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8章 許都

第328章 許都

西鄂比鄰宛縣,原本也是居民超過萬戶的大縣,然而自中平黃巾之亂起,十數年來飽經戰亂,以致百姓離散,田野荒蕪。

杜襲去年來到西鄂時,發現城中草深已達三尺,居民僅百餘家,也就和過去一個裡相當。加上與劉表的章陵郡接壤,縣中亦盜賊橫行,百姓坐困城中,不得耕種。野荒民飢,倉庾空虛。

杜襲上任後,結恩於民,選城中精壯數十人編爲縣兵,守備城池,盡遣老弱出城,分散各地務農,一年下來,初見成效。

這日,杜襲正帶領城中吏民加固城壘,積聚木石,以備盜賊,忽然接到縣兵稟報,城外有人自稱是縣君故友劉文朗,前來拜訪縣君。杜襲聞言大喜過望,立刻親自出城相迎。

遠遠望見寬衣博帶,風姿出塵的劉瑍,杜襲不禁朗聲笑道:“文朗,真的是你……”

劉瑍笑道:“杜兄,別來無恙。”

兩人久別重逢,欣喜異常,杜襲拉着劉瑍進入城中,問道:“文朗怎知我在西鄂爲官?”

“是孔明告訴我的。”劉瑍回道,“他前些日舉家南下,投奔仲達,與我在道中相遇。”

杜襲聽得內心一動,劉瑍這句話透露出了很多信息,說道:“文朗,劉表軍敗於荊南,如今傳言甚多,讓人難辨真僞,你從長沙而來,必知原委,快和我說說,真實情況到底如何?”

劉瑍不疾不徐,從容道:“仲達在酃縣城下,全殲十萬北軍,盡有荊南之地。我此次便是受仲達之命,前往許都貢職。”

杜襲先是一怔,繼而大喜,在衆多傳言中,屬這個傳言最誇張,因此他從未上心,沒想到看似最不可信的,恰恰卻是真的。

如此一來,國家與曹公身上壓力大減,可暫時不必擔憂南方劉表,而專意對付北方袁紹,劉景這次真的是幫了國家大忙。

杜襲忍不住對劉景大加讚譽:“昔隗囂跋扈,竇融保河西以奉世祖,流名後葉,世歌其美;今劉表懷奸,仲達據荊南以奉國家,功績足可與竇融比肩。”

劉瑍道:“仲達好讀《左傳》,每至‘奉王命討不庭’,常輟卷而嘆:‘世無英雄,難靖天下。’其素有攘除禍亂,廓清四海之志,此非竇融所能比。”

杜襲聞言默然良久,繼而嘆道:“當年我不忍仲達天下奇才,埋沒於江湘菰蘆之中,欲邀他和我一起北上,效力於天子階下,一展抱負。仲達雖未明言拒絕,實則內心不願,我當時對此感到頗爲費解,如今則稍知其意。他若隨我北上,現在至多不過一百里之宰,何益於國家?”

最後這番話,實乃杜襲有感而發,他出任西鄂縣長一年多時間,光是爲了保護殘縣寡民,就幾乎耗盡了他全部的精力。而可悲的是,他所做的一切,在劉表看來,充其量也就是一隻擋在車前的螳螂而已。若非劉景,劉表將荊南的大軍調回北方,他和西鄂首當其衝,結果不問可知。

杜襲邀劉瑍進入縣寺,兩人同席而坐,促膝長談,直至深夜才上榻休息,抵足而眠。

翌日,杜襲執筆寫了一封書信,交給劉瑍,口中道:“曹公與袁紹對峙於官渡,目前主持朝政的是荀令君。這是我寫給荀令君的書信,你到達許都後,可直接持此信登門拜見荀令君。”

“多謝杜兄……”劉瑍輕輕頷首,接過信箋。荀令君即名重天下的荀彧荀文若,因擔任尚書令一職,故稱爲“荀令君”。

杜襲搖了搖頭,問道:“文朗,你當真不再多留一日?”

劉瑍搖頭道:“仲達有據荊南之實,而無據荊南之名,就像無根浮萍一般,必須儘快取得朝廷的署命,方能穩固根基。”

杜襲亦知輕重緩急,嘆道:“既然如此,那我就不留你了。”

劉瑍與杜襲道別,將兵船留在西鄂,隨身僅帶數名護衛,乘坐傳車前往許都。杜襲亦派遣一名族弟與其同行,以爲照應。

西鄂距許都約五百里,劉瑍爲免於盜賊滋擾,一路夜行晝伏,快馬加鞭,終於在十月初一這天,順利抵達許都。

許都居天下之中,其北界黃河、西控成皋、南通江淮,實乃天下形勝之地、用武之地,兼且周圍水網密佈,土地肥沃,曹操定都於此,也就不足爲怪了。

劉瑍自北上以來,所見山田盡蕪,屋宇空寂,白骨露野,一派蕭條。唯有許都一帶,田壑縱橫,池魚牧畜,聚落稠密。由此一葉知秋,曹操能夠崛起於河南,略定中國,絕非偶然。

劉瑍乘坐傳車,直抵許都郭下,在受到門吏的盤查時,劉瑍取出一塊一尺五寸長的木質傳信,表明身份後,得以順利入城。

在杜襲族弟的引領下,劉瑍在城內都亭落腳,直到快要日落時才動身前往荀彧的住處。在這裡,他受到了遠比郭門更加嚴格的盤查。畢竟住在此處的人,皆爲當朝權貴,萬一出了什麼事,他們所有人都會受到牽連。

