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8章 突圍

第428章 突圍

龐統亦開口勸道:“‘尺蠖之屈,以求信也;龍蛇之蟄,以存身也。’將軍乃三軍之所繫命,實不應以身犯險。”

劉景依舊不肯避走,態度十分堅決,大丈夫能屈能伸的道理他不是不知道,然而現在的情況並沒有危險到需要避讓的地步。

劉備騎兵有關羽、張飛爲鋒鏑,銳猛無比,但到底只有數百人,或可陷陣,而無法敗敵。之前突擊前後脫節,陣型散亂的左軍,也是依靠步軍跟進,及柤中蠻反攻,才一舉擊潰左軍。

而今劉備步軍被蔡升、劉亮率領的騎兵截擊,陷入大亂,自顧不暇。

中軍堅甲厚楯,陣列嚴整,劉備僅靠數百騎兵,擊穿於徵的陣地,就付出了極大的代價,再想突破馬周陣地,談何容易?就算突破成功,還能剩下幾人?

劉景左右猶有大戟、長矛各百人,強弩數百張,又處於一座矮坡上,劉備只能縱馬仰攻,想要突破重重護衛,威脅到劉景,成功的機率可以說微乎其微。

而此時後軍四千步卒,及從前線撤下的數千人,正火速趕來,加上中軍,人數超過萬人,三方即將完成對劉備軍的合圍,全殲劉備軍,不過是時間的問題。

得益於劉景對劉備的重視,戰前留出了充足的預備隊,讓他在遭到劉備突襲時,仍然能夠立於不敗之地,所以眼下他看似危險,實則穩如泰山。

當然,世事無絕對,諸葛亮、龐統正是怕事有萬一,才勸他暫時避走。畢竟君子不立危牆之下,哪怕只有萬分之一的機率,也要儘量避免。

見劉景不爲所動,執意不肯走,諸葛亮、龐統只能搖頭作罷,隨後二人注意力轉回中軍陣地,看了一會兒,心中大定……

劉備騎兵看似勢不可擋,實則連戰之下,已是折損近半,人疲馬乏,一頭撞上陣列森嚴的馬周部,頓時如同陷入泥潭之中。

身披重鎧,手持矛楯的馬周部士卒,層層疊疊擋在劉備騎兵面前,以阻其衝勢,兩側霎時長矛飛搠,刀光亂舞,箭矢雨下。

騎兵的優勢在於機動力、衝擊力,一旦騎兵失去速度,被迫與堅甲利刃的精銳步兵貼身肉搏,那麼離失敗也就爲時不遠了。

關羽、張飛、趙雲冒鋒蹈刃,奮不顧身,竭力衝殺,可仍然舉步維艱。並且越是深入,阻力越大,這讓他們一直無比堅定的內心,不由產生了一絲動搖。

而造成這一切的人,正是馬周,不同於缺少經驗的於徵,作爲第一個投身劉景門下的人,馬周幾乎參與了劉景起兵以來的所有戰鬥,稱得上是身經百戰。

另外他也是劉景麾下最早帶領騎兵的人,深知騎兵的優缺點。面對近乎於強弩之末的劉備騎兵,馬周自然應對自如。

馬周身處陣中,據坐胡牀,指揮若定,士卒依據其令旗而動,或進或退,交替進攻,對劉備騎兵持續不斷的展開圍殺。

馬周親衛小心翼翼地對馬周道:“校尉,此處並不安全,校尉不如暫時退回後方指揮?”

馬周眼下所在的位置,與劉備騎兵相距不過數十步遠,並不是一個絕對安全的位置,一旦被敵人欺到近前,以馬周腿腳行動不便,必然凶多吉少。最穩妥的做法,是退回到陣地後方。

馬周聞言揚了揚亂眉,冷哼道:“退回後方?退回到哪個後方?後面就是將軍所處之地,你難道讓我退回到將軍身邊嗎?”

親衛剛要再開口,馬周猛一揮手,斬釘截鐵地道:“少廢話,我哪也不去,就坐在這裡,你若怕了,就自己滾回後面去。”

親衛當即鉗口,不敢再言。

馬周親衛的擔憂並非全無道理,事實上關羽、張飛、趙雲等人早就注意到了馬周的旗麾,內心亦有擊殺馬周之念,奈何他們此刻已是心有餘而力不足,雙方雖相距僅數十步遠,但對他們來說,卻無異於天塹一般。

“殺……”重圍之中,劉備瞋目大吼,長矛狠狠捅穿劉景軍士卒鎧甲,刺入其胸,突然“啪”的一聲,矛柄從中折斷,劉備身體前傾,從馬上摔了下來。

這時又有兩名劉景軍士卒衝上來,他們雖不知落馬者就是劉備,但也知道此人必是敵方大將,一人持刀砍向趴在地上的劉備,另一人則舉矛刺倒劉備坐騎。

危急關頭,劉備親衛從旁擊殺劉景軍士卒,救下劉備,而後親衛將摔得七葷八素的劉備扶起,道:“將軍,請乘我馬。”

