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六尚

第六章

中國古代女官的稱呼,最早的記載始於《周禮·天官》。

“周制天子後立六宮,三夫人,九嬪,二十七世婦,八十一御妻……其內則九嬪,世婦,女御,女祝,女史供宮中之職,外又有典婦功,典絲,典枲掌女工之事;內有司服、縫人掌王后之服,外又有染人、追師、屨人供服飾之物。皆統於天官冢宰。”

在外廷,“天子立六宮、三公、九卿、二十七大夫、八十一元士,以聽天下之外治,以明章天下之男教”,九嬪以下既是嬪妾,也是各方面的女官。

世婦掌祭祀、賓客、喪紀;帥女宮滌溉;女御掌御敘王之燕寢,以歲時獻女功,又是各種儀式中世婦的助手;女祝掌後宮祭祀、鑄詞以及有關鬼神之事;女史掌王后之禮職,是王后內治的輔助和秘書。低等的還有在宦官領導下的女酒,女漿,女鹽等。

秦漢時存在女官制度,但史書記載不詳,一般是存而不論的。參酌周禮,女官制度自然承襲。

北魏孝文帝時,女官秩序與外官相對。最高領導人內司,官比尚書令。其次是作司、大監、女侍中,官比二品。監、女尚書、美人、女史、女賢人、女書史、書女、小書女,官比三品。中才人,供人,中使,女生才人,恭使宮人,官比四品。青衣、女酒女餉、女食、奚官女奴,官比五品。

唐宋時,六尚,六司,六典,遞相統攝,後來又直接改爲改爲六尚局管二十四司,形成定製。

明代女官規制以洪武后期最爲完善,其機構設置爲“六局一司”,下轄二十四司及彤史共二十五個分支機構,女官總數約300人。分別掌管著內宮的禮儀、戒令、寶璽、圖籍、財帛、羽仗及衣食供給等諸多宮廷事務。

所以內廷女官制度並非李自成、李過和李來亨的創造發明,而是歷史上古來有之的東西。明朝女官多稱爲尚宮,順軍士卒護送江南的備選女官北上開封時,自然都以尚宮稱呼林貓貓等人。

女官制度的最盛時期,便在隋唐時。

從隋文帝開始,隨着宮廷生活的日益規模化,大批的妃嬪和貴族生活品質越來越被強調,爲了便於管理,內廷仿照前朝,開始設置六局,並由女官擔任,即尚宮、尚儀、尚服、尚食、尚寢、尚功,每個職位有三人,職位低下,相當於從九品。直到隋煬帝時代大加擴充,依照外朝官職,設置了二十四司,並將當時前朝隸屬於外廷門下的殿內局,擴建爲殿內省,用於統轄六局女官。

到了唐朝,發展到了鼎盛時期,唐代的女官,最高的職位可以坐到正三品,譬如大名鼎鼎的上官婉兒,掌管宮中制誥多年,權傾朝野,不下於宰相大臣。

到明代時,理學進一步發展,朱元璋爲了遏制女官的勢力,才大改了唐宋的六尚二十四司制度,將最高女官等級定爲正四品,並廢除了六尚總管一職。

當然,朱元璋對於太監製度也是如此,同樣將最高等級定爲正四品而已。

只不過從朱棣開始,明朝歷代皇帝就對這項“祖宗法度”不斷進行破壞。明朝的皇權雖然強大,但只有朱元璋那種精力超級旺盛的強人,才能將所有皇權握於一君掌中。

明朝多數皇帝,不論是出於制衡文官武將的考慮,亦或者是出於掌握皇權的考慮,都不得不配置閹宦作爲自己的分身與皇權的延伸。

既然大順的太祖李自成已經宣佈徹底廢除了太監製度,使這一項不人道的體制埋葬歷史之中。李過也好,李來亨也好,都認爲沒有違反、破壞“大順祖制”的必要——

即便一些新晉的朝廷官員,百般聲言宦官制度如何不可廢除。但是隻要有人搬出太祖遺訓來,在大順立國未久、太祖屍骨未寒的局面下,任何反對順太祖遺訓的做法都是不可接受的。

既然太監製度已經徹底不復存在,那麼不管如今開封的朝官們有多麼反對李來亨復辟唐代女官體制的做法,也很難提出有力的反對意見。

李來亨給出的選擇,只有兩個:第一個便是違逆太祖遺訓,復辟太監製度;第二個便是復辟盛唐時的女官制度,以彌補十二監的缺失。

要知道順朝初代平章政事牛金星,他在田牛之變後雖然自殺,但李來亨只是宣佈牛金星由於獲鹿之戰順軍大敗,憂慮病死而已。牛金星的兒子牛銓,也還擔任着河南節度使的要職,牛金星的許多門生故吏,依舊在順朝六政府內佔據要津。

