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0章 攤牌

第70章 攤牌

劉景這一番話不止是爲了安慰劉蟠,他心裡也確實是這麼想的,只要區雄不在自己面前出現、添亂,從而影響自己的佈局、大計,放他一馬又如何?終歸是一個無足輕重的人。

桓階看着漸漸平靜下來的劉蟠,心裡不禁嘖嘖稱奇。劉蟠的脾氣和他的名氣不相伯仲,長沙郡府上至太守、下至小吏,誰沒領教過他的厲害?劉景寥寥數語就能令他消氣,委實難得。

劉蟠自己也覺得很奇怪,他第一次召見劉景,談及成績曾大發雷霆,也是劉景三五句話就令他完全釋懷,從而平息怒火。

爲何會出現這樣的情況?劉蟠覺得可能和劉景身上那股沉靜淡然,從容不迫的氣質有關。無論是成績,亦或區雄,在他眼裡彷彿是路邊石子,連帶着劉蟠也覺得和這類小人置氣不值得。

四人坐而談論了一會,室內就變得一片昏暗,在沒有玻璃窗的古代,室內採光向來是個大問題,即使皇宮也比尋常之家強不了多少,只能多燃燭火照明。

劉景點起舍中僅有的兩盞油燈,四人繼續秉燭而談。

桓階瞥着劉景燈光下略顯晦暗的臉孔,說道:“我曾聽公長提起,仲達根據關中局勢推斷出,一兩年內天子必將擺脫涼州諸將,東歸洛陽?”這個問題已經憋在他心裡很久了。

劉蟠聞言大感意外:“哦?仲達說過這樣的話麼?我怎麼不知?”

劉景沒有急着回答,而是扭頭望着桓彝:“桓兄爲何不爲在下守密?”

桓彝笑着回道:“自從那日宴上聽了仲達的一席話,我就對仲達佩服得五體投地,恨不得世人盡知仲達之能,如今只向兄長透露,已是頗爲不易。”

劉景搖頭笑道:“這只是在下的一點愚見,自然是知道的人越少越好,若是鬧得人盡皆知,最後證明推測有誤,不是貽笑大方了嗎?”

桓彝反說道:“若無誤呢?”

劉景含笑謂劉蟠、桓階道:“桓兄倒是對在下信心十足。”

桓階心癢難耐,迫不及待道:“仲達只管爲我等道來。”

劉蟠亦出言道:“仲達說說無妨。”

劉景本就沒有藏着掖着的想法,微笑道:“好吧,既然綱紀、從兄都想聽聽在下的個人愚見,在下就不推託了,關中……”

這一說,就是大半個時辰,期間劉景口若懸河,滔滔不絕,在外人眼中雲裡霧裡的關中亂局,卻被劉景庖丁解牛一般切開,事無鉅細,一一呈現於眼前,劉蟠、桓階無不爲之震撼。

那日宴上,因爲飲了不少酒,桓彝有些地方記憶不清,如今再聽一遍,依然大受震撼。

聽罷,桓階不禁嘆道:“仲達真非常之人也!”這已經是他今日第二次發出這樣的感慨。

談興已盡,三人提出告辭,劉景一直將三人送出院門,目送劉蟠、桓階踏月而去,對身邊準備返家的桓彝道:“桓兄,告訴你一件事,後日孔明就將離開臨湘,啓程前往襄陽。”

桓彝面露驚訝道:“這麼快?其叔父病癒了?”

劉景嘆道:“僅僅初愈而已,如此匆忙起行,怕是後患不小。”

桓彝亦是略感遺憾,說道:“後日我隨仲達一起相送。”

劉景點點頭,和桓彝話別,回到昏暗的室中,才坐下沒多久,腹中就傳來一陣響動,這時他纔想起晚上尚未吃晚飯。

劉蟠、桓階、桓彝家世富貴,不入廚室,每日兩餐皆由奴僕送至官曹。羨慕歸羨慕,劉景倒也沒有怨天尤人,老天爺給了他一次重生的機會,這就是世上最大的恩賜,還要奢求什麼?

劉景不顧天色已晚,燒火做了一些簡單的飯菜,並預留出明天的早餐。

酒足飯飽之後,夜深人靜之時,劉景盤膝於坐榻,雙目直視熒熒燈火,怔怔出神。

從明天起,未來一段時間,他會變得非常忙碌,他有一肚子計劃,多到一時間難以理順,如何將它們一一實現是個大問題。

直到夜半臥榻休息之際,他纔有了一個大致方案。

翌日,劉景派人將蔡升找來。

瞧見頭戴小冠、身穿錦袍的蔡升悠悠而來,劉景心裡暗贊不已,蔡升雖是出身市井,目不識書,但不論什麼時候,都是衣冠整齊,知道的就算了,不知道的還以爲他是哪家士族子弟。

這一點可比馬周強多了,馬周素來不重衣着,並且整日只帶幘巾,死活不願戴冠。

蔡升三天兩頭來市樓做客,因此輕車熟路的走進門,開口說道:“劉君,你找我?”

“宏超,坐。”劉景含笑指着身前坐墊。

蔡升頷首,跽於草墊,坐姿看上去比劉景還要端正標準。

劉景爲他倒了一杯水,問道:“你們昨日一直喝到閉市?”

