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6章 建安

第96章 建安

劉瑍一提喝酒,劉景就頗感頭疼,劉瑍爲人任誕,飲酒從來不知節制,每每以大醉收場。

劉景酒量不淺,卻十分不喜醉酒,他認爲一個對自身慾望都不知加以限制的人,不會有大作爲。當然,這只是他的個人觀點,未必適用於所有人,尤其是像劉瑍這種才華超羣之輩。

劉家廳堂鄙陋,不足以禦寒,劉瑍不由分說將劉景拉入自己的寢室,令家中老僕溫好酒,又令弟弟劉基撫琴以助酒興。

劉基爲人孝悌,當即取出琴,坐於榻上,雙手輕攏慢捻,悅耳的琴聲隨之響起,清瑩透亮,環繞室中,宛如鴻雁之音。

劉景縱然不通琴藝,亦知此曲乃是《伯夷操》。伯夷是商末周初人,與兄讓國、扣馬諫伐、恥食周粟,被孔子謂之:“古之賢人也。”孟子謂之:“聖之清者也。”他創作的琴曲《伯夷操》,和周文王創作的琴曲《文王操》並稱爲“往聖之遺韻”。

劉景心裡非常喜歡古琴,倘若是承平之世,他一定下苦功專研,可惜如今卻是大亂之世,他目前沒有多餘的精力學琴。不過未來他一定會學,回到漢代,如果不學琴,那不是太遺憾了嗎?

酒過三巡,劉瑍興致漸漸高昂,他不再拘禮,改坐爲臥,最後連酒都懶得自己倒,將弟弟劉基和老僕指使得團團轉。

劉景在旁邊看得嘿然無語。

時間漸至午後,劉瑍不出意外又喝得酩酊大醉,人事不省,被劉基和老僕共同攙扶上牀。

劉景即使一再“偷奸耍滑”,也不免有了些許醉意,眼見劉瑍大醉,劉景料他十有八九是爬不起來了,只好獨自前往杜襲家。

第二次來到杜襲家,發現門外車輛散去大半,僅剩下三四乘。劉景衣袖搖擺,步履悠然,一路長驅直入廳堂,杜襲正與幾名客人談話,見他大搖大擺進來,也不見怪,笑着起身相迎。

“仲達,你怎麼現在纔來?”

面對杜襲的質問,劉景從容回答道:“上午就來了,可大兄家裡賓客盈門,怕是一時無暇招待我,便掉頭去了劉文朗家。”

杜襲沒有看到劉瑍身影,哪還不知,“文朗莫非又喝醉了?——來,仲達,我爲你介紹……”

杜襲拉着劉景的手,爲他引介,今日到訪的客人既有長沙本地人,也有南遷避亂的北人,全都對劉仲達如雷貫耳。

劉景對此早有準備,從袖中取出名刺和衆人互相交換見禮。

等到客人相繼離去,杜襲立刻引着劉景入後室拜見母親,劉景爲杜襲之母準備的禮物不及劉瑍之母,卻也稱得上“貴重”了。

杜襲知道他如今家資頗豐,也就沒說什麼。

劉景之前在劉瑍家喝了不少酒,對於杜襲邀飲,他想也沒想就拒絕了,再喝就真的醉了。

和杜襲一直聊到日落,劉景起身告辭,回到家據劉和反應,今日登門拜訪他的有二三十人,無一不是乘興而來,敗興而歸。

接下來幾日,劉景時而外出拜賀,時而在家待客,直到正月初五,才結束休假迴歸市樓。

正旦之後,市井又重新恢復了冷清之貌,直到正月十五前後幾天,才稍見好轉。

元宵節起源於漢文帝,當年漢文帝因周勃戡平“諸呂之亂”而登上帝位,平定叛亂之日正是正月十五,所以每逢正月十五,漢文帝都會出宮遊玩,與民同樂。

至漢武帝時,逐漸形成了祭祀太一神的風習,往往從黃昏開始,通宵達旦,極爲隆重。《史記·樂書》載:“漢家常以正月上元祭祀太一甘泉,以昏時夜祀,至明而終。”漢代實行宵禁制度,唯正月十五夜不禁。《漢書》載:“執金吾禁夜行,唯正月十五敕許弛禁,謂之放夜。”

進入二月,市井依然蕭條,劉景整日無所事事,不過他倒是不寂寞,因爲杜襲幾乎每天都來市樓找他聊天。

原因是北方傳來了一個不利的消息,去年十二月,李傕、郭汜後悔放天子東歸,聯合張濟,與護衛天子車駕的董承、楊奉大戰於弘農東澗,董承、楊奉大敗,士卒百官死者不計其數,天子被迫橫渡黃河,避往河東郡。

相比於杜襲的憂心忡忡,劉景心態就好多了,原因在於天子今年正月改年號爲“建安”,是爲建安元年(公元196年)。幾個月後,曹操就會帶兵入洛陽護駕,並遷都於潁川郡許縣。

從此以後,天子將遠離苦難,對他來說,如今是黎明前最後的黑暗——亦或者反之?