牛相親手撰寫的《永昌儀注》中,可是寫明瞭:“一切條記官制、補服、朝見儀節,以及各官往來禮柬之類,悉遵唐制”。

雖然順朝三聖,沒有任何一人曾說過李自成家族或者李來亨家族,同歷史上存在的李唐皇族存在有什麼血緣聯繫。

但在大順統治區的民間內,還有大部分新任的順朝文官武將內部,認爲三聖皆系李唐之後的觀點,其實已經成爲了一種共同的潛規則認識。

所以在順朝,雖然從徐州大捷以後直到現在,能夠讓文官們安穩在朝堂上恢復前明作風互相攻擊的時間不多。但不少諫議大夫和直指使——也就是明朝的科道官們——已經迅速掌握清楚了語言上的技巧,一般而言,若是監國殿下透露出想要改革某項法令舊制的時候,只要搬出唐代時的先例,必能使殿下大爲滿意。

在順朝,恢復盛唐很快就成爲了一種政治上絕對的正確立場。

其正確性,不亞於明朝的主戰、清流之風。

但聰明的官員,都應該和方太師學習學習。唐制很正確,可監國的意旨更爲正確。

例如《唐六典》中明確規定,後宮妃嬪屬於女官的一部分,宮女也同樣屬於女官的一部分。

可從監國殿下曾經幾次下令旨要求,地方進獻甄選女官時,不得以相貌爲甄選標準。最初還有些前明降官以爲這是殿下在沽名釣譽,於是暗中進獻大批相貌秀美豔麗絕倫的少女入宮,結果全被降職一品。

大家這才弄明白,監國竟然是真的要用女官,徹底取代宦官的十二監機構。

監國不僅將光中天子和太后宮中的嬪妃,和一般女官區分出來。而且就連宮女,無論是管理宮中日常事務的宮女,還是有官職和身份地位的高級宮人,都不不屬於內廷女官之列。

一般有官職的宮女,皆改稱宮官。

明朝原有的,而被大順繼承來的女官,就都被改爲了宮官。

在李來亨的規劃中,今後女官是將要徹底取代太監製度,所以不少高級女官的權勢地位,也勢必就像明朝中後期的那些權閹一樣,走到一個極高的地位。

爲了防止這些高級女官與外廷的串聯勾結——徹底防止是絕無可能的,但既然李來亨是準備用女官集團作爲一種制衡文官、武將、勳貴的工具,便至少要在制度層面,增加女官和其他官員集團合流的可能性。

同樣,爲了避免後宮干政造成的混亂,也必須在制度上徹底隔離後宮與內廷。必須保證,順朝的皇帝們,絕不能以後宮妃嬪出任女官,也絕不能將女官們納入後宮之中。

林貓貓回到屋中,晚間夜幕已經降臨。她閉上眼睛,也想起了在金陵參加甄選考試的時候,龍衣衛金陵鎮撫司的那位李大人曾經說過的話。

“通過甄選以後,你們所有人的名字就將永遠從各自的族譜之中消失,從此與原先的一切宗族脫離關係。”

林貓貓尚未婚嫁便已喪父,福建民風保守,以她這樣的條件若回鄉聽從宗族安排嫁給他人,本來就很難獲得名列族譜的資格。

所以對林貓貓這種孤兒,還有其他一些宗族人丁興盛的少女而言,剝奪她們的宗族關係,並不像剝奪一個男子的宗族關係那樣不可接受。

林貓貓用被子矇住了自己的頭,忍不住笑了起來:

“鄉里宗族本就面目可憎,即便運氣好嫁與一個好人家,死後入族譜也不過是入夫家的族譜。真不若聽鎮撫司那位主事大人的話,入宮做一個女官,將來名字是一定會留在宮中典冊之中。”

