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4章 屯田

第354章 屯田

曹操之所以大興屯田,是因爲中原諸侯混戰連年,導致人口大幅銳減,田地荒蕪,糧食奇缺,軍民皆乏食,已經嚴重製約了曹軍的發展,因此曹操才設置田官,聚民屯田,恢復生產。

而荊南地區地廣人稀,水網發達,土腴沃壤,也沒有歷經中原那樣持續長達十餘年的動盪,只需要輕徭薄賦,勸民農桑,很快就能積稻盈倉,衣食無憂。

所以劉景一開始就沒考慮過民屯,若非兩萬荊、交軍俘虜無處安置,他甚至都不打算軍屯。

劉景劃定的屯田區域,以長沙郡治臨湘爲起點,沿湘水而北,一直到羅縣、益陽,全長約二百里。再向北就是巴丘了,因太過靠近前線,不再適合屯田。

由於屯田皆在長沙境內,長沙郡府早在去年初冬時,就擔負起了屯田的前期準備工作,如耕牛、農具、稻種、土地等等。

目前長沙郡府掌握的耕牛,足有三千頭,可耕田二十萬畝。這些耕牛大多都是繳獲自交州軍,荊州軍也貢獻了一千餘頭。

農具方面,劉景在荊南戰事剛一結束,便下令酃縣、茶陵等地冶坊,乃至耒陽鐵官,不再只專注於製造鎧甲、武器,而是分出部分精力趕製農具。眼下長沙府庫中的農具數量十分可觀。

至於稻種,長沙除了自身的儲備外,零陵和桂陽又分別支援了五萬石,已足夠屯田之用。

土地則最爲麻煩,首先檢核無主之地,就是一項耗時耗力的大工程,前後花了近兩個月。

自三年前長沙北部地區淪陷於荊州軍之手,羅縣、益陽長期脫離長沙郡府,以致地方豪強、大姓漸漸坐大,無主之地多被其等侵佔,長沙郡府檢核土地,不可避免受到他們的百般阻撓。

所幸檢核無主之地一事由桓階親自主持,在搞定郡城臨湘的土地後,他於去年臘月與劉修領兵北上,並調王彊、劉祝率部南下,雙方會合於羅縣城下,一時間戰艦密佈江上,甲士枕戈擊楫,羅縣豪強、大姓人人自危。

桓階並沒有對羅縣豪強、大姓大開殺戒,當時劉景尚在零陵,長沙作爲後方絕不能生亂。

桓階乃召集羅縣豪強、大姓於縣寺,其執掌長沙郡府十餘載,名望素著,外有強軍爲恃,恩威並濟下,羅縣豪強、大姓盡皆屈服,無一人敢於違逆其意。

桓階深知“話不說死,事不做絕”的道理,在收回無主之地的同時,也給羅縣豪強、大姓留出了一部分利益,使雙方“皆大歡喜”——至少表面上如此。

有羅縣做榜樣,益陽豪強、大姓也只能捏着鼻子認了。

雖有長沙郡府幫忙解決了屯田前期準備工作,但安遠將軍府的任務卻一點也不輕鬆。

屯田是集體作業,土地自然是越集中效率越高,而無主之地,大多零零碎碎,分佈於各地,安遠將軍府的首要任務,是在春耕到來前,將土地集中起來。

這就需要與百姓交換土地,此事說來容易,做來難,田有肥沃貧瘠之分,有道近道遠之別,在交換土地的過程中,必然會引起大量糾紛,且還要提防官吏中飽私囊,大姓趁機牟利。

此事劉景交由桓階全權負責,相信憑藉他在長沙的崇高威望,足以震懾宵小之徒。

在桓階的統籌下,屯田準備工作有條不紊的進行着,兩萬荊、交軍俘虜這個冬天同樣也沒閒着,在劉景軍士卒的看押下,治屋宇、築堤壩、修橋樑、鋪道路……忙得不可開交。

…………

建安六年(公元201年)的正月轉眼間便過去了大半,這日王彊率領兵船,風塵僕僕的回到臨湘,當他踏進安遠將軍府(長沙郡府)便坐,看到劉景的那一刻,心情再次變得激動起來,以致陰鷙的臉容都顯得明朗許多。

去年劉景在巴丘設縣,任命他爲巴丘縣長,使他一躍成爲衆將之中,第一個獲封百里之宰的人。當時王彊的心情,便如同現在一般激動。要知道古代一個子、男之國,其地也不過百里而已,與今之一縣相彷彿,這要是放在古代,他已是一方諸侯了。

如果說縣長之位,他心裡還曾有過幾分期待,那麼太守之位,他卻是連做夢都不敢奢望。哪怕劉景不重出身,用人唯才。

沒辦法,誰讓他是一個身份低微的商賈,就連浪蕩閭里、市井的遊俠,都能將他遠遠甩開,追隨劉景左右,未來或許可以做到將軍,但絕對做不了太守。

王彊顯然低估了劉景的魄力,做夢都不敢想的事情,竟然在現實之中發生了……

說實話,巴丘雖然剛剛設縣,可它的領土範圍極大,控三江(湘水、澧水、沅水)、擁洞庭,沃野數百里,論潛力,絲毫不下於長沙郡治臨湘以及酃縣。

巴丘的戰略地位更是毋庸置疑,若是做個比喻的話,巴丘之於荊南,便如同江陵之於荊北,乃重中之重,不容有失。

相比之下,鬱林便乏善可陳了,然而不管怎麼說,鬱林即使再差,也終究是郡,王彊成爲鬱林太守,便意味着他打破了兩千石的壁壘,相信只要做出一番成績,必定順理成章轉任他郡。

