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8章 試探

第408章 試探

劉景站在津鄉城頭,望着遠處濃密的黑煙,心情也彷彿被黑煙薰染了一般,充滿陰鬱之色。

荊南有事,快馬數日可至,根本無需烽火,所以此烽火乃是專爲交州而設。

他早在出兵之前,就已經預料到,張津極有可能會趁他討伐劉表時,發兵襲其背後。

畢竟歷史上張津就是以頭鐵著稱,面對實力遠勝自己的劉表,以弱擊強,屢戰屢敗,始終不肯屈服。連年征戰,令其麾下交州人苦不堪言,最後逼得交州人只能將他殺死,以終結戰事。

所以,除非將張津殺死,不然他便會不斷跳出來生事。

劉景也想殺了張津,可留給他的時間已經不多了,如今距離曹操統一北方只剩數年時間,他必須在這之前奪取荊州,乃至江東,實在抽不出精力對付張津。而若不解決張津,他勢必不能傾力北上,這似乎是一個死結。

劉景當即召集麾下衆文武,商討對策。

“張津此人,向有虛名,而無實才,自入主交州,自以爲遠在荒域,國家鞭長莫及,乃舍前聖典訓,廢漢家法律,讀邪俗道書,雲以助化,所作所爲,何其可笑。”對於張津這位南陽老鄉,鄧芝絲毫沒有嘴下留情。

接着鄧芝又道:“交州乃不毛之地,戶口稀少,且又有士燮等割據於內,張津雖爲州牧,最多不過如上次一般,聚攏萬餘人馬。王鬱林爲人勇鷙有謀略,今麾下甲士不下三千,據布山而守,張津庸人,必頓挫城下,無能爲也。”

蔣琬面露憂色道:“不管怎麼說,張津都是國家正式任命的交州牧,佔有大義名分,其率兵而來,鬱林漢夷,或有倒戈之險。”

不是有倒戈之險,而是肯定會倒戈,劉景對此心知肚明。以王彊的能力,足可抵擋張津,怕就怕四方倒戈,屆時王彊就是有天大的本事,也無能爲力。

諸葛亮開口道:“公琰的擔憂不無道理,若漢夷倒戈,王鬱林陷入孤立,必將危矣。將軍可急令零陵都尉習珍率兵南下,支援鬱林。再令駐紮長沙的劉(修)移駐零陵,以備不時之需。”

劉景聽得連連點頭,諸葛亮的建議是目前最佳的應對之法,習珍是距離王彊最近的人,能夠以最快速度支援王彊。而劉修則在零陵佈置第二道防線,以防萬一。一旦鬱林戰事不順,王彊、習珍可退回零陵,與劉修會合,共御張津。

零陵乃是他的核心地盤,長沙、桂陽、武陵三郡隨時可發兵支援,張津如果敢再入零陵,必讓他重溫一遍昔日泉陵故事。

之後又補充了一些細節,劉景隨即派人傳令劉修、習珍。

會議結束後,劉景再度登上津鄉城頭,遙望南方,眉頭深索,希望南邊可以儘快有結果。儘管知道張津絕沒有奪取零、桂的能力,但只要他一日不退,劉景便一日不敢傾力北上。

…………

卻說王彊派人點燃烽火臺,傳訊劉景,而後命車隊掉頭回城,一路上,所見漢夷,皆神色驚恐,行色匆匆,恍如大禍臨頭。

郡府諸吏,並不比百姓強多少,同樣惶惶不安,不過倒也不是所有人都慌張失措,如長史吳碭,雖面有焦急,卻毫無懼色。

吳碭字叔山,交州南海郡人,其今年三十五歲,身高七尺,五官剛硬,一把半尺餘長的鬍鬚,又濃又密。

他並不是劉景的嫡系人馬,而是以正統的舉孝廉入仕,在建安初年時被任命爲長沙郡連道縣長。

後來荊州南北大戰爆發,張羨令劉景兼攝長沙南部九縣,吳碭從此才正式歸入劉景麾下。

劉景奪取鬱林郡後,怕王彊一人獨木難支,便讓有交州背景的吳碭擔任鬱林長史,輔佐王彊。

長史即郡中副官,邊郡名長史,內郡則爲丞。長史秩六百石,高於連道縣長的四百石,但縣長乃是名副其實的百里侯,而長史名爲一郡之副,奈何權柄大小,全看太守心意。

由縣長轉任長史,吳碭本就滿心不喜,何況太守王彊還是商賈出身。吳碭乃前漢牂柯太守吳霸的後代,家族世代官吏,他更是舉孝廉爲郎,入宮服侍過天子的人,讓他在一介商賈手下任事,對他簡直是莫大的恥辱。

王彊也清楚自己出身寒微,不受對方待見,不過他並沒有因此而怪罪吳碭,相反,他對吳碭信任有加,上任以來,郡中大小政事,幾乎全部託付給吳碭。

王彊如此做派,反倒讓吳碭頗有些慚愧,即使心裡對王彊仍有意見,卻也開始誠心任事。

王彊拉着吳碭進入便坐,而後屏退左右,不許任何人靠近,纔開口問道:“長史,張交州舉一州之衆而來,我等該如何應對?”

