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二十四日晚膳過後,董佳佳正打算帶着茉雅琪在殿外散步消食,小銀子匆匆從門外疾步而入。原來是戴佳氏突然發動,榮嬪已挨個通知各主位了。董佳佳聞訊,心中暗喜,她期待已久的養子胤祐,終於要誕生了。
然而,她並未急着趕往鍾粹宮。一來戴佳氏剛剛發動,距離分娩尚有不少時間;二來鍾粹宮與永和宮相隔不遠,無需慌張。於是,她依舊陪着茉雅琪悠然漫步,耐心安排好茉雅琪晚間的功課,這纔不緊不慢地朝着鍾粹宮走去。
衆人圍坐在西配殿內,一邊陪產,一邊同往常般彼此閒聊。董佳佳卻全然無心參與話題,只是不時將目光投向產房方向,隨意應付着榮嬪的話語,滿心焦慮地等待着戴佳氏誕下胤祐阿哥。
榮嬪敏銳察覺到她心緒不寧,好奇地壓低聲音問道:“端妹妹,瞧你頻頻望向產房,這般心神不寧,可是與我宮裡的戴佳氏交情匪淺?可姐姐從未聽她提起過呀?”
董佳佳心中暗自懊悔,自己終究是心急露了馬腳。她本想着胤祐阿哥若剛一降生便能顯露足疾,自己便能即刻向皇上請旨,將其抱回永和宮撫養,畢竟榮嬪膝下已有胤祉阿哥,恐怕未必願意收養身有隱疾的皇嗣。
可這般不加掩飾的急切模樣,到底還是引起了榮嬪的疑心。她連忙收斂神色,語氣意味深長,有意將話題往皇嗣撫養一事上引:“榮姐姐,看在相處這麼這麼些年的份上,能否給妹妹透個底,皇上可有給姐姐個準信,讓姐姐撫養戴佳氏所出的皇嗣?”
榮嬪瞬間瞭然,霎時明白了董佳佳今日頻頻望向產房的異樣緣由。榮嬪暗自揣測董佳佳定是見她或將抱養戴佳氏所出的皇嗣,也動了回寢宮後擡舉他人、撫養低位嬪妃所出皇嗣的心思。
對此她倒也不覺得意外,畢竟與自己膝下育有阿哥不同,董佳佳唯有兩個格格傍身。她傾了傾身子,湊近董佳佳,壓低聲音勸慰道:“端妹妹,我們侍奉皇上多年,撫養皇嗣不過是圖個體面罷了。既然太皇太后已下懿旨,讓主位撫養低位所出的皇嗣,那就是我等分內之事。”
說着,頓了頓,神色有些莫名,隨即淺笑道:“只要她們安分守己,我們又不是那等不通情達理的人,豈會真的讓母子分離的事發生。況且皇上既然都願意給我與惠姐姐這撫養其他皇嗣的體面,想來也不會駁了妹妹的面子。”
董佳佳見成功引開榮嬪的猜疑,脣角勾起一抹若有似無的笑意:“姐姐所言極是。前兒僖嬪討了皇上沒趣,妹妹心裡總有些打鼓,才冒昧問了這事。如今得了姐姐這番話,妹妹回去便能安心籌劃了。”
董佳佳強自按捺心緒,待神色如常後,又與榮嬪隨意攀談幾句,便陷入漫長等待。
睏意陣陣襲來,她不時垂首打盹。
時光在寂靜中緩緩流淌,直至次日子時,產房內終於傳來喜訊,戴佳氏順利誕下十五阿哥。
衆人紛紛強打起精神,向榮嬪道賀,當嬤嬤將襁褓中的嬰孩抱至榮嬪面前時,董佳佳亦忍不住起身張望。
看着那啼哭響亮的孩子,她心中暗喜,卻也深知此時並非查驗時機,因誕育時辰過晚,後宮並無太醫候診,足疾之事無從判斷。
她只得強壓下躁動,待榮嬪安置好一應事宜,貴妃遣散她們,董佳佳才返回永和宮。
晨光初露,康熙剛醒,便聽聞戴佳氏誕下阿哥的喜訊。龍顏大悅,當即吩咐樑九功照例賞賜,更下旨晉戴佳氏爲常在,將十五阿哥交由榮嬪撫養。言罷,便命樑九功攜同太醫,捧着賞賜往鍾粹宮而去。
董佳佳天未亮便已起身,滿心焦灼地等待消息。
她心心念唸的,正是太醫對十五阿哥足疾的診斷。
