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1章 壁畫

第91章 壁畫

劉景、劉蟠幾人抵達郡府門前,全都下馬下車,步行進入,以示恭順。

當年張湛張子孝擔任左馮翊,請假回家,望見縣寺大門,立刻下馬步行,主簿勸他:“明府君位尊德重,不宜自輕。”

張湛則稱:“《禮記》曰:‘下公門,軾轤馬。’孔子面對鄉黨,恂恂如也,我歸父母之國,應盡禮節,何謂自輕?”

張湛身爲兩千石郡守,面對縣寺,猶然恭順有加,劉景等人爲郡吏,今天又是正旦朝會之日,至郡府門外,萬萬不敢託大。所有郡吏,無一不是如此。

前往正堂的路上,劉景、劉蟠幾乎每走幾步,便要停下來與人寒暄,行進速度很慢,相比之下,劉承、劉康就清閒多了。

一路走走停停,終是來到正堂外,此時聚集於此的郡吏足有六七百人,放眼望去,盡是介幘高冠、褒義大褶,極爲壯觀。

桓階、桓彝兄弟正與周圍的衆吏漫談,見劉景、劉蟠到來,立刻止住話語,招呼二人。

四人互道吉祥之語,桓階對劉景道:“仲達,你是第一次參加朝會,同僚多有不識,我來爲你介紹一下。”說罷爲他引介身邊一位年過三旬,黑麪髯須,目光凌厲之人,此人不是別人,正是主簿吳巨,桓階第一個介紹他,也是存了做和事老的心思。

劉景靜靜打量吳巨,對方不愧是以遊俠起家的豪傑,一身湖海之氣,形象更接近於武人。

主簿,主計會之簿書也,於君前記事,需替太守拾遺補闕,代之宣讀書教、奉送要函、迎接賓客,凡此種種,可謂是太守之腹心,一郡之管家。說實話劉景心裡非常懷疑,吳巨一介武夫能不能幹好主簿。不過想想呂布也當過丁原的主簿,也就釋然了。

吳巨皮笑肉不笑的抱拳:“足下大名,我可是聞之久矣,足下之能,我亦深有體會。”

劉景一臉平靜地回道:“能得主簿誇讚,在下頗感榮幸。”

看着他那張雲淡風輕的臉,吳巨心頭升起一團怒火,目光猛然變得狠厲起來,面有不豫道:“我從弟吳先在市中爲亂民所殺,皆拜足下所賜。”

劉景冷冷一笑,道:“令族弟鬧市殺人,激起民憤被殺,與在下何干?何況輕者重之端,小者大之源,是故堤潰蟻孔,氣泄鍼芒。令吳氏長沙大族也,枝葉衆多,縱然有一二不孝子弟,亦不足爲奇,足下保護枯枝爛葉,豈不知乃是害了整棵樹木。”

“此子欺人太甚!”

吳巨氣急而笑,聽他話中之意,似乎自己不對吳先大義滅親,就是害了吳氏全族?

桓階眼見兩人針鋒相對,繼續下去勢必會發生衝突,趕緊出言道:“仲達,這位是主記……”

劉景隨即不再理會吳巨,與桓階引介的郡中大吏一一見禮。

吳巨心中氣急,拂袖而去。

劉蟠面露不屑道:“果然是一介武夫,氣量竟如此狹小。”

其話音一落,氣氛頓時變得尷尬起來,諸吏無不左顧右盼,桓階嘆而勸道:“元龍,我等同殿爲臣,何必要說這樣的話。”

劉蟠不以爲然道:“大丈夫行事,何須遮遮掩掩,吳巨因私廢公,難道還說不得嗎?”

桓階不禁苦笑搖頭。

“張君到了……”

諸吏聞言齊齊向後望去,張懌身爲臨湘令,本該坐鎮縣寺,接受縣吏的拜賀,但他不僅是縣宰,還有另一個身份——張羨之子,所以爲了二者不發生衝突,他索性停了今年的縣吏拜賀。

張懌遙遙望見桓階、劉蟠等人,徑直走來。

“張君……”劉景跟隨劉蟠、桓階等拜見張懌。

張懌有儀容,和張羨長得頗爲相似,他聽了桓階的介紹,上下端詳劉景一番,含笑說道:“足下大名,我聞之久矣。”

劉景不禁啞然失笑,這不是吳巨的開場白嗎,張懌不會也想給他一個下馬威吧?

