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1章 歸來

第111章 歸來

如今劉景早已不是初出茅廬,他的名望已經大到連太守張羨和功曹桓階都感到忌憚的地步,主簿室諸吏更是仰慕其名、敬畏其威,將他的話當做“聖旨”一般。

如此一來,劉景上得張羨信任、下得諸吏愛戴,在他人眼中政務繁重的主簿之職,他幹起來卻遊刃有餘。當然,這和他大膽放權有很大關係。

唯一不好的地方,是他時常要替張羨跑腿,做一些諸如宣讀書教、奉送要函、迎接貴客等事。

時間悠悠,轉眼就進入了八月,劉景在主簿任上幹了一個半月,可以用八個字評價:“鋒芒盡斂,中規中矩。”

首先主簿這個職位主要是替張羨拾遺補闕,一個“穩”字壓倒一切,以吳巨武夫輕悍的性格,擔任主簿時也是老老實實,從來沒有過什麼波瀾。

其次,自然是劉景對主簿職位不上心。主簿一開始就沒有被他視爲長久之計,又何必多操心。

真正讓劉景上心的是劉祝,歷經近五十日之久,劉祝終於率領船隊歸來。

六艘船雖然全部安全返回,但其中三艘船身遍佈傷痕,顯然是途中受到了強盜賊寇的襲擊。

“劉君,在下幸不辱命……”

劉祝今年十九,比劉景大一歲,原本容貌頗爲出挑,尤其一雙丹鳳眼,奕奕有神,格外引人注目,而今面部皮膚卻是又黑又糙,再也找不到從前俊秀的模樣。

劉景緊緊拉住他的手,千言萬語,盡數化爲一句“辛苦了”。

劉祝笑着露出一口潔白牙齒,說道:“在下原本只是一介小偷,劉君不以在下卑鄙之軀,拔於江湖之中,盡心培養,恩猶再造。古之刺客豫讓曾說:‘人以國士遇我,我故國士報之。’這亦是在下的心意。劉君將價值百萬計的船貨交於我手,就算死,也要完成劉君重託。”

劉景用力按了按他的肩,問道:“文繡,快和我說說,你們一路上都遇到了哪些危險?”

劉祝娓娓說道:“長沙湘水一段還算平靜,只有臨近長江的洞庭一帶有賊人出沒,一入長江,尤其雲夢澤一帶,賊寇極多,不管是去時還是歸時,船隊都遭到了賊寇襲擊。”

“原來如此。”劉景頷首,並沒有太過意外,雲夢澤自古以來便是無法之地,盜賊滋熾,無人能治。

昔日楚昭王被吳國所攻,逃亡至雲夢澤,《左傳》記載:“王寢,盜攻之,以戈擊王,王孫繇於以背受之,中肩。”

也就是說雲夢澤盜匪上來就對楚昭王下殺手,幸好王孫繇於爲他擋了一劍。而後楚昭王趁着盜賊搶奪珠寶之際,上岸逃竄。場面之狼狽,不難想象。

劉景問道:“文繡,船上傷亡如何?”

劉祝面色凝重地回道:“船隊前前後後受到過四次賊寇襲擊,共計戰死五人,傷了十八人。”

說實話這個傷亡比劉景預計的要小一些,不過若是仔細想想,也不算少了,六艘船人數全部加在一起,也纔不到兩百人,傷亡二十餘人,超過了一成。

劉景沉吟一聲,說道:“文繡,不要吝嗇錢財,死者一定要善加撫卹,絕不能讓他們白白犧牲,死不瞑目。”

別看只死了五個人,可撫卹絕對不是一筆小數目,因爲漢代人相信死後靈魂不滅,還會在另一個世界裡繼續生活,即“謂死如生”,所以上至皇帝下至庶民皆流行厚葬。爲了能夠讓死者“風光大葬”,死者家屬不惜賣房賣地,甚至借高利貸,由此引發了極爲嚴重的社會問題。期間不乏有明達之士以身作則,呼籲薄葬,然而終究難改世間風氣。

劉祝一臉嚴肅道:“劉君且放心,這個在下會安排妥善。”

劉景又道:“傷者也要好好安撫。”

“諾。”

兩人見面以來,劉景從頭到尾,問的始終都是人,彷彿船上以數十萬計的貨物不存在一般,還是劉祝主動提起:

“此次去襄陽,不管是稻米、皮貨、藥材……還是珠璣、玳瑁、翡翠等南海珍玩,皆販賣一空。從襄陽則帶回了布、縑、帛、繒、銅器、黃金,還買了四匹馬、二十二頭牛。”

劉景聽聞有馬,有些好奇地問道:“你買到的是什麼馬?”

