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章 俠客行

第68章 俠客行

看着室中諸人個個放浪形骸,大呼邀飲,劉景雖然沒有參與其中,但也不時舉杯迴應。

酒酣耳熱之際,馬周以左手持杯來到室中央,大聲吟道:“人生無根蒂,飄如陌上塵。分散逐風轉,此已非常身。”

這首劉景“創作”的詩因語言質樸,情感濃烈,深受長沙百姓喜愛,即便三歲小童也能吟來。

在座者除了單程沒聽過,其他人皆能倒背如流,爭相吟道:“落地爲兄弟,何必骨肉親。得歡當作樂,斗酒聚良朋。……”

單程是荊蠻不假,可他的文化水平比在座大部分人都強,口中反覆咀嚼着“落地爲兄弟,何必骨肉親。”內心深受觸動,覺得只有劉景這樣心胸開闊的人,才能做出這樣的詩來。

衆人反覆吟了三遍才盡興。

蔡升舉杯對劉景說道:“劉君以《勸農》揚名,我卻獨愛此詩,《勸農》裡面的學問太高深了,非我等草莽所能看懂。”

蔡升的話引起了大家的極大共鳴,《勸農》彷彿是爲士人而作,對普通人十分不友好。

劉景失笑,《勸農》本就是他用來宣傳自身才華的敲門磚,杜襲、劉蟠皆因這首詩對他另眼相看。說道:“那我爲你等作一首詩如何?保管你們看得懂。”

“啊?”蔡升霍然而起,一臉震驚道:“劉君要爲我等作詩?”

馬周大喜道:“劉君大才,所作之詩必可流傳後世,我若能得一首,便是立刻死去也值了。百年之後,世人亦知我馬周。”

“子謹好大名,果不其然。”蔡升笑得連連拍案,說道:“爲了身後名不惜性命,劉君,你可一定要作出一首能夠讓子謹瞑目的佳作啊。”

馬周當即對蔡升怒目而視。

祝阿、單程、周衛等人無不大笑。

“必不負子謹之望。”劉景也跟着調侃了馬週一句,說道:“這首詩名叫《俠客行》。”

“《俠客行》?看來劉君確實是爲我等所作。”蔡升、馬周等人心道。

劉景舉杯吟道:“趙客縵胡纓,吳鉤霜雪明。銀鞍照白馬,颯沓如流星。”

“好!”室中諸人紛紛叫好,這首詩簡單明瞭,朗朗上口,只聽一遍就都記住了。

室中有侍者將劉景的詩傳至其餘各室,博得陣陣喝彩。

劉景又吟道:“十步殺一人,千里不留行。事了拂衣去,深藏身與名。”

“名”字剛落,室中頓時一片轟然。

此短短二十字,深入衆人之心。

蔡升面色潮紅,卻是再也安坐不住,一躍而起,來到堂下拔劍起舞道:“此詩必須配以劍舞,諸君且看我劍法如何?”

說話間,身形矯若遊龍,劍光璀璨奪目,動人心魄。

劉景觀其劍舞,繼續吟道:“閒過信陵飲,脫劍膝前橫。將炙啖朱亥,持觴勸侯嬴。”

侯嬴、朱亥乃是“信陵君竊符救趙”的主角,由於他們皆出身於市井,一直深爲市中草莽推崇,數百年來名氣不衰。

“三杯吐然諾,五嶽倒爲輕。眼花耳熱後,意氣素霓生。”

馬周舉杯大笑道:“好一個‘三杯吐然諾,五嶽倒爲輕。’爲這句當飲一大杯!”

衆人響應,酒到杯乾。

“救趙揮金槌,邯鄲先震驚千秋二壯士,烜赫大梁城。”

“壯哉!朱亥!壯哉!侯嬴!”

一時間食案被拍得砰砰作響。

劉景緩緩收尾:“縱死俠骨香,不慚世上英。誰能書閣下,白首太玄經。”

不惟劉景所在之室,整個邸舍都沸騰了。

蔡升還劍入鞘,慨然而嘆,“縱死俠骨香,不慚世上英”真是深得其心啊。

馬周覺得劉景這首詩是爲他和蔡升而作,侯嬴、朱亥得信陵君禮賢下士,故二人不惜一死,完成救趙壯舉。而他和蔡升亦得劉景傾心結納,他們同樣不避危險,替劉景擒下豪傑區雄。

當然了,這個猜測他是羞於啓齒的,畢竟他們所做之事比起侯嬴、朱亥相差何止千百里?

周衛瞅準機會第一個發聲,大拍劉景馬屁:“劉君真乃世間罕有的大才,小人即使爲一商賈,亦能感到此詩俠義撲鼻。”

衆人多有記憶不清之處,劉景又吟了一遍。

“好詩!”一聲贊喝從門口響起。

劉景聽得耳熟,順聲望去,只見一個身量不高,卻容貌雄毅,甚有威儀的人立在門口,不是族兄劉宗劉伯嗣是誰。

“從兄,你怎麼來了?”劉景立刻起身出迎,周衛比他行動更快,幾步便竄到劉宗身側侍立。

人的名、樹的影,蔡升、馬周、祝阿等人相繼起身。

劉宗和區雄都是長沙首屈一指的豪傑人物,不過後者向來囂張跋扈,恣意妄爲。與之相比,劉宗名聲就好多了,這與其父爲強盜所害有關,很少欺壓良善。

“我聽說區雄召集門客,大鬧市井,我想以你心性,必然不會聽之任之,擔心你吃虧,就匆忙帶着手下兄弟趕過來了。”劉宗一邊說,一邊隨劉景進門,蔡升、祝阿皆爲老相識,劉宗笑着和他們打招呼,就算馬周、單程等不認識的人,也都頷首致意。

劉景心下十分感動,說道:“多謝從兄……”

劉宗揮手打斷他的話:“你我自家兄弟,不必說謝。何況我和區元伯素有恩怨,即使不爲仲達,我遲早也要取其狗命!”

