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九章 建文已死

第六十九章建文已死

老僧頓時有些失措,說道:“程卿,你------”

這麼多年,顛沛流離賴有程濟在,建文雖然屢有驚險,但總算是平安無事。此刻程濟這樣說,如何不讓建文吃驚非常。

程濟說道:“陛下,年事已高,有葉落歸根之意,然臣好強一輩子,斷然不會向燕逆低頭,而今一路到了北京,想來燕逆不會傷害陛下了,這是老臣爲陛下做的最後一件事情。”

“四十年來天下孤苦,而今臣職已盡。”

程濟忽然大禮參拜老僧,忽然不知道從什麼地方翻出一柄匕首,反手插進了自己的胸口。程濟整個人爬在地面之上,鮮血從身下流了出來。

“程卿,程卿。”建文想要攙扶程濟,去世一摸一手血。

程濟本身伸手也不錯,否則也不能保護建文行走在西南的深山老林之中,就不說當地的人情險惡,單單說深山之中豺狼虎豹之屬。就不在少數。

程濟心意已定,反手這一刀,又準又狠。程濟此刻已經斷氣了。

車中的動靜。引起了外面人的注意。

馬順幾乎是闖了進來,一眼就看見伏地而死的程濟,他一揮手立即有兩個人上來,將程濟的屍體清理出去,然後將車上的血跡都清理乾淨,然後重新出去,將車門鎖死。

他們不敢與建文說上一句話。

因爲正因爲他們是錦衣衛才知道,知道了不該知道的事情,是要人命的。

馬順將老僧安置在京城一處寺院之中。

這個寺院就是慶壽寺。乃是姚廣孝在永樂年間居住的地方。只是姚廣孝死後,這裡就是東廠在外的秘密行動機構。

而金英早就等在這裡了。

就建文受壓在慶壽寺之中不過兩日。

王振,金英,馬順等人都慶壽寺內外,幾層佈防。幾乎密不透風。

這一日,朱祁鎮一身青衣扶着太皇太后從馬車上下來。如果不是這裡重重佈防,一般人見了。

只當是一個普通祖孫而已。

太皇太后問道:“程濟,也在嗎?”

朱祁鎮說道:“程濟在北京城外自伐了。”

太皇太后聽了,雖然覺得有一些出乎意料,但是卻並沒有吃驚。太皇太后說道:“程濟是一個烈性人。走吧,去看看。”

慶壽寺之中早已被清場了。

雖然在北京城之中,卻有一種深山古寺的意外。

李大川在前護衛,引領朱祁鎮與太皇太后一起進一大殿。

卻見一個老僧跪在佛像之前,手中喃喃有詞。朱祁鎮聽了兩句,就知道是《地藏王本願經》。

朱祁鎮冷笑一聲,說道:“皇叔祖,可是再想程先生嗎?”

老僧的動作微微一頓,說道:“老衲罪孽深重,不過是爲自己贖罪而已。”

朱祁鎮還想說什麼,太皇太后輕輕搖頭。

朱祁鎮也知道,朱允炆好也好,壞也好。總就是他的長輩,有些話,不是他該說的。

太皇太后說道:“陛下,多年不見,別後可好?”

老僧轉過頭來,盯着太皇太后看了一陣子,才嘆息一聲,說道:“原來是世子妃。多年不見了。託福還活着。”

朱祁鎮看向建文,建文鬚髮皆白,眉目之間,有一種慈眉善目,決計看不出,他就是當年的皇帝。

時間無情之極。

不管是建文與太皇太后都老了。

其實太皇太后當日與建文也沒有多少交情,畢竟太皇太后是女眷,在很多時候都是見不到建文,只有在少數場合之中,纔有一面之緣。

甚至太皇太后對建文帝瞭解,不少都是仁宗皇帝告訴他的。

他們兩人此刻見了一面,不管是太皇太后還是建文,一時間覺得無話可說。

只感覺歲月無情。

太皇太后看了一陣子,纔將記憶深處朱允炆的形象翻了出來。確認了眼前這個老僧就是當初的建文帝。

太皇太后說道:“既然活着,爲什麼不好好躲着,反而還要出來,太宗皇帝當年放過你了。還想找死不成?”

建文嘆息一聲,說道:“阿彌陀佛,老衲已經風燭殘年。不知道還有幾年,生生死死都看透了。唯一放不下的是,百年之後,此身何處?只要能將老衲葬在孝陵之中,縱然此身首異處,又有何妨?”

