪族申氏,前些年趁着張魯攻殺漢中太守蘇固,漢中大亂之際,在上庸、西城間聚衆數千家,暗通張魯,割據一方。

儘管關羽看不上申耽、申儀這等地方豪強,但也不得不承認,二人擁兵數千,足以對己方造成致命威脅,必須要加以提防。

張飛不是不知輕重的人,見關羽如此說,他也不好再堅持己見,唯有重重道一聲“珍重”。

關羽目送車隊離去,隨即率步騎三百餘人,退守到一處地勢褊狹,適於防守的地方。

關羽先是在道上灑滿蒺藜,繼而將二十餘輛輜重車圍成圓陣,列於道口,每車配備戰士十人,關羽自將百騎,位於陣後。

這邊關羽才布好陣,劉亮、蔡升、黃忠不久便率千騎殺到。

當年劉景在酃縣城下全殲蒯越率領的荊州軍,獲戰馬一千三百匹,加上自有戰馬百餘匹,戰馬一度多達一千四百餘匹,劉景從此以後便有了自己的騎軍。

此後數年裡,這支騎軍跟隨劉景南擊張津,北伐劉表,立下赫赫戰功。不過連年大戰,儘管劉景倍加珍惜,戰馬仍亡、病三百餘匹,如今僅剩千騎出頭。

騎兵統領劉亮深受劉景的影響,十分愛惜馬匹,自然不會傻乎乎驅使騎兵衝擊關羽的車陣。

劉亮停於車陣百餘步外,命麾下騎士下馬休整,他則與蔡升、黃忠觀察敵陣,商議對策。

黃忠主動請纓道:“我軍忽至,敵人倉促列陣,難言縝密,且其等敗軍喪家之徒,只有苟且之心,而無死戰之志。可予我二百敢戰,配重甲大楯,棄馬步行,前驅陷陣,蔡中郎、劉都尉率騎於後跟進,破之不難……”

蔡升與劉亮不由相視一眼,二人雖自負勇武,卻也不敢誇口勝過黃忠,自北伐以來,凡十餘戰,黃忠每戰必先登陷陣,勇毅冠三軍,諸將莫不歎服其勇,黃忠確實是破陣的最佳人選。

黃忠說服蔡升、劉亮,也不休息,馬不停蹄從二營騎士中募選二百敢戰,被甲持楯,如牆而進,逼向百餘步外的敵軍陣地。

見劉景軍棄馬步行來攻,關羽暗歎一聲,終究未能如他所願。

之前見劉景追兵僅千騎,關羽長舒一口氣,對守住陣地,信心倍增,並且敵方若是輕視自己,縱騎直接而攻,他定會藉助車陣,給予對方迎頭痛擊,一旦對方陣腳大亂,他率百騎出擊,說不得就能一舉擊潰敵軍。

對面領兵之人顯然不是庸將,捨棄戰馬,步戰來攻,眼下希望落空,只能硬着頭皮死戰了。

(本章完)

第421章 三英第445章 薦才第111章 歸來第320章 來投第10章 劉伯嗣第172章 出兵第538章 董和第247章 病逝第375章 返回第428章 突圍第312章 心意第421章 三英第48章 取字第104章 軍法第160章 搶權第110章 主簿第522章 變故第271章 火攻第517章 古樟第103章 營壘第146章 劇縣 (感謝長老 儒者人之所需)第264章 突襲第311章 吐血第31章 蔡升第36章 劉瑍第116章 再見第44章 單程第386章 面曹第25章 吏舍第330章 封拜第237章 監九縣第540章 國士第92章 先賢第298章 歸來第433章 堅韌第515章 不忠第107章 轟動第278章 射中第248章 心絞第98章 高利貸第168章 募兵第426章 拔箭第404章 赴死第282章 建言第146章 劇縣 (感謝長老 儒者人之所需)第542章 出兵第64章 擒獲第409章 詐降第479章 蒼梧第462章 郊迎第240章 說和第298章 歸來第469章 重法第542章 出兵第135章 歸來第314章 賢妻第99章 王彊第282章 建言第145章 離開第516章 夜取第95章 別部司馬第93章 墓祭第181章 棄嬰第168章 募兵第362章 臨衝第436章 託孤第142章 計劃第151章 全殲第519章 抵達第182章 慈幼第337章 同符第348章 南下第458章 斬羽第478章 黃鐘第398章 攻城(2)第306章 遣使第286章 軍令第239章 嚴法第92章 先賢第442章 破局第92章 先賢第244章 生子第196章 招攬第47章 衝突 (三千字)第130章 親迎第166章 崩潰第246章 名字第10章 劉伯嗣第27章 皓月第376章 出征第464章 上書第122章 贈文第224章 潰敗第84章 魚梁洲第283章 洪水第411章 不義第372章 召見第483章 定議第225章 勇悍
第421章 三英第445章 薦才第111章 歸來第320章 來投第10章 劉伯嗣第172章 出兵第538章 董和第247章 病逝第375章 返回第428章 突圍第312章 心意第421章 三英第48章 取字第104章 軍法第160章 搶權第110章 主簿第522章 變故第271章 火攻第517章 古樟第103章 營壘第146章 劇縣 (感謝長老 儒者人之所需)第264章 突襲第311章 吐血第31章 蔡升第36章 劉瑍第116章 再見第44章 單程第386章 面曹第25章 吏舍第330章 封拜第237章 監九縣第540章 國士第92章 先賢第298章 歸來第433章 堅韌第515章 不忠第107章 轟動第278章 射中第248章 心絞第98章 高利貸第168章 募兵第426章 拔箭第404章 赴死第282章 建言第146章 劇縣 (感謝長老 儒者人之所需)第542章 出兵第64章 擒獲第409章 詐降第479章 蒼梧第462章 郊迎第240章 說和第298章 歸來第469章 重法第542章 出兵第135章 歸來第314章 賢妻第99章 王彊第282章 建言第145章 離開第516章 夜取第95章 別部司馬第93章 墓祭第181章 棄嬰第168章 募兵第362章 臨衝第436章 託孤第142章 計劃第151章 全殲第519章 抵達第182章 慈幼第337章 同符第348章 南下第458章 斬羽第478章 黃鐘第398章 攻城(2)第306章 遣使第286章 軍令第239章 嚴法第92章 先賢第442章 破局第92章 先賢第244章 生子第196章 招攬第47章 衝突 (三千字)第130章 親迎第166章 崩潰第246章 名字第10章 劉伯嗣第27章 皓月第376章 出征第464章 上書第122章 贈文第224章 潰敗第84章 魚梁洲第283章 洪水第411章 不義第372章 召見第483章 定議第225章 勇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