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趙恆的心思

陳琳穿過在巍峨的宮殿羣,悄然的來到景福宮,看着病榻上的趙恆,他忍不住心中酸楚,作爲官家的老跟班自官家登基以來就一直陪伴左右,現在看到官家虛弱的躺在牀上,心中難免慼慼。

揮手打發走服侍趙恆的內侍宮女,輕輕的來到牀前,拿起蒲扇輕搖。

感覺到有人在幫自己打扇,趙恆睜開眼睛:“陳琳來了?”

“官家真是好眼力,正是老奴。”

陳琳細聲慢語的說道,他知道自己的聲音難聽所以刻意壓低了音量。

趙恆虛弱的笑道:“你這老貨就會說討巧話!朕身體好些了,益兒說的沒錯,朕是病了,傳御醫來。”

陳琳眼睛一亮轉頭對門口的陳彤道:“沒聽見嗎?傳御醫!”

他真是高興壞了,之前官家十分牴觸御醫,一直認爲道家丹藥能幫他恢復身體,諱疾忌醫。不管是大臣勸誡,還是皇后的苦口婆心,都沒用。

誰知太子來了幾次,都說官家病了應該讓御醫來瞧瞧,官家先是不語而今居然答應,這真是父子連心!

等待御醫的過程中,趙恆深吸了一口氣:“陳琳,你說益兒這孩子是不是我大宋祥瑞?!”

陳琳先是一驚沉思片刻後輕聲道:“老奴一屆凡夫俗子,連個男人都算不上,哪能知道這些。”

見趙恆微微閉眼,陳琳疑惑的再次開口:“不過,老奴最近發現了太子許多不太一樣的地方。”

趙恆舉起手捏了捏發酸的鼻樑道:“何處不尋常?”

“老奴覺得太子變了,像是一夜之間就成熟了許多,說話做事完全看不出孩子氣,一副少年老成的樣子。”

趙恆笑道:“這算什麼,朕……算了不說了。”

趙恆不想把兒子出色的表現說出來,這幾天他每次利用趙禎來探望的時間對其進行考校,不管是心智方面,還是對儒家典籍的理解,亦或是對朝堂政局的看法。

趙禎的回答都讓他驚喜連連,他不想讓任何人知道這件事,所以每次都揮退宮人,單獨考校。

每個回答都中規中矩,其中不乏個人的見解,雖然幼稚些,但是稍微培養就能走上正軌,其實看似幼稚的見解並不是問題的所在,最重要的是他已經具備獨立思考的能力。

知識是需要積累的,但要離開書本自己去思考做人做事的準則卻是極難,何況是對與一個年僅八歲的孩子來說更是殊爲不易。

這樣的悟性即使說是天賦異稟也不爲過,所以最近趙恆的心情特別好。

陳琳看着笑眯眯的官家,不知道他爲何發出這樣神秘的笑容。

御醫來了,一大羣人拿着不同的小箱子進來,箱子中的瓶瓶罐罐發出叮噹的響聲。

外臣還真是重視官家的病情,先前趙恆的身體就引起了百官的恐慌,誰都知道,太子還小,官家如果有個三長兩短的,太后必然要行使監國之權。

自太宗之後,“兄終弟及”已經成爲不可能,但是太子還小,萬一有人翻出太宗故事拿來說事也是麻煩,所以皇后監國是必然的。

但現如今官家居然承認自己有病,還要看御醫,這就給百官們看到了希望,只要官家能接受治療,說不定還能續命幾年。

年前官家病重時,御醫們悄悄的看過,大多說是風寒所致,只有御醫胡遠依照事實,說出是因爲丹藥所致,後唯官家所不喜,被好事者排擠至藏藥局。

醫官院屬於翰林院的管轄之下,被劃歸到文臣之中。所以多對朝局有所瞭解,趙恆因爲崇尚道教,又喜金丹之術,御醫大多不敢說官家的病症。

看着他們唯唯諾諾的樣子,陳琳氣的大罵,趙恆則搖了搖手道:“胡遠來給朕看看。”

但是半天也沒人上前,趙恆奇怪道:“胡遠何在?”

