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太后抱養宜嬪阿哥的風波漸息,宜嬪姐妹自阿哥被抱養後未及三日,太皇太后便免了二人日後的請安。康熙隨即接連三日宿於宜嬪宮中,又連續兩日召郭絡羅常在至乾清宮侍寢。
翊坤宮又成爲宮人們趨之若鶩的當差去處。後宮格局如舊,唯有康熙待宜嬪姐妹恩寵更勝從前,不免惹人暗生豔羨。
轉眼至八月初十,前線捷報傳來,大軍攻破昆明,吳世璠自盡,三藩之亂終告平定。康熙龍顏大悅,即刻前往慈寧宮向太皇太后報喜,後宮上下亦是一片歡欣。
前朝捷報初傳,後宮喜訊接踵而至。永壽宮索卓羅氏確診已有近兩月身孕。康熙聞訊,喜形於色,稱其懷孕正應吉時,當即下旨晉封索卓羅氏爲答應,令衆人好生羨嫉。
一時間,衆人皆動了求子之心,各施手段邀寵,欲借康熙因三藩之亂平息的欣喜之情,求得皇嗣以謀位分晉升,一舉兩得。
又過了十日,乾清宮忽然傳來皇上欲大封六宮的消息,六宮上下皆翹首以盼。永和宮內,董佳佳聞訊,心中一喜,當即命白霜嚴令宮人謹言慎行,不得議論此事,而後便靜待聖諭降臨。
後宮因大封之事激動難平,前朝亦暗潮翻涌。先是數位官員聯名上奏,力薦佟佳氏入主中宮。衆人細察,發現這些官員皆是暗中已投靠佟佳一族的人,赫舍裡一派當即羣起反駁。
朝堂之上爭執不休,亂象頻生。康熙端坐龍椅,冷眼旁觀這場紛爭,最終不得不出言制止,稱定會慎重考量。此言既出,兩派暫作收斂。堂下國舅佟國維、佟國綱難掩喜色,而索額圖聽聞聖諭,神色一黯,眸中盡是思量。
前朝沸沸揚揚的封后之爭很快便傳至後宮,六宮衆人紛紛暗自留意儲秀宮與承乾宮的動靜。三日後,康熙攜太子駕臨承乾宮,此舉一出,六宮中皇上有意冊封貴妃爲後的傳言愈演愈烈。佟佳氏一時風頭無兩,威望更勝往昔,宮人皆以對待未來中宮之禮敬奉於她。
永壽宮內,鈕祜祿氏面露驚色。皇上對佟佳氏的恩寵遠超姐姐所言,她原指望入宮後能得聖眷,以此制衡佟佳氏,可如今看來,佟佳氏入主中宮似成定局。
念及此,鈕祜祿氏心下惶然。若佟佳氏封后,前有太子,後有皇后,她誕育皇嗣之路必將荊棘叢生,佟佳氏更會將她視作心腹大患。
思忖再三,她急召貼身宮女月英,命其速傳密信給宮外鈕祜祿一族,務必設法阻止佟佳氏封后。月英領命,匆匆退下。
未過幾日,宮內外流言四起,稱佟佳一族於社稷無功,佟佳氏家世不顯難當後位。赫舍裡與鈕祜祿兩族趁機推波助瀾,朝堂之上爭論不休,更有官員以死進諫。康熙勃然大怒,直言佟佳一族乃皇帝母族,有他坐鎮便是不世之功。
