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0章 匕見

第440章 匕見

龐統負手立於船頭,一座懸浮水面,鬱鬱蔥蔥的江心之洲映入眼簾,此乃魚梁洲,所謂魚梁,即捕魚的籬柵,魚梁洲上之民善以魚梁捕魚,故名魚梁。

魚梁洲也是襄陽龐氏一族的居地,龐統父母兄弟,皆居於洲上。

另外潁川名士、“水鏡”司馬徽也在魚梁洲安家,與龐統從父、襄陽名士龐德公比鄰而居。

龐統能夠從一個不爲人知的樸鈍少年,成長爲名滿漢沔的士之冠冕,二人堪稱最大功臣。

龐統昨日隨軍至襄陽,由於事情太多,未能抽出時間回魚梁洲,今日身負重任,亦無暇歸家,說起來已是兩過家門而不入。

大舸船自魚梁洲側方水道駛過,繼而轉向西行,最終停於襄陽城北的渡口內。

因襄陽方面缺少兵船,劉景水軍一經到來,他們就主動放棄渡口,退入襄陽。而劉景水軍面對空蕩蕩的渡口,亦無心佔領。

以至於龐統登岸後,居然無人問津,他指派一名隨從,先行前往襄陽通報,自己則乘坐一輛裝飾簡樸的素輿,在後徐行。

劉景軍使者到來的消息,很快就被城上守軍彙報給劉琮。

劉琮對劉景軍使者的到來一點不意外,讓守軍將人放進來。

同時,劉琮派人召集外兄張允,州部別駕劉先、治中龐季、主簿蒯良,鎮南將軍府東曹掾傅巽、從事中郎韓嵩等十餘位重臣前來,隨他接見劉景軍使者。

至於名義上“督荊州軍事”的劉備,再次被劉琮忽略了。

龐統進入襄陽,被騎吏引入州部,一路來到正堂前。

不過劉琮並沒有在正堂,而是選擇在便坐別室內接見龐統。

龐統從車上下來,步履悠然的走入便坐,神態分外從容。

龐統乃是襄陽年青一代中當之無愧的冠冕,在坐者十有八九都認識他,有些還頗有交情。

不過除了同族龐季外,無人知道他南投劉景,因此見他代表劉景而來,都感到十分驚訝。

更讓在坐者矚目的,是龐統一身縞素,其意圖不言而喻。

龐統來到劉琮面前,落落大方的肅拜道:“安遠將軍府左司馬龐統,拜見府君。”劉琦死後,劉表便讓劉琮繼任南郡太守之位,是以龐統稱其爲府君。

當然,劉景這邊也認命了徐庶爲南郡太守,現在其治下擁有包括郡治江陵在內的十餘縣,而劉琮能夠控制的僅剩襄陽一城。

龐統對劉琮並不陌生,後者和其父劉表一樣喜好飲酒,龐統過去沒少赴對方的酒宴,不過兩人的關係也就僅限於此。

相比之下,龐統和劉琦倒是更熟一些,去年劉琦曾有意請他爲南郡功曹,託以政事,只是龐統不看好對方,便婉言謝絕了。

劉琮已經兩天兩夜沒怎麼合過眼了,連日來的沉重壓力,以及父親去世帶給他的巨大打擊,讓他整個人顯得憔悴不堪。

龐統見劉琮精神狀態如此不佳,心裡更有把握了,衝劉琮肅拜道:“府君請節哀。安遠將軍聞使君病薨,深感痛心,特遣在下前來弔唁,以表寸心。”

龐季唯恐被人誤會是他泄的密,當即起身斥駁道:“使君只是病情有所反覆,一時難以視事,病薨一說純屬無稽之談!你等聽聞謠言,未加證實就貿然前來弔唁,簡直失禮至極。”

龐統並沒有咄咄逼人與族父爭論,目光坦然的看着劉琮。

劉琮嘿然,既沒承認,也沒否認,但避而不談,又何嘗不是一種表態。劉琮嘆息道:“士元乃我荊楚俊傑,州郡數闢皆不就,如今卻又爲何南投長沙?”

龐統從容道:“自董卓以來,漢室衰敗,豪傑並起,以致天下土崩,四海大壞。安遠將軍昔在市井,便常有澄清天下之志,自酃縣舉兵,雷霆電掃,救江湘百姓於水火,主政荊南,選才任良,勸穡務農,利民無窮,故江南歌嘆,聲布四遠。”

說到這,龐統稍緩一口氣,接着縱聲道:“於是諸葛亮出隆中、潘濬棄州職、徐庶慕德,皆跨江而南,甘爲驅馳。鄧芝遠在巴蜀,聽聞事蹟,不遠萬里來投。李嚴、向朗,楚之良才也,亦心折於將軍,舉城歸降。”

龐統最後說道:“天下望風慕德、南投長沙者,不可勝數,我不過是其中之一罷了。”

坐者鴉雀無聲,神態各異。

龐統昂首立於堂中,環顧左右,見荊州君臣被其話語觸動,陷入沉思,立刻趁熱打鐵,謂劉琮道:“府君自料寬仁容衆,爲天下所附,與安遠將軍相比如何?”

劉琮如實道:“不如也。”

豈止是不如,簡直是相差了十萬八千里,根本沒有可比性。

龐統微微頷首,又問道:“明慎政體,選賢任能,治理萬民,與安遠將軍相比如何?”

