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七章 夢迴劉宗敏

獲鹿毗鄰太行山,比較一覽無餘的河北平土,多了一些低矮的丘陵,地面起起伏伏。只是和不遠處的井陘道相比,地勢就算得上是非常平坦了。

李自成親自率領約十萬大順精兵出井陘道以後,在土門關只稍稍進行了幾個時辰的休整,便迅速卷甲出關,向真定方向東進,準備進行解圍作戰。

十萬兵馬,軍勢是何等威壯?

出土門關以後,山谷漸漸開闊,大道袒露於將士們的雙眼之前,蒼天白雲,大地青綠,所謂的豁然開朗之感,大體如此。

道路之上,自西向東,綿延數裡,順軍旗幟飄卷如重雲,遠望似海,近觀如林。李自成的御蓋之下,則薈萃着大順朝開國的文武精華人物。除了陝北元從以外,還有以牛金星爲首的舉人黨文臣、宋企郊鞏焴爲首的進士黨文臣,朱紫聚集,人物鼎盛,已達到了闖軍起兵以來的一個巔峰時刻。

除了大順嫡系以外,那些在李自成北伐佔領秦晉大片土地以後,新近歸降的明朝將領們,也各個穿着華麗的盔甲,環伺在御蓋周圍。

除了和田見秀一起被留在太原的姜瓖以外,左光先、白廣恩、馬科、牛成虎等人,悉在其內。

這些秦軍降將裡,不乏有很多人是孫傳庭的舊部。對於他們來說,自己和清軍之前既有公仇,也有私怨。洪承疇和吳三桂策劃的懷來之變,毫無疑問是清軍和關寧軍用卑鄙的陰謀手段吞併了秦軍。

既然關寧軍的底線可以敗壞到如此地步,不惜和人面獸心的韃虜結盟,出賣了秦軍,殺死了備受秦軍將士尊崇的孫傳庭。

那麼秦軍將領們,當然也就可以毫無壓力地站在大順軍的一方——既是驅逐韃虜,恢復幽燕,也是要爲孫傳庭雪懷來之恨。

白廣恩和牛成虎都是秦中羣盜出身,後來受到明朝朝廷的招撫而成爲官軍,這其中由其以白廣恩的經歷最有代表性。他不僅是崇禎早年間頗有名氣的秦寇之一,而且和李自成認識很早,又是被洪承疇親自招安,長期跟隨曹文詔作戰,在如今的順軍、清軍、明軍三個勢力裡,都有着一定人脈關係。

與他們出身相似的張天琳已經在大同之變裡被叛將劉遷殺害,這件事情也敲響了秦軍諸將的警惕心,警示了他們自己再回不到明朝的舊船上面去了。

而左光先和馬科這些正途出身的明軍武將,想得就更簡單一些了。他們都是西北邊軍的將門世家出身,龐大的宗族家眷都在陝西,人可以走,祖宗桑梓卻不能走。所以只要大順控制着陝西,左光先和馬科就一定會效忠這個“新朝”。

此時大軍卷甲而行,煙塵滾動,李自成輕輕揮手,高舉起馬鞭,指着真定城的方向大笑道:“快要到真定了嗎?卿等加速行軍,先趕到真定破圍入城者,賞功通侯!”

先鋒軍主帥張鼐當即便馭馬飛馳,迴應說:“臣等在土門關已破了狗韃子一股兵馬,不過如此!萬歲許臣一次,讓臣領御營宿衛精騎前出,先行至真定城下襲擾狗韃子的圍城大營吧!”

