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4章 洗兵

第334章 洗兵

鄧瑗姿顏姝麗,絕異於人,而黃月英黃頭黑膚,相貌不堪,說是雲泥之別亦不爲過,然而兩人卻一見如故,頗爲投合,這樣的場景,不免令人暗暗稱奇。

諸葛亮則對虎頭虎腦的劉旗十分喜愛,他和黃月英結婚已經兩年多,可惜妻子肚子始終沒有動靜。不過鑑於兩人都還年輕,他倒也不着急,其兄諸葛瑾今年二十有七,膝下也僅一女而已。

劉景見此,面上不禁若有所思,歷史上諸葛亮四十過半,才生下子嗣諸葛瞻,史書並未明言諸葛瞻生母爲何,但黃月英僅僅比諸葛亮小兩歲,因此諸葛瞻十有八九非其所出。也就是說,黃月英很有可能無法生育。

諸葛亮對此渾然不知,同劉景道:“仲達,阿央孩笑始言,聰明可愛,真乃佳兒也。”

劉景回過神來,目光落在兒子劉旗身上,滿是溫柔之情,含笑道:“此子雖不能長言,卻已頗爲知心……此處不是說話的地方……”劉景一邊說,一邊邀請諸葛亮、徐庶及其家人入丞舍。

由於明日就將啓程南下,加上禁酒令,劉景決定一切從簡,只在舍中舉辦一場家宴,爲諸葛亮、徐庶二人接風洗塵。

當晚,三人聊至深夜,同塌而眠。

翌日清晨,天空陰雲密佈,沒過多久便淅淅瀝瀝下起小雨。

劉景不以爲意,長沙本就潮溼多雨,一年四季,少有晴霽。而且出征遇雨,被稱爲“天洗兵”、“洗兵雨”,並非一件壞事。

當年周武王伐紂時,大軍至於刑丘,軛折爲三,天雨三日不休。周武王認爲是上蒼的警示,心中大感憂懼,招來姜子牙、周公等人詢問紂王是否可伐。

周公以軍犯太歲,龜灼言兇、卜筮不吉爲由,勸武王退軍。

而姜子牙乃是兵家之祖,並不迷信鬼神,稱“夫用兵者,順天道未必吉,逆之未必兇,若失人事,則三軍敗亡。且天道鬼神,視之不見,聽之不聞,故智者不法,愚者拘之……”又歷數紂王之罪,認爲枯草、龜骨不足爲信,斥駁周公,安撫武王,力排衆議,堅持討伐紂王。其後姜子牙“燒龜折箸,援枹而鼓,當先渡河”,率軍進抵朝歌以南七十里的牧野,聯合諸侯,一戰大破紂王,攻入朝歌,覆滅殷商。

當然,出征遇雨,雖不被視爲不吉,然而不可否認的是,雨天出行,終究多有不便,劉景就不得不取消了原本的誓師儀式。

此番隨他南下的計有族弟劉亮步軍千餘人、騎七百,韓廣步軍千人、騎七百,甘寧義從八百人、單日磾蠻兵千人、區雄部曲精銳千人,合計六千餘人,連同水軍棹卒,人數接近萬人。

族兄劉修率兵三千留守臨湘,加上駐紮在巴丘的王彊、劉祝水軍,足以確保劉景後顧無憂,即便遭到劉表、孫權大舉進攻,相信他們也可堅守到劉景回援。

該交代的之前都已經交代了,無需贅言,劉景在劉修、劉康、桓階爲首的長沙郡吏恭送下,轉身登上岸邊的樓船座艦。

走入樓船最頂層的爵室,劉景便看到賴恭拉着諸葛亮暢談。兩人曾陪同劉景前往新野迎親,相處之下,賴恭非常欣賞諸葛亮,此後多有提攜。前年賴恭隨軍南下長沙,兩人就此分別,而今於荊南相聚,賴恭頗感欣喜。

賴恭昔日對劉景多有恩惠,兩人更有半師之誼,是以賴恭歸降後,劉景一直將他帶在身邊,先前放歸蒯祺時,劉景曾旁敲側擊,詢問他是否有北返之意。

賴恭經過仔細考慮後,最終決定留在荊南。這倒也不難理解,且不提兩人親密的關係,如今劉景割據荊南,已成定局,相比於江河日下,暮氣沉沉的劉表,劉景堪稱旭日高升,朝氣蓬勃,賴恭自然知道該怎麼選擇。

劉景落座後笑問道:“賴君、孔明,你們在聊什麼?”

“聊北方之事耳。”賴恭嘆道:“自古命將出師,在於克敵,若能克敵,雖貪可賞;若其敗績,雖廉可誅。蔡德珪本無大將之才,卻因姻親而成爲荊州水軍統帥,南下以來,數喪舟師,船械盡沒。應當受到軍法嚴懲,然而將軍卻並未治蔡德珪戰敗之罪,仍以其爲將,信任如初。”

