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三章 刀伊入寇

自從日本戰國結束以後,雖然來自日本的商人和武士,曾靠朱印船制度,一度活躍在東南亞地區。

但是自從天草之亂以後,伴隨着德川幕府的鎖國令,不僅日本對東南亞的影響徹底終止,而且中日交流也大部分因之結束。

所以當順朝朝廷接到日本來使朝貢的消息時,頗爲驚訝,畢竟中日之間,不通消息,已有十年之久。

李來亨當然知道所謂朝貢,不過是一幫子想要騙取天朝上國好處的騙子而已。但當大臣們問清緣由以後,就連李來亨都對日本使者所說的“刀伊海寇”十分有興趣了。

所謂刀伊,是日本人對女真人的稱呼。早在隋唐時期,就有關於這些生活在東北黑龍江流域、阿什河流域的東北漁獵民族,在日本海上活動的記錄。

漁獵民族、漁獵民族,畢竟有一個漁民的成分存在。女真人的起源地正是以阿什河流域爲核心,擴散至松花江流域、拉林河流域、呼蘭河流域等地區。僅從這一點,就可以看出女真人的早期發展,實際上就已經與河流船隻有着緊密的聯繫。

以河流爲軌跡發展,女真人最終也順着前人的腳步走向了大海。與歐洲的維京人一樣,東北寒冷的氣候,也極大的影響到了女真人的早期社會發展。

隨着早期女真部落的發展,伴隨着女真人的人口不斷增多,大量的女真人順着黑龍江、鴨綠江入海。他們所要打劫的主要目標,是當時在女真人眼裡富庶,而且危險性較低的朝鮮半島,也就是當時的高麗。

不過伴隨着女真人在海上活動的日漸頻繁,這些海盜們也開始順着當時的貿易道路進行劫掠,而作爲高麗通商頻繁的對象之一——日本,很快就成了女真海盜的目標。在多次騷擾性攻擊之後,宋天喜三年、日本寬仁三年,一支五十艘船的女真艦隊突襲了日本的對馬島,之後又登陸了壹岐島。對日本產生極大衝擊的“刀伊入寇”就此開始。

此時的日本正值平安時代,相對封閉的日本社會,對於這樣一支龐大的外敵入侵可謂是兩眼抹黑。而對敵人“刀伊”這一稱呼,也是事後才從高麗人那裡得知。不過大敵當前,也容不得日本豪族們糾結這些敵人從何而來。女真人在大肆劫掠對馬島和壹岐島之後並不滿足,接着揚帆在北九州的筑前登陸,由於來不及防守,當地的豪族們只得紛紛逃離自己的封地任由女真人四處燒殺劫掠,如入無人之境。

爲了應對女真人的入侵,日本九州地區的豪族開始集結起來共同應敵。不過即使日本豪族們集結了遠比女真人龐大的軍隊,但是這些豪族們卻驚訝的發現,他們原本自傲的劍術與弓術,在女真人面前竟然收效甚微。

女真人強悍的戰力,將當時大陸的軍事技術,完美的在日本展現出來。這些戰術對於平安時代的日本人來說,造成了極大的衝擊。

不過在經歷了初期的混亂之後,日本豪族們開始冷靜的對付這些入侵者。從後來的對俘虜的審問中得知,實際上這支軍隊中有相當數量的高麗人。他們有的就是海盜,但還有一些則是被裹挾的奴隸。因此這支入侵日本的女真海盜,在戰鬥力上實際上是大打折扣的。

因此在日本軍隊對女真人的進攻下,加上風暴來襲,這支女真海盜只得選擇乘船離開,然後轉向肥前,不過在那裡又遭到了嚴陣以待的日本軍隊迎擊。之後女真船隊不斷在外海遊弋試圖尋找戒備鬆懈的登陸地點,但在日本軍隊的嚴陣以待下,只得悻悻而歸。最後,這支船隊遭到了高麗海軍的清剿,大量日本人被高麗解救,送回日本。

女真人在之後的很長時間中,也一直在海上從事着打家劫舍的事業。即使是後來完顏阿骨打帶領着女真人建立了金朝,仍然有不少女真人選擇投身海上去做海盜。

不過隨着日本軍事技術的發展,還有金朝的興盛以及此後女真人和蒙古的長期戰爭。曾經一度統治着日本海的女真海盜,便慢慢退出了日本人的視野範圍。

只是德川幕府怎麼都想不到,清軍在攻陷朝鮮以後,大批被解散的朝鮮軍隊,不得不下海爲盜。

而清軍爲了養活大批八旗戰兵,同樣支持起了朝鮮南方沿海地區的海盜活動。不少清軍士兵也親自參與到了劫掠日本的海盜活動裡,他們之中不少人出身東江鎮,富有航海經驗,即便是滿洲兵,不少人也都有在山東、遼東半島之間浮海活動的經驗。

這樣一大羣軍事經驗豐富、作戰軍械精良,而且組織嚴密、紀律嚴格的百戰精兵,即便是兵強馬壯的大順軍,也要嚴陣以待才能對付。

早已馬放南山多年,籌集十多萬大軍討伐天草之亂中的叛亂農民們,都鬧得人仰馬翻、醜態百出的幕府武士,如何會是滿洲人的對手?

