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日晴和,正是萬物競發的好時節。四月二十四日,德妃平安誕下十二格格,新生命降臨爲六宮注入盎然生機。今歲御花園經花匠悉心整飭,各地進貢的珍稀花木紛至沓來。馥郁花香隨風漫卷,縈繞六宮,引得嬪妃們日日流連。她們或爲消遣閒時,或盼與皇上邂逅,往來賞花絡繹不絕。
永和宮衆人亦浸染在這醉人芬芳中。茉雅琪與雅利奇將得一日休憩,聽聞御花園新進奇花,便纏着董佳佳等人同往一觀。雖御花園年年踏足,但今時不同往日,胤祐到了入尚書房的年歲,前些日子已遷居乾東所。
董佳佳悉心照料胤祐兩載有餘,此番分離心中滿是悵惘。她深知,茉雅琪邀她同遊,正是想爲她排解愁緒,架不住茉雅琪等人再三懇求,終究點頭應允。
二十八日辰時,董佳佳領着永和宮衆人徐徐往御花園行去。爲添幾分熱鬧,她早與榮妃母女相約同遊。鍾粹宮毗鄰御花園,永和宮衆人必經此路,行至鍾粹宮門前時,正巧見榮妃攜女步出。雙方依禮相見後,便並作一隊,未幾便穿過東六宮與御花園相連的宮門。
剛一踏入御花園,萬千花香裹挾着晨露撲面而來。董佳佳深吸一口氣,只覺連日來的鬱結隨着清冽氣息消散大半,心中暗自慶幸應下了茉雅琪的邀約。
一行人漫步園中,董佳佳不願拘束幾位格格,便讓茉雅琪、雅利奇與三格格自去賞玩,年輕人自有年輕人的意趣,若總拘在長輩身邊,反倒失了遊園興致。她與榮妃並肩緩行,身後跟着格蘭珠等人,二人且行且談,細語間盡是宮中瑣事。
“榮姐姐。”董佳佳指尖輕拂過花瓣,聲線溫軟卻含着懇切,“胤祐那孩子性子靦腆,今歲到了入尚書房的年紀,前兒才離了永和宮遷居乾東所。妹妹這心裡頭總像懸着塊石頭,終日放心不下。”
她擡眼望向榮妃,眸光裡滿是期許,“都說姐姐的胤祉阿哥性情溫厚、待人赤誠,最是疼惜弟弟,連皇上都常誇他仁善。妹妹實在放心不下胤祐,只能厚着臉皮求姐姐,煩請您同三阿哥說說,多照應胤祐些。”
頓了頓,語氣更顯鄭重,“待胤祐適應了尚書房,妹妹他日定備下厚禮,親自去姐姐宮裡給三阿哥道謝。”
邀榮妃同遊御花園,董佳佳確有幾分私心。雖說在她悉心教養下,胤祐生性豁達,從不因腿疾自怨自艾,但尚書房裡皇嗣與伴讀間難免暗生攀比。即便已安排心腹貼身照拂,可這些人的身份終究低微,真遇上麻煩時,難以替胤祐出頭。董佳佳盼着能有位年長阿哥帶着胤祐,助他更快適應新環境,融入尚書房的生活。
如今尚書房裡已有六位阿哥,再算上宗室子弟和伴讀,人多眼雜。雖說課業各有不同,但同在一處讀書,擡頭不見低頭見。董佳佳深知自己初次照料阿哥教養,唯有做到盡善盡美,才能在康熙心中留下賢能的印象,因此纔想着向榮妃討教一二。
董佳佳身後的戴佳氏聽了這番話,眼眶微熱,面上滿是感激。她出身低微,若非董佳佳親自帶領,連去乾東所替胤祐佈置新居的機會都沒有。此刻見董佳佳爲了胤祐,低聲向昔日主位求助,心中暗歎胤祐與自己何其有幸,能得這樣一位盡心的主位娘娘照拂。
然而,想到從前她與榮妃娘娘之間的嫌隙,一股不安陡然涌上心頭,身子不自覺地繃緊,若榮妃娘娘拒絕了請求,豈不是辜負了自家娘娘的一片苦心?
