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7章 除孝

第297章 除孝

桓彝匆匆打開信箋,劉景那堂皇如宮室殿堂般的字跡映入眼簾,他看着信上的內容,臉上寫滿了震驚之色,翻來覆去看了兩三遍才終於確定自己眼睛沒花。

以桓彝的沉穩性格,也忍不住內心激動,揮信大笑起來。

桓彝的異常,不僅引得周圍百姓頻頻側目,同時也引起了遠處功曹谷鈞等縣中衆吏的注意。

谷鈞今年二十八九歲,身高約七尺上下,黑麪短髭,氣質穩重。其出自於耒陽大族谷氏,從祖父谷永,漢靈帝建寧元年(168年),曾出任交州鬱林太守。谷永在任時,以恩信招降十數萬烏滸蠻人內附,並在鬱林郡以西,一口氣新設置了七個縣。

由此不難看出,南方諸郡人口的巨大水分,當然也包括長沙、零陵二郡,雖然它們巔峰期人口一度突破百萬之衆,但這裡麪包含了數十萬的內附荊蠻。長沙水分可能相對要小一些,零陵水分就比較大了,以致出現了在籍人口,荊蠻遠超漢人的情況。

劉景入主零陵時,案查戶籍,發現零陵在籍漢民僅五萬餘戶,三十萬口,一時啞口無言。

谷鈞及衆吏不由面面相覷,不知桓彝緣何大笑不止,紛紛放下手邊的事,趕回桓彝的身邊。

未等谷鈞等人開口相問,桓彝主動答道:“子衡,諸君,我剛剛接到劉仲達的書信,劉仲達於酃縣城下盡殲十萬北軍,蒯越自刎、劉磐被斬,唯有蔡瑁見勢不妙,駕船逃跑。經此一戰,劉仲達收復長沙,指日可待。”

衆吏被這堪稱石破天驚的消息震得呆立當場,久久沒有回過神來。如果真如其所言,劉景何止是收復長沙,指日可待,整個荊南都將是他的囊中之物。

桓彝和劉景乃是知己好友,這是人盡皆知的事情,之前對桓彝多有抗拒的桂陽郡府,若得知劉景勝利的消息,怕是第一時間就會趕來耒陽,迎接桓彝上任。

這也就難怪桓彝難掩欣喜,大笑失態了,此事不管於公於私,對他都是一個天大的好消息。

而且於谷鈞等桓彝親近吏而言,同樣有莫大好處,日後桓彝上任,肯定不會忘記昔日之辱,必盡罷郡中大吏,屆時空缺出來的位置,自然當由他們來填補。

“以一城之力,而敗傾國之軍,這是古之田單的功績啊!劉零陵文冠楚國,德著一方,武亦絕人,世間怎麼會有這樣的人呢?”谷朗搖頭歎服道。

“劉零陵真乃神人也……”衆吏爭相附和,唯恐落後於人。更有人宣稱:“田單據守的即墨,富庶繁華可與齊國都城臨淄媲美,而劉零陵據守的酃縣,只是楚之小城,其功更難於田單。”

桓彝笑着搖了搖頭,這就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了,兩戰孰難孰易且不論,至少在他心中,劉景的才能,乃過於田單。

谷鈞這時向桓彝提議道:“明廷,依我之見,我們應該儘快將這個好消息告知桂陽郡府,讓他們提前有個準備。”

桓彝聞言收起臉上笑容,每每想到桂陽郡府那幫毫無遠見的井底之蛙,他就氣不打一處來。如今形勢逆轉,他倒要看看,這羣蠢貨該怎麼收場。桓彝心裡一陣冷笑,開口道:“子衡說得有道理,此事你去安排吧。”

“諾。”谷鈞躬身應道。

…………

幾乎同一時間,暫避於耒陽的鄧瑗也接到了劉景的書信,這一個月來,因擔憂丈夫,始終懸着的心,終於可以放下來了。

鄧瑗如今已不再披麻戴孝,而是換了一身薄如蟬翼,輕如煙霧的素紗禪衣,烏黑濃密的秀髮亦重新盤起,梳成墜馬髻,上面插着精美的和田玉簪,南海珍珠,襯得本就冰肌玉骨,姿容姝麗的鄧瑗,更加美豔不可方物。

沒錯,鄧瑗已經結束守孝,她是前年七月開始爲父親守孝,至今年八月,正好二十五個月。

古代守孝三年,實際只需二十五個月即可,因爲二十四個月即兩年,第二十五個月,便跨入了第三年。當然了,如果碰上閏月,可能要守二十六,乃至二十七個月。更有人堅持守滿期年,即三十六個月,莫能統一。

“少君,仲達真的勝了?”繼母張氏難以置信地問道。她雖知自己的繼子乃人中龍鳳,世間少有,但傳說北軍可是有十萬大軍,這麼輕易就贏了?她還以爲這一戰肯定會和臨湘一樣,打個一兩年,才能徹底分出勝負。

鄧瑗內心充滿了喜悅之情,笑着點頭道:“是,劉郎勝了,北軍幾乎覆滅。阿姑,相信用不了多久,我們就能返回酃縣了,或許還有機會回到臨湘。”

