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1章 有望

第541章 有望

“諸葛軍師過譽。”嬀整再度向諸葛亮長揖一禮,而後道:“古人云:‘人無禮義則亂,不知禮義則悖。’孫氏父子出身低微,不知禮義,悖逆無道,昔日孫堅逼死荊州刺史王(睿)通耀,孫策攻滅揚州牧劉(繇)正禮,孫權殘害盛(憲)府君,父子一如是也。”

在視州、郡如邦國,視州、郡之長如君主的漢代,孫氏父子三人,皆有迫害刺、牧、郡守的事例,可謂十分罕見。

嬀整繼續說道:“孫堅尚有破逐董卓,收復雒都之義舉,功足抵過,而孫策、孫權兄弟卻於國家無寸尺之功。

孫策甘爲袁術爪牙,助紂爲虐,侵暴江表,故廬江太守陸(康)季寧,吳郡冠族長者,海內稱譽,而孫策附逆相攻,破城害之;故合浦太守王晟,與孫堅有升堂見妻之分,而孫策不念舊情,鹹誅其族。正所謂‘多行不義必自斃。’孫策終因悖逆無道,殺戮過多,而死於義士之手。

誰知孫權接掌江東後,未曾吸取其兄的教訓,反而變本加厲,不但殺害盛府君,吳、會名士豪傑,亦多遭屠戮。且連年興兵,敗多勝少,民力歲衰而賦役歲興,江東百姓,苦孫氏久矣!

故吾等冒死西詣豫章,披肝膽,布腹心,懇肯安南將軍再興義兵,誅討孫權,廓清江東!如此,則吾等雖萬死而無怨!”

嬀整一番說辭,直令坐者動容,諸葛亮不由嘆道:“昔項羽滅秦摧漢,幾有天下,然卒敗垓下,自刎烏江,爲笑後世,皆因不施仁義,陵上虐下之故。孫氏如此不仁,基業又豈能長久?”

接着諸葛亮話鋒一轉,又道:“不過孫氏儘管罪行昭着,士民怨之,到底已歷三世,根基穩固,羽翼已豐,恐難卒除,君等皆江東俊傑,膽智絕人,不知心中可有定計?”

嬀整頷首回道:“丹陽太守孫翊,與其父、兄一樣,皆勇而果躁,輕而無備,除之不難。孫翊一旦身死,家兄爲大都督,自可統攝丹陽諸部,安插親信,清洗不服,舉郡以應義師。”

“善!”盛匡忍不住拍案而起,目光熱切的看向諸葛亮,激動之情,溢於言表:“軍師,此計若成,則孫權無能爲也,惟困守吳地,束手待斃耳!”

不怪盛匡如此激動,嬀覽、戴員等人如果真能殺死孫翊,不必舉丹陽全郡(事實上他們也沒這個能力,畢竟周瑜、程普數萬大軍,就在丹陽春谷),他們只需舉郡城宛陵而反,就足以對孫權造成致命打擊。

這絕非誇張之言,宛陵地理位置極其重要,堪比江陵之於荊州,向西,可從背後威脅春谷周瑜大營;向東,可直逼吳郡城下;向南,可攻略會稽之地,不管從哪個方向出擊,皆爲孫權所必救。

若成功佔據宛陵,等於是直接捏住了孫權的“七寸”,孫權即便不甘就擒,困獸猶鬥,亦無力迴天,敗亡只是時間的問題。

諸葛亮心中亦喜,只是他年紀雖輕,卻性沉毅有度,喜怒不形於色,外人很難窺探出其內心真實想法。諸葛亮笑着對盛匡點了點頭,轉謂嬀整道:“有君等爲助,何愁大事不成?”

之後諸葛亮詳問丹陽之事,嬀整從嬀覽、戴員二人爲尋求復仇,接受孫翊禮聘出山講起,再到幾人密謀西迎劉景,意外爲麻、保賊所阻,至孫翊平定麻、保二屯,大軍雲散爲止。

期間諸葛亮不時提出問題,嬀整一一答之,談話整整持續了一個多時辰,諸葛亮心中已有腹案,對嬀整道:“將軍命我都督揚州,授予便宜行事之權,然此事事關重大,已超出我之權責,還需派人稟明將軍,請將軍定奪。”

嬀整亦知此理,所以面上並無失望之情,善意提醒諸葛亮道:“夫事以密成,語以泄敗。吾等所圖甚大,每拖延一日,就增加一分泄露的風險,吾等身死是小,使孫權有所防備,導致功虧一簣,則追悔莫及。”

諸葛亮頷首道:“足下所言甚是,我這便派人火速傳報將軍,同時厲兵柴桑,籌度糧谷,修繕舟車,增作戰具,以待將軍之令。”

嬀整聞言稍感安心,恭維道:“諸葛軍師遇大事而有靜氣,安排軍務井井有條,成竹在胸,真世之良將也,難怪能夠建功江、贛,戮賁斬當(孫賁韓當),所向無敵,令孫權君臣,談之色變。”

諸葛亮笑而不語,督揚州數月間,這等吹捧之言,時有耳聞,已經習以爲常。隨後諸葛亮讓盛匡招待嬀整入亭舍休息。

盛匡、嬀整告退後,諸葛亮問徐庶、楊儀道:“元直,威公,此事你們怎麼看?”