九州島一帶頓時遭到毀滅性的掠奪打擊,特別是靠近朝鮮半島的離島對馬島,很快就被清軍攻陷,成爲了滿洲海盜掠奪日本列島的重要基地。

天法三年以來,德川幕府以在九州組織了大批武士進行抗擊,先後調集的軍隊已達到十萬人次以上,這纔將侵入日本沿海地區的滿洲海盜悉數擊退。

但是對馬島還在清軍的控制之下,清軍的威脅依舊在側。德川幕府獲悉朝鮮被滿洲人攻陷以後,王室被屠滅、兩班士大夫被殺戮殆盡的慘狀以後,更加震怖不已,江戶重唱元寇之歌,一種強烈的恐慌感籠罩了日本全境。

在這樣的態勢下,德川幕府不得不改變了其以往的鎖國政策。一面同荷蘭人聯繫,希望與荷蘭人合作收復對馬島,另一方面則遣使大順,一面希圖打探清楚佔領大陸、取代了明國的新王朝是何狀態,一面也希求順朝發兵,與日本共同對付滿洲海盜。

日本使者的到來,也讓大順意識到了清軍並非靜止不動的一羣蠢人。他們入朝鮮、改國姓,絕非一時的突發奇想,而是有了全盤的中興計劃和戰略,而且還在以極爲驚人的執行力強力執行之中。

李來亨也驟然意識到了,如果繼續放縱清軍恢復實力,那麼不止自己爲王前驅的計劃可能將會成爲後世的笑柄,而且還可能使得大順面臨一個比高句麗和契丹都強大得多的新敵人——而這將嚴重影響到順朝的長治久安。

他終於下定決心:“朕必將殲滅滿洲,不遺此禍於後世子孫。”

