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六章 風起潼關

光中元年,正月三日。

西風烈烈,戰馬嘶鳴,長空驚燕慘叫,亂鴉飛舞。

潼關以西是一派狼煙四起,戰火熊熊的場面,除了長安一隅之地外,吳三桂帶領着三萬多名義藩軍隊四面鎮壓抗清義軍和大順軍的野戰部隊。在長槍與短戟的搏殺聲裡,在火銃與大炮的轟鳴聲中,到處是人喊馬嘶,刀槍崩裂,飛矢如雨,血流如注,炮彈橫飛,屍橫遍野的景象。

清軍的大規模南下攻略,還沒有完全展開。但吳三桂已經先一步在陝西發動了進攻,義藩軍隊的屠刀已經殺死了成千上萬抵制剃髮令的平民百姓,以此勉強穩固了吳三桂對關中一帶的統治,清兵好像潮水一般涌入被重新攻破的首陽關,鞏昌府重新淪喪清軍之手。

米剌印率領一支精幹的大順軍從洮州出發,遠道來援鞏昌,他勉力接濟了不少難民和義軍殘部,安置這些效忠於明朝而難逃吳三桂屠刀的可憐人,前往大順軍的轄區避難。

米剌印遠遠望着首陽關的方向,無限悲痛地罵道:

“東賊殘害關西,此仇我西人必報之而後快。”

米剌印知道僅僅以自己手頭上的兵力,保存洮州作爲襲擾清軍後方的基地,已經十分困難,想要主動出擊,取得更大戰功,實在過於艱難。

秦州、隴西等地的抗清義軍,在永昌元年的最後一個月中,相繼遭到吳三桂的血腥鎮壓。到光中元年的正月,吳三桂又平定了鞏昌一府,雖然在甘肅一帶還存在大量抗清義軍割據自雄,不過在清軍認爲最重要的陝西,只剩下洮州和岷州的米剌印一枝獨秀了。

吳三桂平定叛亂的過程,當然尤爲血腥。清軍肆虐關中大地,使得飽受天災和戰火荼毒的陝西百姓,又遭到了一次更爲可怕的厄運。

當掠奪與殺戮挑起了久在邊關的蠻橫士兵們的獸性,他們沿途無惡不作,奸**女,屠戮老弱,剃髮令給了關寧軍藉口,他們是擁護北明朝廷的王師,是推行“胡服騎射”新政的改革先鋒,邊軍士兵們好像瘋狂的牛氓一樣,它們緊緊地盯住關中所剩不多的一分元氣,肆意飽餐。

而那些喪失了人性的軍官們,更是放任士兵們胡作非爲,他們以掠奪財物與宮女爲賞賜,鼓動那些發了瘋的士兵們“收復”被流賊佔據的“失地”。

峰巒如聚,波濤如怒,山河表裡潼關路。望西都,意躊躇。

米剌印的眼前是飛越而過的羣山萬嶺,他知道自己暫時是無能爲力了,興,百姓苦,亡,百姓苦,晉王啊晉王,你何時方能動手滅亡東虜種類呢?

