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8章 來接

第178章 來接

三月中的臨湘,已是進入雨季,少有晴朗,陰雨不斷,就猶如此刻鄧瑗的心情。

鄧瑗坐於充滿香味的寢室內,其梳着精美的墜馬髻,身上穿着彩黃色繡花絲質錦衣,手捧書信,神情憂愁。

此信是她父親鄧攸寄來的,兩個月前,曹操突然將兵殺入南陽,進抵淯水時,據守宛縣的張繡舉城歸降。

然而在察覺曹操有意除掉自己後,張繡果斷降而復叛,率軍突襲曹軍,曹軍全無防備,頓時被殺得潰不成軍,曹操的長子曹昂、侄子曹安民、大將典韋皆戰死,據說曹操本人亦被擊傷,狼狽走脫,勉強撿回一條性命。

曹操進攻南陽的本意,是爲了解除許縣周邊的潛在威脅,而今偷雞不成蝕把米,遭到如此慘痛的大敗,連長子、侄子都戰死了,不管於公於私,曹操都要加倍報復回來,否則他還有何顏面統領朝廷,征討四方?可以想象,未來南陽再無安寧之日。

鄧瑗峨眉一蹙,新野縣如今被荊州牧劉表納入新置的章陵郡,相比於控制力薄弱的宛縣等地,劉表對新野的控制力無疑更強,境內置有大批兵力。但這樣的局勢下,新野想要獨善其身,何其艱難,早晚會被捲入其中。

其實早在去年曹操剛剛迎天子於洛陽,遷國都於許縣之時,夫君就預料到了曹操未來必會圖謀南陽,並提醒父親多加小心。

可惜,面對浩浩蕩蕩的大勢,他們能做的其實極其有限。

“皇天保佑父母兄侄,安寧無憂。”鄧瑗默默祈禱道,這是她目前唯一能爲家人做的事了。

“女郎、女郎……主人派人來接我們了。”小丫鬟阿喜跑進來,圓圓的臉上盡是喜悅之情。

鄧瑗聞言,原本有些暗淡的心情頓時變得晴朗不少,心道:“看來劉郎已經回到酃縣了。”

劉景每個月都會向家裡寫信,因此她才知道丈夫的近況。

“來的是誰?”鄧瑗將信放下,一邊起身,一邊問道。

“王子健王君,”阿喜臉頰忽然變紅,眨着大眼睛磕磕巴巴地道:“還有、還有劉子明。”

“阿喜,你怎麼變結巴了?”鄧瑗暗暗好笑,阿喜平日頗爲伶牙俐齒,膽子也大,連名滿天下的王粲都敢打趣,只有談到劉亮時纔會露出害羞的模樣。

如果夫君有意她的陪嫁婢女,鄧瑗自然會阻止阿喜、劉亮這種朦朧的感情,不過婚後她發現劉景對她的婢女毫無興趣,所以她對此也就樂見其成了。

阿喜捏着衣角,強裝鎮定道:“小婢、小婢沒結巴呀。”

鄧瑗笑而不語,不再繼續打趣她,行出寢室,前往廳堂。

王彊、劉亮見到衣飾盛麗,款款而來的鄧瑗,皆執禮而拜。

劉亮身處堂中,有些心不在焉,屢屢扭頭望向外面,和候在門外的小丫鬟阿喜擠眉弄眼,兩人數月不見,都十分想念對方。

繼母張氏坐在主位,笑容滿面地道:“少君,仲達讓我們全家前往酃縣,與其團聚。”

劉和、劉饒高興得幾乎快要坐不住了,他們盼這一日不知有多久,終於可以和阿兄再度團聚了。

鄧瑗聞言輕輕頷首,說道:“離開之前,還是要將家中事情先安排好。家中的田地,直接交給宋谷、宋錦兄弟就可以了。”

“好,就依少君之言。”繼母張氏點頭道。現今家中已經今非昔比,她心裡也就根本不在意那七十石、兩百餘畝水田了。唯一讓她心裡有些不快的是,劉景明明家資甚豐,卻不置田業。

姿容清麗,坐姿詳妍的賴慈開口說道:“家中資儲甚衆,這次怕是都要搬走。”

鄧瑗聞言俏臉一紅,家中資儲,她的嫁妝佔了七成以上。

當初光是搬運這些嫁妝,就花了足足數個時辰,西廂、東廂,乃至正寢,幾乎所有空室都用上了,才勉強裝下所有嫁妝。

繼母張氏忙出言道:“家中無人看顧,留財在家,肯定會有失竊,自然要全部帶走。”