見聖意如此,羣臣雖心有不甘,卻也不敢多言。然而朝堂之外,滿洲勳貴暗地施壓,佟佳一族縱然勢大,終究底蘊不足,難敵多方合圍。隨着兩位國舅保持緘默,佟佳氏封后之事看似塵埃落定,實則暗流仍在涌動。
前朝風波席捲後宮,消息亦傳入慈寧宮。當日貴妃前往請安,太皇太后已對封后之事頗有不滿,寒暄未久,便命其返回承乾宮。
承乾宮內,佟佳氏怒不可遏,將多年世家養成的端莊氣度盡皆拋卻,狠命砸毀殿中物件。她距後位僅一步之遙,豈容他人阻攔。
她早已查明,後宮流言之所以甚囂塵上,乃至傳入太皇太后耳中,皆是永壽宮與儲秀宮在暗中推波助瀾。正因如此,她今日才遭太皇太后當面敲打。
想到太皇太后眼中的不滿,又深知太皇太后在擇立中宮一事上舉足輕重,佟佳氏面色驟沉,心底泛起陣陣寒意。佟佳氏越想越覺鬱結難平。她侍奉太皇太后已有一段時日,太皇太后對她能否入主坤寧宮始終態度曖昧。
箇中緣由,或是太皇太后一早便知皇上無意立她爲後,又或是即便聖意屬意,太皇太后也會橫加阻攔。只是大封一事還未徹底落定,她心中仍存有幾分希冀。念及有人從中作梗,百般阻撓她正位中宮,心中頓時翻涌起難以抑制的不甘與怨憤。
再擡首,佟佳氏望向兩宮方向的目光冷若蛇蠍,忽而勾起一抹陰鷙笑意,隨即將陳嬤嬤喚至身前,附耳低語幾句。待吩咐完畢,她瞬間斂去怒意,重新恢復往日矜貴自持的模樣。
八月大封之爭的喧囂未減,九月的喜訊已翩然而至。月初,啓祥宮傳來德嬪有孕月餘的佳訊。康熙聞訊,大喜過望,賞賜源源不斷送入啓祥宮。
六宮衆人見狀,無不心生羨嫉。德嬪膝下已有兩位阿哥,此次身孕又恰逢其時,再思及索卓羅氏初孕便獲晉封,衆人皆知此次大封,德嬪必佔一席之地。一時之間,明裡暗裡對啓祥宮的試探紛至沓來。
啓祥宮內,德嬪心緒如麻。新孕之喜本令她欣喜若狂,尤其在大封這個節骨眼上,若能平安誕下皇嗣,妃位之階近在咫尺。
可烏雅一族勢單力薄,平日裡護佑她與兩位阿哥已屬不易,如今大封在即,再添腹中皇嗣,更是左支右絀。權衡再三,她深知唯有藉助貴妃之力,才能在平安誕育皇嗣前,護得自己與孩子們周全。
承乾宮內,貴妃聽着階下德嬪侍女紅翠的傳話,眸光微轉,須臾間便棄了先前謀劃,心中另生算計。她側過身去,對着勒嬤嬤耳語數句,便命其攜賀禮,隨紅翠返回啓祥宮。
永和宮內,德嬪聽完勒嬤嬤的傳話,臉色瞬間沉了下來。望着對方笑意盈盈的模樣,心底的怒意更添幾分。
勒嬤嬤見狀,垂眸思忖片刻,緩緩開口:“恕奴才多嘴,提醒娘娘一句。莫忘了當初是如何走到今日。眼下大封將至,若娘娘有意,貴妃主子自能在皇上面前爲娘娘美言幾句。這個時候,懷龍嗣的事,獨一無二才顯得金貴,若是人人都有,皇上日理萬機,哪還顧得過來?”