御醫中有人惶惶說道:“胡遠被貶至藏藥局專司太子去了。”

“官家稍後,老奴這就把胡御醫請來!”陳琳對一羣御醫哼了一聲便甩袖而去。

御醫們趕緊退下,趙恆是什麼病他們豈能看不出來,很明顯是中毒了!

胡遠現在很舒服,準確的說是被太子恭維的很舒服,看着太子純潔的眼神,他甚至覺得有些尷尬。

“胡御醫,你醫術高明也能看出父皇的症狀,我已經說動父皇,他一定積極配合你的!”

趙禎一開口,胡遠的臉就黑了三分,並不是因爲記恨趙恆,而是現在去看爲時已晚!胡遠不僅醫術高明,更加厲害的卻是毒理。

當年他已經看出趙恆所服丹藥中必有金屬,而金屬有毒這點是個大夫都知道。

如果趙恆當年按照他的藥方調理,也還能有救,可是時間過了這麼久,毒素沉積在身體中,就算大羅金仙下凡也救不了!

看着眼前孝心可嘉的太子,胡遠無奈的嘆了口氣道:“太子殿下,並非是老臣不想施救,而是爲時已晚!”

趙禎瞬間僵住,他從陳琳那裡聽說了之前的事情,本以爲胡遠能爲便宜老爹去除體重金屬毒素,這樣就能避免四年後趙恆死去,自己與劉娥的權利競爭。現在看來這計劃是不可能完成的。

歷史的車輪滾滾向前,趙禎都開始懷疑是不是一切都是定數,無法改變?

難道四年後,趙恆就要撒手人寰?一切都要按照歷史進行?

就在此時陳琳出現在藏藥院,看着趙禎眼睛中閃過一絲驚訝:“太子殿下何故在此?難道身體微恙?”

趙禎低着頭心情不好的說道:“孤無事,只是聽你說過胡御醫曾經說出父皇病情,想必他有辦法,但胡御醫卻說爲時已晚……”

“胡遠~!你吃了熊心豹子膽?居然敢在太子面前胡言亂語?!”

胡遠臉色大變,他剛剛一直把趙禎當成一個孩子,現在突然被陳琳責難纔想起在太子面前說出這樣的話,確實是自己找死!

趙禎本就心情不好,見陳琳還要責難胡遠,於是發飆:“你衝他發什麼脾氣?!是孤逼他說的,難道作爲父皇的兒子,孤沒有知情權?”

陳琳稍稍有點委屈:“既然如此……胡遠,官家喚你前去景福宮。”

胡遠趕緊對趙禎行禮:“太子殿下,老臣告退。”一路小跑的就往禁中跑去,陳琳趕緊追上。

趙禎臉色難看,從之前胡遠的描述來看,便宜老爹一定是重金屬中毒。

這種病在古代基本沒什麼有效的治療手段。

難怪趙恆的脾氣暴怒無常,這都是重金屬中毒刺激神經的症狀。

史書上記載,趙恆晚年經常說劉皇后軟禁他,甚至對臣子說起此事,當臣子要求官家依法處置時,他又說沒有此事,由此看來他時而迷糊時而清醒。

難道那天他在景福宮中暴怒也是因爲毒症發作?

