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s:想聽到更多你們的聲音,想收到更多你們的建議,現在就搜索微信公衆號“qdread”並加關注,給《平凡的明穿日子》更多支持!
從午門走出來,天上的雪已經小很多了,稀稀落落,雲層已遮掩不住太陽,淡黃中透着純白,眼見這場數十年來罕見的大雪已然強弩之末,徐灝卻高興不起來,這年頭的天災太多了。
筆直寬闊的主街兩行,家家戶戶都有人在掃雪清道,見他騎在馬上被前呼後擁着過來,人們紛紛丟了傢伙,垂首鞠躬。
徐灝含笑打着招呼,百姓的臉上洋溢着笑容,雖然皇帝的病情牽動着大家,但是太子是有爲的年輕人,尊重大臣體恤百姓,又沒有九龍奪嫡啥的危機,可見富足平安的生活還會一如既往。
過年期間,金陵熱鬧的了不得,各條街道上真正是車水馬龍人潮如涌,珠寶行、古董行、成衣行、脂粉行、玉石行、綢緞鋪、海味鮮魚行、雜貨鋪、書齋、紙行、藥店、漿洗鋪,茶樓酒肆等等,無不人滿爲患。
店面精緻的商鋪鱗次櫛比,充滿活力的叫賣聲此起彼伏。對徐灝而言,再沒有比這更令人滿足的時候了。
回到家,走進千壽堂,就見一羣老太太圍着老太君嘮家常,徐灝走到妻子身邊坐下,月蘭端過來一杯熱茶。
“老祖宗,老話說酒食朋友,柴米夫妻,做丈夫的男人,不能夠封妻萌子,那就是夫綱有愧。可嘆當年咱們家的漢子有眼無珠,沒能隨着去北平,追隨三爺爲先帝效犬馬之勞,至今想起來還是一肚子委屈!更別說如今連‘柴米’二字尚不周全。使妻子兒女熬飢受凍,您老說說這樣的丈夫,怎怪得妻子埋怨?”一位老太太唉聲嘆氣。
老太君說道:“別往心裡去了,做丈夫的叫妻子終日埋怨,固然不是個有用的男子,可做妻子的終日埋怨不停,那也算不得有用的妻子。”
徐灝馬上對妻子耳語道:“到底是祖母看得透徹,我最幸運的是娶了個好娘子,從來不嘮叨。”
“是嘛?”沐凝雪卻不信丈夫的鬼話,不嘮叨還算女人嗎?無非手段高低而已。
老太君似乎早已厭煩了一年一度的訴苦大會。往年憐惜她們的遭遇,同情之餘免不了送各種好東西,今日卻苦口婆心的道:“據老身看來,若是個沒用的媳婦,就不該去埋怨丈夫,而若是個有用的媳婦,也不消去埋怨丈夫了。就拿日常生計來說,別樣生計婦道人家雖做不得,可那些桑蠶織紝、浣紗刺繡、養雞餵鴨哪一件做不得?想古時的婦人。嫁了做官做吏的丈夫,尚且家裡有紡織之聲達於中外,所以一味不肯辛苦,終日張着大嘴等丈夫的飯吃。赤着身子等丈夫的衣穿,稍有不足就做起獅子吼,大吵大鬧,真不知該怎麼去說她們。”
一羣老太太的反應立時各不相同。個別人的臉上神色燦燦,顯然被說中了。
這時候朱巧巧開口道:“還是老祖宗聖明,以前我身邊的六喜就是這般好吃懶做的性子。稍不如意就罵丈夫是廢物,她丈夫受不得了,乾脆要把她賣給別人。六喜也巴不得呢,因擔心下一個丈夫沒本事,不能夠吃好穿好,就說我要自家擇婿,選了個北面的壯漢,見人家有錢只道是個富翁,誰知竟是個做強盜的,未及一年,被抓住問了死罪。”
“哎呀,還有這等事?”老太太們都來了興趣,追問道:“後來呢?求奶奶快說。”
“後來?”朱巧巧笑道:“六喜交給官媒變賣,一併有好些個婦女,鬧得好多人家去看,恰巧其中就有六喜的前夫,打算買一個肯吃苦的妻子,等他發現六喜後,不好意思了,轉身就要離開。
六喜一把扯住了他,哭哭啼啼跪在前夫面前,求他莫忘舊情,好歹贖我回去吧。前夫不理她,她苦苦哀求。倒是那些大戶和客商人人豐衣足食,裘皮綢緞,見前夫不贖,六喜容貌出挑兼且又是我的丫頭出身,哪個不想買了她?誰知六喜竟鐵了心,放着好日子不過,抵死不從,死活要跟着前夫回家。”
大傢伙都驚訝了,好女不嫁二夫是不假,可六喜既然已經破了戒,自是無所謂三夫四夫,算起來不及一年,她丈夫絕無可能成爲有錢人,何苦跟着他回去呢?令人想不通。
徐灝也覺得奇怪,對妻子說道:“是不是嫂子對六喜說了什麼?”
沐凝雪搖頭道:“她的性子你還不曉得?當初同意六喜出嫁,六喜後悔了,豈不是生生打了她的臉?怨她眼光不準,嫂子豈能再管她?”