昨夜礙於衆人在場,她實在不好掀開襁褓仔細查看,接生嬤嬤亦是未察覺到異樣,沒有稟報此事,故而只能將希望寄託於太醫診脈。
沒過多久,通過安插的眼線,太醫的診斷結果便傳入她耳中。阿哥身體康健,並無異狀。
董佳佳聽聞此言,神色驟變,心中翻涌起驚濤駭浪,反覆思量着莫不是自己的介入,竟悄然改寫了既定的歷史軌跡。
董佳佳良久才緩過神來。細想之下,她平素對戴佳氏多以監視爲主,並未過多插手其命運,自己的所作所爲應當並未影響胤祐阿哥纔對。如此看來,胤祐阿哥或許本就並非生來便有足疾,又或是病症尚未顯露。
不過是她先入爲主,認定歷史既定的結果,才生出這般誤判。她只能這般寬慰自己,隨後吩咐白霜加派人手,嚴密監視戴佳氏母子動向。
安排妥當後,她轉身踏入書房,鋪開宣紙謄抄佛經,試圖藉由筆墨撫平心緒。與此同時,她亦開始思索,若當真改變了歷史走向,自己往後的謀劃又該如何調整。
洗三禮上,康熙親自爲十五阿哥賜名胤祐。時光飛逝,轉眼便到滿月之期。待滿月禮結束,胤祐阿哥誕生一事的熱度也隨之迅速消散。其餘主位嬪妃見榮嬪順利抱養十五阿哥,紛紛暗自籌謀,也想效仿此舉擡舉低位嬪妃,爲自己謀算。
低位嬪妃們目睹戴佳氏因誕育皇嗣晉位,心中豔羨不已,在主位的扶持下,後宮新人如同雨後春筍般接連涌現,爭寵之勢愈演愈烈。
如今後宮之中,能得幾分聖寵和侍寢機會的除了高位的貴妃、德嬪、宜嬪姐妹,其餘皆爲新人。康熙鮮少再宣召董佳佳、惠嬪等人侍寢,不過閒時往她們宮中敘話,或召至養心殿侍奉筆墨。
反觀安嬪與敬嬪,相較董佳佳等人還年輕幾歲,憑藉幾分爭寵手段,倒還能偶爾蒙康熙眷顧,獲召侍寢。
時光匆匆如白駒過隙,後宮歲月在平淡中悄然流逝。在貴妃的妥善管理下,除卻嬪妃適度的爭寵,這段時日的後宮倒也安寧祥和。
自董佳佳不再糾結於胤祐阿哥的足疾之事後,便將全副心思都傾注在茉雅琪身上。畢竟茉雅琪年歲漸長,也到了該系統學習各項技藝、充實自身的年紀。
八月底,董佳佳藉着前往養心殿侍奉筆墨的契機,與康熙敲定了兩位格格日後的教養規劃。在語言與禮儀方面,兩位格格自小受嬤嬤悉心教導,早已熟稔滿語、蒙語,舉手投足間盡顯皇室風範。
茉雅琪因有董佳佳親自教養,不僅習得滿蒙雙語,更將漢語鑽研得頗爲精通。至於養在皇太后膝下的大格格吉雅,董佳佳雖無法時時照拂,但念及皇太后福壽綿長,想來在太后庇佑之下,斷不會有人敢輕慢自己的大格格。
餘下諸如騎馬射箭、琴棋書畫、女紅等,皆是格格出嫁前的必修課業。康熙與董佳佳交談時,亦透露自己已開始爲格格們物色額駙人選。
聽聞此言,董佳佳心中不禁泛起絲絲悵惘。她雖深知康熙疼愛女兒,不會倉促安排婚事,可滿蒙聯姻乃是國策,身爲皇長女的吉雅與皇上養女、親王長女的茉雅琪,終究難逃遠嫁蒙古的命運。
爲此,董佳佳再三懇請,康熙最終應允爲格格們增設醫術及珠算,通曉蒙古諸部關係等課程。自此,茉雅琪再無閒暇與雅利琦嬉鬧,每日天未破曉,便起來跟隨嬤嬤們修習各項課業。
董佳佳雖心疼格格們課業繁重,卻也無可奈何,只能將關切藏於心底。她暗中與御膳房周旋打點,叮囑廚役多烹製格格們偏愛的菜餚。
與此同時,她亦重拾舊日念想,着手復刻前世品嚐過的美味佳餚。時光在晨昏交替間悄然流淌,不經意間,十月已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