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7章 全面壓上

三月十三日,上午十點左右,離總統規定的最後期限還有十多個小時,布魯希洛夫向西伯利亞地區的俄軍下達了進攻命令,被稱爲“新西伯利亞會戰”的大型戰役正式打響,俄軍的戰略反擊開始了。

從發起反擊的時間上看,布魯希洛夫就與衆不同。

雖然從戰後披露的資料來看,讓布魯希洛夫在十三日上午發起反擊的主要因素,與一份沒有證實的情報有關,即遠東的中**隊已經攻佔了烏蘭烏德,正在向伊爾庫茨克前進,即將到達西伯利亞戰場,而實際上,直到三天之後,第三十九集團軍才完成了對伊爾庫茨克的大迂迴,在三月二十日才佔領這座城市,到達西伯利亞戰場更是兩個月之後的事了。但是這份情報讓布魯希洛夫不得不相信,中**隊正在努力打通地面交通線,留給俄軍的反擊時間已經不多了。

當然,這只是戰略方面的理由。

戰術上,布魯希洛夫認識得更加清楚,即俄軍的反擊越往後延遲,中**隊的防禦部署就越完善,拖延下去對俄軍極爲不利。對俄軍來說,在十三日上午發起反擊,跟在夜間發起反擊沒有多大區別。

在上午進行反擊,還能達到戰役突然性。

要知道,對於裝備性能相對較差的俄軍來說,夜間作戰有更大的把握,因此在夜間發動反擊的可能性最大。

事實上,這也符合中**隊的防禦部署。

從三月十日開始,第三十八集團軍與第十五空降集團軍就調整了部署,讓精銳部隊在白天休息、夜間執勤,以便在俄軍最有可能發動進攻的時候,集中優勢力量穩住戰線,然後進行戰術反擊。

正確的時間選擇,幫了俄軍大忙。

白天的戰鬥中,俄軍處於相對有利的位置,在大部分戰場上掌握着主動權,控制着戰鬥節奏。在新西伯利亞方向上,俄軍不但奪回了這座已經毫無價值的城市,還把戰線向尤爾加推進了三十公里。在巴爾瑙爾方向上,俄軍也向別洛沃推進了二十多公里。在託木斯克方向上,俄軍更是把戰線推進到了第三十八集團軍的防區外面,首先接觸到戚凱威設定的“絕對防禦圈”。東線上,俄軍只推進了不到十公里,主要是主力部隊過少,而人數充足的預備役部隊又缺乏突擊能力。

此時,第三十八集團軍與第十五空降集團軍已經對調了防區。也就是說,第三十八集團軍在北面,第十五空降集團軍在南面。

以俄軍的作戰能力來說,能在白天推進二十到三十公里,已經非常了不起了。

要知道,在伊朗戰場上,俄軍在最初幾天、即伊朗軍隊抵抗非常微弱的時候,日均推進距離也只有三十公里。

問題是,以中**隊的標準來衡量,俄軍的推進速度就太慢了。

當然,推進速度慢也不是壞處,至少俄軍的戰線非常緊密,前線部隊與預備隊之間沒有太大的縫隙。

也就是說,俄軍沒有給中**隊留下太多的反擊機會。

此時,布魯希洛夫的才能顯現了出來。可以說,在戰術部署上,俄軍沒有犯錯,也沒有給對手機會。只要俄軍保持住戰線的緊密狀態,就能穩打穩紮的向前推進。雖然這難免會造成巨大的傷亡,在十三日白天,俄軍就損失了上萬名官兵,大部分傷亡都在戰線後方,而且主要由中**隊的遠程打擊火力所致。但是俄軍有充足的兵力,反擊開始後,士氣也有所恢復,俄軍怕的不是傷亡,而是反擊失敗對士氣與鬥志產生的負面影響。說得簡單一些,俄軍能夠承受較大的損失,而中**隊卻無法承受過大的戰鬥傷亡,因爲在整個西伯利亞,也就只有十萬中**人。

天黑後,俄軍停了下來。

顯然,這又是一個戰術上的改變。

當天晚上,第三十八集團軍與第十五空降集團軍發動了數十次戰術反擊,但是收穫的戰果非常有限,也沒能改變戰線情況。

在應對反擊的時候,俄軍採取了一種十分野蠻的打法:不分時間、不分地點、不分環境的使用煙幕。

這不是普通的煙幕,而是能夠對付微光、主被動紅外、毫米波雷達等多種夜視觀測設備的特種煙幕。

雖然這是非常被動的防禦手段,但是效果非常突出。

在大部分局部戰場上,中**隊的反擊部隊都得在喪失了有利條件的情況下作戰,而俄軍則能充分利用已有的防線。雖然在部分地方,戰術反擊取得了成功,但是沒有系統性的突破俄軍防線,也就毫無價值。