“是呀,奇怪。”徐灝點頭。
就見朱巧巧繼續說道:“官媒就問六喜什麼原故?六喜說當初想錯了,只求穿好吃好有人伺候,結果不問來歷嫁了歹人,故此纔有今日。現在這些人又焉知不是歹人?倒不如跟了前夫,家裡儘管貧窮卻還是可以過得,丈夫是個好人,知疼知熱又有手有腳,所以不願從新,只想復舊。
前夫見她說得可憐,竟心軟交了錢把她領回家去了,當時人人都說他瘋了,不想六喜換了一副性子,原先極懶,如今極勤;原先奢侈,如今節儉;原先十分潑辣,如今十分溫柔。赫赫!我笑她是進了強盜窩子,嘗着滋味的原故,這兩年幫助丈夫成家立業,夫婦倆替我管着一項生意,小日子過得紅紅火火。”
“哎呦。”老太太們暗暗稱奇。
有人說道:“當初她若不嫁給強盜,看似穿金戴銀,卻也受了擔驚受怕之累,這才曉得粗茶淡飯的好處來,吃不飽可也餓不死,一輩子沒有殺頭之罪。真等到要殺頭了,求爲飢寒而不可得也。那些好吃懶做埋怨丈夫的婦人,可惜她們不曾嫁給強盜,寧受飢寒,不做歹事,不受豐衣足食之累。”
老太太們大笑。徐灝也失笑道:“過了,常言道巧婦難爲無米之炊,小家小戶的妻子勤勞儉樸,操持小家倒也罷了。那等大戶人家,除了丈夫之外還有小妾兒女,丫鬟家人都是要穿衣吃飯的,這麼一大家子,若丈夫沒有出息,怕是任憑妻子再巧,也得時常埋怨丈夫幾句。”
徐灝是公里公道的說話。家家有本難唸的經,貧賤夫妻百事哀,有錢夫妻就不會吵架了?一樣有人家的煩惱。
沒想到朱巧巧嗤笑道:“又來憐香惜玉了,有本事的男子,不消妻子埋怨,自然能掙到錢;而沒本事的男子,就是早晚咒罵也罵不出來衣食,白白傷了夫婦之情。反正我朱巧巧就絕不會埋怨,寧可自己絞盡腦汁。求爺爺告奶奶一個月不吃飯,也要想個計策出來,炊一炊那無米之飯。若炊的熟,我就是巧婦。若炊不熟,起碼也做個賢婦。”
在一羣婦女的奉承聲中,徐灝笑了笑沒反駁,心說哪有那麼容易?誰沒有走背字的時候。當然運氣再不好也不能長期困坐家中,只要不是生病,誰讓你是男人呢。
忽然。徐灝感覺屋裡的氣氛變得很詭異,這些老輩都看着老太君,其中一人說道:“論起巧婦,誰人能比得上老太君呢?”
原來徐灝那早早故世的便宜爺爺,生前也是書香家的少爺,父母在日,家裡也有二三千金的家產。後來鳳陽兵禍連年,這爺爺就把所有家產給了兄弟徐達招兵買馬。
老太君也是大戶蔣家的女兒,嫁過來後相夫教子,可一等丈夫死後,才知道家裡的積蓄早就沒了,連聘金和成親的酒水錢,都是徐達的兄弟們湊的,至於田產,地倒是還在,早沒人種了。
當時老太君一時間爲之措手不及,很是憂慮,自己一家老少加上徐達那一支的老少該怎麼養活?數十口人呢,除非是點石成米的神仙,不然只能束手待斃了。
當時是朱元璋最困苦的時期,指望不上,但好歹徐家有人罩着,遠近誰也不敢來欺負。
說不得老太君召集所有人,交代今後要儘可能的節儉度日了,誰知丫鬟下人個個臉上沒了笑容,就好像衙役遇到了清官,知道沒有好處了。
老太君連夜看賬本,每次打了勝仗,兄弟徐達都會送回來一大筆金銀糧食,這錢糧到底哪去了?
從此以後,她就把心眼分成兩份,一份用來監視僕婦丫鬟,一份用來稽查男丁。比如早晨觀察婦女打了米出去,也不馬上淘洗,就在井邊拖延,老太君便故意走開了。
躲在遠處看她們做什麼手腳,漸漸發現有人端着幾碗米,趁人不備往牆角里頭一倒,又回來取米下鍋。
敢情那夾牆裡面有個小倉庫,容得下幾石米,是幾個體面的婦人丫鬟共同偷偷挖的,輪到哪一個管糧,就哪一個往裡面倒米,因徐家人浮於事沒有得用的人專管,糧食不知不覺之中就被人偷盜了去。
老太君大開眼界,嘆氣道:“不想一個小小的牆洞,竟漏去一份家當。不怪兄弟常說手下人之可畏,令人心驚,果然如此。”
倒是老太君沒有揭穿此事,竟留着這個小小的倉庫,以備救命的時候取出來用。
此外,徐家廚房後面有一大片的菜園子,負責種菜的那男人平日明明極懶,什麼活都不做,偏偏種菜時他就忽然勤力起來,因擔心被更勤力的人搶了差事,不但每天把鋤頭藏起來,連飯都不吃,先要去菜園裡面巡視一番,看見地上有別人的腳印,馬上查問到底。
暗暗觀察的老太君嘴上不說,心中思量道:“他的精神命脈都聚在一個地方,可見除了菜園,沒有第二件心事,不問可知地底下藏着偷盜的東西。正合着古語二句,主僕同心,黃土變金。”
徐家的一草一木都是主人的,就和後世的私營工廠公司一樣,任何東西都是法人的。
如此老太君把觀察到了事一一記在心裡,家產就是在這樣不知不覺中,一點點的漏去,一點點的被下人敗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