此事劉景已經聽諸葛亮說過,劉表見到狼狽逃回的蔡瑁,怒目切齒,大發雷霆,但最終並沒有做出什麼實質性的懲罰,不久便讓他重返江陵,輔佐劉琦。

其實劉表亦有其苦衷,他當初單騎入荊州,正是靠着蔡瑁、蒯越、黃祖的鼎力支持,才得以坐穩荊州之位。而三人也成爲了劉表統治荊州最得力的幫手。

劉表實際控制荊州四個半郡,即章陵郡、南郡、江夏郡、武陵郡,另外半個則是南陽郡,此前蔡瑁(南郡)、蒯越(章陵)、黃祖(江夏)各據其一,由此可知劉表對三人多麼倚重。

黃祖去年末遭到孫策攻擊,部曲、兵船,掃地無餘,黃祖僅以身免,元氣大傷,不足爲恃。

蒯越過去以章陵太守,鎮守新野,抵禦北方,配合張繡,屢敗曹操,不想最後竟意外戰死荊南,一世英名,毀於一旦。

如此形勢下,劉表若嚴懲蔡瑁,無異於自斷手腳,後果之嚴重,甚至可能動搖他的統治。

不過若換做劉景,他肯定會做出與劉表截然不同的決定。

劉景艦隊從北津內魚貫而出,一時間舳艫相繼,千帆競逐,百舸爭流,連江南下。

湘水兩岸,不時可以看到一隊隊或推車、或徒步,一路北上的流民。這些人大多都是這兩年爲避戰亂,逃入零陵的長沙人。

隨着劉景收復長沙的消息傳入零陵,背井離鄉,寄人籬下的長沙人無不大喜過望,待洪水一退,便紛紛拖家帶口,北上還鄉。而張津率軍入侵零陵,則消除了長沙人心底最後一絲疑慮,如今從泉陵至臨湘,數百里路,到處都是返鄉的長沙人。

(本章完)

第401章 城塌第441章 大罵第348章 南下第291章 召見第304章 北上第77章 赤驥第179章 到來第177章 施恩第84章 魚梁洲第63章 突襲第114章 襄陽第93章 墓祭第139章 於徵第468章 射策(下)第274章 攻城(下)第420章 評價第317章 祭祖第539章 所求第36章 劉瑍第271章 火攻第147章 衡山第461章 守節第338章 烏滸第34章 志向第142章 計劃第182章 慈幼第221章 矢石第216章 取名第198章 招降第488章 柴桑第329章 康伯 (感謝盟主北極熊2018)第498章 城破第533章 勸止第366章 歎服第94章 族宴(感謝盟主七月流風帝)第401章 城塌第160章 搶權第200章 兵臨第125章 新野第106章 調離第112章 擔憂第316章 禁酒第158章 上架感言!第417章 柤中第543章 刺孫第475章 妹夫第146章 劇縣 (感謝長老 儒者人之所需)第317章 祭祖第473章 迴歸第358章 戰略第337章 同符第444章 東曹掾第277章 急報第62章 拔刃第108章 名望第249章 聞訊第220章 拍擊第433章 堅韌第365章 劉備第302章 富貴還鄉第45章 弩第127章 襦鎧第482章 預言第92章 先賢第408章 試探第510章 計成第118章 劉表第52章 歸家第50章 寶珠第258章第409章 詐降第147章 衡山第125章 新野第212章 寫信第298章 歸來第15章 救命恩人第450章 官學第231章 勸降第265章 再勝第167章 收穫第41章 吟詩第58章 摺扇 (感謝盟主sofia若冰)第4章 賴慈第503章 餓虎第101章 招撫第399章 攻城(3)第166章 崩潰第297章 除孝第90章 朝會第138章 徵辟第224章 潰敗第356章 請婚第491章 徐宗第178章 來接第31章 蔡升第261章第415章 龐統第244章 生子第6章 葛生第43章 荊蠻
第401章 城塌第441章 大罵第348章 南下第291章 召見第304章 北上第77章 赤驥第179章 到來第177章 施恩第84章 魚梁洲第63章 突襲第114章 襄陽第93章 墓祭第139章 於徵第468章 射策(下)第274章 攻城(下)第420章 評價第317章 祭祖第539章 所求第36章 劉瑍第271章 火攻第147章 衡山第461章 守節第338章 烏滸第34章 志向第142章 計劃第182章 慈幼第221章 矢石第216章 取名第198章 招降第488章 柴桑第329章 康伯 (感謝盟主北極熊2018)第498章 城破第533章 勸止第366章 歎服第94章 族宴(感謝盟主七月流風帝)第401章 城塌第160章 搶權第200章 兵臨第125章 新野第106章 調離第112章 擔憂第316章 禁酒第158章 上架感言!第417章 柤中第543章 刺孫第475章 妹夫第146章 劇縣 (感謝長老 儒者人之所需)第317章 祭祖第473章 迴歸第358章 戰略第337章 同符第444章 東曹掾第277章 急報第62章 拔刃第108章 名望第249章 聞訊第220章 拍擊第433章 堅韌第365章 劉備第302章 富貴還鄉第45章 弩第127章 襦鎧第482章 預言第92章 先賢第408章 試探第510章 計成第118章 劉表第52章 歸家第50章 寶珠第258章第409章 詐降第147章 衡山第125章 新野第212章 寫信第298章 歸來第15章 救命恩人第450章 官學第231章 勸降第265章 再勝第167章 收穫第41章 吟詩第58章 摺扇 (感謝盟主sofia若冰)第4章 賴慈第503章 餓虎第101章 招撫第399章 攻城(3)第166章 崩潰第297章 除孝第90章 朝會第138章 徵辟第224章 潰敗第356章 請婚第491章 徐宗第178章 來接第31章 蔡升第261章第415章 龐統第244章 生子第6章 葛生第43章 荊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