李自成的御蓋之下,牛金星、李友、吳汝義等諸將全部爲張鼐的英勇而歡笑起來,氣氛雀躍,顯露出大順軍全體上下文臣武將們,志在必得、得在必勝的戰爭信心。

只有在雁門之戰中跟着田見秀、姜瓖吃過虧的任繼榮,稍有猶疑道:“陛下,滿洲兵頗爲強勁。關寧軍也是明軍中少有的一支精銳,依臣看來,即使是關寧軍都比大順軍從前征討過的秦軍精銳還要厲害一等。何況滿洲兵屢屢打敗關寧軍,又比關寧軍還要厲害一籌。這一回韃子也是空國出擊、傾巢而動,咱們大順軍實在不能輕敵啊。”

一貫持重的李過也保持着一張嚴肅的面孔,說:“我大順朝國家草創,立腳未穩,這一仗只能勝,不可敗,如果戰敗,或許人心浮動,就將很難在北直隸這裡立穩腳跟了。萬歲,臣知道人只有一條命,死者不能復生,臣一人是不怕死的,可是這裡尚有大順軍精華甲士十萬人,萬一敵人防備森嚴……我只怕將士白白枉死。”

牛金星則呵呵笑道:“荊侯多慮了。今日一戰,的確將是一次決定兩軍勝負,乃至於天下歸屬的大戰。清軍能夠令明朝爲之困頓幾十年,肯定也是一支強悍的勁旅。可正是如此,我們才絕對不能錯失此次良機。

我沒有親眼見過滿洲兵,但想來他們也只不過是血肉之軀。人人都是一個鼻子兩個眼睛,既不是三頭六臂,也不是銅頭鐵額。現在滿洲兵頓兵真定城下,屢屢不能攻克,士氣已經挫傷,體力也沒有得到充分休息。

正是因爲聖駕御駕親征,纔會得到這樣的天賜良機。只待我大順軍掃平東虜,北上收取燕雲,而後再次第削平川蜀、江南,其實也不過是傳檄之力而已。”

李過的意見持重,牛金星的分析也很有道理,李自成最後又把目光投向了宋獻策——宋獻策精通奇門遁甲之術,不管李自成對於手下的十萬精兵有着多麼強大的自信力,這畢竟將是一場捲入數十萬人蔘與的明末最大規模會戰,永昌天子在最後時刻,還是希望能夠依靠天命堅定自己的想法。

宋獻策心中始終漂浮着一層不安的陰影,他只好咬牙說:

“萬歲,北直隸一帶一到夏天,必吹東南風。風捲殘雲或者是勝敵之狀,可也可能變得轉勝爲敗的一種契機……還請聖駕務必小心風向,我軍佈陣時應該避免面朝東南方向。”

李自成點點頭,他對李過、牛金星還有宋獻策等人的表現都很滿意。知道他們沒有因爲大順已經開國封爵,而沉溺在榮華富貴之中,而是依舊保持着強烈的進取心和審慎的冷靜。

其餘的陝北元從大將們,這時候也紛紛強調自己的雄心壯志,不久前才從西北帶領援兵趕到太原的黨守素,便毛遂自薦說:

“今天勢必將有一場惡戰!萬歲,臣和義侯親如兄弟手足,義侯既爲先鋒,臣也不願意退縮在後,還請陛下允許臣率部與義侯同進退。不管滿洲兵有多麼厲害,只要我軍的鼓聲不止,前邊縱然有刀山火海,臣也不會皺一下的眉頭!”

黨守素這一番話鏗鏘有力,讓李自成都感到心潮澎湃。永昌天子終於下定最後的作戰決心,他揮動馬鞭,沉聲道:

“很好!你們每一個人都很好!這纔是大順,這纔是我們的闖軍!

今日一戰,事關重大。東虜明軍的精銳和主力,全部都在真定城下,前面探騎送回軍情,說敵人已經把主力兵馬從真定城下撤到了獲鹿,把大軍擺在了咱們通往真定城的必經之路上——這是給咱們打出邀戰牌來啦!

許多年前,我們在漢水突圍的時候——嗯,當時和我們打仗的左光先,現在也是大順的秦安伯了。那時候是劉宗敏帶頭突圍,當時有許多人就地投降,可是劉宗敏卻和朕說了這樣一句話,他說他自己是寧願做斷頭將軍,也絕不願意做投降之人的!”

張鼐聽到這話,馬上叫道:“我們志在必勝,怎麼會投降呢!這真是笑話!”