說到這裡,劉宗頓了一下,嘆道:“只是沒想到,我還沒來得及出手,區元伯就被仲達你先行擒獲。”劉宗得知此消息的時候,除了震驚莫名,亦不免有些兔死狐悲,想區元伯一郡之豪傑,居然落到如此悽慘的境地。

“多賴宏超、子謹相助。”說罷劉景爲劉宗介紹馬周。

劉宗雖然從未見過馬周,亦曾耳聞他市中以一敵四的壯舉。

劉宗心裡不由感嘆,他之前三番五次邀請蔡升爲客,皆被其拒絕。而劉景纔來市井不到一個月,就招攬到了包括蔡升在內的衆多豪傑,真是人比人氣死人。

劉宗對蔡升不吝讚道:“蔡兄今日一戰連擒區勝、區雄,猶如探囊取物,來日長沙,乃至荊南四郡,都會傳頌蔡兄大名。”

蔡升瀟灑一笑道:“那就借劉兄吉言了。”

劉宗落座後同衆人飲了三杯酒就起身告辭。

劉景驚訝道:“從兄難道有事在身?”

劉宗搖頭道:“兄弟都在外面等候,我怎好在此痛飲。”

劉宗此次帶來了差不多三四十人,酒肆邸舍地方有限,已接待劉景一行五六十人,再難容下劉宗等人。

劉景情知沒辦法,只好一再相送。

(本章完)

第139章 於徵第484章 丹陽第117章 清茶第237章 監九縣第171章 結束第342章 陷陣第173章 南下第108章 名望第72章 偷長第186章 八月第134章 流淚第529章 詔書第335章 十哲第269章 地突第66章 徙邊第14章 市井第189章 噩耗第498章 城破第508章 南昌第346章 青綬第4章 賴慈第409章 詐降第511章 開戰第456章 房陵第72章 偷長第254章 突圍第23章 赴任第516章 夜取第351章 班底第361章 巨樓第400章 大雨第107章 轟動第132章 同席第135章 歸來第293章 奇策第464章 上書第526章 薄行第62章 拔刃第170章 斬首第27章 皓月第114章 襄陽第89章 桃板第212章 寫信第356章 請婚第366章 歎服第448章 下馬威第533章 勸止第104章 軍法第410章 中箭第206章 逃亡第145章 離開第100章 大船第406章 打擊第413章 潘濬第187章 袍鎧第3章 後母第106章 調離第29章 承諾第443章 韓暨第456章 房陵第378章 策反第114章 襄陽第429章 逆轉第38章 諸葛玄第180章 回鄉第245章 巡視第65章 後續第226章 死第221章 矢石第90章 朝會第262章 水戰(上)第177章 施恩第272章 魏延第245章 巡視第340章 部督第103章 營壘第122章 贈文第378章 策反第121章 王粲第504章 進兵第17章 杜襲第239章 嚴法第196章 招攬第470章 策論第211章 計劃第19章 桓階第339章 出戰第520章 厚禮第322章 馬鞍第182章 慈幼第34章 志向第367章 跛馬第37章 邀請第541章 有望第319章 還禮第139章 於徵第394章 夜襲第475章 妹夫第96章 建安第395章 悲涼
第139章 於徵第484章 丹陽第117章 清茶第237章 監九縣第171章 結束第342章 陷陣第173章 南下第108章 名望第72章 偷長第186章 八月第134章 流淚第529章 詔書第335章 十哲第269章 地突第66章 徙邊第14章 市井第189章 噩耗第498章 城破第508章 南昌第346章 青綬第4章 賴慈第409章 詐降第511章 開戰第456章 房陵第72章 偷長第254章 突圍第23章 赴任第516章 夜取第351章 班底第361章 巨樓第400章 大雨第107章 轟動第132章 同席第135章 歸來第293章 奇策第464章 上書第526章 薄行第62章 拔刃第170章 斬首第27章 皓月第114章 襄陽第89章 桃板第212章 寫信第356章 請婚第366章 歎服第448章 下馬威第533章 勸止第104章 軍法第410章 中箭第206章 逃亡第145章 離開第100章 大船第406章 打擊第413章 潘濬第187章 袍鎧第3章 後母第106章 調離第29章 承諾第443章 韓暨第456章 房陵第378章 策反第114章 襄陽第429章 逆轉第38章 諸葛玄第180章 回鄉第245章 巡視第65章 後續第226章 死第221章 矢石第90章 朝會第262章 水戰(上)第177章 施恩第272章 魏延第245章 巡視第340章 部督第103章 營壘第122章 贈文第378章 策反第121章 王粲第504章 進兵第17章 杜襲第239章 嚴法第196章 招攬第470章 策論第211章 計劃第19章 桓階第339章 出戰第520章 厚禮第322章 馬鞍第182章 慈幼第34章 志向第367章 跛馬第37章 邀請第541章 有望第319章 還禮第139章 於徵第394章 夜襲第475章 妹夫第96章 建安第395章 悲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