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6章 歎服

第366章 歎服

“劉備……”劉景纔回到臨湘沒幾日,便收到了劉備的來信。作爲熟知三國曆史的現代人,他知道劉備會在官渡之戰後投奔劉表,因此並未太過意外。

劉備信中以宗室長者自居,其毫不留情地指責劉景不顧國家危難,釁於蕭薔之內,如此行爲,與助紂爲虐何異?

信中一再督促劉景儘快與劉表冰釋前嫌,而後領兵北上,與天下義士共討國賊曹操。

劉景心中不禁冷笑,他除非瘋了,纔會棄荊南而就北方。劉備純粹是站着說話不腰疼,損害的又不是他的利益,他當然可以站在道德制高點,義正辭嚴的說一大堆冠冕堂皇的瞎話。

不過劉備現今雖流寄荊州,十分落魄,劉景對其內心忌憚程度,卻也遠非劉表所能比擬。

劉表也算是一時之傑,昔日單騎入荊州,而跨蹈漢南,創下萬里基業,殊爲難得。

但劉景可是踩着劉表崛起於荊南,雙方數年來多次交手,劉景皆大獲全勝,打得劉表精銳盡喪,船械俱失,諸將凋零。

在劉景看來,劉表已然是失去爪牙的老虎,無能爲也。

劉備則不然,其爲人寬宏而有大略,百折不屈,有高祖之風,英雄之器,乃是真正的命世英才。

當初在徐州時,劉備只用了一年時間,就使得徐州上至陶謙,下至吏人,皆認定非劉備不能安徐州。至荊州後,豪傑智士亦多歸之。後來入益州,不管是蜀人,抑或東州士,紛紛投入麾下,其得人心至此。

若放任劉備收攬人心,積蓄實力,異日必會成爲自己的心腹大患,是以北伐絕不能久拖。

劉景此前就有所思量,現在則是下定決心,明年便傾四郡之兵北伐劉表,爭取一蹴而就,攻佔荊北,至不濟也要奪取江陵。

爲此,劉景給武陵的劉宗發去急書,令其暫緩對五溪蠻的圍剿,改爲以撫爲主,以剿爲輔,避免擴大戰事,使自身陷入戰爭泥潭,從而影響明年的北伐。

隨後劉景再度聚焦政務,今年荊南獲得豐收,解除了糧食危機,劉景如今稍有餘力,可以做一直以來想做卻不能做的事,比如,爲吏人提供免費早餐。

劉景曾爲市吏,深知吏人之苦,就拿吃飯來說,漢代普遍一日兩餐,早飯時間爲食時,即上午七點至九點,而此時恰好處於工作之中。家中富裕的官吏,自有奴僕送餐,然而大部分吏人都是自備壺餐,且多爲隔夜飯。

劉景爲吏人提供一葷兩素的免費早餐,即使葷菜只是最爲常見的漁產,亦受到吏人的一致歡迎。

劉景此舉不但解決了吏人的吃飯問題,同樣也減輕了吏人的生活壓力。

要知道,絕大部分吏人,月俸不過米二斛,錢三百六,養一人有餘,卻難以養家餬口,劉景爲他們免去早餐之費,長年累月下來,絕非一筆小數目。

另外,吏人平日都是獨自居於吏舍,只有休沐日才能歸家,同家人團聚。

劉景以前孤處吏舍,常以爲憾,因此他決定打破這一傳統,允許吏人妻、子入住吏舍。

鑑於有些吏舍已經殘破,劉景特地命人將吏舍重新修繕一遍,確保吏人及其家人無寒凍之患。

只是爲人婦者,有侍奉舅、姑的職責,加上種種顧忌,吏人妻、子入住吏舍者僅有三四成。

《管子》雲:“農有常業,女有常事。一農不耕,民有爲之飢者;一女不織,民有受其寒者。”