太皇太后聽了,似乎也有幾分傷感。

縱然她身爲天下最尊貴的女子,面對時間的偉力,也有幾分無可奈何的感覺。

建文寧肯一死,也想歸葬孝陵。死後陪太祖皇帝於陛下,而太皇太后也是在爲自己身後之事,多做籌謀。

兩者之間,又有多少差別。

太皇太后說道:“你記着今日這一句話,我代陛下允你終老。”說完之後,朱祁鎮攙扶着太皇太后離開了這裡,李大川在後面將房門重新鎖上了。

太皇太后一時間不想回去,反而在朱祁鎮的攙扶之下,登上了慶壽寺的高塔。

慶壽寺的雙塔是相當有名氣的,一直流傳了數百年,直到改造北京城的時候,才拆除了。甚至樑思成還爲這件事情力爭而不得。

而今正是慶壽寺最輝煌的時代,不提東廠在寺院裡面暗地陰私勾搭,單單說姚廣孝的遺澤在,這裡就是最受皇室重視的皇家寺院之一。

太皇太后等上高塔,一時間累的氣喘吁吁的,說道:“老了,身子骨不成了。”

朱祁鎮說道:“娘娘哪裡的話,您分明是老當益壯。”

太皇太后說道:“他就安置在西山之上吧,對外就說是假的,但是畢竟是老僧,不過處於極刑,就在西山上找一個寺院,讓他終老就行了。”

朱祁鎮說道:“是。”

太皇太后看着朱祁鎮說道:“其實,放在十幾年前,建文出現,還算是一件大事,但是而今四十年了,四十年改變太多的事情,建文如何已經不值一提了,我來見他,卻是了結我心中的念想,等將來見了仁宗皇帝,卻也有話說了。”

“爺爺當年與那位關係不錯?”朱祁鎮小心翼翼的問道。

“同窗而已。”太皇太后不願意多說,說道:“另外,我其實想讓你多看看他,看看如果做一個皇帝,掌控不了朝局,最後是一個什麼下場?”

“程濟這個人,你沒有見過,但也聽過吧?鐵鉉,盛庸,平安,駙馬梅殷,方孝孺,還有程濟,等建文舊臣,也不都是一無是處的。”

“他們是什麼下場?你也是知道的。”

“我老了,不知道能活多久,你翅膀也硬了,我看不住你。說不過你,你總是有道理的。”

朱祁鎮聽了,立即下跪請罪,說道:“孫兒不敢。”

太皇太后笑道:“起來吧,你有什麼敢不敢的,這天下就是朱家的,你想怎麼做,就怎麼做吧,我算是看明白了,你骨子裡就不是一安分的人。”

“但,我想你做事之前,想想建文,想想程濟。程濟之才,何下於姚廣孝,胡濙,楊士奇之輩,但是千百年之後,程濟今日之死,又會有誰知道?而姚廣孝此人奸邪小人,卻可以得帝師之名。”

“太宗一脈享有天下,但是懿文太子一脈,卻都變成了庶人。你如果將來事敗,你,跟隨你的人,你這一脈,乃至朱家,會有什麼下場。”

“你要想清楚再做。”

朱祁鎮聽了,不由凜然。

只覺得一時間後背發涼。森森的冷意撲面而來。朱祁鎮就好像站在千丈冰峰之上,沿着裂開的冰縫前進,隨時都可以掉進冰窟之中,死無葬身之地。

朱祁鎮說道:“孫兒知道了。只是娘娘對姚少保?”

“這一句話,並不是我說的。”太皇太后笑道:“卻是仁孝皇后說的。”

