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章 大捷消息

第十六章大捷消息

朝鮮王好一陣子纔回過神來,說道:“你做事吧。”

朝鮮王的心酸卻不是別人知道,他自己從來不覺得自己比明宣宗皇帝差。但是他的功業也只能在區區朝鮮三千里河山,什麼開疆擴土,想都不用想了,再加上方纔年不過三旬,身體就垮了。

心比天高,命比紙薄。

“是。”李響說道。他猶豫了一下,說道:“那麼瓦刺的人?”

朝鮮王淡淡說道:“哪裡有什麼瓦刺的人,不過是幾個蒙古商人。”

李響心領神會,說道:“孩兒明白。”他立即中斷朝鮮與瓦刺秘密聯繫了。

朝鮮王這邊點頭。朝鮮這邊效率不慢。王英親自帶隊,帶領二千士卒,還有數十船隻,裝載了十萬石糧食,在朝鮮靠岸,然後再從朝鮮出發,穿過對馬海峽,然後向西北而去了。

王英這一次,幾乎出動了所有的大船。整個船隊的運輸量在十萬石之上,但是王英選擇了多帶士卒,寧可浪費一些運力。

就是擔心,一路上航道問題,倭寇問題。

不過航道問題,朝鮮人派人解決了。但是倭寇問題,依舊很成問題,王英的擔心也成爲現實,王英與倭寇結結實實打了一場。

他估計倭寇最少有千餘人以上。

在日本動用這麼多船與人,定然是有大名支持,可見足利的天下已經不成樣子了。

王英轉到西北,遠遠的看見岸邊的烽火。一道接着一道,唯恐看不見而已。

所以王英派人上岸聯繫,最後,被引入港口之中。

這就是亦失哈的海西衛所在之地。

王英不知道後世海參崴,不過卻也看出來,海西衛所在之地,是一處深入大海的半島。這種三面環海的地方。應對陸地上的進攻,的確是易守難攻。

至於海參崴所謂的深水港,對而今的大明根本用不着。

而此刻海西衛城,僅僅挖掘出壕溝,並且修建出來棧橋。

此刻見大船來了,海西衛這裡幾乎所有的人都一起歡呼。

在這裡聚集了數萬人。

其中有大部分都是女真人。

這些女真人之所以來這裡,爲大明效力,一方面固然是大明震懾力,另外一方面,就是爲了糧食。

這十萬石糧食不知道多少女真部落惦記着。

亦失哈都親自出來迎接了。

王英見到了亦失哈立即行禮,說道:“小侄拜見世伯。”

王英乃是王景弘的義子,王景弘與亦失哈都是宮中出身,如果王景弘還在,亦失哈估計不能與王景弘想提並論。

但是而今王景弘已經不在了,能爲王英謀一個錦衣衛千戶,已經是餘蔭所致了。

所以,他想盡辦法拉關係,找人脈。到處鑽營。

亦失哈也說道:“賢侄客氣了,如果王公公在天有靈的話,見賢侄如此能幹,定然也是欣慰的。”

徐有貞也跟着過來,他也與亦失哈之間寒暄一二。但是文臣與太監之間的先天隔閡。讓他們沒有多聊。

徐有貞將心思放在這周圍的環境之上,對女真百姓的生活,還有土地的肥沃等等。都進行了考察。

遠得地方。徐有貞並沒有多看。

徐有貞發現這一帶果然是很潛力,別的不說,女真百姓養馬居多,單單是馬價要比關內低了不知道多少。

那麼不開墾,單單是作爲馬場這一帶也是相當不錯的。

而向西北興凱湖方向有大片的黑土地,雖然一年一季,恐怕產出也不會太少的。

徐有貞心中暗道:“這是一塊寶地,但是亦失哈做的太粗糙了。”

徐有貞或許有這樣那樣的問題。但是本身有足夠的能力,水利,營造,屯田,等等都是一等一的行家裡手。

亦失哈與之相比,就差遠了。

不過一個消息傳到了徐有貞耳朵裡面,讓徐有貞一下子沒有心思想海西的規劃了。

這個消息就是成國公出塞,與兀良哈兩戰兩捷,斬首數百,兀良哈逃遁。

徐有貞立即想道:“京城有一場風波。”