鄧瑗也沒意見,三人隨後仔細商量一番,決定還是宜早不宜遲,明天就啓程出發,爲了不耽誤時間,今天便要開始搬運家中資貨,此事交由王彊負責。

接着,又讓劉亮代替她們,依次拜訪族中長輩,與之告別。

到了晚間,她們招來宋谷、宋錦兄弟,將家宅、田地託付給他們。兄弟二人俯首應命不提。

次日中午,劉氏一家六人八婢,跟隨最後一批資貨車隊,離開龍丘劉氏塢,趕往北津。

劉亮父親就在船艦上,所以這次父子二人將劉母也帶上,一家人總算團聚了。

由於攜帶的資貨實在太多了,劉景一家就算想低調,也低調不了,這件事甚至都傳到了長沙太守張羨的耳中,令他不禁再次感慨,南陽鄧氏,真是豪奢。

對於她們的離開,他倒是沒有開口說什麼,漢代的“官”,本就有攜帶家人上任的傳統,劉景帶走全家,行爲上是稍稍有些出格,但也沒什麼可以指摘的。

倒是劉景最近在酃縣做的事,令張羨忍不住大吃一驚,其到任沒多久,便果斷斬殺“深爲漢蠻所服”的功曹龔英及其兄弟,面對龔氏組織的數千漢蠻叛軍,他應對得當,以區區數百縣兵便大破之,誅殺賊首,盡俘其衆,簡直堪比虞升卿昔日故事。

更誇張的是,劉景借題發揮,族滅酃縣境內十餘豪家,收其田產,還於小民,令酃縣戶口新增了近兩萬人。要知道,如此多的新增人口,每年僅更賦、算賦、口錢等,就不下百萬錢。

而做到這些,劉景只花了短短兩個月時間,單單“能吏”二字,都不足以形容其能。

如今再回過頭來,看看他在主簿之位上碌碌無爲的樣子……

不知怎麼,張羨忽然想起昔日劉景面對他以主記之位招攬,曾直吐心聲,稱不願在筆硯間打轉,惟願治理一方,惠及百姓。如今觀其作爲,果然如其所言。

這樣的人,確實不該囚於身邊。

(本章完)

第484章 丹陽第231章 勸降第406章 打擊第144章 褚方第232章 負傷第199章 撤離第116章 再見第292章 救治第291章 召見第135章 歸來第541章 有望第67章 掌權第30章 陶觀第255章 後續第67章 掌權第318章 放歸第147章 衡山第345章 騎兵第214章 定計第484章 丹陽第350章 歸來第286章 軍令第297章 除孝第95章 別部司馬第418章 預備第438章 勸降第229章 鳴金第460章 趙戩第62章 拔刃第514章 後事第123章 赴宴第369章 出使第543章 刺孫第125章 新野第32章 求字第286章 軍令第63章 突襲第101章 招撫第21章 未婚妻第284章 澤國第508章 南昌第383章 李嚴第534章 歸心第155章 拜訪第487章 盛匡第238章 求援第287章 自刎第319章 還禮第517章 古樟第39章 自負第186章 八月第371章 慰問第420章 評價第164章 動手第95章 別部司馬第168章 募兵第121章 王粲第348章 南下第380章 津鄉第1章 重生第262章 水戰(上)第439章 文聘第442章 破局第133章 鄧芝第176章 親耕第538章 董和第148章 警鼓第84章 魚梁洲第278章 射中第10章 劉伯嗣第431章 獻計第106章 調離第367章 跛馬第27章 皓月第240章 說和第531章 放歸第394章 夜襲第217章 牀弩第409章 詐降第104章 軍法第428章 突圍第322章 馬鞍第157章 仁和第332章 徐庶第397章 攻城(1)第260章第49章 醫聖第290章 可惜第421章 三英第3章 後母第460章 趙戩第490章 盡出第530章 仁義第450章 官學第20章 南陽來客第543章 刺孫第416章 暢談第417章 柤中第456章 房陵第35章 馬周
第484章 丹陽第231章 勸降第406章 打擊第144章 褚方第232章 負傷第199章 撤離第116章 再見第292章 救治第291章 召見第135章 歸來第541章 有望第67章 掌權第30章 陶觀第255章 後續第67章 掌權第318章 放歸第147章 衡山第345章 騎兵第214章 定計第484章 丹陽第350章 歸來第286章 軍令第297章 除孝第95章 別部司馬第418章 預備第438章 勸降第229章 鳴金第460章 趙戩第62章 拔刃第514章 後事第123章 赴宴第369章 出使第543章 刺孫第125章 新野第32章 求字第286章 軍令第63章 突襲第101章 招撫第21章 未婚妻第284章 澤國第508章 南昌第383章 李嚴第534章 歸心第155章 拜訪第487章 盛匡第238章 求援第287章 自刎第319章 還禮第517章 古樟第39章 自負第186章 八月第371章 慰問第420章 評價第164章 動手第95章 別部司馬第168章 募兵第121章 王粲第348章 南下第380章 津鄉第1章 重生第262章 水戰(上)第439章 文聘第442章 破局第133章 鄧芝第176章 親耕第538章 董和第148章 警鼓第84章 魚梁洲第278章 射中第10章 劉伯嗣第431章 獻計第106章 調離第367章 跛馬第27章 皓月第240章 說和第531章 放歸第394章 夜襲第217章 牀弩第409章 詐降第104章 軍法第428章 突圍第322章 馬鞍第157章 仁和第332章 徐庶第397章 攻城(1)第260章第49章 醫聖第290章 可惜第421章 三英第3章 後母第460章 趙戩第490章 盡出第530章 仁義第450章 官學第20章 南陽來客第543章 刺孫第416章 暢談第417章 柤中第456章 房陵第35章 馬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