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2章 預言

第482章 預言

午後,劉景在官舍內設下家宴,除了邀請諸葛亮、王粲、鄧芝、桓階等姻親好友外,馬良這個“準妹夫”亦有幸出席。

馬良無論家世、相貌、人品、才華,皆出類拔萃,乃是冠絕沔南的少年才俊,不但劉饒一眼相中,繼母張氏對他也很滿意。

事實上繼母張氏早就沒有了女兒的婚姻決定權,唯一能做的就是不斷催促劉景爲女兒尋找夫家,她之前總覺得劉景對此不太上心,現在看來,倒也不是真不上心,只是沒遇上好人選。

一頓飯下來,馬良、劉饒的婚事,就算是徹底定了下來。

建安七年走到盡頭,時間來到建安八年(公元203年),元日朝會,劉景在接受了麾下文武的入賀後,當即宣佈放假七天。

隨後的七天時間裡,劉景深居官舍,不問外事,一心陪伴在家人身邊,盡享天倫之樂。

直到第八天,劉景才重新露面,不過每天一到日入時分,他就罷政歸舍,與之前專心政務,不遑暇食簡直有若天壤之別。

正月下,劉和與右長史桓階幼妹桓湘大婚。儘管劉景一向不喜奢侈,倡導節儉,可結婚雙方畢竟是目前荊州最頂級的權貴之家,即使已有所收斂,場面依舊十分盛大,襄陽爲之轟動。

二月,劉饒與馬良大婚,襄陽再次爲之轟動。

同月,馬騰自三輔羌人處收來馬騾兩千匹,遣人送至武關,由此拉開與荊州貿易的序幕。

此番帶來的兩千匹馬騾中,體高五尺八寸(約133公分)以上,可作軍馬的有近千匹,而體高在六尺(約140公分)以上,可作突騎的良馬則有三百匹左右。

羌人自然有更高的好馬,不過都被馬騰私下截留了,馬騰倒也沒有將好馬全部據爲己有,至少他將其中一匹七尺神駿(約160公分)作爲禮物贈送給了劉景。

且不說劉景對此毫不知情,就算知道,也不會放在心上,好馬固然重要,但他現在需要的是大量的戰馬,只要馬騰能爲他源源不斷送來合格的戰馬就行了。

顯然,馬騰不僅做到了,甚至還遠超劉景的預期,僅僅花費三個月時間,就爲他送來千匹戰馬,千匹馱馬、騾,效率可謂十分驚人,令劉景心花怒放。

而當馬騰方面宣稱半年後,至少還會送來同樣的數目,即兩千匹馬騾時,劉景恨不得立刻跑到關中,與其開懷暢飲一番。

與此同時,曹操與袁尚、袁譚兄弟相持近半年之久後,終於在二月底取得了決定性的突破,於黎陽城下大破其衆,袁尚、袁譚率領殘軍,倉皇逃回鄴城。

三月,曹操順利攻克黎陽,至此,鄴城失去了最後一道屏障,徹底暴露在曹軍的兵鋒之下。

四月,曹操挾大勝之威,進軍鄴城,氣勢如虹,一副準備徹底消滅袁氏,蕩平河北的架勢,冀州震怖,天下矚目。

消息傳到襄陽,人人皆大驚失色,包括諸葛亮、龐統等才智超絕之輩,也都認爲袁尚、袁譚久守之下,又遭大敗,銳氣盡失,士衆破散,儘管鄴有金湯之固,依舊毫無勝算可言,曹操統一河北的腳步,似已不可阻擋。

與衆臣的憂心忡忡不同,劉景神情自若,絲毫不見緊張之意,只見他手搖摺扇,細啜清茶,之後纔不慌不忙的開口道:“諸君勿憂,曹孟德此番進攻鄴城,必不能如意,或有大敗之險,諸君且拭目以待。”

衆臣,特別是荊南出身的舊臣,都知道劉景有機鑑先識之能,最誇張的是,其過往多有驚人預言,事後無不應驗,從無失手,簡直就像有如神助一般。

劉景斷言曹操必敗,衆臣便好似吃了定心丸一般,不說心中憂慮盡去,卻也稍稍寬心。

“將軍神智天授,機慮如神,非我等所能及也,不知可否爲我等解惑一二?”諸葛亮雖信服劉景的先識遠量,但他怎麼也想不明白,劉景何以斷定曹操必敗。

見諸葛亮一副迷惑不解,虛心請教的模樣,劉景心裡有種說不出的滿足感,從容說道:“曹孟德爲人譎詭,有智謀,臨危制變,料敵設奇,鮮有不勝,尤其擅長以弱制強,這是他能夠稱霸中國的原因。”

衆臣皆點頭表示認同。

劉景隨後話鋒一轉,“然其性輕佻急躁,此乃爲將者之大忌,觀其起兵以來歷次大敗,汴水之濱、兗州之失、宛城之外……無不因輕佻急躁而陷入危殆。”

“冀州者,天下之中州也,山川襟帶,原野平曠,兵強將勇,英傑所利,世祖光武興肇於此。袁氏往日素有恩惠於冀州士民,袁尚、袁譚雖敗,民心未失,斂衆堅壁,猶有一搏之力。”