“何止,”蔡升大笑道:“後來我們又到祝兄家中痛飲,一直持續到後半夜才散席,子謹現在還在祝兄家裡呼呼大睡。”

聽到蔡升提及祝阿,劉景趁機問道:“宏超,你和祝阿認識多久了?”

蔡升不知劉景爲何問起這個,回道:“差不多有三年了。”

劉景娓娓道:“以我昨日席間觀察,祝阿確實是一位難得的豪傑,爲人慷慨……”

蔡升聽得連連頷首,卻不想劉景話鋒一轉:“不過……祝阿固然爲豪傑,可偷盜終歸是雞鳴狗盜之事,大丈夫所不爲也。”

“這個……蔡升心裡隱隱意識到不妙,趕緊爲祝阿辯解:“祝兄並不爲害鄉人,只偷竊那些往來南北的外地商賈。”

劉景似笑非笑道:“宏超,這話只能拿來騙騙無知百姓,難道你要用它來騙我嗎?”

蔡升無奈之下,不得不打起感情牌:“祝兄昨日還對劉君拔刀相助……”

劉景緩緩搖頭道:“祝阿昨日義助之恩,我沒齒難忘,但是,《法經》曰:‘王者之政,莫急於盜賊。’偷盜乃市中之至害也,百姓患之。我爲市史,今日初掌大權,首先便要一解百姓之困厄,是以偷盜不能不除。”

蔡升幾次欲言又止,論口舌,他如何是劉景對手,何況劉景牢牢佔據着道理,難以辯駁。

(本章完)

第101章 招撫第58章 摺扇 (感謝盟主sofia若冰)第530章 仁義第105章 八陣第175章 授田第42章 點評第385章 夷陵第56章 謝良 (三千字)第491章 徐宗第421章 三英第35章 馬周第198章 招降第402章 噩夢第441章 大罵第139章 於徵第392章 落幕第350章 歸來第178章 來接第97章 目的第493章 猝遇第356章 請婚第515章 不忠第471章 官爵第395章 悲涼第170章 斬首第146章 劇縣 (感謝長老 儒者人之所需)第119章 內憂第79章 命案第44章 單程第8章 腫足第544章 葛周第156章 邀請第96章 建安第413章 潘濬第91章 壁畫第250章 說服第273章 攻城(上)第230章 敗走第369章 出使第353章第157章 仁和第411章 不義第363章 攬才第30章 陶觀第390章 責備第504章 進兵第114章 襄陽第311章 吐血第244章 生子第4章 賴慈第293章 奇策第411章 不義第313章 隆中第84章 魚梁洲第235章 軍市第41章 吟詩第212章 寫信第332章 徐庶第9章 躬耕養客第296章 捷報第72章 偷長第182章 慈幼第120章 茂才第359章 八月第170章 斬首第78章 曬書第342章 陷陣第129章 雙戟第369章 出使第114章 襄陽第9章 躬耕養客第214章 定計第397章 攻城(1)第539章 所求第363章 攬才第358章 戰略第293章 奇策第20章 南陽來客第66章 徙邊第303章 復仇第535章 人望第70章 攤牌第192章 開戰第194章 羌笛第262章 水戰(上)第420章 評價第440章 匕見第215章 南下第93章 墓祭第148章 警鼓第142章 計劃第152章 改名第385章 夷陵第221章 矢石第109章 難題第155章 拜訪第324章 膝席第273章 攻城(上)第447章 高義第487章 盛匡
第101章 招撫第58章 摺扇 (感謝盟主sofia若冰)第530章 仁義第105章 八陣第175章 授田第42章 點評第385章 夷陵第56章 謝良 (三千字)第491章 徐宗第421章 三英第35章 馬周第198章 招降第402章 噩夢第441章 大罵第139章 於徵第392章 落幕第350章 歸來第178章 來接第97章 目的第493章 猝遇第356章 請婚第515章 不忠第471章 官爵第395章 悲涼第170章 斬首第146章 劇縣 (感謝長老 儒者人之所需)第119章 內憂第79章 命案第44章 單程第8章 腫足第544章 葛周第156章 邀請第96章 建安第413章 潘濬第91章 壁畫第250章 說服第273章 攻城(上)第230章 敗走第369章 出使第353章第157章 仁和第411章 不義第363章 攬才第30章 陶觀第390章 責備第504章 進兵第114章 襄陽第311章 吐血第244章 生子第4章 賴慈第293章 奇策第411章 不義第313章 隆中第84章 魚梁洲第235章 軍市第41章 吟詩第212章 寫信第332章 徐庶第9章 躬耕養客第296章 捷報第72章 偷長第182章 慈幼第120章 茂才第359章 八月第170章 斬首第78章 曬書第342章 陷陣第129章 雙戟第369章 出使第114章 襄陽第9章 躬耕養客第214章 定計第397章 攻城(1)第539章 所求第363章 攬才第358章 戰略第293章 奇策第20章 南陽來客第66章 徙邊第303章 復仇第535章 人望第70章 攤牌第192章 開戰第194章 羌笛第262章 水戰(上)第420章 評價第440章 匕見第215章 南下第93章 墓祭第148章 警鼓第142章 計劃第152章 改名第385章 夷陵第221章 矢石第109章 難題第155章 拜訪第324章 膝席第273章 攻城(上)第447章 高義第487章 盛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