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九章 華南海盜

大順擁有精銳的野戰兵力六十萬之衆,卻在宣大戰線一度陷入無兵可用的窘迫境地,最主要的原因,還是因爲天法皇帝李來亨的窮兵黷武,造成了大順戰線過於延長的問題。

世祖朝的前二十餘年,大順同時在東南西北四個方向大規模用兵,向西削平準部,向北鎮壓蒙古,向東驅逐滿洲人一直到日本,向南則既同盤踞孟加拉的後西明王朝在緬甸拉鋸,又同盤踞臺灣的鄭氏進行時而剿、時而撫的對峙。

四大邊患中,東南方向的鄭氏最早得到徹底的平定。

然而鄭氏的歸附、南洋延平公司的成立,對於大順臣民而言,帶來的卻不是和平,而是一場新的戰爭。

早在鄭氏崛起東南時,華南地區就有大批海盜歸附於鄭森的麾下。廣東、福建沿海的百姓因爲當地早期資本主義經濟的快速發展,很多人破產成爲僱工以後,多轉而前往海上擔任船員。

繁榮的南海貿易,除了使得華南地區的大船主、大海商獲利極豐以外,普通船工依舊是處於窮困潦倒的生活裡。

這些熟練掌握航海技術的船工,有不少人便在生活無着落的情況下,斷然劫持船隻,成爲了搶劫來往廣州外海水域商船的小股海盜。

華南海盜一度受到鄭氏的大力支持,順朝官方有時爲了迫使鄭氏投降,也對華南海盜採取了較爲拉攏的態度。

等到鄭氏歸附大順以後,伴隨着南洋延平公司的建立,改名李赤心的鄭森,同華南海盜羣體之間的矛盾便驟然激化了起來。

因爲南洋延平公司的最大利益在於維持南海貿易航線的安定,這也是大順在南海地區的主要利益。

華南海盜這一曾經的鄭氏盟友,如今自然和延平公李赤心反目成仇。國姓爺李赤心獲得了大順朝廷水師的強力支持,於是就在廣東一帶外海海域,以極爲嚴酷的手段開始掃蕩清理華南海盜。

大約經過了一年左右的靖海之役,鄭氏水師和順朝水師的聯軍,在大批內應的嚮導下,輕而易舉地便摧毀了華南海盜的主力,犁庭掃穴,將其一股蕩平。

爲數不多的華南海盜餘部,則逃入安南海域尋求庇護。

當時的安南,曾經與明朝數度爭霸的後黎朝及莫朝均已衰落,把持政權的是以爲後黎朝剿滅莫朝而掌握軍權的北方鄭主政權,以及與其抗衡的南方阮主政權。

晚明時,後黎朝大將鄭鬆擊破北方莫朝,後黎朝重返升龍。此時鄭鬆權勢炙手可熱,自任“都元帥總國政尚父平安王”,掌握官吏任免、徵稅、抽丁、治民等權,地位世襲,人稱“鄭主”,黎皇只負責臨朝聽政及接見使節。

安南南部則由阮氏家族控制,早在黎莫南北對峙期間,黎朝大臣阮淦之子阮潢因見鄭檢猜忌自己,便自請出鎮順化。

當時的順化、廣南省一帶剛剛經歷戰火,形勢不明朗,許多當地人甚至越海投奔莫朝,因而被鄭檢視爲“雞肋”。終

阮潢在順化積極經營,爭取人心,逐漸地鞏固了他的統治,使廣南省成爲“市無二價,人不爲盜,諸國商船湊集之地”,廣南省自此成爲後黎朝南部穩定的大後方,並不斷吸納從安南北方逃避瘟疫及戰禍的平民。

此外,阮潢也將他的控制範圍南向延伸,進入了佔婆殘存的領土。他週期性地將他的兵力送往北方協助鄭氏政權,與莫朝長期交戰。

阮主政權爲了抗衡安南北部的鄭主政權,主動接觸了葡萄牙殖民者,從他們那裡獲得了大量先進的軍事技術,並且還通過葡萄牙傳教士的渠道,與在孟加拉復國的孫可望父子取得聯繫,獲得印度後西明王朝的太平天國皇帝朱由榔冊封爲安南國王。

鄭主政權則親附順朝,爲了獲得大順冊封爲安南國王,鄭主政權還曾經數度派兵協助大順軍進剿雲南、緬北一帶的叛亂土司,最終因這一系列的外交努力,獲得了李來亨的青睞,得以冊封爲王。