一行大雁從空中劃過,滔滔的黃河水從潼關城邊上繞城而過,雄偉的秦嶺山脈橫陳而過,深壑險谷比比皆是。

羅戴恩、趙應元和馬進忠率兵駐守在潼關,潼關的地勢的確是極險要的,過去這座關城曾有“關門扼九州,飛鳥不能逾”的讚譽。

可是到了熱兵器時代,到了重型火銃和紅夷大炮縱橫天下的時代,潼關的險要地勢就反而成爲了壓制守軍射界和視野的一種劣勢。

易守難攻的潼關,在熱兵器時代,實際上是典型的易攻難守。

若說潼關以西的關中大地,此時在吳三桂的屠刀下,正被血腥之氣所籠罩。那麼在潼關以東的河南,由於大順軍的治理和營莊制的初步推廣,中州大地的民氣正在得到急速的恢復。

馬進忠剛剛帶着一批來自洛陽的援軍抵達潼關東面,他和駐守陝州的威武將軍李瑋羣在靈寶匯合。

深冬的風此刻卻也不急不緩,村莊旁的枝丫都被沉甸甸的雪花壓住,顯示出瑞雪兆豐年的好兆頭。

遠處黃河與渭水交匯在一起,兩條大河的彙集,使得浮冰破碎。馬進忠站在黃河這側遠眺寬闊遼遠的河面,能夠看到從西面而來的渭水翻卷着波濤後,平靜地涌入黃河的懷抱,之後血脈相融,一同向東奔去。

黃河、渭水交匯,黃河水渾濁無比,渭水則泛着清澈的藍光,它們在交匯後,淡淡的藍色沒有流出多遠就被黃河同化。

馬進忠長期活動在陝西和河南,他現在雖然纔剛剛被提拔爲大順軍的威武將軍,軍階和李瑋羣相同,但畢竟是一位見多識廣的義軍豪帥和明軍降將,早看過許多比眼前更爲壯麗的景色,因此還覺得無甚可觀。

不過李瑋羣是隨州人,他自小生長在大別山中,還是第一次見到黃河與渭水交融,大河衝碎浮冰的勝景,忍不住大呼道:

“兩河相會,連河上封凍的冰面都被衝碎。黃河的有容乃大,我今見之。”

跟隨在李瑋羣和馬進忠兩位大順軍威武將軍身邊的,是陝州州牧裴守約和靈寶縣縣令王鑨。裴守約裹着一件厚厚的棉衣,但還是忍不住直噴熱氣,他也是南方人,不大習慣河南的冬天。

河南孟津籍貫的王鑨,倒是不以爲意。王鑨指着那些讓河水平靜安然流過的河道堤壩,敬佩地說:

“這些堤壩中有許多都是正堂在這兩個月中,帶着陝州百姓加緊趕築而成。河道堤壩的設計,主要就是防備浮冰破壞大堤,其次則是爲了預防開春後的凌汛。

卑職是河南人,知道河南百姓多年來受困於水患,以黃河爲大難之題,更深知在黃河邊上趕築堤壩是多麼困難的事情。

更何況不過兩個月的時間!正堂實乃大才。”

正堂本來指的是官府辦公的大廳,不過到明末時,知府、知州、知縣都開始以正堂爲尊稱。本來明朝對知州的尊稱,主要是用的州牧,不過現在大順改知州爲州牧,自然尊稱便只剩下正堂一個了。

裴守約矜持地笑了笑,他到任陝州以後,掘水井、修水渠,又趕築河堤。如此多的任務,卻僅在兩個月內完成,而且還沒有影響到軍隊的徵發調配,不得不說在行政治才上,確實是出類拔萃的。

不過考慮到營莊制初步推行以後,大順政權獲得的資源汲取能力,再加上新朝初期的朝氣,大順政權的地方牧民官,能夠做出遠超明季的政績,實在沒有什麼奇怪可言。

裴守約只是節制地說:“潼關,南障秦嶺,北阻黃河,既是關西的東大門,也是中原通往西北的門戶。九曲黃河在潼關這裡激轉而過,我帶領本地軍民百姓,趕築了一道堤壩,也相當於是增添了一道長牆,多少能夠在治水的同時,起到一點抗敵御虜的作用。”

馬進忠聽着王鑨和裴守約兩人互相吹捧着,好似又看到了明季以來文臣亂象的一點影子。不過就算是十分討厭文官的馬進忠,也得承認,在操守和能力上,大順的文官不管是真的資質品性更好,還是被新朝的體制法度所約束,的確表現得較明季亂臣們更好。

李瑋羣則突然下了馬,他蹲下身子,將一邊耳朵貼在了地面上,傾聽着遠方的聲音,最後臉色有點難看地說:

