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二章 最後的掙扎

第一百一十二章 最後的掙扎

一次兩次三次。

劉聚已經不知道打了多少次了。

無非看見,原本平坦的道路被一具具屍體鋪滿,隨即雙方在屍體之上繼續戰鬥。甚至將這些屍體踩的面目全非。

戰場收斂屍體,是幾乎所有戰場之上不成文的規定。

都會留一些時間,讓雙方收屍。

當然了,這也可以防止瘟疫。

但是而今,這個規定早已被打破了。

劉聚派人去問過了,讓他們暫停一陣子,好收斂彼此的屍體,但是阮熾如何肯讓?

因爲在攻克諒山城之後,明軍已經大舉追擊而來了。

之所以阮熾還有進攻的時間,那是因爲後面有不知道多少安南士卒正在抵擋明軍的追擊。、

此刻每一分鐘都是極其寶貴的。

阮熾只能冷血的下達這樣的命令。

不管前面是屍山血海,也只能將手中的兵力一點點的砸進去。

這一戰讓劉聚打得相當的窩火,畢竟將騎兵當步卒來用,甚至還不如步卒的,畢竟騎兵雖然有一些火器,但是遠遠比不上安南軍隊的火器。

所以在交戰的時候,反而被安南火器所壓制。

自己成爲了捱打一方。在傷亡比例之上,反而是安南軍隊佔優。

不過,這個情況很快就有了轉機。

因爲王越到了。

王越從東邊殺入安南腹地,本來就是衝着安南糧道去的,故而與這裡相距不遠。等得到消息之後,幾乎立即狂奔而來。

王越的人數也不多,但是兩萬步卒,再加上剩下的兩萬騎兵,騎兵有了步卒厚實的步陣,就有了自由活動的空間。

甚至敢打一個短促的進攻了。

如此一來,一加一併不是等於二,而是大於二。

阮熾已經明顯感受到了軍中士氣的低落了。他心中已經有幾分確定了,那就是這個短期之內,攻不下來的。

屋漏偏逢連夜雨。

就在阮熾憂心的時候,卻聽見身後。有人來報,此人不敢言語,只是將一封染血的書信送上。

阮熾一看之下,忍不住一口逆血涌上來,被他生生的壓了下去。

卻是郭登已經攻破了安南後軍,此刻正在馬不停蹄的向此而來。

已經沒有時間了。

阮熾立即下令,讓幾支敢戰之軍分散突圍。

阮熾所乃是一道狹長的,依靠官道開闢出來的谷地,兩側山林密佈,但並非完全無路可走。

只是大軍行進卻是不能的。

而今阮熾已經知道,大軍不可能撤回去了。

只是讓幾支精銳先行突圍,而阮熾帶着大隊向東側山脈之中而去。

這些山勢並不是太陡峭的,但是好歹佔着居高臨下的便宜,再加上各種輜重雖然丟失了不少,但是山上山高林密。

足夠牽制明軍一陣子了。

如此也算是給安南做出最後的貢獻。

只是很快,他的心思又冷了一些,卻是從西面突圍的安南軍不過片刻都敗退回來了,卻是被毛銳硬生生的擊潰了。

毛銳一在困頓於高平城下。毛勝已經不在,毛家的家門能不能撐起來,就要看毛銳了。

毛銳一直憋着一股力氣,想要建功立業,讓別人知道,毛家不僅僅有毛勝,還有毛銳。

只是高平這邊比諒山還難以這啃下來。

毛銳可沒有郭登那麼好的養氣水準,他整個人都好像被憋瘋了,好容易讓他看出破綻,整個戰場形勢大變。

於是毛銳一出手,就覆滅了撤退的高平守軍,雖然大隊向東南而來,就是爲了參與這一次殲滅戰。

就在毛銳來了不久,郭登也到了。

明軍主力一到,阮熾立即依山而守。

郭登親手爲阮熾寫了一封勸降書,歷數而今戰況,讓他明白,這一戰他必敗無疑,只有他投降,朝廷也願意奉爵,令榮華富貴不亞於他如今。

郭登書信一連寫了數封,全部射進安南軍中。

一時間,安南軍中被這一封書信搞得有些混亂。

阮熾見軍中軍心浮動。

這也是無可奈何的事情,而且的情況誰都能看得出來,安南敗局已定。這個時候再忠心於安南了。

人總是要爲自己着想的。

特別是安南軍中有很多世家子弟。對他們來說,家族傳承要比國家傳承重要多了。如果明軍給出一個說得過的條件,他們說不定就會投降了。

夫妻尚是同林鳥,更何況君臣。

阮熾也不多說,只是將大明在朝鮮所做的事情,一五一十說了一遍。聽得安南貴族們腦後發涼。

簡直就好像是深冬臘月一頭冰水當頭灌了下來。

冰冷刺骨。

說起來朝鮮國內的兩班貴族,與安南朝廷之中相比,都是差不多的,這些安南貴族很容易聯想到他們自己的身上。

徐有貞在朝鮮的事情上,其實做得很不地道,不知道多少人被殺,多少被流放,更讓他們難以忍受的,也就是他們即便投降了,也很難保持而今的富貴。、

這樣的話,他們還投降做什麼?