吳碭聽到王彊稱張津爲張交州,而沒有直呼其名,心裡登時一緊,回道:“布山三面環水,我等只需在西面佈防,今城中有漢夷兵三千之衆,足可以抵禦十倍之敵,明府何須憂慮。”

王彊不改憂色,道:“張交州乃國家藩鎮,有署命之權,他若大發印綬以誘人心,鬱林上下必叛,屆時恐怕交州軍一至城下,立刻便會有人開門以迎。”

王彊接着長嘆一聲,又道:“將軍傾荊南之衆,北上與劉表爭衡,短期內難以撤軍,而荊南空虛,亦無兵可援,僅憑鬱林一地,實難與張交州相抗衡。”

吳碭皺眉道:“所以明府準備作何打算?”

王彊故意壓低聲音道:“長史是南海名士,必認識張交州麾下之人,長史可否代我……”

吳碭霍然而起,拔劍厲呵道:“你這販子,竟生投敵之念!我吳碭誓不與你同立天地間,今日不是你死,就是我亡!”

王彊見吳碭直欲上前與他搏殺,急忙道:“長史勿怒、長史勿怒……適才所言,實非有投敵之念,只爲試探長史之心。”

“哦?此言當真?”吳碭止步不前,面有疑慮道。

王彊苦笑道:“自然是真。”

(本章完)

第301章 城破第427章 身當第14章 市井第101章 招撫第223章 習珍第118章 劉表第475章 妹夫第383章 李嚴第308章 遺願第171章 結束第501章 彭虎第173章 南下第185章 許願第495章 鐵樓第82章 圍攻第439章 文聘第447章 高義第351章 班底第211章 計劃第259章 送禮第294章 輕鬆第475章 妹夫第301章 城破第17章 杜襲第259章 送禮第428章 突圍第52章 歸家第408章 試探第216章 取名第528章 惡氣第290章 可惜第385章 夷陵第40章 悲歌第67章 掌權第177章 施恩第176章 親耕第52章 歸家第31章 蔡升第100章 大船第389章 戰死第243章 學官第267章 比箭第153章 龔氏第197章 喜事第76章 新左史第107章 轟動第120章 茂才第159章 退讓第129章 雙戟第3章 後母第211章 計劃第300章 召集第366章 歎服第95章 別部司馬第338章 烏滸第202章 衝城(感謝盟主浮沉一念間)第321章 瀏陽第260章第368章 江東第325章 泉陵第271章 火攻第445章 薦才第116章 再見第532章 用意第476章 冬至第454章 委蛇第485章 誓師第260章第476章 冬至第35章 馬周第470章 策論第487章 盛匡第92章 先賢第420章 評價第135章 歸來第73章 送別第253章 戰死第184章 七夕第210章第179章 到來第316章 禁酒第294章 輕鬆第131章 嫁妝第270章 醫所第238章 求援第58章 摺扇 (感謝盟主sofia若冰)第311章 吐血第131章 嫁妝第483章 定議第319章 還禮第246章 名字第286章 軍令第507章 占卜第227章 火攻第521章 傾出第507章 占卜第125章 新野第502章 選將第246章 名字第243章 學官
第301章 城破第427章 身當第14章 市井第101章 招撫第223章 習珍第118章 劉表第475章 妹夫第383章 李嚴第308章 遺願第171章 結束第501章 彭虎第173章 南下第185章 許願第495章 鐵樓第82章 圍攻第439章 文聘第447章 高義第351章 班底第211章 計劃第259章 送禮第294章 輕鬆第475章 妹夫第301章 城破第17章 杜襲第259章 送禮第428章 突圍第52章 歸家第408章 試探第216章 取名第528章 惡氣第290章 可惜第385章 夷陵第40章 悲歌第67章 掌權第177章 施恩第176章 親耕第52章 歸家第31章 蔡升第100章 大船第389章 戰死第243章 學官第267章 比箭第153章 龔氏第197章 喜事第76章 新左史第107章 轟動第120章 茂才第159章 退讓第129章 雙戟第3章 後母第211章 計劃第300章 召集第366章 歎服第95章 別部司馬第338章 烏滸第202章 衝城(感謝盟主浮沉一念間)第321章 瀏陽第260章第368章 江東第325章 泉陵第271章 火攻第445章 薦才第116章 再見第532章 用意第476章 冬至第454章 委蛇第485章 誓師第260章第476章 冬至第35章 馬周第470章 策論第487章 盛匡第92章 先賢第420章 評價第135章 歸來第73章 送別第253章 戰死第184章 七夕第210章第179章 到來第316章 禁酒第294章 輕鬆第131章 嫁妝第270章 醫所第238章 求援第58章 摺扇 (感謝盟主sofia若冰)第311章 吐血第131章 嫁妝第483章 定議第319章 還禮第246章 名字第286章 軍令第507章 占卜第227章 火攻第521章 傾出第507章 占卜第125章 新野第502章 選將第246章 名字第243章 學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