趙禎無奈的搖了搖頭,到底是什麼情況除非當時在場,否則永遠也搞不清楚。

第一千三百八十章消失的倭國,大宋的海東第三百五十五章交易第六百七十二章東山再起第五百九十二章端午與足球第兩千五百零八章世界有多大?第兩千零七十六章人到死路必果決第一千八百二十一章吐蕃的何去何從第九百八十五章駛往星辰大海第一千七百三十七章道阻且長第兩千五百二十六章世界的橋樑第一千五百二十七章東京汴梁第一千二百九十一章臨朝稱制第九百九十四章牽羊認罪第一千三百六十一章王安石的態度第一千九百七十五章另闢蹊徑第一千六百二十四章該來的早晚會來第五十五章地獄的開始第一千五百三十章掮客第兩千五百六十九章東方的神兵利器第四百九十章衍聖公第兩千六百一十九章來自羅馬的使者第八百八十九章叛逆覆滅第一千零八章母儀天下、艸盛上出第一千九百四十七章還未起的萬仭宮牆第一千三百三十二章炮火之下第九百九十四章牽羊認罪第兩千二百五十六章開張大吉第一千九百一十四章大秦使者第一千六百九十三章大宋的“給予”“索取”第六百六十四章不瘋魔不成活第兩千一百二十八章帝王的政治秀第一千五百八十一章十面埋伏第一千四百二十七章各自的小算盤第一千八百六十九章伏擊第一百一十七章太子“火了”第一千三百一十四章躍然紙上的王安石第兩千零四十四章回關第一千四百七十九章范仲淹的狐狸皮第一千二百一十四章大宋的帆第一百五十二章大航海時代第一千八百章老底被翻第兩千三百二十五章王韶“練兵”第兩千六百零九章趙昀的西方之旅(上)第四百八十八章遷都舊事第兩千兩百一十八章“證據”第九百七十七章有能力的人第一百零一章仙遇第一千五百三十六章若要人不知除非己莫爲!第兩千兩百零八章祁國公府的“醜聞”第一千四百二十二章困與可笑之處第四百一十四章各懷心思的遼朝母子第兩千零五十四章巡幸蘭州第兩千一百八十章交換條件第三十二章採花郎劉從德第兩千二百四十一章超越皇權第兩千三百五十六章堅如磐石,動如潮海第五百一十九章遺詔第兩千三百二十三章枕戈待旦第七百零六章天子大駕第兩千一百六十六章諼草的“秘密”第一千五百七十四章工匠與學者的不同第七百九十三章落入圈套不自知第兩千四百九十八章紫宸殿中的對奏第一千章科舉之危第一千四百九十一章宋之臺諫第兩千三百八十九章海納百川,有容乃大第一百七十七章新皇登基遇刁難(三更)第八百三十五章因果循環報應不爽第五百五十二章“趙二爺爺”留下的難題第九百二十二章天子夜宴第一千二百六十章“養蠱”第兩千一百三十九章神都城中的“臭水溝”第一千七百四十五章草原“天變”第八百八十一章歐陽修面聖第一千五百零一章乾宇改制第兩千四百六十三章智慧的閃光第六百第二十二章趙氏孤兒第一千零八十九章大宋的邊牆修不得!第三百九十七章烽煙再起第八百七十一章今宋,強宋第兩千四百八十七章大宋的飛地第兩千一百八十二章該來的還是來了第一千三百零五章遼朝的留學生第四百九十六章該死的塔利班第一千七百零四章“打造”上京城第兩千二百七十四章貨殖律第兩千零五十五章此消彼長第兩千二百九十四章聰明和智慧第六百零七章天下事,往往不按計劃來……第一千三百一十一章中京道的昨天,今天與明天(中)第兩千五百一十五章使團歸來第一百七十八章民心所向第五百一十六章遼朝密諜第兩千兩百一十三章聖旨執行不得第九十五章鋼鐵洪流,如山入牆!第兩千四百八十章老兵不畏死,只圖百戰歸第一百六十五章皇城流血夜第兩千五百四十七章亞父第一千四百七十五章重鑄“脊樑”第二百一十四章十里長亭,風雲際會