“哈哈哈,張鼐說得對。我們志在必勝,怎麼會投降呢?”李自成笑了一會兒後,又嚴肅道,“剛剛在土門關休整的時候,朕小憩了一會兒……朕又夢見了劉宗敏,他說他很想念我們,但現在天下還沒有全部太平,劉宗敏便覺得還不是時候見朕。朕於是答應他,等到二十年以後,我們還天下一個不下於洪武、永樂的盛世以後,再帶着咱們米脂老家的清冽酒水去見他!”

“今日一戰,事關天下。我既然已經答應了劉捷軒,答應他二十年後還天下一個太平盛世,天子無戲言,今日之事,豈能論敗?諸軍將士都看好朕的這柄黃傘吧,它會一直立在軍前,直到東虜被我們徹底打垮,徹底消滅爲止——

今天開戰以後,臨陣退卻者,畏懼不前者,不管過去立有何等顯赫的戰功,也不管跟隨了朕多長的時間……只要臨陣退縮,自權將軍、侯爵以下,一律在陣前立即斬首!”

第一百零二章 拯救大帥劉芳亮第一百一十二章 奔楚(二)第七十一章 郝搖旗的三堵牆第五十六章 皇太極孤注於一擲第八十五章 雷厲風行李來亨第六十二章 奪嫡之爭第十一章 兗州軍民第一百二十六章 漢中制將軍賀珍第十二章 沈莊軍第一百零四章 鄖陽式結局第六十八章 羅老帥別這樣第三十三章 推行營莊制第一百二十六章 慈不掌兵田見秀第五十四章 崇禎第二十七章 三方四軍,暈頭轉向第一百七十章 四海之內皆兄弟第七十九章 撲夷陵(五)第二十章 李來亨爲誰前驅第三十四章 陳可新被捕第二十五章 沈莊軍的末路第六十章 中原戰事結束第七十章 奇襲雪域第八章 世祖回鄉第九十六章 掃清胡塵第七十章 聯結小袁營第二十五章 大戰將至第五十一章 藺營換裝第五十八章 使徒來襲第九十九章 弘光朝廷第十五章 強攻屏風寨(一)第一百三十二章 當立蓋世功名第一百零一章 同心圓第十二章 遇順則止第四十六章 風起潼關第四十六章 紛紛落馬第四十章 孫可望第五十七章 問冬衣第七十章 放棄關中第三十七章 暴民的復仇第四十四章 滿城之戰故智第五十章 三百年帝統第一百二十四章 多爾袞的首級第一百零一章 誰是泥菩薩呢第十八章 強攻屏風寨(四)【求收藏和推薦!】第三十九章 真定軍議第四十六章 永爲濁流第一百六十五章 大順軍萬勝(一)第九十六章 剿總行轅和綏寇公署第一百章 揚武藍第五十二章 謝明弦第一百三十四章 結束於碭山第二十八章 八旗權力鬥爭第五十九章 井陘道上第二十九章 官軍崩潰第四十一章 李過的問題第一百四十七章 迫在眉睫第八十九章 張獻忠第十一章 制式銀幣第一百三十九章 懷來宴第六十二章 僕固懷恩第一百零五章 直抵汝陽城第一百一十六章 奔楚(六)第二十二章 吾乃官軍敵爲賊第七十四章 李來亨和羅顏清的蜜月第九十一章 迎接李過第七十七章 西域屯田第一百四十六章 北來水師第十一章 隨營學堂第八十四章 金聲桓的忠告第十三章 誰來當皇帝第一百四十七章 九朝神都空惆悵第一百八十七章 獻祭第十五章 春秋大義第九章 牛相第四十九章 河南巡撫的稻草(二)第五十八章 不見洛陽花(一)第一百三十一章 英雄的徐州城第一百二十九章 山西大局糜爛第五十四章 峨眉峰來了第三十三章 救鮮第二十一章 勤王討賊第二十九章 自取滅亡第三十五章 元戎與花頭第五十四章 周祚鼎第二十八章 張獻忠的天國建國記(七)第六十七章 軍議(下)第一百零七章 闖軍一諸侯(上)第七章 順兵第五十五章 復興陝西第三十七章 暴民的復仇第十一章 竹溪突圍(下)第二十四章 張獻忠的天國建國記(二)第六十四章 大順使者第六十一章 不見洛陽花(四)第八十二章 王光恩跑路第四十七章 千騎劫營第十三章 君父之仇第八十二章 三馬少一馬第一百三十七章 新常態,大順衛生運動第三十二章 滿洲的國運不久了