雖然與兀良哈交戰的戰場,就在這裡往西幾百裡,但是之間有一座長白山。這消息是從戰場傳到遼東,再從遼東傳了過來。

所以,徐有貞判斷的沒有錯。

шωш¸ттκan¸CΟ

當他在這裡聽到這個消息之後。這個消息早就傳到了京師。這個消息在京師的傳播,更是在徐有貞的判斷之中。

當大捷剛剛傳來的時候。

京師之中大爲歡喜。

畢竟說起來,這一戰其實是朱祁鎮登基以來,僅次於麓川之戰一場大戰。

不過麓川之戰,畢竟遠在天邊。

北京百姓根本沒有切膚之痛,覺得事不關己。

而北擊兀良哈,卻是大爲振奮京師人心。

當然了,這是百姓一層的看法。

但是官員層面就不一樣了,已經有言官彈劾成國公空耗國資。一事無成,乃至於諱敗爲勝。

原因就在這斬首人數上。

三路大軍,如果加上曹義一方,就是四路大軍,但是四路大軍斬首數加起來,不過是一千多級。

這個人數太少了。

出動數萬騎兵,單單這一場戰事的消耗,就少說十幾萬兩銀子。至於戰損的馬匹,戰損的士卒,更是不能僅僅算經濟賬了。

付出這麼大的代價,僅僅是斬首千餘。

朱祁鎮都覺得不舒服。

前邊說過,因爲斬首制度的原因。斬首數目,並不是兀良哈的戰損數字,兀良哈戰死的人員,應該在這個數字上翻兩翻。

但即便如此,也不過是幾千士卒。

雖然幾千士卒的損失,足夠兀良哈感到肉疼,畢竟兀良哈的戰兵也不過數萬而已。這足夠兀良哈傷筋動骨,乃至於元氣大傷。

但問題是,這種程度的損失,依舊達不到朱祁鎮的預期。

朱祁鎮戰略目標是什麼?