相較於鄭氏政權統治了人口稠密得多的領土,阮氏也具備一些優勢。首先,他們處於守勢的地位。其次,阮氏在他們與歐洲人、尤其是葡萄牙人的接觸中獲益,得以購置較先進的歐洲軍備,在城防中僱傭歐洲的軍事專家。第三,地理形勢對他們有利:大規模有組織的軍隊僅適合平原曠野,而此種地點在安南十分希少;山嶽幾乎擠進了海里頭。

在鄭主的一再請求下,大順也曾經委派一些鑄炮工匠到安南幫助鄭主政權建立炮兵部隊,但由於地形不利於北方的進攻,鄭阮紛爭始終沒有出現結果。

華南海盜被順軍剿滅以後,其殘部多數逃到安南海域,接受了阮主政權的招撫,被冊封以各種官職。

大順水師本來在進入安南海域以後,爲了避免生事,就主動撤走。然而一些南洋延平公司的股東,卻急於追剿華南海盜殘部,好多回自己損失的財物,便唆使一些隸屬於延平公司的船隻擅自傳入阮主政權的海域內,對阮主政權的水師及華南海盜餘部同時發起進攻,將順朝拉入到了這場綿延多年的安南內戰裡。

但是當時鄭主政權的首領清都王鄭梉才幹有限,遠遠不及阮主阮福瀕善戰。

清都王鄭梉獲得了順朝水師的支持以後,就冒然派出御林軍,試圖在大順水師的協助下,採取浮海進取的方式,繞開安南中部和南部的一系列山河險阻,直取阮主政權的大本營。

結果在登陸時,鄭主軍隊與順軍水師互相不協調,倉促登陸的鄭主軍遭到了阮主軍的激烈反擊。

阮福瀕驅使大象百頭直奔敵陣,繼而步卒衝鋒,鄭軍不敵後撤,又遭到華南海盜的襲擾截擊。此戰鄭軍損失慘重,光是被生俘的士兵就達3000餘人之多。

此戰以後,大順軍不得不更深層次地介入安南內戰,爲了保障鄭主政權不被阮主政權的北伐反擊摧毀,李來亨命大將馬重禧率領順軍精兵一萬五千人進入安南地區作戰。

第七十六章 洗甲北舞渡(六)第九十三章 滿達海中心開花第二十六章 天降闖軍第八章 着佃交糧第八章 科舉改革第七十九章 夾河之役的第一勝第二十九章 洛陽春光好(六)第一百三十八章 婦孺與王者之師爭道第四章 耿應衢的棉布工坊第九十七章 東師出動第一百一十四章 絕北道第一百三十四章 天已厭棄我家第二十二章 始興王第八十八章 基層政權第五十六章 賀鎮精騎(三)第五十八章 使徒來襲第五十九章 剿左之策第四十八章 無能狂怒第九十四章 阿巴泰在行動第三章 楚闖這一年第四十三章 愛新覺羅屯齊第二十五章 洛陽春光好(二)第三十五章 周公吐哺第四十五章 雷霆一棒第七十五章 血仇第一百二十六章 奔楚(第二卷完)第六十九章 安北大都督府第二十一章 狸奴新生活第六十一章 小酒宴第二十二章 吾乃官軍敵爲賊第一百二十二章 奔楚(十二)【二更】第一百六十八章 三堵牆,三堵牆!第九十八章 我之左驍衛第五十九章 刀馬旦(中)第六十六章 倫理梗第三十六章 大順的水利第一百零七章 闖軍一諸侯(上)第一百二十二章 奔楚(十二)【二更】第一百零八章 多爾袞退兵第一百二十五章 陝甘大亂,楊承祖難辭其罪第九十八章 上蔡亂局(一)第三十七章 暴民的復仇第九十一章 我仍然忠於大明第九十五章 失陷主帥第十九章 東西並進第一百四十五章 大明水師出場第三章 闖營一小卒(上)第三十六章 大順的水利第八十二章 西瓦吉大王第八十九章 搢紳降爲編戶,衿佩等於僕隸第三十章 破陣軍嶺川(一)第九十章 保衛山東第一百八十九章 選擇第十三章 誰來當皇帝第八十章 呆迷兒帝國崛起第三十四章 鰲拜震驚了第二十章 李來亨爲誰前驅第六十六章 倫理梗第一百三十七章 新常態,大順衛生運動第三十章 破陣軍嶺川(一)第三十五章 周公吐哺第三章 林貓貓第七十八章 復其仇第七十六章 掃除絕域第六十三章 山中豈桃源(二)第五十章 峨眉峰李遠第五十三章 河南巡撫的稻草(六)第二十四章 富水堡第一百一十四章 絕北道第十八章 建號封爵第九十三章 慶功宴(下)第一百章 南明的北伐第五十四章 