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8章 城破

第498章 城破

江東士民對他的到來會不會喜而從之劉景不清楚,但他抵達豫章不過十餘日,就有徐宗、盛匡兩位冠姓名士歸附,由此也可以看出,孫權的統治並不穩固。

說到底,還是孫氏門寒,孫策又以暴力奪取江東,難以服衆,只能行殺戮手段以震懾人心。死在孫策手裡的名士、豪傑,雙手雙腳加一起,都數不過來。

本來隨着孫策被許貢門客刺殺,雙方恩怨一筆勾銷,孫權繼位後,對江東豪族改以拉攏爲主。當然,對某些不肯屈服的刺頭,如盛憲,他也會毫不猶豫除掉。這種拉攏大部分,打壓一小撮的策略,令孫權如願坐穩江東。

可這裡有一個前提,那就是沒有外敵入侵,如今劉景率荊楚之卒,順江而下,來攻江東,那些因孫權勢大,而被迫屈服的人,還會繼續安於現狀嗎……?

盛匡又建議道:“會稽素來富實,且又處於後方,對孫逆助益良多。盛匡不才,願潛歸會稽鄉里,聯絡親、故,召合山越,於東遙應將軍,共討孫逆。”

盛匡不知其父故吏嬀覽、戴員已被丹陽太守孫翊招攬入麾下,分掌丹陽軍政,否則就不會起意潛歸會稽,而是直奔丹陽了。

劉景聽得眉梢一揚,不過他十分懷疑,盛匡一介書生,真的有能力在會稽攪風攪雨麼?

不是他小覷盛匡,會稽雖地處偏僻,卻是臥虎藏龍,文有顧雍,武有賀齊,盛匡怕是前腳剛回到鄉里,後腳就有滅家之險。

事實上不止顧雍、賀齊,虞翻、朱然、朱桓等目前皆在會稽,盛匡想要單騎歸會稽,與江東羣英掰手腕,簡直與送死無異。

而且劉景攻打江東,也需要盛匡這塊招牌,豈能輕易捨棄,因此毫不猶豫拒絕了他的建議。

“子節勿急、勿急……”劉景重重拍了拍盛匡的手背,說道:“我此次浮江而來,專爲討伐惡賊孫賁,對江東並無覬覦之心,孫討虜若能夠顧全大局,彼此相安,我亦不願與其爲敵。”

劉景對江東無覬覦之心?這樣的鬼話連三歲孩童都騙不了。

盛匡聽出了劉景話中的意思,他當前的目標,是除掉孫賁,奪取豫章,而後坐等孫權主動上鉤,並以此爲藉口與孫權開戰。

盛匡心緒稍平,道:“將軍思慮周祥,匡所不及也。”

只要能夠向孫權復仇,無論等多久,他都不介意。

“子節放棄州職,渡江助義,深爲可敬……”劉景先是誇讚盛匡一番,而後又道:“子節出身江東,熟知人、土,可暫居參軍之職,爲我東方向導。”

“諾。”盛匡俯身受命。

激烈的攻城戰一直持續到日落才止,荊州軍將士一次次殺上城牆,又一次次被趕了下來。

必須承認,在徐盛的帶領下,柴桑守軍表現得十分頑強,城牆上的樓櫓、柵牆等防禦設施,多被荊州軍的飛石車破壞焚燬,雖事後有所修補,卻也難以復原,如此條件下,柴桑守軍仍能守住城牆,不得不讓人佩服。

不過劉景可不會因爲佩服而手下留情,接下來兩天,荊州軍對柴桑發起了更加猛烈的進攻。

經過連日的激戰,城上人手已經嚴重不足,徐盛無奈之下,只能將注意打到柴桑百姓身上,驅男子登城助戰,驅女子運輸糧械,然而這麼做只能拖延一時半刻,終究改變不了敗亡的結局。

這兩天太史慈也並未對柴桑見死不救,他一邊派人向南昌的孫賁求援,一邊不顧大軍新敗,士氣萎靡,強行出擊,結果面對韓廣、馬周之軍,數戰不利。

更令太史慈心驚的是,劉景遣水軍繞到其後,襲取歷陵,歷陵位於柴桑與海昏之間,這意味着他的後路被荊州軍截斷了。

此時太史慈自己都身陷險境,哪裡還顧得上柴桑,在固守和撤軍二者間,太史慈反覆權衡,最終決定暫時按兵不動。

眼下大軍前戰不利,後路斷絕,軍心動搖,一旦撤退途中被敵軍追上,必然難逃大敗結局。還不如固守營壘,先圖自保。

第五日清晨,劉景站在柴桑城下,遙指城頭,傳令全軍:“今日不克柴桑,絕不退兵!”