說實話張氏對臨湘並沒有多少懷念,她最開心的日子,是在酃縣時,一到逢年過節,攜帶禮物向她祝賀的人,從早到晚,絡繹不絕,幾乎將家門踏平。她非常喜歡這種衆星捧月的感覺,因爲這讓她感受到了從未有過的尊重。

搬來耒陽,桓彝和劉景乃是至交好友,對她一向執子侄之禮,服侍甚周,但這裡終究不比酃縣,她現在迫切想要回到酃縣。

劉饒趾高氣昂地叉腰道:“哈哈,我就知道阿兄肯定能贏。”

劉和在一旁笑着拆穿她道:“真的嗎?那爲何我不止一次看到你躲在寢室偷偷哭泣。”

劉饒白皙的臉頰霎時變得通紅,不由惱道:“我纔沒哭。”

劉和笑而不語,自從去年拜入桓彝門下,又入耒陽縣寺爲吏,他彷彿一夕間長大,不再像過去那般,整天和妹妹鬥嘴。

鄧瑗看完書信,隨手將它交給劉和,後者今年已經十六歲,或許在張氏眼中,他仍舊是一個未長大的孩子,但劉景和鄧瑗早已不把他視作孺子,而是能夠參與家庭決策的成員。

劉和接過書信一字一句的讀起來,劉饒湊過來,一邊看,一邊說道:“可惜大嫂帶着虎頭回零陵家鄉了,她們聽說此消息,應該會很快趕回來吧?”

(本章完)

第334章 洗兵第434章 伏擊第288章 義士第398章 攻城(2)第516章 夜取第75章 百石第288章 義士第145章 離開第426章 拔箭第495章 鐵樓第325章 泉陵第336章 區景第43章 荊蠻第228章 斬首第480章 買馬第322章 馬鞍第306章 遣使第385章 夷陵第222章第26章 市樓第67章 掌權第277章 急報第5章 虎頭第72章 偷長第541章 有望第30章 陶觀第354章 屯田第362章 臨衝第135章 歸來第215章 南下第34章 志向第341章 衝鋒第262章 水戰(上)第103章 營壘第404章 赴死第282章 建言第275章 交趾第321章 瀏陽第477章 要求第198章 招降第504章 進兵第407章 烽火第183章 吏治第117章 清茶第432章 獻計 (2)第508章 南昌第362章 臨衝第490章 盡出第231章 勸降第334章 洗兵第96章 建安第466章 射策(上)第340章 部督第109章 難題第140章 二年第103章 營壘第303章 復仇第86章 醉鄉居第378章 策反第87章 請醫第415章 龐統第155章 拜訪第479章 蒼梧第317章 祭祖第515章 不忠第49章 醫聖第427章 身當第343章 斬將第505章 周鳳第199章 撤離第40章 悲歌第459章 焚橋第496章 鐵壁第196章 招攬第407章 烽火第441章 大罵第102章 劉修第168章 募兵第517章 古樟第462章 郊迎第218章 樓船第9章 躬耕養客第70章 攤牌第386章 面曹第545章 對策第34章 志向第505章 周鳳第240章 說和第255章 後續第168章 募兵第15章 救命恩人第476章 冬至第527章 有君第473章 迴歸第463章 三郡第340章 部督第2章 劉亮第361章 巨樓第2章 劉亮第543章 刺孫
第334章 洗兵第434章 伏擊第288章 義士第398章 攻城(2)第516章 夜取第75章 百石第288章 義士第145章 離開第426章 拔箭第495章 鐵樓第325章 泉陵第336章 區景第43章 荊蠻第228章 斬首第480章 買馬第322章 馬鞍第306章 遣使第385章 夷陵第222章第26章 市樓第67章 掌權第277章 急報第5章 虎頭第72章 偷長第541章 有望第30章 陶觀第354章 屯田第362章 臨衝第135章 歸來第215章 南下第34章 志向第341章 衝鋒第262章 水戰(上)第103章 營壘第404章 赴死第282章 建言第275章 交趾第321章 瀏陽第477章 要求第198章 招降第504章 進兵第407章 烽火第183章 吏治第117章 清茶第432章 獻計 (2)第508章 南昌第362章 臨衝第490章 盡出第231章 勸降第334章 洗兵第96章 建安第466章 射策(上)第340章 部督第109章 難題第140章 二年第103章 營壘第303章 復仇第86章 醉鄉居第378章 策反第87章 請醫第415章 龐統第155章 拜訪第479章 蒼梧第317章 祭祖第515章 不忠第49章 醫聖第427章 身當第343章 斬將第505章 周鳳第199章 撤離第40章 悲歌第459章 焚橋第496章 鐵壁第196章 招攬第407章 烽火第441章 大罵第102章 劉修第168章 募兵第517章 古樟第462章 郊迎第218章 樓船第9章 躬耕養客第70章 攤牌第386章 面曹第545章 對策第34章 志向第505章 周鳳第240章 說和第255章 後續第168章 募兵第15章 救命恩人第476章 冬至第527章 有君第473章 迴歸第463章 三郡第340章 部督第2章 劉亮第361章 巨樓第2章 劉亮第543章 刺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