第一千三百八十章消失的倭國,大宋的海東第三百五十五章交易第六百七十二章東山再起第五百九十二章端午與足球第兩千五百零八章世界有多大?第兩千零七十六章人到死路必果決第一千八百二十一章吐蕃的何去何從第九百八十五章駛往星辰大海第一千七百三十七章道阻且長第兩千五百二十六章世界的橋樑第一千五百二十七章東京汴梁第一千二百九十一章臨朝稱制第九百九十四章牽羊認罪第一千三百六十一章王安石的態度第一千九百七十五章另闢蹊徑第一千六百二十四章該來的早晚會來第五十五章地獄的開始第一千五百三十章掮客第兩千五百六十九章東方的神兵利器第四百九十章衍聖公第兩千六百一十九章來自羅馬的使者第八百八十九章叛逆覆滅第一千零八章母儀天下、艸盛上出第一千九百四十七章還未起的萬仭宮牆第一千三百三十二章炮火之下第九百九十四章牽羊認罪第兩千二百五十六章開張大吉第一千九百一十四章大秦使者第一千六百九十三章大宋的“給予”“索取”第六百六十四章不瘋魔不成活第兩千一百二十八章帝王的政治秀第一千五百八十一章十面埋伏第一千四百二十七章各自的小算盤第一千八百六十九章伏擊第一百一十七章太子“火了”第一千三百一十四章躍然紙上的王安石第兩千零四十四章回關第一千四百七十九章范仲淹的狐狸皮第一千二百一十四章大宋的帆第一百五十二章大航海時代第一千八百章老底被翻第兩千三百二十五章王韶“練兵”第兩千六百零九章趙昀的西方之旅(上)第四百八十八章遷都舊事第兩千兩百一十八章“證據”第九百七十七章有能力的人第一百零一章仙遇第一千五百三十六章若要人不知除非己莫爲!第兩千兩百零八章祁國公府的“醜聞”第一千四百二十二章困與可笑之處第四百一十四章各懷心思的遼朝母子第兩千零五十四章巡幸蘭州第兩千一百八十章交換條件第三十二章採花郎劉從德第兩千二百四十一章超越皇權第兩千三百五十六章堅如磐石,動如潮海第五百一十九章遺詔第兩千三百二十三章枕戈待旦第七百零六章天子大駕第兩千一百六十六章諼草的“秘密”第一千五百七十四章工匠與學者的不同第七百九十三章落入圈套不自知第兩千四百九十八章紫宸殿中的對奏第一千章科舉之危第一千四百九十一章宋之臺諫第兩千三百八十九章海納百川,有容乃大第一百七十七章新皇登基遇刁難(三更)第八百三十五章因果循環報應不爽第五百五十二章“趙二爺爺”留下的難題第九百二十二章天子夜宴第一千二百六十章“養蠱”第兩千一百三十九章神都城中的“臭水溝”第一千七百四十五章草原“天變”第八百八十一章歐陽修面聖第一千五百零一章乾宇改制第兩千四百六十三章智慧的閃光第六百第二十二章趙氏孤兒第一千零八十九章大宋的邊牆修不得!第三百九十七章烽煙再起第八百七十一章今宋,強宋第兩千四百八十七章大宋的飛地第兩千一百八十二章該來的還是來了第一千三百零五章遼朝的留學生第四百九十六章該死的塔利班第一千七百零四章“打造”上京城第兩千二百七十四章貨殖律第兩千零五十五章此消彼長第兩千二百九十四章聰明和智慧第六百零七章天下事,往往不按計劃來……第一千三百一十一章中京道的昨天,今天與明天(中)第兩千五百一十五章使團歸來第一百七十八章民心所向第五百一十六章遼朝密諜第兩千兩百一十三章聖旨執行不得第九十五章鋼鐵洪流,如山入牆!第兩千四百八十章老兵不畏死,只圖百戰歸第一百六十五章皇城流血夜第兩千五百四十七章亞父第一千四百七十五章重鑄“脊樑”第二百一十四章十里長亭,風雲際會