“小人王彊,拜見將軍……”王彊額頭觸地,大禮拜道。

劉景失笑道:“子健,你已經是兩千石太守了,就該有兩千石太守的樣子,不可再自稱‘小人’,否則豈不讓人笑話?”

王彊畢恭畢敬地道:“小人乃將軍拔於微寒,無論官至何職,在將軍面前,都是小人。”

劉景暗暗搖了搖頭,別看王彊在他面前如此溫馴,在外面卻是另外一副樣子,在軍中士卒眼中,其治軍酷烈,威重令行;在巴丘吏民眼中,其獨斷專行,威形喧赫,可謂人人畏之如虎。

劉景繞案而出,將王彊從地上扶起,笑着說道:“子健,你不僅有軍事才能,亦有治理之才,鬱林郡交予你手,我十分放心。”

(本章完)

第112章 擔憂第273章 攻城(上)第307章 談判第490章 盡出第514章 後事第237章 監九縣第351章 班底第73章 送別第475章 妹夫第220章 拍擊第365章 劉備第387章 夏口第295章 召見第481章 團圓第389章 戰死第249章 聞訊第86章 醉鄉居第91章 壁畫第110章 主簿第480章 買馬第388章 突破第361章 巨樓第11章 帶經耕鋤第225章 勇悍第130章 親迎第173章 南下第343章 斬將第497章 來投第171章 結束第318章 放歸第227章 火攻第485章 誓師第76章 新左史第419章 猛將第68章 俠客行第220章 拍擊第498章 城破第511章 開戰第128章 甘寧第323章 爲壽第375章 返回第302章 富貴還鄉第91章 壁畫第91章 壁畫第237章 監九縣第67章 掌權第472章 失策第165章 猛將第234章 耀功第214章 定計第179章 到來第493章 猝遇第349章 璽書第520章 厚禮第283章 洪水第128章 甘寧第7章 劍術書法第242章 三爵第65章 後續第245章 巡視第401章 城塌第373章 盟約第328章 許都第79章 命案第163章 解土第46章 馬周第134章 流淚第488章 柴桑第121章 王粲第302章 富貴還鄉第439章 文聘第14章 市井第20章 南陽來客第416章 暢談第18章 劉蟠第534章 歸心第311章 吐血第183章 吏治第172章 出兵第111章 歸來第373章 盟約第509章 設計第37章 邀請第398章 攻城(2)第262章 水戰(上)第130章 親迎第277章 急報第355章 立春第26章 市樓第98章 高利貸第515章 不忠第128章 甘寧第255章 後續第30章 陶觀第390章 責備第375章 返回第444章 東曹掾第262章 水戰(上)第432章 獻計 (2)第458章 斬羽
第112章 擔憂第273章 攻城(上)第307章 談判第490章 盡出第514章 後事第237章 監九縣第351章 班底第73章 送別第475章 妹夫第220章 拍擊第365章 劉備第387章 夏口第295章 召見第481章 團圓第389章 戰死第249章 聞訊第86章 醉鄉居第91章 壁畫第110章 主簿第480章 買馬第388章 突破第361章 巨樓第11章 帶經耕鋤第225章 勇悍第130章 親迎第173章 南下第343章 斬將第497章 來投第171章 結束第318章 放歸第227章 火攻第485章 誓師第76章 新左史第419章 猛將第68章 俠客行第220章 拍擊第498章 城破第511章 開戰第128章 甘寧第323章 爲壽第375章 返回第302章 富貴還鄉第91章 壁畫第91章 壁畫第237章 監九縣第67章 掌權第472章 失策第165章 猛將第234章 耀功第214章 定計第179章 到來第493章 猝遇第349章 璽書第520章 厚禮第283章 洪水第128章 甘寧第7章 劍術書法第242章 三爵第65章 後續第245章 巡視第401章 城塌第373章 盟約第328章 許都第79章 命案第163章 解土第46章 馬周第134章 流淚第488章 柴桑第121章 王粲第302章 富貴還鄉第439章 文聘第14章 市井第20章 南陽來客第416章 暢談第18章 劉蟠第534章 歸心第311章 吐血第183章 吏治第172章 出兵第111章 歸來第373章 盟約第509章 設計第37章 邀請第398章 攻城(2)第262章 水戰(上)第130章 親迎第277章 急報第355章 立春第26章 市樓第98章 高利貸第515章 不忠第128章 甘寧第255章 後續第30章 陶觀第390章 責備第375章 返回第444章 東曹掾第262章 水戰(上)第432章 獻計 (2)第458章 斬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