“不如也。”

“英勇明斷,運籌演謀,臨陣對壘,與安遠將軍相比如何?”

“不如也。”劉琮一連說了三個“不如”,神情赧赧。

龐統對劉琮深深一揖,道:“安遠將軍智略超世,用兵如神,今提荊南虎狼之師,一戰下江陵,再戰陷宜城,水軍枕於漢沔,斷絕南北,黃祖龜縮江夏,不敢異動,襄陽已淪爲孤城矣。”

“明日,最遲後日,將軍就將率領五萬大軍,進抵襄陽。江陵天下堅城,內有精甲數萬,外有四方援手,仍難擋將軍兵鋒,旬月即下。襄陽城小兵微,又如何能夠抵擋將軍神威?”

龐統這話倒也不是胡說,江陵乃南郡郡治,週迴達十餘里,城高牆厚,易守難攻。而襄陽過去只是一座普通縣城,直到劉表入主荊州,看重襄陽優越的地理位置,纔將州治所設於襄陽。

十餘年來,襄陽雖有所擴容,奈何襄陽底子太差,別說江陵,連宜城都有所不如。

龐統前面說了這麼多,都是在爲勸降做鋪墊,此刻終於窮圖匕見:“今爲府君計,不如舉荊州以讓安遠將軍。府君與將軍俱爲高祖苗裔,又有讓賢之名,將軍必待以殊禮,賞延於世。”

(本章完)

第158章 上架感言!第71章 洗手第390章 責備第128章 甘寧第381章 江陵第361章 巨樓第31章 蔡升第545章 對策第225章 勇悍第235章 軍市第272章 魏延第157章 仁和第38章 諸葛玄第405章 防疫第478章 黃鐘第338章 烏滸第230章 敗走第343章 斬將第542章 出兵第100章 大船第526章 薄行第340章 部督第306章 遣使第430章 落幕第508章 南昌第127章 襦鎧第11章 帶經耕鋤第360章 獻計第104章 軍法第124章 宴會第118章 劉表第372章 召見第379章 屈服第3章 後母第134章 流淚第210章第25章 吏舍第293章 奇策第264章 突襲第507章 占卜第144章 褚方第321章 瀏陽第423章 戰死第321章 瀏陽第345章 騎兵第84章 魚梁洲第95章 別部司馬第202章 衝城(感謝盟主浮沉一念間)第518章 海昏第19章 桓階第443章 韓暨第442章 破局第502章 選將第390章 責備第487章 盛匡第279章 連雨第490章 盡出第529章 詔書第371章 慰問第326章 相遇第47章 衝突 (三千字)第191章 計議第273章 攻城(上)第363章 攬才第112章 擔憂第529章 詔書第462章 郊迎第439章 文聘第467章 射策(中)第255章 後續第35章 馬周第253章 戰死第21章 未婚妻第316章 禁酒第429章 逆轉第406章 打擊第23章 赴任第543章 刺孫第355章 立春第131章 嫁妝第97章 目的第446章 入城第194章 羌笛第316章 禁酒第142章 計劃第149章 要求第259章 送禮第52章 歸家第331章 倚仗第101章 招撫第380章 津鄉第542章 出兵第414章 託孤第147章 衡山第184章 七夕第345章 騎兵第510章 計成第517章 古樟第367章 跛馬第348章 南下
第158章 上架感言!第71章 洗手第390章 責備第128章 甘寧第381章 江陵第361章 巨樓第31章 蔡升第545章 對策第225章 勇悍第235章 軍市第272章 魏延第157章 仁和第38章 諸葛玄第405章 防疫第478章 黃鐘第338章 烏滸第230章 敗走第343章 斬將第542章 出兵第100章 大船第526章 薄行第340章 部督第306章 遣使第430章 落幕第508章 南昌第127章 襦鎧第11章 帶經耕鋤第360章 獻計第104章 軍法第124章 宴會第118章 劉表第372章 召見第379章 屈服第3章 後母第134章 流淚第210章第25章 吏舍第293章 奇策第264章 突襲第507章 占卜第144章 褚方第321章 瀏陽第423章 戰死第321章 瀏陽第345章 騎兵第84章 魚梁洲第95章 別部司馬第202章 衝城(感謝盟主浮沉一念間)第518章 海昏第19章 桓階第443章 韓暨第442章 破局第502章 選將第390章 責備第487章 盛匡第279章 連雨第490章 盡出第529章 詔書第371章 慰問第326章 相遇第47章 衝突 (三千字)第191章 計議第273章 攻城(上)第363章 攬才第112章 擔憂第529章 詔書第462章 郊迎第439章 文聘第467章 射策(中)第255章 後續第35章 馬周第253章 戰死第21章 未婚妻第316章 禁酒第429章 逆轉第406章 打擊第23章 赴任第543章 刺孫第355章 立春第131章 嫁妝第97章 目的第446章 入城第194章 羌笛第316章 禁酒第142章 計劃第149章 要求第259章 送禮第52章 歸家第331章 倚仗第101章 招撫第380章 津鄉第542章 出兵第414章 託孤第147章 衡山第184章 七夕第345章 騎兵第510章 計成第517章 古樟第367章 跛馬第348章 南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