“難道北寇就不怕朝鮮人造反?”阮熾冷笑一聲說道:“自然不怕,你們怕占城造反嗎?實力相差太大了。”

“而今我們唯有讓明人知道,我安南兒郎不怕死,除非安南人死光,想要安南亡國,卻是不可能的。”

“即便是打上三十年,五十年,總有一日,大越的旗幟,會再次飄揚在諒山之上。”

“這裡就是我的死地,爾等願意與我同死者留下,想離開的,也要將兵馬留下來,自己穿山走林。”

“有人要走嗎?”、

阮熾所言的自然是軍中將領,至於下面的士卒,他們根本不在這個套餐服務之中。

最後,安南軍中只有十幾個將領想要走,隨即被阮熾借了上項上人頭。

如此一來,全軍震懾。

阮熾隨即射箭還書,上面只有四個血字:“唯有死戰。”

郭登看過之後,輕輕一笑,卻沒有進攻,而是傳令下去,在山下立營,幾個營地從各個方面逼近阮熾所躲避的山峰。

包圍之勢再明顯不過了。

卻沒有下令進攻。

無他,明軍已經見識過安南軍隊防守的本事,只要輜重不絕,安南軍隊守起城來未必比大明差。

但是而今安南軍中,最大的問題,就是輜重與火藥。

雖然阮熾從諒山撤退的時候帶了不少。半路上還有一些輜重被他們帶走了,但是總體上來說,阮熾軍中所能帶的輜重最多能供應安南軍中一個月上下。

既然如此,又何必讓士卒上陣去搏一場富貴。

畢竟只需等上一兩月,就能看其自斃了。

如此一來,郭登宏偉計劃也算是完成了。

郭登心中有一絲絲自傲,心中暗道:“這估計是我一輩子最大的功業了。”