乃是趁着瓦刺主力在西域的時候,打殘兀良哈。最少讓兀良哈失去戰鬥力,將來與瓦刺大戰的時候,就不用擔心兀良哈了。

但是問題是,這一戰結果是不夠的。

這一場戰事的結果,朱祁鎮是不滿意的。

但是滿意不滿意,並不影響朱祁鎮的處置。

首先,這一戰不管怎麼說,都是一場勝仗,不是敗仗,特別是成國公朱勇也是盡力,朱祁鎮看從第一戰,到最後一戰的距離,就有三百多裡。

也就是說成國公朱勇帶着本部人馬接觸兀良哈本部之後,一戰大勝之後,追亡逐北,一口氣追了三百多裡。

咬着兀良哈不放。

兀良哈不得不已在全寧衛以北,距離捕魚兒湖不遠的地方,咬牙與成國公所部打了一仗。

至於第二仗打的就沒有成國公軍報之中說得那麼漂亮了。

雙方追逐數百里,人困馬乏,一番交戰之後,兀良哈斷尾而逃,成國公也覺得士卒疲憊,不能再追了。

於是就班師回朝了。

正月出兵,在東北很多地方冰雪還沒有消融。就算是朱祁鎮對戰果不滿意,也要對得下面打仗的將士們。

所以,即便有文官彈劾,朱祁鎮一一回護,並親自將彈劾成國公的奏摺,一一批閱,對有些說話過分的言官全部調出京師。

一副,他很相信成國公朱勇的樣子。、

更是召集大臣商議,這一次戰功的問題。從一開始就釘了基調,就是這是一場大勝,要重賞。

朱祁鎮甚至爲了避免文官的反對,自掏腰包,拿來一百萬兩白銀,犒賞全軍,凡是從徵之輩人人有分。

於是乎,所有人都知道,朱祁鎮對勳貴的愛護之心。甚至朱祁鎮傳出風來,要爲幾名將領商議封爵之事。

畢竟朱祁鎮想讓起高樓,就先要好好的推上一把。

第六十二章 楊信的失望第一百九十三章 瓦刺的崩潰第一百一十六章 皇太后心事第四十九章 貢品第四十四章 憑祥城下第一百零四章 鐵甲鏗鏘第一百三十八章 鹽業帝國的景願第八十章 西寧第八十五章 族產第七十九章 南洋近況第一百三十章 佛山造第四十六章 重構東北戰略第九十八章 風波定第七章 定國公的野望第七章 對五軍都督府的改造第三十九章 石破天驚第五十七章 朝鮮大清洗第一百二十八章 巡城四第十七章 王恕的猶豫第一百一十二章 汪嶽的機會第七十章 楊士奇治水意見第一百四十八章 臨危受命的于謙第九十四章 成國公反制計劃第二百五十章 京觀第四十二章 流放海西第三章 此長城非彼長城第一百五十九章 周忱的斂財手段第九十八章 藏地第六十八章 三元及第第一百三十六章 蒸汽機的初應用第十九章 百姓苦第二章 大武學第四十八章 關山飛渡第五十四章 圍剿之策第二十五章 侯大苟第八十三章 說客張文第八十八章 舊港施家第八十三章 西南隱憂第三十八章 楊溥請辭第四十一章 天下風潮第二百零一章 決戰前夜第六章 聖心如淵第六十一章 鬆陰城第四十四章 也先的算計第一百四十三章 李賢的機遇第四十二章 風雲會聚第九十五章 開海七第六十七章 魏國公入處州城第七十八章 兩件大事第五十二章 南北之爭第一百一十二章 汪嶽的機會第九十章 開海二第一百零六章 朝鮮震動第一百四十四章 是天災非人禍第一百四十八章 十二渠圖第一百九十章 貓兒莊之戰第三十九章 大破麓川第一百六十四章 戎裝臨朝第二百四十章 謀事在人成事在天第二十二章 天下大勢,浩浩蕩蕩第一百五十章 漕運難題第九章 周忱的接班人第三十五章 治交趾策第一百七十二章 良藥苦口第八十六章 合流第二百零五章 希望的煙塵第六十五章 調整政策第十四章 新任內閣班子第一百八十五章 成國公決斷第一百六十章 失意的楊榮第一百四十三章 李賢的機遇第一百二十四章 楊士奇最後諫言第三十七章 何以養民第一百五十三章 郕王入武學第七十一章 大朝會第二十二章 鴻門宴第一百三十一章 監國第一百三十七章 見石亨第二十三章 從直隸開始第一百零五章 暗潮無聲第一百章 大明鐵騎之威第一百八十一章 大同城下第二十一章 太子南下第二十三章 廣東水師第五十章 官茶與商茶第七十一章 馳道第六十八章 定婚事第十一章 海西都司第四十三章 萬方有過,罪在朕躬第九十一章 整頓衛所的分寸第一百一十七章 太醫院令樓元第二百四十章 謀事在人成事在天第一百一十二章 最後的掙扎第二十九章 兌子第五十章 曲阜大學第二十三章 阿刺知院之死第一百零三章 白藤江第六十四章 田制第一百一十四章 皇太后病倒第六十五章 欲平安南,先定廣西
第六十二章 楊信的失望第一百九十三章 瓦刺的崩潰第一百一十六章 皇太后心事第四十九章 貢品第四十四章 憑祥城下第一百零四章 鐵甲鏗鏘第一百三十八章 鹽業帝國的景願第八十章 西寧第八十五章 族產第七十九章 南洋近況第一百三十章 佛山造第四十六章 重構東北戰略第九十八章 風波定第七章 定國公的野望第七章 對五軍都督府的改造第三十九章 石破天驚第五十七章 朝鮮大清洗第一百二十八章 巡城四第十七章 王恕的猶豫第一百一十二章 汪嶽的機會第七十章 楊士奇治水意見第一百四十八章 臨危受命的于謙第九十四章 成國公反制計劃第二百五十章 京觀第四十二章 流放海西第三章 此長城非彼長城第一百五十九章 周忱的斂財手段第九十八章 藏地第六十八章 三元及第第一百三十六章 蒸汽機的初應用第十九章 百姓苦第二章 大武學第四十八章 關山飛渡第五十四章 圍剿之策第二十五章 侯大苟第八十三章 說客張文第八十八章 舊港施家第八十三章 西南隱憂第三十八章 楊溥請辭第四十一章 天下風潮第二百零一章 決戰前夜第六章 聖心如淵第六十一章 鬆陰城第四十四章 也先的算計第一百四十三章 李賢的機遇第四十二章 風雲會聚第九十五章 開海七第六十七章 魏國公入處州城第七十八章 兩件大事第五十二章 南北之爭第一百一十二章 汪嶽的機會第九十章 開海二第一百零六章 朝鮮震動第一百四十四章 是天災非人禍第一百四十八章 十二渠圖第一百九十章 貓兒莊之戰第三十九章 大破麓川第一百六十四章 戎裝臨朝第二百四十章 謀事在人成事在天第二十二章 天下大勢,浩浩蕩蕩第一百五十章 漕運難題第九章 周忱的接班人第三十五章 治交趾策第一百七十二章 良藥苦口第八十六章 合流第二百零五章 希望的煙塵第六十五章 調整政策第十四章 新任內閣班子第一百八十五章 成國公決斷第一百六十章 失意的楊榮第一百四十三章 李賢的機遇第一百二十四章 楊士奇最後諫言第三十七章 何以養民第一百五十三章 郕王入武學第七十一章 大朝會第二十二章 鴻門宴第一百三十一章 監國第一百三十七章 見石亨第二十三章 從直隸開始第一百零五章 暗潮無聲第一百章 大明鐵騎之威第一百八十一章 大同城下第二十一章 太子南下第二十三章 廣東水師第五十章 官茶與商茶第七十一章 馳道第六十八章 定婚事第十一章 海西都司第四十三章 萬方有過,罪在朕躬第九十一章 整頓衛所的分寸第一百一十七章 太醫院令樓元第二百四十章 謀事在人成事在天第一百一十二章 最後的掙扎第二十九章 兌子第五十章 曲阜大學第二十三章 阿刺知院之死第一百零三章 白藤江第六十四章 田制第一百一十四章 皇太后病倒第六十五章 欲平安南,先定廣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