“地動……潼關可能發生戰事了。”

裴守約聞言,神情倒是相當冷靜,他帶着文吏們組織民夫們卸下軍隊押運的大批軍資糧秣,勸說李瑋羣和馬進忠:

“輜重大可以先留在靈寶,若真是有虜兵東叩潼關,二將軍當帶上所有騾馬,急速趕去潼關迎敵。”

李瑋羣和馬進忠對視一眼後,不約而同地點了頭。馬進忠更拍胸脯說:“放寬心,老子跑路的速度從來不慢。”

第四章 小徽柔第六十二章 後勤策第一百三十章 天下人仰視的李來亨,無誤第六十八章 摧破裕州城(四)第五十一章 藺營換裝第九十五章 誅殺李自成第七十八章 治隆漢唐第一百二十章 阿濟格東路軍第八十六章 左良玉,斬立決第一百七十四章 絕境白狐第十六章 五軍第四十四章 義送袁時中第十八章 祝捷第十六章 李自成(上)第十八章 瘋狂的田見秀第三十七章 水生第四十七章 李來亨的秘策(四)第一百七十九章 入地無門孔有德第七十八章 寧武關只打了兩天第二十五章 盡入我彀中第三十九章 李定國案第一百一十章 承天府第九十四章 阿巴泰在行動第九十七章 聯軍末路(二)第八十二章 西瓦吉大王第一百二十九章 誰想被李來亨斬殺第六十九章 公審劣士紳第一百四十章 延安使者第十章 牛銓請罪第七十五章 崇禎的四字宗旨第一百零二章 解圍太原城第一百一十九章 朝廷成敗,悉在吳三桂第一百零五章 博野在望第八十七章 君以國士待我,我必以國士報之第五十五章 賀鎮精騎(二)第九章 整治三河第五十二章 深州城破第一百零三章 高鬥樞怎麼辦第十七章 無派第九十一章 高謙日記第三十一章 洛陽春光好(八)第二十二章 白花花的銀子第七十章 聯結小袁營第一百四十章 延安使者第六十二章 添亂小能手第二十三章 張獻忠的天國建國記(一)第八十四章 金山第四十八章 河南巡撫的稻草(一)第八十八章 龐存回鄉第三十三章 破陣軍嶺川(四)第六十八章 沙州之戰第一百二十五章 陝甘大亂,楊承祖難辭其罪第五十九章 大清南征闖孽第一百四十一章 李成棟第一百四十七章 炮手就位第十章 狼真的來了第五十二章 陝西遭了二茬罪第七十章 直衝狗韃中軍第七十七章 撲夷陵(三)第九十二章 焦大沖啊第三十一章 南都內戰第四十四章 李來亨的秘策(一)第二十四章 席捲黃麻第四十五章 李來亨的新編制第一百四十三章 東師已入燕京城第三十三章 推行營莊制第一百一十二章 會戰徐州第五章 先帝遺詔第五十八章 暴斃之憂第一百二十四章 奔楚(十四)第十五章 身後第九十章 方從哲第九十三章 牆式衝鋒沒有對抗第一百零六章 流賊無備第七十三章 軍官造成的騎牆第五十六章 王輔臣第六十九章 公審劣士紳第一百二十六章 奔楚(第二卷完)第一百八十五章 清掃第一百零二章 九條龍谷可成第一百零八章 大清義王吳三桂第一百二十二章 開國封侯,失之交臂第二十五章 盡入我彀中第九十七章 聊城大捷第七十八章 撲夷陵(四)第一百七十二章 最後的明軍第九十四章 火線解放,豁賤爲良第六十九章 安北大都督府第十二章 廢兩改元第四十七章 守臣登陴但垂泣第四十三章 愛新覺羅屯齊第一百四十九章 瘋狂辱多爾袞第六十二章 奪嫡之爭第一百零一章 同心圓第五十六章 賀鎮精騎(三)第一百二十二章 開國封侯,失之交臂第八十九章 搢紳降爲編戶,衿佩等於僕隸第一百四十七章 九朝神都空惆悵第一百零八章 闖軍一諸侯(下)第一百零六章 南陽公經略關中