楊儀不同於盛匡,他對吳人始終報以警惕之心,疑道:“軍師,這會不會是敵人的詭計,爲誘使我軍深入,故意詐降?”

諸葛亮不置可否,又看向徐庶。

徐庶略一沉吟,道:“我倒是認爲嬀覽、戴員是真心投靠。二人乃盛憲所舉孝廉,身份敏感,儘管被孫翊看重,卻爲孫權所忌,二人仕吳,除非有一日孫翊執掌江東,否則幾無仕進可能。而轉投我軍,不但能爲舉主報仇,亦有機會佔領大郡。之前嬀整聲言:“舉郡以應。”視丹陽爲禁臠,似不欲我軍插足。”

“這豈能由得他們。”楊儀薄脣一抿,忍不住冷哼出聲,道,“難道他們還妄想割據丹陽不成?簡直是癡人說夢!”

諸葛亮認爲楊儀話雖有些難聽,卻深有道理,宛陵地理位置實在太過重要,絕不可假手旁人,必須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

諸葛亮道:“我的看法與元直相同,嬀覽,戴員必是真心投靠,正所謂機不可失,時不再來,此時斷不可猶疑,我這便寫信給將軍,說服其出兵。”說到最後,諸葛亮已是心情激盪,幾難自持,當即撇下徐庶、楊儀二人,返回後室奮筆疾書,內心所思所想,洋洋灑灑,一氣呵成。

信的最後,諸葛亮對劉景道:“宛陵一下,則東南再無變數,將軍霸業,可成矣!社稷,亦有望矣!”

(本章完)

第45章 弩第310章 親近第440章 匕見第254章 突圍第243章 學官第399章 攻城(3)第183章 吏治第22章 交談第174章 滅族第208章 斬殺第225章 勇悍第513章 斬當第284章 澤國第442章 破局第537章 茂才第434章 伏擊第12章 質書救鄰第451章 水鏡第125章 新野第26章 市樓第410章 中箭第270章 醫所第369章 出使第255章 後續第517章 古樟第171章 結束第239章 嚴法第20章 南陽來客第186章 八月第246章 名字第448章 下馬威第39章 自負第493章 猝遇第181章 棄嬰第83章 預言第34章 志向第95章 別部司馬第299章 兵臨第412章 刺史第281章 面見第302章 富貴還鄉第210章第138章 徵辟第163章 解土第59章 嚴肅第259章 送禮第13章 張羨第489章 太史慈第310章 親近第123章 赴宴第84章 魚梁洲第536章 邀請第240章 說和第304章 北上第479章 蒼梧第375章 返回第501章 彭虎第457章 飛矢第512章 伏兵第543章 刺孫第413章 潘濬第342章 陷陣第343章 斬將第279章 連雨第413章 潘濬第528章 惡氣第283章 洪水第444章 東曹掾第164章 動手第195章 韓廣第208章 斬殺第162章 免役第27章 皓月第524章 馬尾第393章 破城第344章 中箭第292章 救治第461章 守節第441章 大罵第534章 歸心第124章 宴會第281章 面見第340章 部督第523章 南下第472章 失策第525章 劉曄第40章 悲歌第540章 國士第65章 後續第301章 城破第201章 北上 (感謝盟主浮沉一年間)第343章 斬將第126章 六禮第60章 跋扈第450章 官學第216章 取名第116章 再見第58章 摺扇 (感謝盟主sofia若冰)第98章 高利貸
第45章 弩第310章 親近第440章 匕見第254章 突圍第243章 學官第399章 攻城(3)第183章 吏治第22章 交談第174章 滅族第208章 斬殺第225章 勇悍第513章 斬當第284章 澤國第442章 破局第537章 茂才第434章 伏擊第12章 質書救鄰第451章 水鏡第125章 新野第26章 市樓第410章 中箭第270章 醫所第369章 出使第255章 後續第517章 古樟第171章 結束第239章 嚴法第20章 南陽來客第186章 八月第246章 名字第448章 下馬威第39章 自負第493章 猝遇第181章 棄嬰第83章 預言第34章 志向第95章 別部司馬第299章 兵臨第412章 刺史第281章 面見第302章 富貴還鄉第210章第138章 徵辟第163章 解土第59章 嚴肅第259章 送禮第13章 張羨第489章 太史慈第310章 親近第123章 赴宴第84章 魚梁洲第536章 邀請第240章 說和第304章 北上第479章 蒼梧第375章 返回第501章 彭虎第457章 飛矢第512章 伏兵第543章 刺孫第413章 潘濬第342章 陷陣第343章 斬將第279章 連雨第413章 潘濬第528章 惡氣第283章 洪水第444章 東曹掾第164章 動手第195章 韓廣第208章 斬殺第162章 免役第27章 皓月第524章 馬尾第393章 破城第344章 中箭第292章 救治第461章 守節第441章 大罵第534章 歸心第124章 宴會第281章 面見第340章 部督第523章 南下第472章 失策第525章 劉曄第40章 悲歌第540章 國士第65章 後續第301章 城破第201章 北上 (感謝盟主浮沉一年間)第343章 斬將第126章 六禮第60章 跋扈第450章 官學第216章 取名第116章 再見第58章 摺扇 (感謝盟主sofia若冰)第98章 高利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