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9章 縊殺

第499章 縊殺

見柴桑已克,甘寧亦進入城中主持大局,劉景便安心的返回湓水大營,命廚兵殺豬宰牛,以酬將士。不久之後,文聘遣人來報,已生獲柴桑守將徐盛。

劉景很是高興, 攻佔柴桑固然可喜,擒獲徐盛,纔算全功。

徐盛怎麼說也是三國名將,劉景心裡對他還是比較重視的,立刻讓文聘將人帶來相見。

徐盛以忠勇聞名,孫權對他有知遇之恩, 很難改弦易轍,但也不是完全沒有勸降的可能, 如果不試試便殺掉,就太可惜了。

片刻後,文聘親自押送徐盛進入劉景的中軍大帳。

徐盛此刻形象十分狼狽,披髮垢面,衣不遮體,文聘爲防止他暴起傷人,不但解去其甲衣,更將他五花大綁,繩索直勒進肉裡,血流不止,可即便如此, 徐盛卻連眉頭都不皺一下。

帳中除了劉景外, 龐統、王粲, 蔣琬、李嚴、裴潛、徐宗、盛匡等,皆陪坐在側。

面對帳中衆人充滿異樣的目光, 徐盛絲毫沒有身爲俘虜的覺悟,雄軀昂立,不屑一顧。

兩名負責看押徐盛的軍士見狀,以矛交其頸,大聲呵斥道:“將軍當前,還不快快跪下!”

徐盛冷冷一哼,閉目不言。

兩名軍士勃然大怒,眼看將要對徐盛動粗,逼其下跪,劉景及時出面阻止,說道:“徐文向乃忠勇之人,心有雄氣,士可殺而不可辱,何必爲難他。”

劉景接着又對徐盛道:“柴桑之失,非足下之責,我軍將士驍勇,器械精良,自起兵以來,戰無不勝,攻無不克,足下能夠抵抗五日之久,已超出我的意料。”

徐盛聞言重新睜開雙眼, 直視劉景,開口道:“我不過一無名之輩,尚能與劉安南周旋,江東英傑無數,名將如雲,如周瑜、太史慈、孫賁、徐琨、程普、黃蓋、韓當、呂範、陳武、賀齊……皆智足以御衆,勇足以卻敵。江東君臣同心,士民樂戴,劉安南圖我江東,必敗無疑!”

“足下何出此言?”劉景搖頭笑道,“我此番興兵之目的,乃爲長沙百姓聲討孫賁,只誅孫賁一人,無意與孫討虜爲難。”

徐盛聽罷不禁冷笑,這話騙得了誰?孫賁與孫權,乃兄弟也,休慼與共,劉景能不清楚?

劉景可不管徐盛信不信,又勸說道:“足下是徐州人,因戰亂客居吳地,何必爲吳人賣命,不如……”

徐盛不待劉景說完,直接開口打斷他的話:“劉安南不必多言!我乃柴桑守將,今柴桑失守,有負孫討虜之託,無有他想,唯一死以報將軍,全臣節!”

見徐盛態度如此強硬,劉景自知勸說不了對方,只好遞眼色給徐宗,讓他再試試看。

徐宗不由苦笑,徐盛縱然淪爲階下囚,仍然意氣昂揚,沒有半點屈服之意,就像茅廁裡的石頭,又臭又硬,這樣的人,怎麼可能勸說得了。

可劉景有命,他又不能不從,只好硬着頭皮對徐盛道:“徐校尉此言差矣,江東之君,在合肥,孫討虜擅據江東,私授印綬,非我等之君也。徐校尉抗拒義師,兵敗受擒,何不就此去逆舉順,助安南將軍平定東隅,來日封侯拜將,亦可期矣。”

徐盛聞言大怒,可忽然又想到了什麼,竟鉗口不發一言。

徐盛的反應令徐宗大感意外,以爲他被說動了,再接再厲道:“聽說徐校尉家眷皆被截獲,其中還有一個尚在襁褓中的男嬰,想來他就是徐校尉之子吧?徐校尉就算自己不顧生死,也該多爲家人考慮考慮……”

徐盛一時默然,他剛纔之所以沒有對徐宗口出惡言,就是想爲兒子留一條後路。這也是他願意來見劉景一面的原因,否則以他的剛烈性子,豈能容忍自己遭擒受辱,早就戰死或自殺了。

徐盛輕聲一嘆道:“我徐盛無能,使柴桑陷於敵手,若是再不能守節,豈不爲天下人恥笑?今日有死而已,絕不偷生,足下不必再爲我費心費力了。”

徐盛與徐宗雖爲同僚,卻無交情,不是託孤的好人選,他目光從帳中衆人臉上掃過,出言問道:“不知諸葛孔明可在?我與足下兄長素有鄉誼交情……”

出乎徐盛意料的是,座者無人應答,顯然諸葛亮不在帳中。

按照原定計劃,此時諸葛亮應該已經從長沙出兵了,腳程快的話可能都進入豫章地界了。

劉景也懶得欺騙徐盛這個將死之人,直言相告道:“諸葛軍師不在此地,他別遣數萬衆,出醴陵東,現在或許已攻佔宜春。”

徐盛勃然色變,劉景完全沒有理由欺騙他,也就是說,荊州軍竟是兵分兩路,攻打豫章。

由於劉景親率水步大軍,號稱十萬之衆,順江東下,聲勢浩大,他們都以爲荊州軍主力盡在北方,西面至多派些遊兵騷擾,因此重防於北,而輕忽於西。

萬萬沒想到,長沙居然還隱藏着數萬大軍,這下豫章危矣!