德嬪面色陰晴不定,語氣帶了幾分不耐:“我知曉了,嬤嬤且先回承乾宮覆命,容我思慮幾日,再給貴妃娘娘答覆。”
勒嬤嬤見話已帶到,福了福身便告退離去。待殿門重新閉合,德嬪怒不可遏,揚手將案上茶盞掃落,青瓷碎裂之聲在空寂的殿內迴響。她深吸幾口氣,強壓下心頭煩躁,開始反覆思量勒嬤嬤話中深意。
正思忖間,宮女紅杏匆匆入殿稟報,納喇氏見前來賀喜的人散去,欲來前殿陪伴她與阿哥們。德嬪聞言,眉間不禁蹙起。
納喇氏近來對兩位阿哥過於關切,她早生悔意,不該爲了坐穩一宮主位,將阿哥們推至人前吸引納喇氏注意。本想讓紅翠以身體勞累爲由推辭,剎那間心念一動,緊鎖的眉頭緩緩鬆開,轉而示意紅杏將納喇氏迎入殿中。
時光倏忽至九月中旬,德嬪所受的暗地試探愈發頻繁且狠厲。兩位阿哥接連無故染恙,接連着涼病倒,幸而阿哥們體質強健,才得以迅速康復。
面對此番境況,德嬪卻無暇多顧,各方試探如潮水涌來,烏雅一族全力查探,仍難覓幕後主使蹤跡。儘管她心中對赫舍裡一族疑慮頗深,卻始終尋不到實證。
權衡再三,德嬪最終應下貴妃所求。待宮女紅翠前往承乾宮覆命後,那些暗處的試探果然銳減。至此,她與烏雅一族懸着的心,才堪堪落回實處。
思及對貴妃的應承,德嬪心中已有計較,卻深知此事幹系重大,唯有謀劃得滴水不漏,方能全身而退。心煩意亂間,她遙遙望向永壽宮方向,忽而想起烏雅一族並非一無所獲。這段時日裡,對啓祥宮試探最頻者當屬安嬪,只是那些試探皆被烏雅一族攔下,未能掀起波瀾。
畢竟安嬪出身漢軍旗,祖上歸降清廷,既非包衣世家,所投靠於她的勢力亦不算強盛。然而憑藉她在宮中的地位,麾下包衣勢力近年倒也漸成氣候。
德嬪回想起安嬪此前對破格獲享妃位待遇的端嬪多番試探,心中已有成算,當即命紅翠暗中向安嬪傳訊,稱貴妃有意提拔,讓其莫失良機。
德嬪反覆斟酌謀劃,脣角緩緩勾起一抹笑意,溫柔的容顏下盡是算計。她欲借貴妃之名,放出擡舉安嬪制衡鈕祜祿氏的風聲,誘使安嬪入局,再借機讓其裡應外合,助她成事。
佟佳氏與鈕祜祿氏在封后一事上的明爭暗鬥,除已入局的德嬪外,惠嬪等人亦看得透徹。她們深知封后尚未落定,且自身亦需爲晉位籌謀運作。
權衡利弊之下,只要兩方爭鬥不波及自身,她們便按兵不動,只在暗處冷眼旁觀,伺機從中攫取利益,靜待局勢明朗。
自佟佳氏與鈕祜祿氏紛爭漸起,永和宮內,董佳佳便再度整肅宮人,果斷撤去監視德嬪、戴佳氏等人的暗樁,唯恐他們捲入是非,白白送命。
恰在此時,白霜匆匆來報,啓祥宮內線傳來消息,德嬪似正借納喇氏勢力有所動作,且矛頭隱隱指向永壽宮。
董佳佳心下了然,佟佳氏這是借德嬪之手,將棋局布向永壽宮。她無意捲入這場風波,只命衆人按兵不動,不再多言。
深知佟佳氏既已動用德嬪,此事必然來勢洶洶,先前流言之恨,佟佳氏定要討還。權衡再三,她決定繼續作壁上觀,靜待事態發展。
康熙大封在即,風波愈演愈烈,前朝後宮局勢愈發錯綜複雜。不同於在朝堂上被羣臣諫言擾得焦頭爛額,後宮衆人爭相施展手段邀寵固位,種種行徑竟讓康熙頗爲受用。
惠嬪、榮嬪借覺禪氏與戴佳氏得寵,多次得見聖顏。偶有侍寢時,她們與康熙追憶往昔歲月,勾起諸多舊情。
僖嬪更是深諳借勢之道,憑藉小赫舍里氏與太子的親緣,頻頻向康熙與太子進獻精緻膳食,還親手爲太子繡制數件衣裳,盡顯賢淑溫婉。
宜嬪姐妹爭寵之態更勝往昔,尤以宜嬪爲甚。她日日身着不重樣的旗裝,搭配精巧飾品,時而溫婉端莊,時而明豔動人,氣質千變萬化,一顰一笑皆攝人心魄。
端嬪則也一改往日的沉寂,擡舉了一名新人陳佳氏,憑此得了兩次侍寢,也算重回大衆視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