這個晚上,戚凱威趕到了位於別洛沃的前線司令部。

當時,第三十八集團軍與第十五空降集團軍已經調整了防禦部署,讓主力部隊在下半夜停止了反擊行動。按照新的作戰部署,兩個集團軍將在天亮之後,即俄軍再次開始推進的時候發起反擊。

煙幕能夠保護處於防禦狀態的俄軍,卻不能保護進攻中的俄軍。

顯然,兩位集團軍司令官已經替戚凱威做了必須做的事情。

這讓戚凱威鬆了口氣,但是他沒有離開別洛沃,而是決定等到十四日夜間。

三月十四日清晨,俄軍繼續推進。

這次,俄軍沒有佔到便宜,反而遭到了中**隊的迎頭痛擊。在十點之前,第三十八集團軍與第十五集團軍都已發起反擊,不但頂住了俄軍的進攻,還在幾個主要方向上通過戰術反擊殲滅了大批俄軍有生力量。

到此,戰局進入膠着狀態。

雖然布魯希洛夫在當天下午調整了進攻戰術,在別洛沃與尤爾加投入主力部隊,希望以快速突擊的方式撕開中**隊的防線,但是俄軍的突擊行動非但沒有成功,還導致三個主力師傷亡近兩萬名官兵。

在中東戰場上,中**隊早就用行動證明,在防禦作戰中的戰鬥力更加突出。

事實上,布魯希洛夫在這個時候犯了一個錯誤,即臨時調整俄軍的進攻戰術,導致俄軍的總體部署出現了問題。

最突出的問題就是,前線部隊與後方預備隊之間出現了寬度在十公里以上的縫隙。

這個時候,中**隊內部也出現了分歧,即首先在西線發動決定性的戰役反擊,還是首先消滅東線的俄軍。

有趣的是,兩位集團軍司令官持完全相反的態度。

第三十八集團軍司令官李明政少將認爲應該把重點放在東線,因爲東線俄軍的進攻行動非常乏力,還欠缺主力部隊,兵力卻高達七十萬,所以在東線發動反擊,肯定能夠迅速取得巨大的戰果,還能幫助第三十九集團軍消除進軍途中的障礙,更能從根本上動搖俄軍的士氣與鬥志。

說得直接一點,如果能夠殲滅七十萬俄軍,絕對是個了不起的勝利。

第十五空降集團軍司令江少銘少將則認爲,應該把重點放在西線,首先打垮俄軍的主力部隊,解除“絕對防禦圈”受到的威脅之後,再揮師向東。這樣做,不但能夠最大限度的消滅俄軍的主要作戰力量,還能在戰役後期把重點轉向東線,甚至能夠向東突擊,儘快與第三十九集團軍會師。

顯然,江少銘不是不重視東線,而是覺得應該先穩住西線。

所幸的是,戚凱威正好在前線司令部,所以兩位集團軍司令的分歧,並沒有對部隊的作戰行動造成負面影響。

在慎重考慮後,戚凱威採納了江少銘的建議,只是沒有打算在戰役後期向東突擊。

要知道,此時在遠東作戰的除了三個主力集團軍,還有五個集團軍,其中三個是對應的預備集團軍,兩個是新增預備集團軍,投入的總兵力接近四十萬,有足夠的兵力打通遠東到西伯利亞的地面交通線。

更重要的是,戚凱威並不是很重視這條地面交通線。

原因很簡單,遠東到西伯利亞的三條鐵路,年運輸量也就幾千萬噸,而且沿途的很多橋樑與隧道都已遭到破壞,需要花費大量的時間才能修復,而戚凱威計劃在六月底就向烏拉爾山進軍。顯然,地面交通線起到的作用並不是很大。事實上,這也是戚凱威主張向鄂木斯克進軍的主要原因。在他看來,只有迫使哈薩克斯坦參戰,利用哈薩克斯坦境內沒有遭到破壞的鐵路,才能從根本上解決問題。要知道,哈薩克斯坦與十條鐵路通往俄羅斯,其中四條鐵路在鄂木斯克以東,六條在鄂木斯克以西。如果能夠控制哈薩克斯坦,中**隊甚至能夠繞過烏拉爾山,直接進入裡海北部平原地區,從伏爾加河平原殺入俄羅斯的歐洲地區,同時向南進軍高加索。