在經過百般盤查後,劉瑍終於獲得了放行,他隻身來到荀彧府邸,奉上名刺及杜襲信箋。

門僕異於劉瑍之貌,加之其乃是外使,將他引入門側塾中。

牛車轆轆,徐徐而行,褒衣危冠的荀彧安坐於車中,其年近四旬,五官俊偉,髯須甚美,風姿奇表,古語云:“謙謙君子,溫潤如玉”,荀彧當之無愧。

此刻荀彧眉頭緊鎖,前些日曹操來信,稱與袁紹相支半年,連戰不利,而今軍糧將盡,欲率軍返回許都,誘袁紹深入,在許都城下以逸待勞迎擊袁紹。

荀彧心知現今的形勢,就如同當年高祖和項籍在滎陽、成皐間對峙時,雙方皆不肯先退,先退者,必定陷入被動局面。

因此,荀彧勸說曹操繼續堅持下去,以待時機,就像他之前的斷言:“田豐剛而犯上,許攸貪而不治。審配專而無謀,逢紀果而自用……”袁紹內部矛盾重重,久之必將有變。

荀彧雖然成功勸止了曹操,可“變數”真的會出現嗎?

(本章完)

第341章 衝鋒第157章 仁和第124章 宴會第389章 戰死第332章 徐庶第41章 吟詩第282章 建言第440章 匕見第224章 潰敗第25章 吏舍第204章 曲轅第502章 選將第140章 二年第495章 鐵樓第426章 拔箭第279章 連雨第486章 主力第426章 拔箭第212章 寫信第363章 攬才第127章 襦鎧第252章 週歲第235章 軍市第45章 弩第114章 襄陽第470章 策論第11章 帶經耕鋤第74章 變化第379章 屈服第504章 進兵第432章 獻計 (2)第169章 奔襲第311章 吐血第428章 突圍第133章 鄧芝第297章 除孝第185章 許願第472章 失策第535章 人望第236章 看清第32章 求字第528章 惡氣第241章 蔣琬第238章 求援第36章 劉瑍第96章 建安第380章 津鄉第37章 邀請第522章 變故第75章 百石第154章 縣舍第182章 慈幼第320章 來投第155章 拜訪第336章 區景第30章 陶觀第394章 夜襲第362章 臨衝第527章 有君第115章 納彩第123章 赴宴第477章 要求第191章 計議第435章 裴司第105章 八陣第338章 烏滸第277章 急報第244章 生子第249章 聞訊第320章 來投第346章 青綬第479章 蒼梧第543章 刺孫第137章 洞房第77章 赤驥第165章 猛將第535章 人望第393章 破城第187章 袍鎧第423章 戰死第481章 團圓第103章 營壘第525章 劉曄第502章 選將第142章 計劃第397章 攻城(1)第499章 縊殺第286章 軍令第110章 主簿第439章 文聘第44章 單程第484章 丹陽第76章 新左史第332章 徐庶第343章 斬將第157章 仁和第341章 衝鋒第445章 薦才第416章 暢談第282章 建言
第341章 衝鋒第157章 仁和第124章 宴會第389章 戰死第332章 徐庶第41章 吟詩第282章 建言第440章 匕見第224章 潰敗第25章 吏舍第204章 曲轅第502章 選將第140章 二年第495章 鐵樓第426章 拔箭第279章 連雨第486章 主力第426章 拔箭第212章 寫信第363章 攬才第127章 襦鎧第252章 週歲第235章 軍市第45章 弩第114章 襄陽第470章 策論第11章 帶經耕鋤第74章 變化第379章 屈服第504章 進兵第432章 獻計 (2)第169章 奔襲第311章 吐血第428章 突圍第133章 鄧芝第297章 除孝第185章 許願第472章 失策第535章 人望第236章 看清第32章 求字第528章 惡氣第241章 蔣琬第238章 求援第36章 劉瑍第96章 建安第380章 津鄉第37章 邀請第522章 變故第75章 百石第154章 縣舍第182章 慈幼第320章 來投第155章 拜訪第336章 區景第30章 陶觀第394章 夜襲第362章 臨衝第527章 有君第115章 納彩第123章 赴宴第477章 要求第191章 計議第435章 裴司第105章 八陣第338章 烏滸第277章 急報第244章 生子第249章 聞訊第320章 來投第346章 青綬第479章 蒼梧第543章 刺孫第137章 洞房第77章 赤驥第165章 猛將第535章 人望第393章 破城第187章 袍鎧第423章 戰死第481章 團圓第103章 營壘第525章 劉曄第502章 選將第142章 計劃第397章 攻城(1)第499章 縊殺第286章 軍令第110章 主簿第439章 文聘第44章 單程第484章 丹陽第76章 新左史第332章 徐庶第343章 斬將第157章 仁和第341章 衝鋒第445章 薦才第416章 暢談第282章 建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