郭登很清楚,再有這種能指揮幾十萬的大戰,估計也不會留給他了。下一輩將領而今也成長起來了。

很多將領雖然有些稚嫩,但是卻也足夠獨擋一面了。

郭登滅了安南之後,估計就要在樞密院之中任職了,脫離一線軍隊的指揮權。

正因爲如此,郭登纔將幾乎所有的心思放在困死阮熾之上了,要爲自己軍事生涯畫上一個完美的句號。

這一戰雖然還沒有結束,但是諒山大捷卻可以確定了。

郭登派人向北京報捷不提,卻說升龍可比北京距離戰場近多了。所以升龍要比北京早了好多日就得到了這個消息。

但是這個消息,對升龍城中,近乎晴天霹靂。

一瞬間升龍城上上下下,就從白藤江大捷餘韻之中清醒過來,似乎這一次白藤江再次保護了大越,卻依然不能擋的住安南滅國的命運。

第三十五章 真相與處置第八十六章 天下行商第二十八章 工部兩尚書第五十四章 水利學堂第二百一十章 噩耗傳來第七十八章 兩件大事第二十九章 海西攻勢第一百四十二章 挫扁第四十四章 瓦刺退兵第九十章 工部侍郎彭誼第一百一十七章 雨季的來臨第一百零八章 南洋水師大出血第一百九十四章 阿刺知院的去向第四十九章 三湖五河總方針第九十七章 對大藤峽的決斷第二百四十五章 撤退的開始第一百四十五章 山東的滅頂之災第一百二十七章 瓦刺新主第一百四十二章 楊洪巡邊第七十二章 門頭溝至京城線第七十六章 田園將蕪胡不歸第一百三十章 北京震動第九十一章 日本金銀第二百零七章 明軍步騎vs瓦刺騎兵第二十章 應對安南之策第一百四十八章 臨危受命的于謙第一百五十八章 金牌止戰第一百五十八章 財政緊急策略第一百二十一章 錢法第五章 太后二第四十三章 正統歷第五十章 英國公餘威第二章 外戚第一百六十二章 太皇太后的堅決第四十二章 孔家南北宗第一百一十七章 西南定策二第十八章 西域近況第一百二十二章 周忱辦事之道第三十五章 廣西內部的分歧第二十二章 面朝大海,春暖花開第八十七章 對劉定之的安排第七十八章 趙新的考驗第一百二十九章 如鯁在喉第一百一十七章 橫絕大漠第一百二十九章 首輔曹鼐第六章 李賢的作爲第七十九章 解縉第一百六十三章 好爲之第四十章 思任發之死第一百零四章 鐵甲鏗鏘第一百一十八章 未入京城已憂心第七十四章 新理學的種子第一百一十二章 汪嶽的機會第九十一章 泥足巨人第一百一十五章 侍疾第五十七章 朝鮮大清洗第四十七章 肇州得失第一百七十章 東廠內第九十一章 公主下嫁第五十章 英國公餘威第一百四十八章 十二渠圖第一百一十章 少府的工作第五十九章 暗潮第四十四章 李時勉到第三十章 宿衛宮中第二十章 治水三人小組第一百四十四章 大閱武學第六十五章 肇州血戰第二百二十五章 宣大戰局第一百一十三章 議麓川四第四十九章 煙火羣山第五十五章 水利學堂的功課第一百五十六章 東風長吹天山雪第一百一十四章 勳貴圈子的爛事第二十八章 天理報第六十七章 朱祁鎮的後宮第一百三十章 天下大旱第八章 張輔眼中的雲南戰局第一百四十六章 回天之力第一百二十一章 安南捷報第七十八章 祖孫盡釋前嫌第七十二章 木蘭河衛之屠第九十五章 大藤峽背後第六十二章 于謙入京第六十二章 肇州第十一章 微山湖計劃第十六章 朱祁鎮心中的《大明會典》第七十九章 南洋近況第一百七十一章 喜寧第九十九章 亦失哈最後的演出第五十一章 曬鹽法的進展第二十九章 辟雍之殿第五章 天馬來兮從西極第四十四章 也先的算計第三十二章 王越的機會第一百九十二章 鐵甲的黃昏第一百零五章 日本行第一百零六章 射柳第三十一章,祭大成先師第一百一十三章 議麓川四
第三十五章 真相與處置第八十六章 天下行商第二十八章 工部兩尚書第五十四章 水利學堂第二百一十章 噩耗傳來第七十八章 兩件大事第二十九章 海西攻勢第一百四十二章 挫扁第四十四章 瓦刺退兵第九十章 工部侍郎彭誼第一百一十七章 雨季的來臨第一百零八章 南洋水師大出血第一百九十四章 阿刺知院的去向第四十九章 三湖五河總方針第九十七章 對大藤峽的決斷第二百四十五章 撤退的開始第一百四十五章 山東的滅頂之災第一百二十七章 瓦刺新主第一百四十二章 楊洪巡邊第七十二章 門頭溝至京城線第七十六章 田園將蕪胡不歸第一百三十章 北京震動第九十一章 日本金銀第二百零七章 明軍步騎vs瓦刺騎兵第二十章 應對安南之策第一百四十八章 臨危受命的于謙第一百五十八章 金牌止戰第一百五十八章 財政緊急策略第一百二十一章 錢法第五章 太后二第四十三章 正統歷第五十章 英國公餘威第二章 外戚第一百六十二章 太皇太后的堅決第四十二章 孔家南北宗第一百一十七章 西南定策二第十八章 西域近況第一百二十二章 周忱辦事之道第三十五章 廣西內部的分歧第二十二章 面朝大海,春暖花開第八十七章 對劉定之的安排第七十八章 趙新的考驗第一百二十九章 如鯁在喉第一百一十七章 橫絕大漠第一百二十九章 首輔曹鼐第六章 李賢的作爲第七十九章 解縉第一百六十三章 好爲之第四十章 思任發之死第一百零四章 鐵甲鏗鏘第一百一十八章 未入京城已憂心第七十四章 新理學的種子第一百一十二章 汪嶽的機會第九十一章 泥足巨人第一百一十五章 侍疾第五十七章 朝鮮大清洗第四十七章 肇州得失第一百七十章 東廠內第九十一章 公主下嫁第五十章 英國公餘威第一百四十八章 十二渠圖第一百一十章 少府的工作第五十九章 暗潮第四十四章 李時勉到第三十章 宿衛宮中第二十章 治水三人小組第一百四十四章 大閱武學第六十五章 肇州血戰第二百二十五章 宣大戰局第一百一十三章 議麓川四第四十九章 煙火羣山第五十五章 水利學堂的功課第一百五十六章 東風長吹天山雪第一百一十四章 勳貴圈子的爛事第二十八章 天理報第六十七章 朱祁鎮的後宮第一百三十章 天下大旱第八章 張輔眼中的雲南戰局第一百四十六章 回天之力第一百二十一章 安南捷報第七十八章 祖孫盡釋前嫌第七十二章 木蘭河衛之屠第九十五章 大藤峽背後第六十二章 于謙入京第六十二章 肇州第十一章 微山湖計劃第十六章 朱祁鎮心中的《大明會典》第七十九章 南洋近況第一百七十一章 喜寧第九十九章 亦失哈最後的演出第五十一章 曬鹽法的進展第二十九章 辟雍之殿第五章 天馬來兮從西極第四十四章 也先的算計第三十二章 王越的機會第一百九十二章 鐵甲的黃昏第一百零五章 日本行第一百零六章 射柳第三十一章,祭大成先師第一百一十三章 議麓川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