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朝的風波並未擾到永和宮的安寧,日子在平靜中悄然流轉,轉眼便入了六月。
康熙像是終於從太皇太后薨逝的沉鬱中緩過了神,開始如常踏足後宮。頭兩日,他自然是先去了景仁宮皇貴妃處;之後便依着位分高低,挨個去了各位高位嬪妃的寢宮。這一番按部就班的舉動,無疑是向宮中人宣告,他已正式走出喪期,重拾往日的入宮節奏。如此一來,那些位分較低的嬪妃們心中,對爭寵侍寢的念想,便又漸漸活絡了起來。
就在衆人都以爲下一則後宮喜訊該是哪位嬪妃懷上皇嗣時,乾清宮卻突然傳來旨意:將胤祹阿哥交予蘇麻喇姑撫養。消息一經傳開,後宮衆人無不驚愕,紛紛暗中遣人打探詳情。待弄清來龍去脈後,她們也不由得暗自感嘆皇貴妃的深謀遠慮和蘇麻喇姑在宮中無人能及的特殊地位。
此事的由來,說起來倒也在意料之中。自太皇太后薨逝後,蘇麻喇姑便日漸形銷骨立,精神頹唐。若非太皇太后的陵寢尚未擇定吉地安葬,她怕是早已隨主而去。皇太后與康熙素來極爲看重這位侍奉太皇太后一生的老人,怎奈她去意已決,眼下不過是憑着一絲執念強撐罷了。
恰逢康熙入宮之時,皇貴妃便趁機進言,若想留住蘇麻喇姑,需得讓她心中有份牽掛。後宮之中,原也只有皇太后與皇上能讓她惦念,可二人身份尊貴,尋常瑣事斷不會去煩擾。於是皇貴妃提議,不如讓蘇麻喇姑撫養一位皇嗣,藉着皇嗣身上肖似皇上的眉眼神態,讓她憶起當年親手照料幼年康熙的往昔溫情,或許便能牽住她日漸渙散的心神。
康熙聽後略一思索便應允了。畢竟自己膝下皇嗣衆多,胤祹雖在跟前,少他一人承歡,倒也不算什麼要緊事,能以此留住蘇麻喇姑,實在值得。
此事自然引得後宮議論紛紛。董佳佳因早已知曉其中內情,倒不覺太過驚訝,可格蘭珠等人依舊滿是疑惑。永和宮內,剛謄抄完一卷佛經的董佳佳正與格蘭珠等人坐下歇息,閒談間便聊起了這事。
格蘭珠臉上滿是不解,忍不住問道:“皇上怎就偏偏選定了胤祹阿哥?他可是皇貴妃膝下的孩子,難道就不怕皇貴妃心裡有怨言嗎?”
兆佳氏擡手輕輕掩了掩脣,笑意裡帶着幾分通透的深意:“皇上是聖明之君,這事定然是仔細斟酌過的。蘇麻姑姑身份何等特殊,是看着皇上自幼長大的,當年還親自教導過一段時日,這份情分原就不同尋常。讓她撫養皇嗣本就合宜,只是選誰卻有講究,必得是年幼不記事的,還得是位阿哥纔好,畢竟阿哥是男子,與皇上總有更多共通之處,也更能勾起往昔照料的記憶。”
說到這裡,她眼神淡了幾分,緩聲道:“至於格格們,將來多半是要遠嫁蒙古和親的,何必讓蘇麻姑姑日後再多一層牽掛?這麼算下來,如今後宮裡年紀合宜的阿哥也就四位:三歲的胤禌、胤祹,兩歲的胤祥,還有剛出生的胤禎。胤禎阿哥才落地不久,正是要日夜精心照料的時候,蘇麻姑姑畢竟上了年紀,經不起這般勞心費神;況且她素來喜靜,不耐嬰孩哭鬧的熱鬧。胤禌阿哥又是宜妃娘娘的幼子,向來得宜妃娘娘與皇上疼寵,先前皇上已將宜妃的胤祺阿哥交給太后撫養,這兩位自然就先排除了。這麼一來,也就只剩胤祥與胤祹兩位阿哥最爲合適了。”
兆佳氏一番分析條理分明,格蘭珠與戴佳氏聽得連連點頭,連董佳佳也覺得頗有道理。只是在她看來,不選胤禌與胤禎,怕不只是年紀與寵愛的緣故,更深一層的緣由,在於這兩位阿哥的生母位分不低。
蘇麻喇姑縱然身份特殊、恩寵深厚,終究是侍奉宮中的奴才。讓她撫養高位嬪妃所出的阿哥,不僅牽扯太多尊卑禮數,更難免引人滋生妄念,畢竟蘇麻喇姑是太皇太后心腹,在宮中的根基與影響力,怕是比康熙還要深厚幾分。如此看來,這兩位阿哥原就不在合適人選之列。
董佳佳沒有將心中這層思量說出口,只同格蘭珠她們一般點頭認同,繼續靜聽兆佳氏往下說。
“胤祥阿哥與胤祹阿哥相比,論性子與年紀原也合適。只是我派人打聽了,皇上最終選定胤祹阿哥,是因他性子更顯文靜。想來也是,皇上時常去皇貴妃的景仁宮,見胤祹阿哥的次數自然多些,對他的脾性也就更瞭解些;而胤祥阿哥,皇上難得見上幾回,他又比胤祹小上一歲,在皇上印象裡,怕是還帶着幾分孩童哭鬧的稚氣。這麼看來,讓胤祹阿哥給蘇麻姑姑撫養,最是妥當,也能讓她少操許多心。”
戴佳氏聽完兆佳氏這番細細分析,連連點頭附和:“姐姐說得在理,這麼一層層算下來,的確是胤祹阿哥最爲合適。”