劉備也不推遲,當即翻身上馬,這已經不是他第一次換乘馬匹了,由此可知戰鬥的激烈。

親衛徒步相隨,然而還沒走出多遠,就被四面圍集的劉景軍士卒擊殺,劉備也被一支長矛刺中右肩,挑落下馬。

霎時間三支矛兩柄刀,俱向劉備襲來,就在劉備心裡大呼我命休矣,閉目等死之際,數騎飛馳而來,頃刻間便將劉景軍士卒擊潰殺散,正是從前方退回來的關羽、張飛、趙雲等人。

關羽急言道:“將軍,事不可爲,速走!”見劉備負傷,關羽伸手拽住劉備衣甲,奮力將其拽上馬背,二人共乘一騎,縱馬突圍,張飛、趙雲拱衛左右。

比起向前突進,撤退就要容易多了,關羽、張飛、趙雲等人奮起餘勇,一路勢如破竹的殺出了劉景中軍陣地。

只是劉備的六百騎兵,最終活下來的,已不滿二百之數。

而劉備步軍先遭蔡升、劉亮騎兵突擊,而今劉景後軍四千步卒又至,敗局已定,無力迴天。

劉備只能無比痛苦的捨棄步軍,他伏在關羽的背上,離去前,回首遙望遠處矮坡上的劉景華蓋,氣憤填膺,悲恨交加。

見劉備落荒而逃,劉景心裡終於鬆了一口氣,雖然沒能除掉劉備,心裡略感遺憾,但劉景知道,劉備沒那麼容易殺死。他就像一個打不死的小強,一生都在顛沛流離,百折不撓,越挫越勇,對此,曹操當體會最深。

(本章完)

第75章 百石第451章 水鏡第61章 鞭笞第232章 負傷第68章 俠客行第489章 太史慈第127章 襦鎧第160章 搶權第5章 虎頭第525章 劉曄第142章 計劃第498章 城破第177章 施恩第10章 劉伯嗣第409章 詐降第440章 匕見第166章 崩潰第85章 囚徒第387章 夏口第446章 入城第482章 預言第195章 韓廣第195章 韓廣第179章 到來第31章 蔡升第418章 預備第73章 送別第398章 攻城(2)第268章 填塹第418章 預備第460章 趙戩第230章 敗走第371章 慰問第489章 太史慈第204章 曲轅第416章 暢談第157章 仁和第499章 縊殺第406章 打擊第2章 劉亮第46章 馬周第500章 敗慈第422章 出陣第100章 大船第161章 良法第157章 仁和第206章 逃亡第455章 投降第42章 點評第247章 病逝第406章 打擊第276章 張津第88章 臘月第47章 衝突 (三千字)第443章 韓暨第87章 請醫第133章 鄧芝第93章 墓祭第417章 柤中第69章 胸襟(三千字)第127章 襦鎧第368章 江東第56章 謝良 (三千字)第199章 撤離第246章 名字第370章 同州第383章 李嚴第115章 納彩第282章 建言第73章 送別第96章 建安第201章 北上 (感謝盟主浮沉一年間)第268章 填塹第76章 新左史第63章 突襲第156章 邀請第372章 召見第419章 猛將第473章 迴歸第477章 要求第144章 褚方第362章 臨衝第279章 連雨第255章 後續第471章 官爵第456章 房陵第347章 鬱林第270章 醫所第305章 內附第108章 名望第352章 尊卑第104章 軍法第509章 設計第412章 刺史第516章 夜取第331章 倚仗第84章 魚梁洲第147章 衡山第203章 魄力第502章 選將
第75章 百石第451章 水鏡第61章 鞭笞第232章 負傷第68章 俠客行第489章 太史慈第127章 襦鎧第160章 搶權第5章 虎頭第525章 劉曄第142章 計劃第498章 城破第177章 施恩第10章 劉伯嗣第409章 詐降第440章 匕見第166章 崩潰第85章 囚徒第387章 夏口第446章 入城第482章 預言第195章 韓廣第195章 韓廣第179章 到來第31章 蔡升第418章 預備第73章 送別第398章 攻城(2)第268章 填塹第418章 預備第460章 趙戩第230章 敗走第371章 慰問第489章 太史慈第204章 曲轅第416章 暢談第157章 仁和第499章 縊殺第406章 打擊第2章 劉亮第46章 馬周第500章 敗慈第422章 出陣第100章 大船第161章 良法第157章 仁和第206章 逃亡第455章 投降第42章 點評第247章 病逝第406章 打擊第276章 張津第88章 臘月第47章 衝突 (三千字)第443章 韓暨第87章 請醫第133章 鄧芝第93章 墓祭第417章 柤中第69章 胸襟(三千字)第127章 襦鎧第368章 江東第56章 謝良 (三千字)第199章 撤離第246章 名字第370章 同州第383章 李嚴第115章 納彩第282章 建言第73章 送別第96章 建安第201章 北上 (感謝盟主浮沉一年間)第268章 填塹第76章 新左史第63章 突襲第156章 邀請第372章 召見第419章 猛將第473章 迴歸第477章 要求第144章 褚方第362章 臨衝第279章 連雨第255章 後續第471章 官爵第456章 房陵第347章 鬱林第270章 醫所第305章 內附第108章 名望第352章 尊卑第104章 軍法第509章 設計第412章 刺史第516章 夜取第331章 倚仗第84章 魚梁洲第147章 衡山第203章 魄力第502章 選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