身旁的兆佳氏似是察覺到戴佳氏的緊張,不着痕跡地湊近幾分,輕輕拍了拍她的手背以示安撫。戴佳氏轉頭與兆佳氏目光相觸,見對方眉眼含笑,傳遞着無聲的慰藉,緊繃的神經才稍稍放鬆,僵直的脊背也慢慢舒緩下來。
榮妃未察覺身後暗流涌動,只在聽聞董佳佳的懇請時微微挑眉。待聽她不住誇讚胤祉的品行,心中頓生歡喜。見董佳佳言辭懇切至此,亦不好推辭,便笑意盈盈應道:“妹妹謬讚了,胤祉哪有這般出衆?況且胤祉上頭還有兩位兄長。不過妹妹既有這番心意,我豈會辜負?定會好好叮囑胤祉。他身爲兄長,照拂幼弟本就是分內之事,實在算不得什麼,哪敢受妹妹厚謝?再者說,我也曾照料過胤祐兩三年,即便妹妹不說,也會讓胤祉多擔待些。妹妹大可放寬心。”
見榮妃應下此事,董佳佳與她心照不宣地相視一笑。後方的戴佳氏亦難掩喜色,眉眼舒展。董佳佳未再多言,只在心底暗自盤算,待胤祐真正適應尚書房的生活,再尋個恰當的時機厚謝榮妃和三阿哥胤祉。
得了榮妃的允諾,董佳佳懸着的心總算落定,終於能安心賞花。衆人漫步園中,忽然見到茉雅琪幾位格格被幾名年輕嬪妃團團圍住。這些嬪妃身着鮮亮宮裝,年歲與格格們相差無幾,正你一言我一語地逗得格格們笑逐顏開,氣氛異常融洽。
見董佳佳一行走近,幾位嬪妃連忙趨步上前,盈盈下拜:“給端妃娘娘、榮妃娘娘請安。”董佳佳身爲衆人中位分最尊,自然由她頷首示意:“都起來吧。”話音落下,嬪妃們才徐徐起身。
茉雅琪幾個格格雀躍着奔到董佳佳身側,眉眼含笑:“額娘!方纔我們在玩選花的遊戲,張庶妃說每個人都有專屬的花。我最喜歡梅花,可惜花期剛過但梅花就是我選的命定之花!”雅利奇與玉玳錄也迫不及待地轉向兆佳氏和榮妃,七嘴八舌地分享着方纔的趣事。
董佳佳笑着應和茉雅琪,話未及深說,忽見人羣中一位姿容豔麗、身段窈窕的庶妃款步上前,盈盈福身道:“依奴才看,二格格最配太陽花。瞧格格這活潑爛漫的性子,恰似向陽而生的花朵,朝氣蓬勃,最是討喜。”此言一出,其身旁的嬪妃面露詫異,不着痕跡地往旁退開半步,似是避嫌。
董佳佳聞言微挑眉梢,連榮妃也被這機敏的庶妃吸引了目光。董佳佳頷首,側頭笑望向茉雅琪:“她說得在理,茉雅琪,這太陽花倒真與你一般明媚鮮活。”
眼見這位庶妃言辭伶俐出盡風頭,榮妃心中已然有了幾分猜測,卻仍開口試探道:“瞧你這般討格格們歡心,是西六宮哪一宮主位的人?若那位妹妹不介意,我倒真想將你要到東六宮來。”
張氏笑意盈盈,眉眼間盡是嬌態,福身回道:“回榮妃娘娘的話,奴才是長春宮張氏。今日御花園春色正好,便邀了幾位姐妹同來賞花。”
榮妃聞言神色微動,面上泛起追憶之色:“原來姓張從前宮裡也有位張妹妹,給皇上誕育過兩位格格,可惜格格們早夭,她也跟着去了,真是紅顏薄命。”
張氏臉上瞬間染上悲慼,聲音也帶了幾分哽咽:“正是奴才的胞姐。”
“竟真是故人之妹,這緣分可巧得很!端妹妹,你與張妹妹當年還曾同處一宮,還記得嗎?”榮妃佯裝驚訝,側首向董佳佳問道。