毫無疑問,這是一個極大的誘惑。

爲此,戚凱威就沒有理由去理會東線的俄軍。在他看來,抓住眼前的機會,把戰線向西推進幾百公里,纔是最應該做的事情。

在戚凱威拍板決定後,接下來的事情就簡單得多了。

當天晚上,第三十八集團軍與第十五空降集團軍就發動了反擊,主要戰場就在俄軍前線部隊與後方預備隊之間。

按照戚凱威的部署,反擊部隊以垂直突擊的方式,完成戰役切割,殲滅俄軍主力部隊。

第49章 首輪空戰第66章 不可避免第150章 現實選擇第67章 外行看熱鬧第9章 臨時考覈第202章 分散的防線第132章 臨界點第151章 經典戰術第123章 歐洲聯邦第172章 欲擒故縱第3章 戰前會議第3章 戰前會議第228章 毀滅性武器第20章 剋制第51章 中東轉折點第28章 屈服第46章 海軍新銳第307章 壁壘第99章 妥協第32章 大夢初醒第27章 地面戰爭第16章 巢臼第63章 朋友第194章 是打是和第109章 伏擊開始第42章 第五代第310章 政治矛盾第112章 和平第6章 第一步第45章 關鍵情報第40章 突襲第47章 前哨第47章 證據第311章 災難的源頭第47章 搶先攻擊第134章 技術優勢第11章 導彈攻擊第99章 故技重演第46章 豐收年第86章 戰術偵察第32章 匹夫有責第49章 場外因素第52章 兇猛打擊第67章 錯失良機第25章 奮起一戰第106章 利益決定一切第210章 莫斯科易主第41章 標杆第1章 禁運效果第13章 分外事第21章 奪回失地第33章 最後反擊第27章 山窮水盡第7章 鋼鐵鯊魚第47章 機會與冒險第24章 昏了頭第55章 毅然決絕第30章 誰更瘋狂第113章 兩個人的冒險第209章 停戰條件第8章 經濟賬第27章 樹梢優勢第81章 前沿科技第17章 遠景第20章 剋制第73章 捆綁政策第37章 抽絲剝繭第321章 起源第27章 商船立功第21章 突如其來第114章 戰略項目第56章 放長線第12章 漸行漸遠第9章 臨時考覈第1章 扶桑的自救第3章 大國實力第87章 地區軍備競賽第101章 導彈攻擊第148章 誤打誤撞第45章 關鍵情報第134章 真正的敵人第19章 人心所向第14章 無聲對抗第151章 人盡其用第25章 走投無路第71章 以進爲退第111章 政壇劇變第67章 突然打擊第52章 大獲全勝第319章 反思第26章 逐步推進第124章 戰略轉向第14章 拉力賽第28章 力所不及第35章 打掃戰場第59章 起始點第101章 反擊第25章 強攻第76章 熱點地區第174章 反擊
第49章 首輪空戰第66章 不可避免第150章 現實選擇第67章 外行看熱鬧第9章 臨時考覈第202章 分散的防線第132章 臨界點第151章 經典戰術第123章 歐洲聯邦第172章 欲擒故縱第3章 戰前會議第3章 戰前會議第228章 毀滅性武器第20章 剋制第51章 中東轉折點第28章 屈服第46章 海軍新銳第307章 壁壘第99章 妥協第32章 大夢初醒第27章 地面戰爭第16章 巢臼第63章 朋友第194章 是打是和第109章 伏擊開始第42章 第五代第310章 政治矛盾第112章 和平第6章 第一步第45章 關鍵情報第40章 突襲第47章 前哨第47章 證據第311章 災難的源頭第47章 搶先攻擊第134章 技術優勢第11章 導彈攻擊第99章 故技重演第46章 豐收年第86章 戰術偵察第32章 匹夫有責第49章 場外因素第52章 兇猛打擊第67章 錯失良機第25章 奮起一戰第106章 利益決定一切第210章 莫斯科易主第41章 標杆第1章 禁運效果第13章 分外事第21章 奪回失地第33章 最後反擊第27章 山窮水盡第7章 鋼鐵鯊魚第47章 機會與冒險第24章 昏了頭第55章 毅然決絕第30章 誰更瘋狂第113章 兩個人的冒險第209章 停戰條件第8章 經濟賬第27章 樹梢優勢第81章 前沿科技第17章 遠景第20章 剋制第73章 捆綁政策第37章 抽絲剝繭第321章 起源第27章 商船立功第21章 突如其來第114章 戰略項目第56章 放長線第12章 漸行漸遠第9章 臨時考覈第1章 扶桑的自救第3章 大國實力第87章 地區軍備競賽第101章 導彈攻擊第148章 誤打誤撞第45章 關鍵情報第134章 真正的敵人第19章 人心所向第14章 無聲對抗第151章 人盡其用第25章 走投無路第71章 以進爲退第111章 政壇劇變第67章 突然打擊第52章 大獲全勝第319章 反思第26章 逐步推進第124章 戰略轉向第14章 拉力賽第28章 力所不及第35章 打掃戰場第59章 起始點第101章 反擊第25章 強攻第76章 熱點地區第174章 反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