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1章 傾出

第521章 傾出

看着木匣中的孫賁頭顱,周瑜臉色變得極其難看,他最擔心的事還是發生了。孫賁被荊州軍擊殺,基本算是坐實了南昌失陷的傳聞,眼下整個豫章郡,就算沒有全部淪陷,也相差不遠。

“孫賁庸兒,壞我大事!”周瑜放在膝上的雙拳死死攥緊。

周瑜雖然只是左部督,但在出兵前,孫權已經授予他前線指揮大權,豫章諸將,包括孫賁、孫輔兩大宗室太守在內,都要受其節制。可現在孫賁戰死,豫章淪陷,使周瑜的作戰計劃全部作廢,心裡恨透了孫賁的無能。

豫章、廬陵本就有不下兩萬兵馬,今年孫權爲防備劉景來攻,又陸續向豫章增兵萬人。也就是說,可供孫賁調遣的兵馬高達三萬人,比周瑜帶領的援兵還要多。結果僅僅一個月時間孫賁就兵敗身亡,可謂是無能至極。

程普、呂範、魯肅等江東將領接踵而至,進入軍帳之中,習禎視若無睹,繼續說道:“楚吳兩家,本爲盟友,去年併力誅鋤劉表,天下矚目。將軍思慮漢室衰弱,四海不寧,曾希冀楚吳兩家能夠風雨同舟,共興漢室。”

習禎隨後話鋒一轉道:“奈何孫賁心懷不軌,塗毒長沙,將軍爲了社稷大業,一忍再忍,只求孫(權)討虜能夠免去孫賁官職,賠償長沙損失,可就是這麼一點小小要求,孫討虜都不肯滿足,將軍迫不得已,只能出兵親討之,給長沙士民一個交代……”

程普、呂範、魯肅等人對習禎的說辭充耳不聞,他們的注意力都被周瑜案上的木匣吸引住了,面龐滿是震驚與不可思議。

習禎最後說道:“雙方兵戎相見,實非將軍所願,如今禍首孫賁已經伏誅,吳楚兩家恩怨已了,只要孫討虜肯就此退兵,化干戈爲玉帛,將軍亦願與孫討虜重歸舊好,再續同盟。”

周瑜一臉鐵青,此時退兵,等於是主動放棄豫章,可不退兵,僅憑他手中兩萬人馬,想要從荊州軍手中奪回豫章,簡直比登天還難。

這也是周瑜爲何如此痛恨孫賁的原因,他的死,令周瑜陷入進退失據的尷尬境地。

這時魯肅從震驚中緩過神來,看到周瑜向他遞來眼色,魯肅馬上心領神會,對習禎說道:“雙方交惡,亦非我等所願,但此事非我等能夠做主,需回報將軍,由將軍定奪。在此期間,貴軍可否暫時止兵,以示誠意?”

習禎來時,劉景、龐統早有交代,哪會中對方的緩兵之計,只見他不慌不忙地回道:“首惡孫賁雖已伏誅,然次惡孫輔助紂爲虐,偷襲我軍,尚未討平,此時還不是止兵的時候。當然,孫輔罪不至死,待攻克廬陵,我軍如擒獲其人,必交還貴方。”

周瑜忍不住拍案而起,劉景不但要吞併豫章,還要吞併廬陵,是可忍孰不可忍。其實對劉景“得豫望廬”之舉,周瑜並不意外,換做是他,他也會這麼做。

“楚賊敢爾!”

“楚賊欺人太甚……!”

程普、呂範等人也都勃然大怒,紛紛拔出佩刀,嗔目叱之,彷彿下一刻就會一擁而上,將習禎亂刀分屍。

面對敵人利刃相脅,習禎怡然不懼,冷笑着說道:“將軍欲與貴方握手言和,非畏懼貴方,只是將軍爲人仁厚,不願多造殺戮而已。自我軍入豫章以來,大小十餘戰,所向披靡,斬孫賁、韓當、徐盛、蔣欽……以下萬餘級,俘亦相當。足下等若不領情,自可來戰!”

“義公……”程普聽聞好友韓當也戰死了,不禁驚怒交加。

魯肅、呂範則相顧駭然。

周瑜倒是早就有了心理準備,畢竟連主將孫賁都戰死了,諸將又豈能倖免,可聽到習禎說出一串名字,仍感到心頭滴血,這些人可都是江東的熊羆之臣啊!

惟一值得慶幸的是,沒有聽到太史慈的名字,他或許在豫章某個地方,繼續與荊州軍對抗,甚至南下投奔孫輔,也未可知。若果真如此,廬陵或能保全。

周瑜示意程普、呂範等人將刀收起來,對習禎說道:“足下來意,我已悉知,我會盡快派人回吳請示將軍,足下請回。”

“告辭。”習禎拱手而去。

習禎一離開,周瑜等人相顧無言,大帳內陷入一片死寂。

良久,周瑜嘆息一聲,道:“事已至此,我們也無能爲力,只能稟報將軍,由將軍決斷。”