董佳佳眸光微黯,泛起追憶之色:“自然記得。張姐姐那樣……溫柔的人實在令人惋惜。你既入了宮,便好生侍奉皇上,若她泉下有知,定會寬慰。”
張氏低眉斂目,恭敬應諾。其餘嬪妃見她獨得董佳佳與榮妃垂青,相談甚歡,眼底不禁泛起羨妒之色。董佳佳與榮妃對視一眼,未再多言,與張氏同行的嬪妃見狀緩步走到兆佳氏身後。
榮妃卻特意將張氏留在身側,邀她同賞園中景緻。張氏果然名不虛傳,極善言辭,寥寥數語便逗得衆人忍俊不禁。一路上歡聲笑語不斷,氣氛愈發融洽。
御花園逛至日頭高懸,董佳佳等人正欲折返寢宮。張氏忽而面露難色,急急行禮道:“娘娘留步!奴才有一事相求。”此言一出,周遭衆人皆驚,這般貿然攔路,分明是冒犯之舉,紛紛不着痕跡地往後退了幾步。
董佳佳與榮妃對視一眼,心中已有計較。宮中打壓新人之事,僖嬪早已收手,唯有安嬪仍在偏執行事。因康熙未允其抱養皇嗣,安嬪將滿心怨憤盡數發泄在新進宮的妃嬪身上,手段愈發狠辣。見張氏這般急切相攔,又知她居長春宮,二人便猜出所求何事。只是此事棘手非常,誰也不願爲了張氏,無端與安嬪樹敵。
張氏果然直奔主題:“早年常聽姐姐提起娘娘的仁善,奴才傾慕端妃娘娘已久,也想如姐姐當年般侍奉娘娘左右,不知娘娘可否給奴才這個機會?”
此言一出,董佳佳微蹙眉頭,身後兆佳氏等人亦面露驚愕,唯有榮妃神色如常,脣角勾起一抹玩味笑意。董佳佳暗自慶幸,張氏尚知輕重,未將安嬪刁難之事宣之於口,只是委婉求個遷居永和宮的機會。
她垂眸假意思索片刻,心中早有定奪。衆人皆明白張氏的盤算,東六宮之中,唯有永和宮尚未收納新人,加之她與張氏亡姐的舊情,此處無疑是躲避安嬪刁難的絕佳之地。可她與已逝的張氏交情不過泛泛,實在不願爲了這層關係招惹安嬪,更何況張氏目前也並無值得她冒險拉攏的價值。
榮妃見董佳佳沉吟不語,笑着低聲勸道:“張庶妃如此誠心,妹妹就應了吧。我瞧着永和宮平日裡也忒冷清些,若能添些人氣,皇上說不定也願多來瞧瞧幾位格格。”
董佳佳心中早有決斷,卻假意無奈一嘆:“並非我不願應下,只是永和宮如今安穩順遂便好。兩位格格尚未出閣,我實在無心折騰這些。念在你姐姐的情分上,回宮後我便賞你些當季綢緞。你只需專心侍奉皇上,莫要太過在意旁人。皇上的心意,纔是最要緊的。”
榮妃見董佳佳態度堅決,便不再相勸。張氏面色瞬間失了血色,欲言又止。董佳佳卻未作停留,徑直轉身離去,兆佳氏等人急忙跟上。她身爲妃位,張氏縱然心有不甘也無可奈何。
這番婉拒之辭與綢緞賞賜,既是對安嬪的無聲警告,也算變相給了張氏幾分顏面。張氏望着衆人遠去的背影,終是嚥下未出口的話,只得黯然目送。
董佳佳一回永和宮,即刻命白霜從庫房挑選綢緞送往長春宮。此事看似塵埃落定,然而她未曾料到的是,安嬪與張氏之間的恩怨不過只是暫時蟄伏。這股被壓制的暗流,日後將化作驚濤駭浪,在後宮掀起一場驚天波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