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3章 南下

第523章 南下

卻說潘璋擅殺豫章五官掾徐平,導致南昌失守,潘璋僅帶三五親信,藉助夜色,越城東逃。

潘璋大意失南昌,自覺辜負了孫權的信重,無顏返回吳地。

現今豫章東部葛陽、上饒、樂安諸縣尚未落入敵手,潘璋有心整合諸縣,嬰城死守,拖住南昌方向的荊州大軍,戴罪立功。

潘璋的盤算很快便落空了,諸葛亮沒有因潘璋隻身出逃而輕視之,第一時間派遣輕騎追擊。

面對荊州軍輕騎的追殺,潘璋不敢有片刻喘息,一路亡奔。

潘璋此前一直在豫章西、北任職,在豫章東部則缺少威信,加上荊州軍騎兵緊追而至,葛陽、上饒、樂安諸縣吏民畏懼荊州軍,皆不敢據城抵抗。

潘璋威脅恐嚇,乃至動用武力,全都沒用,無奈之下只能繼續東逃,直到鑽入丹陽歙縣山區,才徹底擺脫荊州軍騎兵的追殺。

潘璋自知在豫章已無翻身的機會,也不願就這麼灰溜溜的返回吳郡,便打算往依丹陽。

途經涇縣時,剛好遇上孫翊,潘璋當即決定輔佐孫翊討伐麻、保賊,等立下大功,再回去見孫權。

諸葛亮接到劉景命其率軍南下進攻廬陵的命令,待豫章東部葛陽、上饒、樂安諸縣悉定,諸葛亮稍作休整,十月下,留徐庶坐鎮南昌,其親統步騎南下。

豫章南部諸縣,皆已歸附,諸葛亮大軍所過之處,豫章南部諸縣吏民俱奉牛酒,郊迎於道。

諸葛亮率領的大軍軍勢極盛,一路浩浩蕩蕩進入廬陵郡界,廬陵北部陽城、石陽諸縣大懼,紛紛舉城而降,無一敢抵抗者。

而王彊統率交州萬人,自南溯贛水北上,一路奏凱,比諸葛亮大軍早數日抵達廬陵城下。

至此,廬陵除郡城外,餘縣俱失,孫輔徹底成了孤家寡人。

孫輔並不畏懼城外的王彊軍,但諸葛亮領兵南下,卻令孫輔如墜深淵。

近來城中有傳言,兄長孫賁已經兵敗身亡,孫輔大爲驚怒,派兵於市井裡巷大肆捕殺妖言惑衆者,然而城中士民人心已亂。

隨着諸葛亮大軍南下,似是坐實了此前的傳言,城中一日十數驚,孫輔雖斬之而不能安。

孫輔這下徹底慌了神,只得求教於軍師劉惇,讓其以《六甲孤虛法》爲他占卜吉凶。

劉惇本是青州平原郡人,爲避中原戰火,才躲到廬陵這荒僻之地,現在他一心逃離廬陵,因此占卜的結果自然是利在東方。

孫輔看着占卜結果,不由陷入沉默,臉色陰晴不定。

當前形勢固然萬分兇險,但孫輔有堅城可以據守,有部曲數千可供驅馳,足以與敵軍一戰。

豫章、廬陵二郡作爲江東西面屏障,其重要性無需贅言,孫權一定會傾國來救,孫輔只需堅守一兩個月,屆時孫權援軍必至。

見孫輔遲遲沒有動靜,劉惇心下大急,目前諸葛亮大軍尚未抵達,正是出走的最佳時機,一旦其與王彊軍會師城下,完成合圍,那時再想走就走不了了。

劉惇精於天官佔術,軍中號“神明”,按他平日的做派,此時一般不會多言,可事關自己的生死,劉惇不得不破例開口:

“夫親親恩義,古今之常;宗子維城,詩人所稱。明府以宗室肺腑,鎮據邊陲,顯貴江東,當此危難之時,明府縱懷死戰之心,然城中軍民卻未必肯隨明府死戰到底。”

孫輔眉頭深鎖,劉惇一語中的,這正是他最擔心的地方。

孫輔入主廬陵以來,行事粗暴,平日沒少侵害廬陵士民的利益,以致孫輔治郡數載,依舊人心不附,大敵當前,根本指望不上他們,不扯後腿就不錯了。

見孫輔似有觸動,劉惇再接再厲道:“況且如今豫章(孫賁)生死未卜、討虜(孫權)鞭長莫及,明府陷身死地,外無奧援,內有隱憂,絕無勝算……”