劉景起身對徐盛道:“足下有膽略才器,本該爲國之幹成,我實在不願殺之,所以我最後再問足下一遍,可願歸降於我?”

“……”徐盛默然不語。

劉景已知其心意,忍不住嘆道:“足下不必擔心妻子,正所謂‘罪不及父母,禍不及妻兒’,既然足下有意將家眷託付給諸葛軍師,我可先代爲照顧……”

劉景確實不負仁義之名,入帳以來始終威武不屈的徐盛,終於彎下腰來,對着劉景深深一拜,而後一言不發,向帳外走去。

望着徐盛堅定離去的背影,劉景無奈地搖了搖頭,對左右感嘆道:“如果江東將士,人人皆如徐文向一般,誰敢輕辱?”

爲表示對徐盛的敬重,劉景沒有使用刀斧之刑,分其屍首,而是以繩索縊殺,留其全屍。

之後劉景派人將徐盛安葬於廬山北,可遙望柴桑。可惜其他江東軍將士就沒有他這麼幸運了,防止瘟疫滋生,屍體被集中起來燒成枯骨,草草埋葬了事。

(本章完)

第328章 許都第76章 新左史第455章 投降第237章 監九縣第198章 招降第168章 募兵第54章 鄧攸第213章 女誡第471章 官爵第231章 勸降第48章 取字第195章 韓廣第467章 射策(中)第99章 王彊第312章 心意第545章 對策第92章 先賢第365章 劉備第199章 撤離第139章 於徵第508章 南昌第538章 董和第483章 定議第255章 後續第257章 爭執第269章 地突第77章 赤驥第60章 跋扈第490章 盡出第50章 寶珠第462章 郊迎第180章 回鄉第403章 破城第390章 責備第16章 決定第102章 劉修第498章 城破第130章 親迎第222章第445章 薦才第33章 示衆第471章 官爵第178章 來接第133章 鄧芝第422章 出陣第159章 退讓第403章 破城第96章 建安第418章 預備第33章 示衆第59章 嚴肅第50章 寶珠第257章 爭執第61章 鞭笞第183章 吏治第465章 出使第82章 圍攻第453章 攔路第343章 斬將第70章 攤牌第251章 入主第232章 負傷第32章 求字第227章 火攻第218章 樓船第506章 桃李第216章 取名第283章 洪水第13章 張羨第47章 衝突 (三千字)第273章 攻城(上)第159章 退讓第237章 監九縣第293章 奇策第437章 薨第194章 羌笛第253章 戰死第45章 弩第303章 復仇第254章 突圍第532章 用意第524章 馬尾第472章 失策第256章 說客第541章 有望第173章 南下第327章 西鄂第497章 來投第19章 桓階第30章 陶觀第220章 拍擊第112章 擔憂第403章 破城第30章 陶觀第327章 西鄂第261章第139章 於徵第488章 柴桑第372章 召見
第328章 許都第76章 新左史第455章 投降第237章 監九縣第198章 招降第168章 募兵第54章 鄧攸第213章 女誡第471章 官爵第231章 勸降第48章 取字第195章 韓廣第467章 射策(中)第99章 王彊第312章 心意第545章 對策第92章 先賢第365章 劉備第199章 撤離第139章 於徵第508章 南昌第538章 董和第483章 定議第255章 後續第257章 爭執第269章 地突第77章 赤驥第60章 跋扈第490章 盡出第50章 寶珠第462章 郊迎第180章 回鄉第403章 破城第390章 責備第16章 決定第102章 劉修第498章 城破第130章 親迎第222章第445章 薦才第33章 示衆第471章 官爵第178章 來接第133章 鄧芝第422章 出陣第159章 退讓第403章 破城第96章 建安第418章 預備第33章 示衆第59章 嚴肅第50章 寶珠第257章 爭執第61章 鞭笞第183章 吏治第465章 出使第82章 圍攻第453章 攔路第343章 斬將第70章 攤牌第251章 入主第232章 負傷第32章 求字第227章 火攻第218章 樓船第506章 桃李第216章 取名第283章 洪水第13章 張羨第47章 衝突 (三千字)第273章 攻城(上)第159章 退讓第237章 監九縣第293章 奇策第437章 薨第194章 羌笛第253章 戰死第45章 弩第303章 復仇第254章 突圍第532章 用意第524章 馬尾第472章 失策第256章 說客第541章 有望第173章 南下第327章 西鄂第497章 來投第19章 桓階第30章 陶觀第220章 拍擊第112章 擔憂第403章 破城第30章 陶觀第327章 西鄂第261章第139章 於徵第488章 柴桑第372章 召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