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九章 從屋上建瓴水

閻爾梅不是空手而來,他雖然是白衣入朝,但畢竟出身沛上豪門望族,回到徐州老家以後,很快就散盡家財,組織起了多達二千餘人的民兵部隊來協助許都。

從此也可見到江南士族們的財力是多麼雄厚,閻爾梅已經是以清正聞名於世的人物。他關心貧苦百姓,對待家族佃農也很少刻薄地進行剝削和壓榨,但是憑藉數代積累的財富,竟然還是擁有能夠組織兩千人民兵部隊的財力。

那麼其他貪婪遠過於閻爾梅的江南士紳望族,財力又是何其雄厚?

許都對東南士卒早就深感失望,不過他對這些人的心理也特別瞭解,這一點是李來亨與其他大順軍將領都不能相比的優勢。

許都很快就把閻爾梅樹立爲旗幟,大加表彰,宣傳他白衣來徐、組織民兵協助大順軍的事蹟,又暗中密令手下將士們到處傳言:

說閻爾梅白衣入朝,已經深得晉王李來亨的賞識,待徐州之戰結束以後,就會被拔擢上汴,白衣卿相,位列尚書、侍郎之職。

這樣的消息一經傳出,由大順軍將士推波助瀾,在徐州各縣很快就瘋狂傳播了起來。本來徐沛一帶的士紳豪強們就對清軍的屠城威脅,深爲恐懼和憂慮,現在又傳聞大順軍用人不拘一格,只要有功於守衛徐州者,今後都會被列入另冊,特加重用的消息。

不消說了,對於誓死也要做官迷的士紳一輩來說,什麼樣的消息,也沒有能當官的消息更好了。

坊間瘋傳晉王李來亨和先帝李自成、光中天子李過不同,是“會用人”的英明領袖。據說他是大順軍中最善待士紳文人的一位大帥,不然的話,許都、閻爾梅等明朝時的豪士,怎麼會驟然得此殊榮和大位?

不必說了,散盡家財,組織民兵,投李晉王去吧!將來必可做大官啊!

正從曹州出發率軍瘋狂追擊多爾袞大軍的李來亨,伏在馬背上已經兩天一夜沒有解甲。他地內襯衣物完全被汗水浸溼,嚴寒的冷氣又將這些衣服上的水漬凍成了一片白霜。

徵人鐵衣寒,李來亨穿着這樣一身厚重又冰冷的衣服,當然是忍不住打了好多個噴嚏。

他看着身旁隨同行軍的方以仁、顧君恩兩位文人,見到他們同樣衣不解甲,跟隨諸將辛苦奔馳追擊的樣子,就笑道:

“樂山,好直,此戰若能擊破多爾袞,幽燕不過唾手可得,直搗黃龍府也不在話下。到了那時候,天下間將再無人可以抵抗我輩。

我當年和你們談均田大計的時候,你們都擔心反對力量會太強。那麼今天再看又將如何?徐州一役不勝則亡,一旦勝利,孤想推行什麼樣的均田政策,難道還有人能夠抵抗嗎!”

“殿下欲平天下士紳乎?”

在戰馬上疾馳很長一段時間,精神已經極端疲憊的李來亨又打了個哈欠,說:

“將來營田法是必須在天下範圍內廣泛推廣……當然,孤絕不將士紳一輩逼入絕境。等到平滅多爾袞後,營田新法的力量都會有所減免,孤看還很有必要繼續扶持士紳一輩向耿應衢那樣的紳商轉型。

這天下……這天下該有些變化了。”

徐沛一帶的士紳還不知道,李來亨早就制訂好了將來“吞食剖分”他們的計劃,猶自因爲許都的種種空頭支票和閻爾梅的模範作用,開始大量組織團練民夫奔往前線,協助大順軍進行防禦作戰。

飛雲橋的北岸,清軍攻勢如火如荼,尼堪已經親自下場,率領前鋒營的八旗精兵猛撲順軍營盤。

而在飛雲橋的南岸,谷可成坐鎮留城指揮部。這座小小的集鎮,現在已經被數不清的民夫充塞。

這幾天來從徐州各縣趕來沛縣支援參戰的民夫數量,已經多達近二萬人之多。

對於許都的動員成果,谷可成歎爲觀止:“書生佩劍,真可比萬夫長了。”

南朝宋元嘉年間,北魏的將領步尼公魏將步尼公就曾經屯聚留城,與南朝宋的將領稽玄敬相遇後,引兵交戰於現在飛雲橋的位置附近。

當時飛雲橋還沒修成,只有一座苞橋,沛縣縣民當時也被南朝宋的將領激勵動員起來,到處襲擾北魏軍隊,還將苞橋燒燬。北魏軍隊都以爲宋兵大軍已經到達,就紛紛爭搶北渡河流,結果溺死大半。