“而曹孟德殘暴不仁,嗜殺成性,與袁氏交兵以來,冀部將士多遭屠戮,以致河北縞素。冀州兒女心中恨其之深,縱然傾盡黃河之水,亦難以洗刷。”

“今鄴城軍民同心,衆志成城,曹孟德若輕敵躁進,攻打鄴城,必定會碰得頭破血流。”

劉景最後道:“曹孟德如果能夠忍住輕躁之心,暫時罷兵,外無壓力,袁尚、袁譚必起內訌,河北殊死之決心,自然土崩瓦解,屆時再出兵,平之不難。”

衆臣聽罷,皆歎服,當然,也有人將信將疑,畢竟曹操現在佔據絕對優勢,大不了無功而返,怎麼也看不出有落敗的危險。

五月,曹操自河北退軍,還許都,下《軍敗令》。

襄陽衆臣聽說消息後,哪還不知劉景的預言又一次應驗了,紛紛跑來祝賀劉景,不想卻碰了一鼻子灰,劉景臉上毫無喜色,因爲他心裡非常清楚,隨着曹操的撤軍,不再威脅河北,袁尚、袁譚那兩個蠢貨必定會再度自相殘殺,最終引狼入室,白白便宜了曹操。可憐袁紹一世英雄,生的兒子卻一個比一個不爭氣。

“曹操明後年就將統一冀、青,我也要趕快行動了……”劉景登高遙望東方,喃喃自語道。

(本章完)

第363章 攬才第516章 夜取第349章 璽書第366章 歎服第295章 召見第151章 全殲第273章 攻城(上)第398章 攻城(2)第492章 名士第210章第308章 遺願第537章 茂才第71章 洗手第284章 澤國第36章 劉瑍第105章 八陣第445章 薦才第182章 慈幼第306章 遣使第396章 怒吼第244章 生子第320章 來投第462章 郊迎第216章 取名第300章 召集第349章 璽書第300章 召集第89章 桃板第407章 烽火第460章 趙戩第530章 仁義第230章 敗走第450章 官學第491章 徐宗第117章 清茶第181章 棄嬰第431章 獻計第404章 赴死第452章 自白第164章 動手第514章 後事第480章 買馬第506章 桃李第347章 鬱林第237章 監九縣第488章 柴桑第28章 暢談第141章 酃縣第503章 餓虎第379章 屈服第179章 到來第246章 名字第15章 救命恩人第408章 試探第264章 突襲第18章 劉蟠第205章 失望第412章 刺史第238章 求援第348章 南下第277章 急報第455章 投降第163章 解土第32章 求字第427章 身當第82章 圍攻第137章 洞房第536章 邀請第528章 惡氣第195章 韓廣第515章 不忠第520章 厚禮第217章 牀弩第55章 鄧瑗第388章 突破第170章 斬首第93章 墓祭第33章 示衆第530章 仁義第458章 斬羽第290章 可惜第450章 官學第107章 轟動第147章 衡山第516章 夜取第325章 泉陵第281章 面見第452章 自白第527章 有君第47章 衝突 (三千字)第148章 警鼓第158章 上架感言!第27章 皓月第326章 相遇第237章 監九縣第216章 取名第342章 陷陣第540章 國士第98章 高利貸第76章 新左史
第363章 攬才第516章 夜取第349章 璽書第366章 歎服第295章 召見第151章 全殲第273章 攻城(上)第398章 攻城(2)第492章 名士第210章第308章 遺願第537章 茂才第71章 洗手第284章 澤國第36章 劉瑍第105章 八陣第445章 薦才第182章 慈幼第306章 遣使第396章 怒吼第244章 生子第320章 來投第462章 郊迎第216章 取名第300章 召集第349章 璽書第300章 召集第89章 桃板第407章 烽火第460章 趙戩第530章 仁義第230章 敗走第450章 官學第491章 徐宗第117章 清茶第181章 棄嬰第431章 獻計第404章 赴死第452章 自白第164章 動手第514章 後事第480章 買馬第506章 桃李第347章 鬱林第237章 監九縣第488章 柴桑第28章 暢談第141章 酃縣第503章 餓虎第379章 屈服第179章 到來第246章 名字第15章 救命恩人第408章 試探第264章 突襲第18章 劉蟠第205章 失望第412章 刺史第238章 求援第348章 南下第277章 急報第455章 投降第163章 解土第32章 求字第427章 身當第82章 圍攻第137章 洞房第536章 邀請第528章 惡氣第195章 韓廣第515章 不忠第520章 厚禮第217章 牀弩第55章 鄧瑗第388章 突破第170章 斬首第93章 墓祭第33章 示衆第530章 仁義第458章 斬羽第290章 可惜第450章 官學第107章 轟動第147章 衡山第516章 夜取第325章 泉陵第281章 面見第452章 自白第527章 有君第47章 衝突 (三千字)第148章 警鼓第158章 上架感言!第27章 皓月第326章 相遇第237章 監九縣第216章 取名第342章 陷陣第540章 國士第98章 高利貸第76章 新左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