孫輔仍舊不語。

劉惇內心雖急,卻也不好再勸,以免惹來孫輔懷疑。

孫輔最終也未能做出決斷。

與此同時,諸葛亮率軍抵達廬陵郡城以北五十里處,距廬陵郡城僅剩一日路程,諸葛亮當即命人釋放囚于軍中的孫輔信使。

孫輔信使之前意外爲周鳳所獲,獻與諸葛亮,諸葛亮正是從此人口中獲得了情報,成功用計將孫賁誘出南昌,一戰而勝。

諸葛亮放歸此人,便是打算藉此人之口,將孫賁已死的消息傳回,從而瓦解廬陵軍民鬥志。

當然,爲了避免此人隱瞞消息,諸葛亮又將此前南昌之戰俘獲的十餘名廬陵籍降俘一同放回,甚至還在其中安插了幾名周鳳的門客,以確保萬無一失。

信使等十餘人直到被釋放出營,仍有些不敢置信,及至行出數裡,始終不見追兵,這才終於放下心來。

衆人重獲自由,不由歸心似箭,小半日便狂奔五十里,於天黑前順利回到廬陵郡城。

周鳳門客隱於其中,入城時故意聲張,孫賁戰死的消息很快便傳播開來,城中爲之大譁。

孫輔聞兄長戰死,頓時眼前一黑,儘管他已經有所預感,但終歸只是傳言,因此還抱着一絲僥倖之心,現在傳言得到了證實,孫輔一時淚如雨下,痛澈心脾。

孫輔少失父母,是被兄長孫賁一手撫養長大,兄弟二人感情非同一般,孫輔拔刀指天,邊泣邊罵道:“殺兄之仇,不共戴天!劉景、諸葛亮狗賊!我孫輔今日指天發誓,來日必殺你二人,以告慰兄長在天之靈!……”

劉惇等到孫輔罵累了,逐漸恢復理智,纔出言相勸道:“諸葛亮放歸降俘,用心實在險惡,眼下城中軍民,皆知豫章(孫賁)遭難,人人懷恐。今明府據孤城,將疑衆,自身尚且難以保全,又如何能爲兄長報仇?”

劉惇隨後話鋒一轉道:“當前敵人勢大,與之正面相抗,有死無生。依惇之見,不若暫避鋒芒,退守吳、會,借討虜(孫權)之力,再圖復仇……”

孫輔雙目赤紅,良久方從之。

(本章完)

第201章 北上 (感謝盟主浮沉一年間)第23章 赴任第55章 鄧瑗第523章 南下第13章 張羨第329章 康伯 (感謝盟主北極熊2018)第342章 陷陣第489章 太史慈第205章 失望第166章 崩潰第523章 南下第23章 赴任第494章 戰臨第256章 說客第293章 奇策第269章 地突第17章 杜襲第332章 徐庶第265章 再勝第399章 攻城(3)第450章 官學第134章 流淚第377章 再孕第281章 面見第21章 未婚妻第535章 人望第86章 醉鄉居第193章 耒陽第443章 韓暨第446章 入城第7章 劍術書法第417章 柤中第488章 柴桑第95章 別部司馬第543章 刺孫第267章 比箭第148章 警鼓第387章 夏口第393章 破城第476章 冬至第197章 喜事第103章 營壘第122章 贈文第111章 歸來第532章 用意第99章 王彊第411章 不義第452章 自白第326章 相遇第516章 夜取第335章 十哲第40章 悲歌第510章 計成第328章 許都第325章 泉陵第370章 同州第380章 津鄉第415章 龐統第55章 鄧瑗第450章 官學第73章 送別第99章 王彊第134章 流淚第61章 鞭笞第96章 建安第29章 承諾第98章 高利貸第483章 定議第430章 落幕第136章 婚宴第102章 劉修第204章 曲轅第31章 蔡升第353章第68章 俠客行第244章 生子第327章 西鄂第76章 新左史第535章 人望第281章 面見第458章 斬羽第72章 偷長第302章 富貴還鄉第26章 市樓第158章 上架感言!第431章 獻計第529章 詔書第331章 倚仗第199章 撤離第368章 江東第12章 質書救鄰第510章 計成第3章 後母第187章 袍鎧第354章 屯田第249章 聞訊第417章 柤中第454章 委蛇第373章 盟約第481章 團圓
第201章 北上 (感謝盟主浮沉一年間)第23章 赴任第55章 鄧瑗第523章 南下第13章 張羨第329章 康伯 (感謝盟主北極熊2018)第342章 陷陣第489章 太史慈第205章 失望第166章 崩潰第523章 南下第23章 赴任第494章 戰臨第256章 說客第293章 奇策第269章 地突第17章 杜襲第332章 徐庶第265章 再勝第399章 攻城(3)第450章 官學第134章 流淚第377章 再孕第281章 面見第21章 未婚妻第535章 人望第86章 醉鄉居第193章 耒陽第443章 韓暨第446章 入城第7章 劍術書法第417章 柤中第488章 柴桑第95章 別部司馬第543章 刺孫第267章 比箭第148章 警鼓第387章 夏口第393章 破城第476章 冬至第197章 喜事第103章 營壘第122章 贈文第111章 歸來第532章 用意第99章 王彊第411章 不義第452章 自白第326章 相遇第516章 夜取第335章 十哲第40章 悲歌第510章 計成第328章 許都第325章 泉陵第370章 同州第380章 津鄉第415章 龐統第55章 鄧瑗第450章 官學第73章 送別第99章 王彊第134章 流淚第61章 鞭笞第96章 建安第29章 承諾第98章 高利貸第483章 定議第430章 落幕第136章 婚宴第102章 劉修第204章 曲轅第31章 蔡升第353章第68章 俠客行第244章 生子第327章 西鄂第76章 新左史第535章 人望第281章 面見第458章 斬羽第72章 偷長第302章 富貴還鄉第26章 市樓第158章 上架感言!第431章 獻計第529章 詔書第331章 倚仗第199章 撤離第368章 江東第12章 質書救鄰第510章 計成第3章 後母第187章 袍鎧第354章 屯田第249章 聞訊第417章 柤中第454章 委蛇第373章 盟約第481章 團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