董佳佳卻淺淺笑了笑,轉看向格蘭珠等人,語氣裡帶着幾分耐人尋味的深意:“她說的固然有些道理,只是我倒覺得,還少算了一層。皇上的每一步舉動裡都藏着深意,這抱養之事,怕也不全是因着那些明面上的緣故。”
頓了頓,她繼續道:“你們別忘了,胤祹阿哥的生母萬琉哈貴人,如今就住在鹹福宮。聽說這位貴人這些年一直本本分分,與鹹福宮的主位博爾濟吉特氏相處得十分融洽。若是將她所生的胤祹交給蘇麻姑姑撫養,這何嘗不是在給鹹福宮的那位主位暗暗鋪路?讓她日後能多一層依靠,畢竟若她們二人真如傳聞那般和睦,等胤祹阿哥長大成人,對博爾濟吉特氏而言,也算是結下了一段長遠的善緣。”
兆佳氏聽了這話,望向董佳佳的眼神頓時亮了幾分,顯然是被點透了關節。格蘭珠與戴佳氏更是茅塞頓開,格蘭珠不由得真心稱讚:“還是姐姐看得深遠!”戴佳氏也在一旁連連點頭附和。
董佳佳失笑搖頭,轉而回應起格蘭珠先前問起的“皇貴妃是否有怨言”一事。她心裡明鏡似的,兆佳氏方纔說到康熙選定胤祹便點到即止,原是有所忌諱。畢竟皇貴妃的心思,哪是位分低微的兆佳氏能隨意議論的?雖說眼下是幾人私下閒聊,可後宮之中最忌隔牆有耳,連皇貴妃與皇上商議抱養的私密事都能傳出來,可見這宮裡實在沒什麼能真正瞞住的事。
但董佳佳心裡卻另有一層思量,那抱養的消息,恐怕正是皇貴妃自己有意放出來的。畢竟再怎麼說,那也是景仁宮裡皇貴妃與皇上的私話,若不是有意爲之,怎會如此輕易便鬧得後宮人盡皆知?只是眼下殿內還有宮人在側,哪怕平日裡再親近信任,兆佳氏位分低微,也斷不敢明着議論皇貴妃對皇上的心思,這話自然得由她來接。
好在她位分不低,又得康熙幾分信重,便是皇貴妃也輕易動不得她;何況這些不過是永和宮內的私下閒聊,她經營永和宮這些年,早已將宮規人心摸得通透,自信這點私房話斷不會傳出這宮門半步。
“至於皇貴妃娘娘是否有怨言,”董佳佳緩緩開口,語氣平靜,“我倒覺得,她對這事想必是樂意的。皇上定下的事,她再尊貴也不好公然違抗。再者,胤祹阿哥本就不是她親生,縱然養了兩三年有了些情分,可若能借此賣蘇麻姑姑與太后娘娘一個人情,便是心裡捨不得,怕也得咬牙舍下。換作是我,大抵也會這般權衡。”
頓了頓,她繼續道:“況且,讓蘇麻喇姑撫養皇嗣本就是皇貴妃先提議的,自然不會爲了胤祹而反駁自己的主意。依我看,她怕是想着‘送佛送到西’。若只是空提提議,這份人情還欠些實在;如今把自己膝下養了三年的阿哥真送出去,蘇麻姑姑與太后娘娘這纔不得不承她這份沉甸甸的情分。日後只要她行事不太出格,太后娘娘與蘇麻姑姑怕也不好再輕易爲難她了。”
“所以啊,皇貴妃即便心裡有不捨,也定會欣然應下讓胤祹阿哥去蘇麻姑姑那裡。更何況,皇上近來不也因此多去了景仁宮幾趟麼?而且如今宮裡的情形,皇貴妃膝下少些皇子牽掛,反倒更穩妥些。”董佳佳話鋒輕輕一轉,“畢竟太皇太后不在了,日後這後宮之事,皇上對皇貴妃,怕是還會更倚重幾分呢。”
兆佳氏三人聽了這話,臉上都露出幾分恍然大悟的驚色,相互對視一眼,心下已然明瞭其中關節,便不再多問。董佳佳則高深莫測地笑了笑,眼底藏着一絲瞭然,她心裡清楚,除了這份無形的倚重,康熙定然還會對皇貴妃有所實打實的補償與嘉獎,畢竟這步棋走得既全了情分,又合了大局。
就這樣,胤祹交由蘇麻喇姑抱養一事,經康熙與皇貴妃商議後徹底定了下來。
此事雖無人敢在明面上置喙,暗地裡的閒話卻從未斷過,畢竟蘇麻喇姑身份再特殊,終究是侍奉主子的奴才,將金枝玉葉的皇嗣交予奴才撫養,他未來的前程究竟會如何,實在讓人難料。
何況蘇麻喇姑撫養胤祹,與往日將皇嗣送出宮交由大臣撫養截然不同。
出宮由朝臣撫養的皇子,最終總要歸宮承歡,且在名義上更合朝廷規矩;而由宮中女眷,還是奴才身份的女眷撫養,情形則大相徑庭。
是以,誰也說不清這事對胤祹阿哥的將來,究竟是福是禍。
只是衆人心裡都清楚,只要不出什麼意外,有蘇麻喇姑的照拂,胤祹阿哥定能平安長大。這般一想,先前那些關於前程禍福的揣測便也漸漸淡了,這樁事終究沒了太多議論的聲息,隨着宮中風月流轉,慢慢沉澱了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