第七十七章 西域屯田第一百八十三章 嗷,得國之正第五十三章 河南巡撫的稻草(六)第七十八章 寧武關只打了兩天第一百四十一章 李成棟第四十二章 真韃首級的京觀(二)第二十章 即將定於一尊第一百三十八章 婦孺與王者之師爭道第二十三章 福建第七十二章 洗甲北舞渡(二)第五十四章 崇禎第九十六章 聯軍末路(一)第七十六章 跑跑跑第八十八章 虜必有詐第二十五章 沈莊軍的末路第十一章 制式銀幣第九十一章 大順騎士第九章 鄉官亦士紳第三章 楚闖這一年第十六章 虯龍溝第四十五章 山陽縣中第二十一章 狸奴新生活第九章 鄉官亦士紳第一百零五章 直抵汝陽城第一百一十一章 長安血夜第一百零八章 多爾袞退兵第三十五章 大清的巴圖魯第一百零九章 西安軍營第八十三章 郭升第一百零三章 長安議第十七章 李自成(下)第二十九章 朝鮮第四十二章 楊嗣昌的終局(六)第十五章 小河溪集市第七十九章 續順公第一百零九章 拜謝李過第六十八章 摧破裕州城(四)第六十九章 安北大都督府第一百二十七章 大同之變第一百三十一章 治亂大不易第一百二十四章 南線亦大捷第五十四章 開科萬言書第二十五章 盡入我彀中第一百零二章 拯救大帥劉芳亮第一百一十五章 亂刀砍死張汝行第三十七章 順與清各擅勝場第一百二十章 貝勒爺昏招迭出第八十九章 白溝河第一百一十三章 輔國公,對不住了第四十一章 左跑跑第一百四十章 蒼髯老賊第一百零八章 阿山瘋了第五十六章 葉方實學第一百一十一章 奔楚(一)第六十八章 摧破裕州城(四)第二十二章 會師商州(下)第三十七章 順與清各擅勝場第一百三十四章 天已厭棄我家第五十二章 陝西遭了二茬罪第一百一十七章 奔楚(七)第一百八十章 兩白旗白甲第五十三章 大順龍衣衛第五十八章 中原戰局第三十八章 西明第七十四章 洗甲北舞渡(四)第一百八十八章 復仇第三十六章 羣鴉嘶鳴於深州第一百二十四章 南線亦大捷第七十七章 勿以多殺爲慮第二十三章 張獻忠的天國建國記(一)第一百二十四章 寧夏寧夏第十三章 誰來當皇帝第四十七章 史可法嘔血三升第六十章 不見洛陽花(三)第一百一十六章 奔楚(六)第三十四章 兩班第五十六章 夷陵寨第六十一章 不見洛陽花(四)第一百三十一章 英雄的徐州城第一百二十一章 飛雲橋南岸第二章 顧炎武第一百四十二章 中國的衣冠肝膽第七十章 挖坑必填第一百四十六章 守門員第十章 李寨主第五十八章 朝鮮世子第四章 小徽柔第五章 闖營一小卒(下)第四十三章 愛新覺羅屯齊第五十四章 車騎關第六十七章 摧破裕州城(三)第一百零二章 湖廣大擴軍第三十九章 楊嗣昌的終局(三)第五十四章 開科萬言書第六十五章 入藏第四十二章 青丘州第七十九章 夾河之役的第一勝第二十二章 牛金星第五十章 義藩藩兵
第七十七章 西域屯田第一百八十三章 嗷,得國之正第五十三章 河南巡撫的稻草(六)第七十八章 寧武關只打了兩天第一百四十一章 李成棟第四十二章 真韃首級的京觀(二)第二十章 即將定於一尊第一百三十八章 婦孺與王者之師爭道第二十三章 福建第七十二章 洗甲北舞渡(二)第五十四章 崇禎第九十六章 聯軍末路(一)第七十六章 跑跑跑第八十八章 虜必有詐第二十五章 沈莊軍的末路第十一章 制式銀幣第九十一章 大順騎士第九章 鄉官亦士紳第三章 楚闖這一年第十六章 虯龍溝第四十五章 山陽縣中第二十一章 狸奴新生活第九章 鄉官亦士紳第一百零五章 直抵汝陽城第一百一十一章 長安血夜第一百零八章 多爾袞退兵第三十五章 大清的巴圖魯第一百零九章 西安軍營第八十三章 郭升第一百零三章 長安議第十七章 李自成(下)第二十九章 朝鮮第四十二章 楊嗣昌的終局(六)第十五章 小河溪集市第七十九章 續順公第一百零九章 拜謝李過第六十八章 摧破裕州城(四)第六十九章 安北大都督府第一百二十七章 大同之變第一百三十一章 治亂大不易第一百二十四章 南線亦大捷第五十四章 開科萬言書第二十五章 盡入我彀中第一百零二章 拯救大帥劉芳亮第一百一十五章 亂刀砍死張汝行第三十七章 順與清各擅勝場第一百二十章 貝勒爺昏招迭出第八十九章 白溝河第一百一十三章 輔國公,對不住了第四十一章 左跑跑第一百四十章 蒼髯老賊第一百零八章 阿山瘋了第五十六章 葉方實學第一百一十一章 奔楚(一)第六十八章 摧破裕州城(四)第二十二章 會師商州(下)第三十七章 順與清各擅勝場第一百三十四章 天已厭棄我家第五十二章 陝西遭了二茬罪第一百一十七章 奔楚(七)第一百八十章 兩白旗白甲第五十三章 大順龍衣衛第五十八章 中原戰局第三十八章 西明第七十四章 洗甲北舞渡(四)第一百八十八章 復仇第三十六章 羣鴉嘶鳴於深州第一百二十四章 南線亦大捷第七十七章 勿以多殺爲慮第二十三章 張獻忠的天國建國記(一)第一百二十四章 寧夏寧夏第十三章 誰來當皇帝第四十七章 史可法嘔血三升第六十章 不見洛陽花(三)第一百一十六章 奔楚(六)第三十四章 兩班第五十六章 夷陵寨第六十一章 不見洛陽花(四)第一百三十一章 英雄的徐州城第一百二十一章 飛雲橋南岸第二章 顧炎武第一百四十二章 中國的衣冠肝膽第七十章 挖坑必填第一百四十六章 守門員第十章 李寨主第五十八章 朝鮮世子第四章 小徽柔第五章 闖營一小卒(下)第四十三章 愛新覺羅屯齊第五十四章 車騎關第六十七章 摧破裕州城(三)第一百零二章 湖廣大擴軍第三十九章 楊嗣昌的終局(三)第五十四章 開科萬言書第六十五章 入藏第四十二章 青丘州第七十九章 夾河之役的第一勝第二十二章 牛金星第五十章 義藩藩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