劉祝眯起鳳眼笑道:“回劉君,都是體高近六尺的良馬。”

劉景大感意外,要知道亂世之中,馬是最重要的資源,在長沙,就算想要買到一匹西南矮馬,也絕非一件易事。

劉祝解釋道:“本來襄陽市中也沒有什麼好馬,這四匹馬是流落到襄陽的關中人主動上門賣給我的。”

劉景恍然,這就難怪了,他甚至能夠猜到,整個交易必然是在漢水之上完成的,襄陽市中若是出現良馬,不是被州府強行徵用,便是被大姓彊族強取豪奪,哪輪得到劉祝撿便宜。隨後劉祝之言證明了他的猜測,分毫不差。

眼見劉祝一臉疲憊掩飾不住,劉景不再多問,讓他先回家好好休息,有什麼事等明天再說。

劉祝婉言拒絕了劉景的好意,堅持完成收尾事宜,等到全部安置妥當,已經是傍晚時分。劉祝回家倒頭就睡,一覺到次日天明,便又生龍活虎的忙碌起來。

劉祝的順利歸來令劉景的心放下了一半,他本來以爲王彊會在八月底回來,只是他左盼右盼,始終沒有等到人,心裡不免擔憂,直到九月二號,他才姍姍歸來,而且船隊只有五艘船。

劉景即便有些心煩意亂,但卻並沒有因爲失去船貨而衝王彊發怒,關切地問道:“子健,發生了什麼事?”

劉景表現得越是不在意,王彊便越是羞愧,恨不得找個地縫鑽進去,咬牙說道:“船隊南下時雖有一些波折,也還算順利,歸來時途經零、桂、長沙三郡交界的酃縣水域,便受到了荊蠻襲擊,他們足有數千人,乘竹筏圍攻船隊,若非小人及時衝破包圍,損失的就不止是一艘船了。”

“……!”

(本章完)

第433章 堅韌第406章 打擊第168章 募兵第324章 膝席第307章 談判第248章 心絞第153章 龔氏第225章 勇悍第527章 有君第142章 計劃第161章 良法第280章 投靠第188章 三年第499章 縊殺第506章 桃李第469章 重法第405章 防疫第494章 戰臨第332章 徐庶第542章 出兵第539章 所求第219章 開戰第306章 遣使第99章 王彊第269章 地突第41章 吟詩第203章 魄力第364章 使者第105章 八陣第180章 回鄉第502章 選將第422章 出陣第377章 再孕第259章 送禮第253章 戰死第322章 馬鞍第40章 悲歌第396章 怒吼第459章 焚橋第91章 壁畫第126章 六禮第38章 諸葛玄第353章第368章 江東第235章 軍市第308章 遺願第198章 招降第432章 獻計 (2)第214章 定計第446章 入城第140章 二年第406章 打擊第378章 策反第20章 南陽來客第8章 腫足第454章 委蛇第82章 圍攻第115章 納彩第98章 高利貸第315章 甘寧第345章 騎兵第97章 目的第363章 攬才第183章 吏治第141章 酃縣第319章 還禮第286章 軍令第267章 比箭第527章 有君第244章 生子第301章 城破第100章 大船第30章 陶觀第90章 朝會第506章 桃李第332章 徐庶第63章 突襲第513章 斬當第279章 連雨第178章 來接第180章 回鄉第523章 南下第151章 全殲第30章 陶觀第137章 洞房第156章 邀請第492章 名士第399章 攻城(3)第377章 再孕第324章 膝席第173章 南下第477章 要求第39章 自負第215章 南下第167章 收穫第77章 赤驥第388章 突破第157章 仁和第521章 傾出第526章 薄行
第433章 堅韌第406章 打擊第168章 募兵第324章 膝席第307章 談判第248章 心絞第153章 龔氏第225章 勇悍第527章 有君第142章 計劃第161章 良法第280章 投靠第188章 三年第499章 縊殺第506章 桃李第469章 重法第405章 防疫第494章 戰臨第332章 徐庶第542章 出兵第539章 所求第219章 開戰第306章 遣使第99章 王彊第269章 地突第41章 吟詩第203章 魄力第364章 使者第105章 八陣第180章 回鄉第502章 選將第422章 出陣第377章 再孕第259章 送禮第253章 戰死第322章 馬鞍第40章 悲歌第396章 怒吼第459章 焚橋第91章 壁畫第126章 六禮第38章 諸葛玄第353章第368章 江東第235章 軍市第308章 遺願第198章 招降第432章 獻計 (2)第214章 定計第446章 入城第140章 二年第406章 打擊第378章 策反第20章 南陽來客第8章 腫足第454章 委蛇第82章 圍攻第115章 納彩第98章 高利貸第315章 甘寧第345章 騎兵第97章 目的第363章 攬才第183章 吏治第141章 酃縣第319章 還禮第286章 軍令第267章 比箭第527章 有君第244章 生子第301章 城破第100章 大船第30章 陶觀第90章 朝會第506章 桃李第332章 徐庶第63章 突襲第513章 斬當第279章 連雨第178章 來接第180章 回鄉第523章 南下第151章 全殲第30章 陶觀第137章 洞房第156章 邀請第492章 名士第399章 攻城(3)第377章 再孕第324章 膝席第173章 南下第477章 要求第39章 自負第215章 南下第167章 收穫第77章 赤驥第388章 突破第157章 仁和第521章 傾出第526章 薄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