第四章 小徽柔第六十二章 後勤策第一百三十章 天下人仰視的李來亨,無誤第六十八章 摧破裕州城(四)第五十一章 藺營換裝第九十五章 誅殺李自成第七十八章 治隆漢唐第一百二十章 阿濟格東路軍第八十六章 左良玉,斬立決第一百七十四章 絕境白狐第十六章 五軍第四十四章 義送袁時中第十八章 祝捷第十六章 李自成(上)第十八章 瘋狂的田見秀第三十七章 水生第四十七章 李來亨的秘策(四)第一百七十九章 入地無門孔有德第七十八章 寧武關只打了兩天第二十五章 盡入我彀中第三十九章 李定國案第一百一十章 承天府第九十四章 阿巴泰在行動第九十七章 聯軍末路(二)第八十二章 西瓦吉大王第一百二十九章 誰想被李來亨斬殺第六十九章 公審劣士紳第一百四十章 延安使者第十章 牛銓請罪第七十五章 崇禎的四字宗旨第一百零二章 解圍太原城第一百一十九章 朝廷成敗,悉在吳三桂第一百零五章 博野在望第八十七章 君以國士待我,我必以國士報之第五十五章 賀鎮精騎(二)第九章 整治三河第五十二章 深州城破第一百零三章 高鬥樞怎麼辦第十七章 無派第九十一章 高謙日記第三十一章 洛陽春光好(八)第二十二章 白花花的銀子第七十章 聯結小袁營第一百四十章 延安使者第六十二章 添亂小能手第二十三章 張獻忠的天國建國記(一)第八十四章 金山第四十八章 河南巡撫的稻草(一)第八十八章 龐存回鄉第三十三章 破陣軍嶺川(四)第六十八章 沙州之戰第一百二十五章 陝甘大亂,楊承祖難辭其罪第五十九章 大清南征闖孽第一百四十一章 李成棟第一百四十七章 炮手就位第十章 狼真的來了第五十二章 陝西遭了二茬罪第七十章 直衝狗韃中軍第七十七章 撲夷陵(三)第九十二章 焦大沖啊第三十一章 南都內戰第四十四章 李來亨的秘策(一)第二十四章 席捲黃麻第四十五章 李來亨的新編制第一百四十三章 東師已入燕京城第三十三章 推行營莊制第一百一十二章 會戰徐州第五章 先帝遺詔第五十八章 暴斃之憂第一百二十四章 奔楚(十四)第十五章 身後第九十章 方從哲第九十三章 牆式衝鋒沒有對抗第一百零六章 流賊無備第七十三章 軍官造成的騎牆第五十六章 王輔臣第六十九章 公審劣士紳第一百二十六章 奔楚(第二卷完)第一百八十五章 清掃第一百零二章 九條龍谷可成第一百零八章 大清義王吳三桂第一百二十二章 開國封侯,失之交臂第二十五章 盡入我彀中第九十七章 聊城大捷第七十八章 撲夷陵(四)第一百七十二章 最後的明軍第九十四章 火線解放,豁賤爲良第六十九章 安北大都督府第十二章 廢兩改元第四十七章 守臣登陴但垂泣第四十三章 愛新覺羅屯齊第一百四十九章 瘋狂辱多爾袞第六十二章 奪嫡之爭第一百零一章 同心圓第五十六章 賀鎮精騎(三)第一百二十二章 開國封侯,失之交臂第八十九章 搢紳降爲編戶,衿佩等於僕隸第一百四十七章 九朝神都空惆悵第一百零八章 闖軍一諸侯(下)第一百零六章 南陽公經略關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