明朝正德四年時,黃河還曾經決堤于飛雲橋一帶,河水涌入大運河。嘉靖八年,飛雲橋的河道又向北變遷到魚臺縣附近,嘉靖三十七年,這裡的河水支流又重新衝到飛雲橋,嘉靖四十四年,黃河又氾濫,直到萬曆以後,本地河工遏河南徙,橫決始免。

從此也可見得,飛雲橋這段河道是黃河和大運河交匯處的一個重要要點。由於河道比較狹窄,河流易於氾濫,就軍事角度來說,的確是清軍衝向徐州的必爭之地。

谷可成獲得許都動員的大批民夫增援以後,他的信心又有所增強,除了派一部分親軍兵馬衝到北岸營盤增強防禦力量以外,又讓許都組織民夫在南岸留城一帶繼續修建更多營盤和炮臺協防。

大順軍在飛雲橋上,兵力陸續增加,此時已達到戰兵一萬人、民夫二萬人的數量。以此兵力,谷可成有信心再堅守幾天時間,直到李來亨率領汴梁精兵趕到!

“晉王大兵將至,我輩最多再守三天……不!最多再守兩天,晉王一定能夠趕到。”

留城在沛縣東南五十里,是春秋戰國時宋國修築的城市。秦二世時秦嘉立景駒爲楚王,就是在留城。後來張良遇漢高祖,也是在此,因此張良被封爲留侯,就是以留城之名。

大元三年,苻秦將領彭超攻彭城,留輜重於留城,謝玄帶兵救援彭城的時候,便是揚聲遣軍向留城,彭超就自動解除了彭城之圍,可見留城的位置也相當關係徐州要害。

古之彭城,即今天的徐州。

留城現在還有一點特爲重要,就是運河所經,城北十三裡有馬家橋閘,也是控制大運河河道的一個要點。

一旦飛雲橋失守,谷可成設置的第二道防線便在這裡。

徐州岡巒環合,汴泗交流,北走齊、魯,西通樑、宋,實在是天下要害之地。

飛雲橋上清軍又調來大批火炮,轟鳴聲驚天動地。大順守軍同樣用密集的槍炮進行反擊,但由於兵力上寡不敵衆,許多處炮臺都很快遭到清軍平毀,飛雲橋北岸據點就此呈現出岌岌可危的態勢。

谷可成沉着地說:“徐州三面環山,只有西面平川數百里,西走樑、宋。多爾袞從魯西南來攻徐州,確實是一招可怕的兵法。一旦徐州又失,中原就等同於開關延敵,真若從屋上建瓴水,我們絕不能讓徐州有什麼閃失,否則死後如何面對老萬歲去呢?”