前面說過,吏人俸祿不足以養家餬口,吏人之妻大多需要紡績、織屨以貼補家用。

有家境貧寒者五十餘人,劉景設紡室,爲她們提供麻枲、絲繭等原材料,及紡績、織紝,𦈌縕之具,付給工錢,收取布帛。

漢世以皇后之尊,也要“親桑”,以爲天下表率,鄧瑗、賴慈雖出身名門冠族,也都習於女工,平日出入紡室,親織衣履。

劉景的做法並未引起爭議,因爲漢代一直便有“女子同巷,相從夜績”的傳統,所謂相從夜績,也就是爲節省燈火之費,諸女夜間聚在一起,共同紡織。

說實話,這兩件事對劉景來說,只是舉手之勞,付出的不過是一點錢糧而已,卻一舉奠定了他在吏人心中無以復加的崇高地位,是真正的花小錢辦大事。

劉景爲吏人謀福利,同樣也沒忘記百姓,事實上自主政荊南以來,劉景已頒佈多項惠民政策,諸如減免賦稅、廢除口錢等等。這次,他盯上了徭役。

百姓之苦,以徭役爲最,尤其戰亂時期,百姓疲於役使,苦不堪言,甚至累及童幼。

《韓非子》有云:“徭役少則民安。”劉景嚴令荊南各郡、縣,如非必要,勿劇於民。

當然,其實役民最重者,正是劉景本人,其年來南討張津,西取武陵,多次徵調百姓運輸軍資。且他明年還將北伐劉表,到時候肯定還會大量徵發百姓。

不過這卻是避免不了的,他唯一能做的,就是嚴格限制郡縣像過去一樣肆意徵調百姓徭役。

九月中,一疊約半尺高的紙張擺上了劉景的書案。此紙正是臨湘及耒陽造紙匠,遵照劉景所說工序,歷時數月造出的竹紙。

此竹紙色澤土黃,緊緻綿密,平整光滑,但質地卻略顯脆薄,且對竹料處理不夠精細,紙面上竹筋較多,有不少的雜質。

劉景以現代工業紙張的標準看待竹紙,自然不盡如人意,然而實際卻是,採用後世之法造出的竹紙,遠勝當今之紙。

最重要的是,作爲原材料的竹子,在荊南隨處可見,毫不誇張的說,取之不盡,用之不竭。

再坐者劉巴、桓階、蔣琬、徐庶、鄧芝、賴恭等人,都對竹紙讚不絕口,當他們從造紙匠口中得知,如今造紙坊有匠人、僮客百餘人,日竟可產竹紙上萬張,衆人無不感到震撼與驚喜。

百年前蔡倫改進造紙術,讓世人意識到紙未來必會取代竹、帛,可悠悠百年,紙固然是在不斷髮展,卻遠不及世人的期許。而劉景僅用幾個月時間,就解決了上百年都無法解決的難題。

對劉景,衆人心中唯有歎服。

(本章完)

第132章 同席第205章 失望第32章 求字第225章 勇悍第16章 決定第354章 屯田第416章 暢談第438章 勸降第291章 召見第519章 抵達第123章 赴宴第431章 獻計第484章 丹陽第487章 盛匡第494章 戰臨第191章 計議第48章 取字第61章 鞭笞第363章 攬才第367章 跛馬第246章 名字第96章 建安第543章 刺孫第186章 八月第483章 定議第494章 戰臨第281章 面見第162章 免役第459章 焚橋第484章 丹陽第106章 調離第10章 劉伯嗣第185章 許願第152章 改名第461章 守節第231章 勸降第108章 名望第500章 敗慈第280章 投靠第14章 市井第503章 餓虎第88章 臘月第155章 拜訪第282章 建言第400章 大雨第139章 於徵第171章 結束第429章 逆轉第379章 屈服第499章 縊殺第306章 遣使第52章 歸家第51章 區雄第33章 示衆第470章 策論第396章 怒吼第134章 流淚第195章 韓廣第40章 悲歌第209章 攻城第143章 縣丞第142章 計劃第178章 來接第269章 地突第319章 還禮第530章 仁義第193章 耒陽第174章 滅族第399章 攻城(3)第86章 醉鄉居第111章 歸來第410章 中箭第448章 下馬威第272章 魏延第422章 出陣第220章 拍擊第57章 示好第217章 牀弩第300章 召集第495章 鐵樓第92章 先賢第195章 韓廣第26章 市樓第337章 同符第323章 爲壽第493章 猝遇第226章 死第48章 取字第457章 飛矢第22章 交談第460章 趙戩第178章 來接第427章 身當第447章 高義第67章 掌權第322章 馬鞍第25章 吏舍第293章 奇策第378章 策反391.第391章 大敗
第132章 同席第205章 失望第32章 求字第225章 勇悍第16章 決定第354章 屯田第416章 暢談第438章 勸降第291章 召見第519章 抵達第123章 赴宴第431章 獻計第484章 丹陽第487章 盛匡第494章 戰臨第191章 計議第48章 取字第61章 鞭笞第363章 攬才第367章 跛馬第246章 名字第96章 建安第543章 刺孫第186章 八月第483章 定議第494章 戰臨第281章 面見第162章 免役第459章 焚橋第484章 丹陽第106章 調離第10章 劉伯嗣第185章 許願第152章 改名第461章 守節第231章 勸降第108章 名望第500章 敗慈第280章 投靠第14章 市井第503章 餓虎第88章 臘月第155章 拜訪第282章 建言第400章 大雨第139章 於徵第171章 結束第429章 逆轉第379章 屈服第499章 縊殺第306章 遣使第52章 歸家第51章 區雄第33章 示衆第470章 策論第396章 怒吼第134章 流淚第195章 韓廣第40章 悲歌第209章 攻城第143章 縣丞第142章 計劃第178章 來接第269章 地突第319章 還禮第530章 仁義第193章 耒陽第174章 滅族第399章 攻城(3)第86章 醉鄉居第111章 歸來第410章 中箭第448章 下馬威第272章 魏延第422章 出陣第220章 拍擊第57章 示好第217章 牀弩第300章 召集第495章 鐵樓第92章 先賢第195章 韓廣第26章 市樓第337章 同符第323章 爲壽第493章 猝遇第226章 死第48章 取字第457章 飛矢第22章 交談第460章 趙戩第178章 來接第427章 身當第447章 高義第67章 掌權第322章 馬鞍第25章 吏舍第293章 奇策第378章 策反391.第391章 大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