開科萬言書第二十二章 活曹操梅之煥第一百五十章 總動員第十八章 士紳團練第三十六章 羣鴉嘶鳴於深州第八十三章 開國元勳第五十八章 刀馬旦(上)第一百一十八章 金戈鐵馬之象第九章 竹溪突圍(上)第六十七章 受國之垢,是爲社稷主第一百四十七章 炮手就位第四十四章 黃河之冬第一百一十章 超過清廷的大順諸將第一百二十三章 奔楚(十三)【三更】第六十三章 別動軍出城第五十六章 葉方實學第一百一十九章 重點進攻,我全都要第一百六十五章 大順軍萬勝(一)第一章 後來的事第七十七章 不辱使命第五十二章 金氏朝鮮第七十六章 撲夷陵(二)第一章 竹溪一民夫(上)第六十章 刀馬旦(下)第五十一章 河南巡撫的稻草(四)第五十一章 收遼第二十八章 方太師的議論第三十章 破陣軍嶺川(一)
第七十六章 洗甲北舞渡(六)第九十三章 滿達海中心開花第二十六章 天降闖軍第八章 着佃交糧第八章 科舉改革第七十九章 夾河之役的第一勝第二十九章 洛陽春光好(六)第一百三十八章 婦孺與王者之師爭道第四章 耿應衢的棉布工坊第九十七章 東師出動第一百一十四章 絕北道第一百三十四章 天已厭棄我家第二十二章 始興王第八十八章 基層政權第五十六章 賀鎮精騎(三)第五十八章 使徒來襲第五十九章 剿左之策第四十八章 無能狂怒第九十四章 阿巴泰在行動第三章 楚闖這一年第四十三章 愛新覺羅屯齊第二十五章 洛陽春光好(二)第三十五章 周公吐哺第四十五章 雷霆一棒第七十五章 血仇第一百二十六章 奔楚(第二卷完)第六十九章 安北大都督府第二十一章 狸奴新生活第六十一章 小酒宴第二十二章 吾乃官軍敵爲賊第一百二十二章 奔楚(十二)【二更】第一百六十八章 三堵牆,三堵牆!第九十八章 我之左驍衛第五十九章 刀馬旦(中)第六十六章 倫理梗第三十六章 大順的水利第一百零七章 闖軍一諸侯(上)第一百二十二章 奔楚(十二)【二更】第一百零八章 多爾袞退兵第一百二十五章 陝甘大亂,楊承祖難辭其罪第九十八章 上蔡亂局(一)第三十七章 暴民的復仇第九十一章 我仍然忠於大明第九十五章 失陷主帥第十九章 東西並進第一百四十五章 大明水師出場第三章 闖營一小卒(上)第三十六章 大順的水利第八十二章 西瓦吉大王第八十九章 搢紳降爲編戶,衿佩等於僕隸第三十章 破陣軍嶺川(一)第九十章 保衛山東第一百八十九章 選擇第十三章 誰來當皇帝第八十章 呆迷兒帝國崛起第三十四章 鰲拜震驚了第二十章 李來亨爲誰前驅第六十六章 倫理梗第一百三十七章 新常態,大順衛生運動第三十章 破陣軍嶺川(一)第三十五章 周公吐哺第三章 林貓貓第七十八章 復其仇第七十六章 掃除絕域第六十三章 山中豈桃源(二)第五十章 峨眉峰李遠第五十三章 河南巡撫的稻草(六)第二十四章 富水堡第一百一十四章 絕北道第十八章 建號封爵第九十三章 慶功宴(下)第一百章 南明的北伐第五十四章 開科萬言書第二十二章 活曹操梅之煥第一百五十章 總動員第十八章 士紳團練第三十六章 羣鴉嘶鳴於深州第八十三章 開國元勳第五十八章 刀馬旦(上)第一百一十八章 金戈鐵馬之象第九章 竹溪突圍(上)第六十七章 受國之垢,是爲社稷主第一百四十七章 炮手就位第四十四章 黃河之冬第一百一十章 超過清廷的大順諸將第一百二十三章 奔楚(十三)【三更】第六十三章 別動軍出城第五十六章 葉方實學第一百一十九章 重點進攻,我全都要第一百六十五章 大順軍萬勝(一)第一章 後來的事第七十七章 不辱使命第五十二章 金氏朝鮮第七十六章 撲夷陵(二)第一章 竹溪一民夫(上)第六十章 刀馬旦(下)第五十一章 河南巡撫的稻草(四)第五十一章 收遼第二十八章 方太師的議論第三十章 破陣軍嶺川(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