第一百零二章 拯救大帥劉芳亮第一百一十二章 奔楚(二)第七十一章 郝搖旗的三堵牆第五十六章 皇太極孤注於一擲第八十五章 雷厲風行李來亨第六十二章 奪嫡之爭第十一章 兗州軍民第一百二十六章 漢中制將軍賀珍第十二章 沈莊軍第一百零四章 鄖陽式結局第六十八章 羅老帥別這樣第三十三章 推行營莊制第一百二十六章 慈不掌兵田見秀第五十四章 崇禎第二十七章 三方四軍,暈頭轉向第一百七十章 四海之內皆兄弟第七十九章 撲夷陵(五)第二十章 李來亨爲誰前驅第三十四章 陳可新被捕第二十五章 沈莊軍的末路第六十章 中原戰事結束第七十章 奇襲雪域第八章 世祖回鄉第九十六章 掃清胡塵第七十章 聯結小袁營第二十五章 大戰將至第五十一章 藺營換裝第五十八章 使徒來襲第九十九章 弘光朝廷第十五章 強攻屏風寨(一)第一百三十二章 當立蓋世功名第一百零一章 同心圓第十二章 遇順則止第四十六章 風起潼關第四十六章 紛紛落馬第四十章 孫可望第五十七章 問冬衣第七十章 放棄關中第三十七章 暴民的復仇第四十四章 滿城之戰故智第五十章 三百年帝統第一百二十四章 多爾袞的首級第一百零一章 誰是泥菩薩呢第十八章 強攻屏風寨(四)【求收藏和推薦!】第三十九章 真定軍議第四十六章 永爲濁流第一百六十五章 大順軍萬勝(一)第九十六章 剿總行轅和綏寇公署第一百章 揚武藍第五十二章 謝明弦第一百三十四章 結束於碭山第二十八章 八旗權力鬥爭第五十九章 井陘道上第二十九章 官軍崩潰第四十一章 李過的問題第一百四十七章 迫在眉睫第八十九章 張獻忠第十一章 制式銀幣第一百三十九章 懷來宴第六十二章 僕固懷恩第一百零五章 直抵汝陽城第一百一十六章 奔楚(六)第二十二章 吾乃官軍敵爲賊第七十四章 李來亨和羅顏清的蜜月第九十一章 迎接李過第七十七章 西域屯田第一百四十六章 北來水師第十一章 隨營學堂第八十四章 金聲桓的忠告第十三章 誰來當皇帝第一百四十七章 九朝神都空惆悵第一百八十七章 獻祭第十五章 春秋大義第九章 牛相第四十九章 河南巡撫的稻草(二)第五十八章 不見洛陽花(一)第一百三十一章 英雄的徐州城第一百二十九章 山西大局糜爛第五十四章 峨眉峰來了第三十三章 救鮮第二十一章 勤王討賊第二十九章 自取滅亡第三十五章 元戎與花頭第五十四章 周祚鼎第二十八章 張獻忠的天國建國記(七)第六十七章 軍議(下)第一百零七章 闖軍一諸侯(上)第七章 順兵第五十五章 復興陝西第三十七章 暴民的復仇第十一章 竹溪突圍(下)第二十四章 張獻忠的天國建國記(二)第六十四章 大順使者第六十一章 不見洛陽花(四)第八十二章 王光恩跑路第四十七章 千騎劫營第十三章 君父之仇第八十二章 三馬少一馬第一百三十七章 新常態,大順衛生運動第三十二章 滿洲的國運不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