說罷,周瑜伏案疾書,待寫好後,即刻封緘起來交給信使,令其星夜兼路,奔告孫權。

信使順流而下,兼以騎行,只用了不到十天就趕回吳郡。

孫權收到信時正在和家人用晚餐,心情頗佳,可看了信上的內容,氣得他一腳踢翻食案,又拔刀亂斫,砍得食案支離破碎,左右皆面如土色,噤若寒蟬。

足足發泄了半天,孫權總算伺怒稍解,命人通傳徐琨、朱治、張昭等人,前來商討對策。

孫權在後室等待衆臣期間,又反覆看了幾遍周瑜的來信。

周瑜信中的態度十分明確且堅定,稱劉景吞併江東之心,昭然若揭,江東已無退路,勸孫權拋棄幻想,與荊州軍周旋到底。

孫權和周瑜所見略同,絕不能放棄豫章、廬陵二郡。

失去二郡,江東僅剩吳郡、會稽、丹陽三郡,面對橫跨荊、交、揚三州的劉景,再和其結盟無異於引狼入室,屆時江東必將淪爲劉景的附庸,直至被對方徹底吞併。

孫權被劉景逼到了懸崖邊上,退無可退,唯戰而已!

徐琨、朱治、張昭等人聞訊趕來,得知孫賁戰死,豫章淪陷,無不大驚失色,儘管幾人心思各異,但值此危難之際,他們觀點卻驚人的一致,鹹欲死戰。

孫權見此,頗感欣慰,和衆臣商議一番後,當即下達三道命令:一是,命會稽的賀齊統兵萬人,從陸路馳援廬陵。二是,命丹陽的孫翊率兵數千,進逼豫章東部。三是,孫權親將萬人,出屯丹徒,以爲周瑜後援。孫權此次,可謂是傾巢而出了。

(本章完)

第345章 騎兵第294章 輕鬆第76章 新左史第380章 津鄉第487章 盛匡第173章 南下第110章 主簿第315章 甘寧第260章第60章 跋扈第394章 夜襲第421章 三英第539章 所求第181章 棄嬰第304章 北上第123章 赴宴第420章 評價第95章 別部司馬第370章 同州第122章 贈文第38章 諸葛玄第414章 託孤第182章 慈幼第257章 爭執第56章 謝良 (三千字)第202章 衝城(感謝盟主浮沉一念間)第521章 傾出第141章 酃縣第122章 贈文第488章 柴桑第330章 封拜第73章 送別第294章 輕鬆第446章 入城第541章 有望第26章 市樓第428章 突圍第441章 大罵第28章 暢談第396章 怒吼第504章 進兵第217章 牀弩第158章 上架感言!第213章 女誡第1章 重生第200章 兵臨第388章 突破第150章 開戰第392章 落幕第507章 占卜第410章 中箭第40章 悲歌第46章 馬周第527章 有君第57章 示好第173章 南下第374章 圍攻第15章 救命恩人第97章 目的第120章 茂才第272章 魏延第260章第15章 救命恩人第322章 馬鞍第522章 變故第446章 入城第103章 營壘第298章 歸來第234章 耀功第61章 鞭笞第500章 敗慈第161章 良法第387章 夏口第279章 連雨第370章 同州第234章 耀功第447章 高義第504章 進兵第199章 撤離第90章 朝會第323章 爲壽第355章 立春第337章 同符第217章 牀弩第502章 選將第429章 逆轉第133章 鄧芝第232章 負傷第4章 賴慈第331章 倚仗第461章 守節第73章 送別第208章 斬殺第469章 重法第541章 有望第51章 區雄第459章 焚橋第163章 解土第283章 洪水第428章 突圍
第345章 騎兵第294章 輕鬆第76章 新左史第380章 津鄉第487章 盛匡第173章 南下第110章 主簿第315章 甘寧第260章第60章 跋扈第394章 夜襲第421章 三英第539章 所求第181章 棄嬰第304章 北上第123章 赴宴第420章 評價第95章 別部司馬第370章 同州第122章 贈文第38章 諸葛玄第414章 託孤第182章 慈幼第257章 爭執第56章 謝良 (三千字)第202章 衝城(感謝盟主浮沉一念間)第521章 傾出第141章 酃縣第122章 贈文第488章 柴桑第330章 封拜第73章 送別第294章 輕鬆第446章 入城第541章 有望第26章 市樓第428章 突圍第441章 大罵第28章 暢談第396章 怒吼第504章 進兵第217章 牀弩第158章 上架感言!第213章 女誡第1章 重生第200章 兵臨第388章 突破第150章 開戰第392章 落幕第507章 占卜第410章 中箭第40章 悲歌第46章 馬周第527章 有君第57章 示好第173章 南下第374章 圍攻第15章 救命恩人第97章 目的第120章 茂才第272章 魏延第260章第15章 救命恩人第322章 馬鞍第522章 變故第446章 入城第103章 營壘第298章 歸來第234章 耀功第61章 鞭笞第500章 敗慈第161章 良法第387章 夏口第279章 連雨第370章 同州第234章 耀功第447章 高義第504章 進兵第199章 撤離第90章 朝會第323章 爲壽第355章 立春第337章 同符第217章 牀弩第502章 選將第429章 逆轉第133章 鄧芝第232章 負傷第4章 賴慈第331章 倚仗第461章 守節第73章 送別第208章 斬殺第469章 重法第541章 有望第51章 區雄第459章 焚橋第163章 解土第283章 洪水第428章 突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