三軍將士皆山呼“萬歲”,聲震雲霄。

柴桑守軍確實已是強弩之末,徐盛亦回天乏術,不到日中,荊州軍就攻佔了東城牆,而擔任策應的西面也乘機突襲得手,東西一失,南邊自然也守不住了。

“殺、殺……”徐盛披頭散髮,滿臉血污,直如惡鬼一般,手中長矛奮力揮擊,頃刻間就將圍上來的五六名荊州軍士卒盡數擊潰。可敵人實在太多了,轉眼間又涌上來七八人,殺之不盡。

左右親衛一邊苦苦抵抗,一邊哀求徐盛:“校尉,如今大勢已去,趁着敵軍尚未發現校尉,還是趕快突圍吧,一旦被敵軍認出,那時再想走就走不了了。”

徐盛看着聚集在自己周圍,始終不離不棄的部衆,一咬牙,大聲喝道:“跟我走!”說罷,徐盛一馬當先,率衆突圍。

一時間箭矢如雨,刀矛齊下,徐盛身被數創,反而銳氣益壯,推鋒而進,所向無敵,成功帶領百餘殘兵敗將殺出城牆。

此時城門洞開,荊州軍士卒伴隨着震天的喊殺聲蜂擁而入。

徐盛讓衆人各自逃命,卻無人肯走,將士皆願與徐盛同生共死,徐盛便帶着他們撤往縣寺。

徐盛之所以沒有第一時間選擇突圍,而是趕往縣寺,是因爲其妻妾子嗣皆在官舍內,尤其他今年剛得一子,實在不忍拋棄。

徐盛一路逃回縣寺,以馬車載上妻子,向西突圍。

徐盛以爲荊州軍主攻方向在東、南兩面,西邊兵少,易於突圍,卻不知劉景對此早有防備,怎容他逃離,文聘在西城門佈下重兵,以防止徐盛出逃。

距離出城只剩一步之遙,徐盛自然不願束手就擒,率領餘衆拼死一搏,可惜終究寡不敵衆,徐盛久戰力盡,被文聘生擒。

(本章完)

第416章 暢談第286章 軍令第118章 劉表第67章 掌權第157章 仁和第189章 噩耗第399章 攻城(3)第522章 變故第97章 目的第489章 太史慈第18章 劉蟠第36章 劉瑍第3章 後母第404章 赴死第215章 南下第357章 鄧芝第385章 夷陵第483章 定議第371章 慰問第28章 暢談第93章 墓祭第177章 施恩第79章 命案第387章 夏口第240章 說和第376章 出征第10章 劉伯嗣第398章 攻城(2)第124章 宴會第375章 返回第528章 惡氣第333章第271章 火攻第481章 團圓第110章 主簿第76章 新左史第493章 猝遇第520章 厚禮第21章 未婚妻第179章 到來第482章 預言第159章 退讓第499章 縊殺第151章 全殲第439章 文聘第339章 出戰第274章 攻城(下)第268章 填塹第532章 用意第368章 江東第329章 康伯 (感謝盟主北極熊2018)第233章 圊溷第473章 迴歸第126章 六禮第40章 悲歌第362章 臨衝第156章 邀請第22章 交談第366章 歎服第214章 定計第331章 倚仗第380章 津鄉第266章 兵臨第438章 勸降第348章 南下第543章 刺孫第244章 生子第405章 防疫第144章 褚方第195章 韓廣第113章 啓程第370章 同州第107章 轟動第348章 南下第49章 醫聖第231章 勸降第72章 偷長第394章 夜襲第379章 屈服第414章 託孤第198章 招降第540章 國士第489章 太史慈第24章 郡府第130章 親迎第355章 立春第505章 周鳳第10章 劉伯嗣第224章 潰敗第513章 斬當第54章 鄧攸第34章 志向第387章 夏口第431章 獻計第11章 帶經耕鋤第27章 皓月第99章 王彊第317章 祭祖第46章 馬周第256章 說客
第416章 暢談第286章 軍令第118章 劉表第67章 掌權第157章 仁和第189章 噩耗第399章 攻城(3)第522章 變故第97章 目的第489章 太史慈第18章 劉蟠第36章 劉瑍第3章 後母第404章 赴死第215章 南下第357章 鄧芝第385章 夷陵第483章 定議第371章 慰問第28章 暢談第93章 墓祭第177章 施恩第79章 命案第387章 夏口第240章 說和第376章 出征第10章 劉伯嗣第398章 攻城(2)第124章 宴會第375章 返回第528章 惡氣第333章第271章 火攻第481章 團圓第110章 主簿第76章 新左史第493章 猝遇第520章 厚禮第21章 未婚妻第179章 到來第482章 預言第159章 退讓第499章 縊殺第151章 全殲第439章 文聘第339章 出戰第274章 攻城(下)第268章 填塹第532章 用意第368章 江東第329章 康伯 (感謝盟主北極熊2018)第233章 圊溷第473章 迴歸第126章 六禮第40章 悲歌第362章 臨衝第156章 邀請第22章 交談第366章 歎服第214章 定計第331章 倚仗第380章 津鄉第266章 兵臨第438章 勸降第348章 南下第543章 刺孫第244章 生子第405章 防疫第144章 褚方第195章 韓廣第113章 啓程第370章 同州第107章 轟動第348章 南下第49章 醫聖第231章 勸降第72章 偷長第394章 夜襲第379章 屈服第414章 託孤第198章 招降第540章 國士第489章 太史慈第24章 郡府第130章 親迎第355章 立春第505章 周鳳第10章 劉伯嗣第224章 潰敗第513章 斬當第54章 鄧攸第34章 志向第387章 夏口第431章 獻計第11章 帶經耕鋤第27章 皓月第99章 王彊第317章 祭祖第46章 馬周第256章 說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