第一百二十四章 燕然大捷的轉折點第九十七章 建州衛的處境第三十章 朱祁鎮的決斷第九十六章 鎮守雲貴方略第三十八章 李瑈之死第六十七章 勳貴之心第九十四年,徐有貞的日本任務第一百一十二章 海西殘局第一百六十一章 秋風秋雨愁殺人第七十二章 嫁公主的難題第八十二章 南浦溪之戰第十六章 經筵第七十五章 推行青貯法第二百三十一章 河北征兵第一百一十二章 捧殺之計第三十章 安南盛世第二十二章 面朝大海,春暖花開第一百一十七章 西南定策二第十四章 李滿住第二十四章 於公堤第一百四十四章 誰的西域?第一百三十章 謝家的家底第五十七章 天下水利工程第三章 孟瑛vs沐昂第八章 千秋萬壽宴第六十四章 屋漏偏逢連夜雨第一百一十三章 朝廷風雲變第六十九章 松花江水師第一百零九章 甘肅在行動第一百二十章 燕然山下第十四章 遺詔第一百三十章 慶都公主駙馬二第七十二章 瓦刺可伐第一百四十一章 藩王危機第九十八章 李滿住的決斷第二百二十七章 孟瑛訓子第四十九章 瓦刺第二百三十二章 無悔第四十四章 孔弘緒第一章 聖誕將至第四十一章 石亨的心思第一百零三章 太皇太后最後退步第二十一章 儒家激進派第一百三十七章 見石亨第一百二十七章 瓦刺新主第七十五章 第一心腹于謙第十三章 老臣心第一百零八章 銀鋪第四十六章 海關銀第六十三章 自省第六十三章 水路救援第八十二章 錢夫人之心第四十五章 石炭三第十四章 禮簡而刑繁第十七章 水深火熱第一百六十章 思機發之死第二十四章 願吾民無飢寒,願此河永定第一百四十章 劉定之請纓第二百四十九章 殺俘第一百六十一章 秋風秋雨愁殺人第一百章 楊溥奏對第三十三章 生吃蝗蟲第五十六章 災情彙總第五十五章 諸將第一百四十六章 乾清宮侍衛換血第二十一章 北方民生之多艱第四章 朱祁鎮的京營第一百零一章 圍城第一百五十六章 東風長吹天山雪第九十七章 建州衛的處境第五十章 官茶與商茶第七十五章 第一心腹于謙第一百三十六章 錢第十一章 海西都司第七十八章 雪山第五十六章 襄國第一百二十三章 皇家異類朱祁鎮第六十八章 諸子第一百零六章 折戟白藤江第三十七章 何以養民第一百五十八章 皇后有孕第五十章 曲阜大學第一百五十五章 伯顏帖木兒的決心第一百四十九章 昆圖的法會第一百零二章 孤身入思明第二百三十五章 突如其來的血戰第二百零三章 楊洪掛帥第四十七章 鐵壁鎮南第一百四十四章 李賢的決擇第八十四章 李家的決定第一百七十二章 良藥苦口第一百四十章 黃河決口第七十一章 朱見治第一百六十五章 天子守國門,君王死社稷第二十五章 大明工部都水司第二十三章 阿刺知院之死第一百三十五章 大明的銀子在哪裡?第一百零五章 朝鮮延邊之戰第一百五十一章 約戰第一百一十五章 福建善後
第一百二十四章 燕然大捷的轉折點第九十七章 建州衛的處境第三十章 朱祁鎮的決斷第九十六章 鎮守雲貴方略第三十八章 李瑈之死第六十七章 勳貴之心第九十四年,徐有貞的日本任務第一百一十二章 海西殘局第一百六十一章 秋風秋雨愁殺人第七十二章 嫁公主的難題第八十二章 南浦溪之戰第十六章 經筵第七十五章 推行青貯法第二百三十一章 河北征兵第一百一十二章 捧殺之計第三十章 安南盛世第二十二章 面朝大海,春暖花開第一百一十七章 西南定策二第十四章 李滿住第二十四章 於公堤第一百四十四章 誰的西域?第一百三十章 謝家的家底第五十七章 天下水利工程第三章 孟瑛vs沐昂第八章 千秋萬壽宴第六十四章 屋漏偏逢連夜雨第一百一十三章 朝廷風雲變第六十九章 松花江水師第一百零九章 甘肅在行動第一百二十章 燕然山下第十四章 遺詔第一百三十章 慶都公主駙馬二第七十二章 瓦刺可伐第一百四十一章 藩王危機第九十八章 李滿住的決斷第二百二十七章 孟瑛訓子第四十九章 瓦刺第二百三十二章 無悔第四十四章 孔弘緒第一章 聖誕將至第四十一章 石亨的心思第一百零三章 太皇太后最後退步第二十一章 儒家激進派第一百三十七章 見石亨第一百二十七章 瓦刺新主第七十五章 第一心腹于謙第十三章 老臣心第一百零八章 銀鋪第四十六章 海關銀第六十三章 自省第六十三章 水路救援第八十二章 錢夫人之心第四十五章 石炭三第十四章 禮簡而刑繁第十七章 水深火熱第一百六十章 思機發之死第二十四章 願吾民無飢寒,願此河永定第一百四十章 劉定之請纓第二百四十九章 殺俘第一百六十一章 秋風秋雨愁殺人第一百章 楊溥奏對第三十三章 生吃蝗蟲第五十六章 災情彙總第五十五章 諸將第一百四十六章 乾清宮侍衛換血第二十一章 北方民生之多艱第四章 朱祁鎮的京營第一百零一章 圍城第一百五十六章 東風長吹天山雪第九十七章 建州衛的處境第五十章 官茶與商茶第七十五章 第一心腹于謙第一百三十六章 錢第十一章 海西都司第七十八章 雪山第五十六章 襄國第一百二十三章 皇家異類朱祁鎮第六十八章 諸子第一百零六章 折戟白藤江第三十七章 何以養民第一百五十八章 皇后有孕第五十章 曲阜大學第一百五十五章 伯顏帖木兒的決心第一百四十九章 昆圖的法會第一百零二章 孤身入思明第二百三十五章 突如其來的血戰第二百零三章 楊洪掛帥第四十七章 鐵壁鎮南第一百四十四章 李賢的決擇第八十四章 李家的決定第一百七十二章 良藥苦口第一百四十章 黃河決口第七十一章 朱見治第一百六十五章 天子守國門,君王死社稷第二十五章 大明工部都水司第二十三章 阿刺知院之死第一百三十五章 大明的銀子在哪裡?第一百零五章 朝鮮延邊之戰第一百五十一章 約戰第一百一十五章 福建善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