伐遼戰爭,在天法四年的春天開始了。

第七十七章 勿以多殺爲慮第一百八十四章 愛新覺羅殺無赦第十六章 五軍第一百一十七章 大清忠臣洪承疇和大明忠臣吳三桂第一百三十六章 南明是盟友,需要五十個師保護第五十一章 半日破城第八十章 鄉官體制開始動員第一百二十四章 寧夏寧夏第六十八章 羅老帥別這樣第五十五章 復興陝西第四十一章 左跑跑第一百零三章 長安議第五十二章 深州城破第八十章 鄉官體制開始動員第一百三十六章 南明是盟友,需要五十個師保護第一百四十五章 吳橋賊第十二章 闖營的勝利第五十六章 夷陵寨第六十章 兵發中原第九十九章 聯軍末路(四)第一百一十四章 奔楚(四)第八十章 呆迷兒帝國崛起第三十三章 救鮮第一百二十二章 袁時泰的光榮第八十二章 西瓦吉大王第九十二章 解決革回兩營的辦法第五章 拳碎大明第三十二章 遏必隆嗅到危險第三十九章 真定軍議第八十二章 尼堪屠殺第十一章 龍沙讖第一百二十章 阿濟格東路軍第一百一十八章 金戈鐵馬之象第七十八章 紅衣發熕之神第十二章 沈莊軍第一百一十九章 朝廷成敗,悉在吳三桂第二十八章 攻城大營第一百六十五章 大順軍萬勝(一)第六十四章 和碩特戰爭第三十一章 破陣軍嶺川(二)第八十四章 金聲桓的忠告第二十一章 狸奴新生活第一百零八章 阿山瘋了第十章 軍官匱乏第六十七章 真是一條好狗第六十章 從李雙喜到張鼐第六十三章 三人行第二十七章 換將第八十七章 聊城之戰第一百四十九章 瘋狂辱多爾袞第七章 何去何從第一百四十四章 借道第七十七章 勿以多殺爲慮第六十四章 曹營其七十五章 遠征天山第一百三十八章 中興大明啊第六十七章 青羊宮之變第六十章 刀馬旦(下)第一百零三章 東虜醜類第八十一章 土寨整編第一百零一章 陳永福增援上來第一百一十八章 閻爾梅第十二章 鰲拜其七十五章 遠征天山第一百八十八章 復仇第四十一章 血濺第三章 楚闖這一年第四十一章 殿前軍增援山東(二)第一百零九章 西安軍營第一百一十八章 閻爾梅第一百一十九章 奔楚(九)第八十章 囚車行第八十章 沅兵的大炮第十七章 強攻屏風寨(三)第二十三章 龍駒寨第八十五章 隨州的全面勝利第一百六十一章 最後一戰(七)第三十八章 西明第九十八章 聯軍末路(三)第七十一章 花關索(上)第一百五十五章 最後一戰(一)第八十九章 不滅此胡,何復爲人第十五章 春秋大義第一百五十五章 最後一戰(一)第二十章 明末順初第一百二十八章 晉王李來亨第四十四章 小虎隊的初戰第一百一十六章 難道歸來盡列侯第四十九章 河南巡撫的稻草(二)第七十三章 軍官造成的騎牆第二章 顧炎武第二十五章 大戰將至第四十一章 殿前軍增援山東(二)第一百三十一章 雁門關小人第九十三章 慶功宴(下)第八十三章 方以仁失策第八十二章 尼堪屠殺第一百零三章 馬三寶第一百三十八章 中興大明啊第一百六十一章 最後一戰(七)
第七十七章 勿以多殺爲慮第一百八十四章 愛新覺羅殺無赦第十六章 五軍第一百一十七章 大清忠臣洪承疇和大明忠臣吳三桂第一百三十六章 南明是盟友,需要五十個師保護第五十一章 半日破城第八十章 鄉官體制開始動員第一百二十四章 寧夏寧夏第六十八章 羅老帥別這樣第五十五章 復興陝西第四十一章 左跑跑第一百零三章 長安議第五十二章 深州城破第八十章 鄉官體制開始動員第一百三十六章 南明是盟友,需要五十個師保護第一百四十五章 吳橋賊第十二章 闖營的勝利第五十六章 夷陵寨第六十章 兵發中原第九十九章 聯軍末路(四)第一百一十四章 奔楚(四)第八十章 呆迷兒帝國崛起第三十三章 救鮮第一百二十二章 袁時泰的光榮第八十二章 西瓦吉大王第九十二章 解決革回兩營的辦法第五章 拳碎大明第三十二章 遏必隆嗅到危險第三十九章 真定軍議第八十二章 尼堪屠殺第十一章 龍沙讖第一百二十章 阿濟格東路軍第一百一十八章 金戈鐵馬之象第七十八章 紅衣發熕之神第十二章 沈莊軍第一百一十九章 朝廷成敗,悉在吳三桂第二十八章 攻城大營第一百六十五章 大順軍萬勝(一)第六十四章 和碩特戰爭第三十一章 破陣軍嶺川(二)第八十四章 金聲桓的忠告第二十一章 狸奴新生活第一百零八章 阿山瘋了第十章 軍官匱乏第六十七章 真是一條好狗第六十章 從李雙喜到張鼐第六十三章 三人行第二十七章 換將第八十七章 聊城之戰第一百四十九章 瘋狂辱多爾袞第七章 何去何從第一百四十四章 借道第七十七章 勿以多殺爲慮第六十四章 曹營其七十五章 遠征天山第一百三十八章 中興大明啊第六十七章 青羊宮之變第六十章 刀馬旦(下)第一百零三章 東虜醜類第八十一章 土寨整編第一百零一章 陳永福增援上來第一百一十八章 閻爾梅第十二章 鰲拜其七十五章 遠征天山第一百八十八章 復仇第四十一章 血濺第三章 楚闖這一年第四十一章 殿前軍增援山東(二)第一百零九章 西安軍營第一百一十八章 閻爾梅第一百一十九章 奔楚(九)第八十章 囚車行第八十章 沅兵的大炮第十七章 強攻屏風寨(三)第二十三章 龍駒寨第八十五章 隨州的全面勝利第一百六十一章 最後一戰(七)第三十八章 西明第九十八章 聯軍末路(三)第七十一章 花關索(上)第一百五十五章 最後一戰(一)第八十九章 不滅此胡,何復爲人第十五章 春秋大義第一百五十五章 最後一戰(一)第二十章 明末順初第一百二十八章 晉王李來亨第四十四章 小虎隊的初戰第一百一十六章 難道歸來盡列侯第四十九章 河南巡撫的稻草(二)第七十三章 軍官造成的騎牆第二章 顧炎武第二十五章 大戰將至第四十一章 殿前軍增援山東(二)第一百三十一章 雁門關小人第九十三章 慶功宴(下)第八十三章 方以仁失策第八十二章 尼堪屠殺第一百零三章 馬三寶第一百三十八章 中興大明啊第一百六十一章 最後一戰(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