第五十九章 剿左之策第一百一十一章 歷史轉動起來了第八十一章 勇士捐軀第八章 濟南之屠第一百四十四章 燙手山芋邢夫人第一百三十七章 長伯,好做好做第一百一十六章 西安事變第三十八章 楊嗣昌的終局(二)第一百二十一章 秦人不暇自哀第八十五章 紙幣第一百二十五章 潰圍第七十六章 掃除絕域第一百三十七章 給我翻譯翻譯第八十章 沅兵的大炮第一百三十章 蟲豸搞政治第七十五章 尚可喜第六章 純良的雙喜哥第八十七章 君以國士待我,我必以國士報之第三十三章 推行營莊制第一百章 東方既白,大順中興第一百四十章 密集陣第四十章 懦夫畏死終須死第三十七章 攤丁入畝不是必殺技第三十五章 周公吐哺第一百章 中心開花第一百零三章 馬三寶第二十四章 洛陽春光好(一)第二十三章 福建第九十七章 博洛唱歌洪太死第六十六章 生吞隨州第九十八章 他來了,李來亨他來了第四十一章 李過的問題第七十六章 跑跑跑第三十七章 真正的新朝雅政第二十六章 張獻忠的天國建國記(四)第十三章 老營改革(上)第十七章 張皮綆歸來第七十八章 治隆漢唐第四章 於大忠第一百四十一章 多爾袞不如皇太極第一百四十二章 突然武俠化的一章插曲第一百一十二章 奔楚(二)第三十六章 人才儲備第一百三十三章 雁門之戰以後第五十四章 車騎關第一百零三章 方以仁的困清之策第七十一章 郝搖旗的三堵牆第六十五章 摧破裕州城(一)第十五章 強攻屏風寨(一)第二十八章 張獻忠的天國建國記(七)第二十五章 大戰將至第六十七章 真是一條好狗第二十二章 白花花的銀子第五十章 河南巡撫的稻草(三)第三十七章 闖軍萬勝第十二章 沈莊軍第八章 濟南之屠第一百一十四章 小太師第十五章 小河溪集市第五十七章 左良玉的打算第四十五章 李來亨的新編制第六十五章 入藏第四十八章 無能狂怒第五十三章 出秦第二十章 先取上游第七十七章 夢迴劉宗敏第四十一章 楊嗣昌的終局(五)【第三更】第一百零一章 崩潰的吳三桂第八十九章 張獻忠第二十九章 張獻忠的天國建國記(完)第一百二十五章 潰圍第八十三章 歷史開始了第一百一十九章 從屋上建瓴水第十九章 陰謀改變不了歷史第一百一十八章 金戈鐵馬之象第一百四十七章 九朝神都空惆悵第十七章 無派第一百零八章 闖軍一諸侯(下)第六十七章 葉爾羌第九十七章 聯軍末路(二)第七十五章 崇禎的四字宗旨第一百七十一章 馬前卒第二十章 李來亨爲誰前驅第四十三章 刀伊入寇第八十四章 重回得勝寨第九十七章 東師出動第一百一十八章 金戈鐵馬之象第十二章 兩大寇第十六章 五軍第六十五章 朕不爲寡人第四章 闖營一小卒(中)第二十八章 攻城大營第七章 侯爺的日子第三十四章 大加封賞第十九章 文武百官第一百五十九章 最後一戰(五)第三十一章 破陣軍嶺川(二)第八十二章 西瓦吉大王第八十九章 白溝河第八十一章 大明中興
第五十九章 剿左之策第一百一十一章 歷史轉動起來了第八十一章 勇士捐軀第八章 濟南之屠第一百四十四章 燙手山芋邢夫人第一百三十七章 長伯,好做好做第一百一十六章 西安事變第三十八章 楊嗣昌的終局(二)第一百二十一章 秦人不暇自哀第八十五章 紙幣第一百二十五章 潰圍第七十六章 掃除絕域第一百三十七章 給我翻譯翻譯第八十章 沅兵的大炮第一百三十章 蟲豸搞政治第七十五章 尚可喜第六章 純良的雙喜哥第八十七章 君以國士待我,我必以國士報之第三十三章 推行營莊制第一百章 東方既白,大順中興第一百四十章 密集陣第四十章 懦夫畏死終須死第三十七章 攤丁入畝不是必殺技第三十五章 周公吐哺第一百章 中心開花第一百零三章 馬三寶第二十四章 洛陽春光好(一)第二十三章 福建第九十七章 博洛唱歌洪太死第六十六章 生吞隨州第九十八章 他來了,李來亨他來了第四十一章 李過的問題第七十六章 跑跑跑第三十七章 真正的新朝雅政第二十六章 張獻忠的天國建國記(四)第十三章 老營改革(上)第十七章 張皮綆歸來第七十八章 治隆漢唐第四章 於大忠第一百四十一章 多爾袞不如皇太極第一百四十二章 突然武俠化的一章插曲第一百一十二章 奔楚(二)第三十六章 人才儲備第一百三十三章 雁門之戰以後第五十四章 車騎關第一百零三章 方以仁的困清之策第七十一章 郝搖旗的三堵牆第六十五章 摧破裕州城(一)第十五章 強攻屏風寨(一)第二十八章 張獻忠的天國建國記(七)第二十五章 大戰將至第六十七章 真是一條好狗第二十二章 白花花的銀子第五十章 河南巡撫的稻草(三)第三十七章 闖軍萬勝第十二章 沈莊軍第八章 濟南之屠第一百一十四章 小太師第十五章 小河溪集市第五十七章 左良玉的打算第四十五章 李來亨的新編制第六十五章 入藏第四十八章 無能狂怒第五十三章 出秦第二十章 先取上游第七十七章 夢迴劉宗敏第四十一章 楊嗣昌的終局(五)【第三更】第一百零一章 崩潰的吳三桂第八十九章 張獻忠第二十九章 張獻忠的天國建國記(完)第一百二十五章 潰圍第八十三章 歷史開始了第一百一十九章 從屋上建瓴水第十九章 陰謀改變不了歷史第一百一十八章 金戈鐵馬之象第一百四十七章 九朝神都空惆悵第十七章 無派第一百零八章 闖軍一諸侯(下)第六十七章 葉爾羌第九十七章 聯軍末路(二)第七十五章 崇禎的四字宗旨第一百七十一章 馬前卒第二十章 李來亨爲誰前驅第四十三章 刀伊入寇第八十四章 重回得勝寨第九十七章 東師出動第一百一十八章 金戈鐵馬之象第十二章 兩大寇第十六章 五軍第六十五章 朕不爲寡人第四章 闖營一小卒(中)第二十八章 攻城大營第七章 侯爺的日子第三十四章 大加封賞第十九章 文武百官第一百五十九章 最後一戰(五)第三十一章 破陣軍嶺川(二)第八十二章 西瓦吉大王第八十九章 白溝河第八十一章 大明中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