很快劉景連晚上回到吏舍也不得清閒,隨着孫策渡江殺回江東的消息陸續傳來,桓彝也開始頻繁登門與他探討揚州局勢。

“揚州牧劉正禮有雋才膽略,據聞其少年時從父爲賊所劫質,其纂取以歸,由是知名。自入主江東以來,劉正禮劃江自守,與袁公路交戰經年不落下風,沒不想卻慘敗在孫伯符之手。”

說到這裡,桓彝不禁感慨萬千,他雖然很早就認識孫策,知道他少時便心懷大志,不僅繼承了其父孫堅的勇武,更能潛心學習,增長智慧,未來前途無量。

五年前兄長爲孫堅送喪時,曾見過孫策一面,彼時孫策年僅十七,兄長評其:“文武兼得,智略過人,氣度不凡,不能再以等閒少年視之。”

然而桓彝怎麼也沒想到,孫策竟然“不鳴則已,一鳴驚人”,一戰將揚州牧劉繇打得丟盔卸甲,需知,他今年才二十二歲。就算耿弇復生也不過如此。

劉景笑道:“孫伯符自跨江以來,戰必勝、攻必克,無人敢與他爭鋒,而且軍令嚴整,未嘗擄掠,雞犬菜茹,一無所犯,江東百姓都願意爲他效死力,旬日之間便得到數萬之衆,威震揚州六郡,聲勢一時無兩。——劉繇一敗,孫伯符沒有對手了,江東必爲其所有。”

桓彝認爲現在談論這些爲時尚早,反駁道:“故語云:‘百足之蟲,至死不僵’,劉正禮乃是漢室宗親,亦有才略,雖敗於孫伯符之手,但人心未失,以吳郡太守許貢、會稽太守王朗爲援,重整旗鼓並非難事。屆時孫伯符若不能打破僵局,必將陷入四面楚歌境地。”

劉景也不與他強辯,時間會證明一切,笑着說道:“公長,那我們就拭目以待吧。

(本章完)

第323章 爲壽第466章 射策(上)第340章 部督第202章 衝城(感謝盟主浮沉一念間)第342章 陷陣第175章 授田第120章 茂才第407章 烽火第218章 樓船第420章 評價第61章 鞭笞第382章 西進第249章 聞訊第381章 江陵第480章 買馬第222章第266章 兵臨第143章 縣丞第39章 自負第80章 蹲守(感謝堂主卿塵)第441章 大罵第439章 文聘第92章 先賢第411章 不義第251章 入主第63章 突襲第208章 斬殺第21章 未婚妻第257章 爭執第27章 皓月第151章 全殲第73章 送別第313章 隆中第112章 擔憂第41章 吟詩第196章 招攬第182章 慈幼第340章 部督第265章 再勝第261章第423章 戰死第529章 詔書第417章 柤中第150章 開戰第146章 劇縣 (感謝長老 儒者人之所需)第81章 必須死第531章 放歸第239章 嚴法第516章 夜取第133章 鄧芝第244章 生子第4章 賴慈第495章 鐵樓第530章 仁義第65章 後續第208章 斬殺第58章 摺扇 (感謝盟主sofia若冰)第186章 八月第217章 牀弩第12章 質書救鄰第291章 召見第193章 耒陽第106章 調離第348章 南下第308章 遺願第331章 倚仗第394章 夜襲第87章 請醫第354章 屯田第311章 吐血第308章 遺願第479章 蒼梧第37章 邀請第203章 魄力第510章 計成第152章 改名第173章 南下第286章 軍令第178章 來接第258章第287章 自刎第516章 夜取第469章 重法第261章第254章 突圍第545章 對策第154章 縣舍第104章 軍法第159章 退讓第426章 拔箭第187章 袍鎧第247章 病逝第517章 古樟第225章 勇悍第406章 打擊第340章 部督第503章 餓虎第21章 未婚妻第251章 入主第325章 泉陵
第323章 爲壽第466章 射策(上)第340章 部督第202章 衝城(感謝盟主浮沉一念間)第342章 陷陣第175章 授田第120章 茂才第407章 烽火第218章 樓船第420章 評價第61章 鞭笞第382章 西進第249章 聞訊第381章 江陵第480章 買馬第222章第266章 兵臨第143章 縣丞第39章 自負第80章 蹲守(感謝堂主卿塵)第441章 大罵第439章 文聘第92章 先賢第411章 不義第251章 入主第63章 突襲第208章 斬殺第21章 未婚妻第257章 爭執第27章 皓月第151章 全殲第73章 送別第313章 隆中第112章 擔憂第41章 吟詩第196章 招攬第182章 慈幼第340章 部督第265章 再勝第261章第423章 戰死第529章 詔書第417章 柤中第150章 開戰第146章 劇縣 (感謝長老 儒者人之所需)第81章 必須死第531章 放歸第239章 嚴法第516章 夜取第133章 鄧芝第244章 生子第4章 賴慈第495章 鐵樓第530章 仁義第65章 後續第208章 斬殺第58章 摺扇 (感謝盟主sofia若冰)第186章 八月第217章 牀弩第12章 質書救鄰第291章 召見第193章 耒陽第106章 調離第348章 南下第308章 遺願第331章 倚仗第394章 夜襲第87章 請醫第354章 屯田第311章 吐血第308章 遺願第479章 蒼梧第37章 邀請第203章 魄力第510章 計成第152章 改名第173章 南下第286章 軍令第178章 來接第258章第287章 自刎第516章 夜取第469章 重法第261章第254章 突圍第545章 對策第154章 縣舍第104章 軍法第159章 退讓第426章 拔箭第187章 袍鎧第247章 病逝第517章 古樟第225章 勇悍第406章 打擊第340章 部督第503章 餓虎第21章 未婚妻第251章 入主第325章 泉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