事實證明他想多了,張懌僅是泛泛的和他聊了一會,既沒有惡意,也談不上熱情。

朝會時間臨近,郡吏陸續抵達,八百餘人皆至,朝班本該以功曹桓階爲首,他自動讓位張懌,排在第二,五官掾劉蟠排在第三,主簿吳巨排在第四位。

劉景作爲監市掾,雖爲百石吏,可地位極低,別說與功曹、五官掾、主簿、督郵等相比,便是與諸曹掾相比,亦有所不及。

通常來說,他的班次位於諸曹掾之後,大概排在三四十位。然而劉景可不是普通的監市掾,他有清名威望,冠於長沙,諸曹掾沒有一個敢排在他的前面,包括好友、金曹掾桓彝。

一見諸曹掾相讓,左賊曹掾成績、中部督郵李永等人也不甘人後,紛紛相讓,劉景連換位置,最後居然擠身前十之列。

在張懌的帶領下,諸吏步入開闊的正堂,由於堂中火盆齊然,分外明亮。

一陣莊嚴肅穆的鼓樂聲中,張羨從後出來,肅容坐於主位。

諸吏皆伏拜於地,之後從張懌開始,按照朝班順序,依次上前賀拜。

輪到劉景時,張羨特別多說了幾句話,無非是勉勵之語。

八百餘人,若一個一個來,怕是要花兩三個時辰,實際有資格單獨賀拜者還不到十分之一。即使如此,也是耗時頗久。

待諸吏賀拜完畢,張羨立刻返回後室休息,等待酒宴開始。

一時無事,劉景注意到正堂牆壁皆有壁畫,當即走近觀摩。

應劭在《漢官儀》中認爲:“濁進退,所謂不隱過,不虛譽,甚得述事之實”。

因此郡縣正堂牆壁一般都會畫上本地著名人物的圖像,事實上將歷史人物畫在宮廷和官邸牆壁上,是漢代爲臣民樹立楷模的重要方法,漢武帝,及宣帝和明帝都曾這麼做過。

長沙郡府最新的畫像自然是現任太守張羨,他上任後平定了吳人蘇代之亂,使長沙成爲亂世中難得的一方淨土。

再往前則是江東猛虎孫堅,他正是在長沙任上平定區星,及零陵、桂陽周朝、郭石之亂,累計軍功,得以受封烏程侯。

(本章完)

第175章 授田第450章 官學第544章 葛周第195章 韓廣第240章 說和第278章 射中第416章 暢談第19章 桓階第119章 內憂第7章 劍術書法第199章 撤離第420章 評價第520章 厚禮第96章 建安第70章 攤牌第435章 裴司第385章 夷陵第6章 葛生第477章 要求第145章 離開第439章 文聘第545章 對策第108章 名望第270章 醫所第318章 放歸第24章 郡府第458章 斬羽第256章 說客第36章 劉瑍第245章 巡視第449章 隱戶第73章 送別第15章 救命恩人第129章 雙戟第290章 可惜第504章 進兵第90章 朝會第47章 衝突 (三千字)第310章 親近第369章 出使第495章 鐵樓第268章 填塹第122章 贈文第225章 勇悍第97章 目的第386章 面曹第11章 帶經耕鋤第506章 桃李第332章 徐庶第79章 命案第132章 同席第48章 取字第18章 劉蟠第200章 兵臨第430章 落幕第495章 鐵樓第44章 單程第156章 邀請第92章 先賢第1章 重生第487章 盛匡第393章 破城第452章 自白第304章 北上第139章 於徵第377章 再孕第374章 圍攻第299章 兵臨第425章 中箭第378章 策反第510章 計成第412章 刺史第146章 劇縣 (感謝長老 儒者人之所需)第522章 變故第495章 鐵樓第295章 召見第276章 張津第250章 說服第123章 赴宴第372章 召見第142章 計劃第386章 面曹第356章 請婚第531章 放歸第125章 新野第513章 斬當第21章 未婚妻第371章 慰問第382章 西進第512章 伏兵第185章 許願第462章 郊迎第530章 仁義第86章 醉鄉居第161章 良法第372章 召見第385章 夷陵第149章 要求第313章 隆中第349章 璽書
第175章 授田第450章 官學第544章 葛周第195章 韓廣第240章 說和第278章 射中第416章 暢談第19章 桓階第119章 內憂第7章 劍術書法第199章 撤離第420章 評價第520章 厚禮第96章 建安第70章 攤牌第435章 裴司第385章 夷陵第6章 葛生第477章 要求第145章 離開第439章 文聘第545章 對策第108章 名望第270章 醫所第318章 放歸第24章 郡府第458章 斬羽第256章 說客第36章 劉瑍第245章 巡視第449章 隱戶第73章 送別第15章 救命恩人第129章 雙戟第290章 可惜第504章 進兵第90章 朝會第47章 衝突 (三千字)第310章 親近第369章 出使第495章 鐵樓第268章 填塹第122章 贈文第225章 勇悍第97章 目的第386章 面曹第11章 帶經耕鋤第506章 桃李第332章 徐庶第79章 命案第132章 同席第48章 取字第18章 劉蟠第200章 兵臨第430章 落幕第495章 鐵樓第44章 單程第156章 邀請第92章 先賢第1章 重生第487章 盛匡第393章 破城第452章 自白第304章 北上第139章 於徵第377章 再孕第374章 圍攻第299章 兵臨第425章 中箭第378章 策反第510章 計成第412章 刺史第146章 劇縣 (感謝長老 儒者人之所需)第522章 變故第495章 鐵樓第295章 召見第276章 張津第250章 說服第123章 赴宴第372章 召見第142章 計劃第386章 面曹第356章 請婚第531章 放歸第125章 新野第513章 斬當第21章 未婚妻第371章 慰問第382章 西進第512章 伏兵第185章 許願第462章 郊迎第530章 仁義第86章 醉鄉居第161章 良法第372章 召見第385章 夷陵第149章 要求第313章 隆中第349章 璽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